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7900字【(论文)】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7900字【(论文)】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7900字【(论文)】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7900字【(论文)】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7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目录TOC\o"1-3"\h\uTOC\o"1-3"\h\u20862摘要 129067案例介绍 3156051临床资料 3122101.1一般资料 344791.2身体评估 3213081.2.1生命体征 3227891.2.2评估结果 3110651.3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及异常原因 433771.4目前用药 4122911.4.1药物:阿替普酶 4171661.4.2药物:阿卡波糖 5221001.4.3药物:阿托伐他汀 5149732目前治疗方法与效果 6272673个案护理 6249943.1护理问题:存在出血风险威胁,与溶栓治疗并发症有关; 6206403.2护理问题:存在液体出入量失衡的风险,与心肌损害有关; 622453.3护理问题:有血糖、血压升高风险,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关; 726633.4护理问题:压疮或皮炎风险、与长时间制动有关; 869104小结 9117004.1讨论 9228674.1.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 9224374.1.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现状 1050734.2护理体会 1018901参考文献 12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发生比例较高,使得患者生命指征迅速恶化,是引起患者发生休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救治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来说较为重要。本文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最终出院。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护理案例介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临床科室急诊患者姓名缩写YPS年龄67岁性别男体重(kg)46kg身高(cm)164cm体重指数23.45饮食(医嘱)普食护理级别Ⅰ级入院医疗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三级;1.1.1主诉:反复活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有气短胸闷、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呼吸急促、大汗,体温明显升高至38.6℃。1.1.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服用尼群地平片,用量为1片/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糖尿病病史有10余年,平素服用“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否认传染病史,否认烟酒史和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接种史不详。1.1.3家族史:父母已故,有儿女2人,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但其女儿有糖尿病史长达3年。1.1.4现病史:3天前在广场跳舞时出现喘息、气促加重,夜间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伴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因难以忍受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在检查前先给予镇静剂活血化瘀治疗,经检查显示心电图V1~V6导联ST段抬高0.1~0.5mV,双肺不满细啰湿音,心相对浊音界增大,心音顿低,心率126次/min,化验心肌酶明显升高,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衰。1.2身体评估1.2.1生命体征(时间:2021年12月1日,上午9点36分)T:38.6℃P:86次/minR:28次/minBP:175/91mmHg1.2.2评估结果呼吸频率增加,上腹部产生不适,伴随呕吐、恶心,量中等,心电图V1~V6导联ST段抬高0.1~0.5mV,双肺不满细啰湿音,心相对浊音界增大,心音顿低,心率126次/min,其他各系统均正常。胸廓无畸形,胸部无压痛,胸壁静脉无曲张。1.3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及异常原因1.3.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56×109/L,红细胞计数4.55×1012/L,血红蛋白117.00g/L,血小板计数249.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10%,淋巴细胞百分比29.3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74×109/L,有大量分泌炎症细胞。1.3.2心肌酶:谷草转氨酶582IU/L,乳酸脱氢酶1299U/L,肌酸激酶4917IU/L,羟丁酸脱氢酶1131U/L,肌酸激酶同工酶93.8U/L;1.3.3血压监测:舒张压为91mmHg,收缩压175mmHg,入院后出现明显血压波动,提示患者血压异常。1.3.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V1~V6导联ST段抬高0.1~0.5mV,提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目前用药1.4.1药物:阿替普酶 剂量、剂型、途径、次数:采用5~10ml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溶解,一支药物为18mg,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推注时间需缓慢,2min、30min后再次给药,通过静脉通道进行给药,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药物类别和作用:1、为注射剂,为血栓溶解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包含526个氨基酸,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从而实现溶栓。2、可用于畸形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3、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使用本药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用药原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本药可阻塞冠状动脉再通。主要副作用:1、可引起出血和心律失常,出血最常见。与溶栓治疗相关的出血类型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腹膜后或颅内的出血,浅层的或表面的出血主要出现在侵入性操作的部位(例如静脉切口,动脉穿刺,近期做了外科手术的部位)。2、使用本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再通期间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等。这些反应通常为良性,通过标准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控制,但有可能引起再次心肌梗死和梗死面积扩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静脉滴注链激酶时相似。护理注意事项:1、本品使用时可能引起患者出血,故而需要对出血各方面情况进行探查,及时发现出血,并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患者在出现不适时需给予用药方案调整[1]。2、由于是静脉给药,在实际用药时应当注意静脉炎、血肿等的发生,积极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1.4.2药物:阿卡波糖 剂量、剂型、途径、次数:50mg/次,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片状物,口服,3次/d。药物类别和作用:1、主要活性成分是阿卡波糖,一种微生物来源的假性四糖,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机体在给予本品后,降解双糖、寡糖和多糖等碳水化合物时,发生剂量依赖性的吸收延缓,更为重要的是,还可延缓碳水化合物来源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3、通过这种途径,阿卡波糖延缓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并且由于平衡了葡萄糖从肠道的吸收,减小了全天血糖的波动,使平均血糖值降低。4、阿卡波糖还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2]。用药原因:糖尿病史长达十余年,且在用此药后获得良好的控糖效果。主要副作用: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未知血小板减少;免疫系统异常:未知过敏反应(皮疹、红斑等)。护理注意事项:1、遵医嘱调整剂量。2、个别病人在使用大剂量时会发生无症状的肝酶升高。因此,应考虑在用药的头6~12个月监测肝酶的变化。停药后肝酶值会恢复正常。3、可使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的速度更加缓慢,因此如果发生急性的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而应该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1.4.3药物:阿托伐他汀 剂量、剂型、途径、次数:80mg/次,为白色椭圆形薄膜衣片,口服,1次/d。药物类别和作用:1、主要成分为阿托伐他汀钙,主要通过有效抑制肝脏中的承载脂蛋白B-100的合成,从而使得机体内各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实现对脂质物的分解[3]。2、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用药原因:治疗心肌梗死,降低血栓的再次形成。主要副作用:1、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功能异常。2、荨麻疹、梦魇等。护理注意事项:1、没有用于过量摄取的特别治疗方法,过量摄入药物,患者应根据需要采取症状性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措施。2、由于该药与等离子体蛋白广泛组合,血液透析不能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的清除。3、同其它降脂治疗一样,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立普妥治疗的患者有0.7%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2次或2次以上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用药剂量为10,20,40和80mg的岸者转氨酶异常的发生事分别为0.2%,0.2%,0.6%和2.3%。2目前治疗方法与效果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立即给予复治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扩张、抗凝、心肌营养、左心衰竭控制等综合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酶的高峰加剧,这表明冠状动脉在溶栓后再通。12月10日呼吸机停用后,气管插管解除,患者生命体征正常。12月19日,该科导管室进行了TRI手术。手术中,左前下方支(LAD)近端中央(LAD)可见50%〜85%狭窄,左回旋支(LCX)可见20%〜3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无明显病变。考虑到LAD是该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两个乐普药物支架置于LAD病变,于12月26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个案护理3.1护理问题:存在出血风险威胁,与溶栓治疗并发症有关;3.1.1护理目标:降低出血发生几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3.1.2护理措施:密切注意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由于该患者入院后存在心室颤动,溶栓后血管再愈创及缺血性心肌再灌注很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部门安排了资深和经验丰富的护士照顾患者。溶栓后患者经历频繁的心室早期搏动,利多卡因缓慢给予静脉后逐渐消失[4]。抗凝治疗后,应避免不必要的肌内注射,需延长加压时间进行肌内注射。观察后,患者无黏膜及皮肤出血倾向。12导ECG在治疗前每30分钟复查一次,直至给药后4小时。心肌酶在8~14小时后每2小时、15~24小时后每4小时监测一次[5]。3.1.3护理评价:患者溶栓期间并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成功实现心肌梗死的紧急溶栓治疗。3.1.4护理作用:心电图持续观察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从而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尽早给予解决;抗凝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液凝结,降低因为溶栓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对黏膜及皮肤出血倾向进行观察,从而尽早对患者出血倾向进行察觉。3.2护理问题:存在液体出入量失衡的风险,与心肌损害有关;3.2.1护理目标:增加对心肌的持续心电监护,并对出入量进行严格管控;3.2.2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了持续心电监护,对心电图显示的波形进行关注,对可能发生的心率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医师。本研究中选择P波清晰的模拟Ⅱ导联对患者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检测,并注意有无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等,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而本研究中在患者治疗期间一直给予心电监护,并未出现明显异常状况。对其液体出入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除了加强利尿处理,还应给予微量泵持续、准确、不间断输入强心、利尿及深静脉营养药物,为防止单位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还需将液体输入速度控制在2~5ml/(kg·h),避免因为扩充血容量过于快速,使得房室瓣发生反流,且为维持循环平衡状态,应设置每小时入量略少于出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准确记录患者24h内出入量,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治疗思路;而且渗透利尿剂的预防性应用及液体限制等也可能引起患者低血容量或肾功能衰竭等,因此还需对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如果皮肤弹性不正常则及时报告给医师,以防止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6]。同时还根据患者氧摄取情况给予其低流量吸氧处理,氧流量通常为0.5ml/min;头罩吸氧,氧流量为3~5ml/min;同时严密监测患者血气指标,必要时通过纤支镜对肺泡进行灌洗,保证患者给氧的通畅性。3.2.3护理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及后期护理期间恢复良好,并未再次出现心肌再梗死相关不良事件。3.2.4护理作用:心电图持续观察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从而确立其液体管理方案;对液体出入量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相应不想事件的发生;给予低流量吸氧,保证器官血氧灌注充足,保持微环境平衡。3.3护理问题:有血糖、血压升高风险,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关;3.3.1护理目标:在保证营养的同时给予低糖低脂饮食;3.3.2护理措施:钠盐的食入是适当饮食的前提,每天减少到5g,血压降低到10/5mmHg,倡导科学的烹饪方法,不使用咸味或咸味食物,可以吃新鲜食物。要想控制能量,必须选择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饮食,同时动物脂肪、内部器官等食物应被禁止,鸡蛋和鱼肉可被适当补充。钾和钙对于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增加粗纤维食品食入,防止便秘,并恰当调整药物剂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区间,使得血压被控制。合理调节热量摄入量,避免较多的吃进糖水化合物及脂肪水平较高的食品。每天需要按照固定频率进行饮食,且每餐饭不必十分饱,另外还需在睡前吃适量零食防治晚上过于饥饿。保证食谱由60%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及25%脂肪构成,通过与研究对象以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推荐一些增强体质以及补充营养的膳食搭配[7]。可多吃些青菜和水果,每天维生素的摄入需符合规定;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膳食结构以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LGI)膳食为主,如荞麦、玉米面、猕猴桃、黄瓜等食物,减少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HGI)膳食如米饭、白馒头等的摄入,每餐摄入量严格按照食谱进行摄入。对于病情不严重患者来说,应该减少对于含糖量更大水果的摄入,并尽量不让吃水果的时间与正常吃饭时间有所冲突,最好将食用时间控制在下午或晚上准备入睡前,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提倡低脂饮食[8]。3.3.3护理评价:通过相应的饮食护理,患者营养得到改善,且并未增加血糖、血脂、血压的增高风险。3.3.4护理作用:低盐低脂饮食可减少因为盐脂给患者血压血糖带来的影响;青菜水果其中有大量维生素,能帮助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补足营养;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患者糖尿病患者大有益处。3.4护理问题:压疮或皮炎风险、与长时间制动有关;3.4.1护理目标:采取积极的皮肤护理,对患者皮肤进行保护;3.4.2护理措施: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并在气温和室温适宜时将皮肤暴漏于空气或阳光下10~20min,平均2~3次/d。如果皮肤过于干燥,可给予润肤霜涂抹;保持皮肤卫生清洁,对此医护人员不仅督促患者家属对每日的衣物、床单的换洗及个人皮肤清洗,还针对破损处皮肤积极进行消炎处理,采用温水进行热浴,洗澡时选择偏碱性或中性的浴液或肥皂。保持患者皮肤处清凉,定期对其皮肤状态进行清洁,避免给予患者皮肤冷热刺激。每天分早晚两次为患者涂抹药物,为了防止渗出,还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对症消炎、清创换药,降低感染进一步的发生风险;平常注意对患者进行清洁,背部、会阴、腰臀部位都需要每天擦拭2次[9]。针对压疮可积极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预防性使用泡沫敷料,以减少压力,防止局部皮肤长期被压;将海绵垫垫在易发部位,使其不直接接触床面,祛除压力,用棉圈或软枕等保护骨突处,并且要确保床单干净。日常冲洗消毒压疮创面,可以使用治疗仪照射创面,或使用50%酒精或红花油涂擦按摩或用温热毛巾敷于易于受压部位,3-4次/d,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压疮创面的恢复。针对可能出现的Ⅰ期压疮,要加大翻身频率,3-4h/次,患儿侧卧位时,背部和床铺保持45°角度;半卧位时,床头抬高在30°内,建立并日常填写床头翻身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避免皮肤擦伤,涂抹赛肤润。针对可能出现的Ⅱ期压疮患者,消毒冲洗压疮创面后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或银锌霜软膏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纱布覆盖创面包扎[10]。3.4.3护理评价:通过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对患者皮肤形成明显的保护,从而降低皮肤压疮、皮炎等的发生几率。3.4.4护理作用:对破损皮肤进行护理和清洁可以减少病菌感染风险,从而增强机体免疫抵抗能力。体位改变和翻身频率增加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因为同一部位长时间压迫或摩擦所引起的压疮风险。4小结4.1讨论4.1.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发生比例较高,使得患者生命指征迅速恶化,是引起患者发生休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救治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来说较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该名患者进行评估,认为患者存在出血、液体出入量失衡、血糖血压升高、压疮或皮炎风险,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皮肤或黏膜出血倾向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从而使得患者出血风险得到了预防,即使在出血早期,也能尽早对其进行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次护理还对液体进行了管理,入量严格控制,出量进行记录,从而积极为患者补充液体,保证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由于患者存在高血压及糖尿病,故而饮食以清淡为主,对其钠盐、糖脂的摄入都进行了限制,同时鼓励患者多吃青菜和水果,在饮食上避免患者进一步产生血压血糖异常;皮肤上不仅对患者存在破损的皮肤进行了消毒清洁,还通过按摩、翻身等操作加速血液循环,降低压疮风险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发生比例较高,一般从发病开始到患者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仅需要较短时间,并发症除了休克外,还可能导致心理衰竭或心率不规律等状况,导致患者救治困难,死亡率高,是引起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因素。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引起的,由于某些诱因导致狭窄部位的斑块发生增大破溃,出血脱落形成栓塞,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加之此时心排血量下降,此外心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炎症、痉挛等,也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1]。过重的体力劳动,搬提重物爬楼梯,剧烈的体育运动等,会使心率,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冠状动脉官腔内斑块脱落诱发心肌梗死。剧烈的情绪变化,例如过于紧张,激动,易怒,暴躁等原因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便秘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过度用力摒弃排便会使左心负荷过重电荷,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老年人在生活中可采取腹部按摩,肛门给药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暴饮暴食,或长期进食高盐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血液中血脂浓度和血液粘稠度都会增加,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引发心肌梗死,另外,数据表明大量的吸烟饮酒也是造成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而想要预防心肌梗死,需从上述因素进行预防,从而明显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12]。4.1.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现状目前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主要原则为减轻患者痛苦,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老年人人群要引起重视,做好冠心病的防治,而男性在社会结构中生活压力大,体力任务重,精神紧张,操劳过度,吸烟等,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放松心情,张弛有度减少吸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另一个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在严寒或寒冷空气下,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的患者在出门前要注意保暖防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和年龄段多集中在男性和中年人群,且病症发病急,预后与就诊时间有密切关联,所以在患者发病后要立即做出判断,采取复苏措施和送往医院。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身体情况,避免不良诱因,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睡眠,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早日恢复的目的[13]。4.2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持续的心脏疼痛。从心电图来看,主要会有以下几种:休克、心率严重不均。从病人的感觉来看,主要是胸闷和呼吸困难。从严重程度来看,如果情节不是很严重,口服硝化甘油可以缓解,如果情节严重,就会失去生命。因此,对于21世纪的生活强度来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去医院,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努力保持生命的连续性。在医学领域,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临床试验,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这主要取决于溶栓治疗的应用。主要临床表现:如能及时治疗,血栓形成后会第一时间药物分解,减少血栓和沉淀物的形成,使血管通畅,使心脏供血充足,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挽救生命。因此,从整个操作过程来看,这一系列要求会增加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对医务人员在反应能力和敏感性方面的要求都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