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轮复习之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1页
2022一轮复习之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2页
2022一轮复习之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3页
2022一轮复习之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4页
2022一轮复习之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之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考情分析:俄国十月革命(1)2018·海南卷,20:从布尔什维克的土地政策考查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2)2014·海南卷,19:从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法令考查其行使中央政府的职能(3)2012·海南卷,20:从俄国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1高频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影响。2备考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自信”思想的提出,使社会主义运动史这部分内容地位更加重要。通过加强对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过程内容的学习,培养时空观念;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社会主义运动曲折性的学习,培养家国情怀。3、注意必修和选修的联系: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政治);必修二——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经济);必修三——社会主义现实文学(文化);选修四专题——列宁(人物评说)

191719211925195319641985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苏俄(联)发展线索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列宁斯大林体制斯大林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俄罗斯苏俄苏联沙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大国崛起·风云新途》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马克思农民可通过高价赎买获得一份土地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社会进步。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现藏于意大利的米拉马雷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土地问题未真正解决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基础: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具体表现在:①小农经济占优势;②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③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623451美35.8%德15.7%英14%法6.4%俄5.3%其他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王斯德《世界近代史》上流社会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勉强果腹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农民阶级Vs统治阶级工人阶级Vs资产阶级阶级对立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眼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政治基础:社会发展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薄弱环节)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一战中俄国的不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请回答: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它给俄国带来什么的影响?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社会条件:一战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形成了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以上材料说明俄国在主观方面具备了哪些主观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理论基础:群众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①经济基础②政治基础社会发展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薄弱环节)④国际条件主要帝义国家卷入战争,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③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④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③社会条件客观主观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探究十月革命的斗争策略

史料一“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列宁《远方来信》二月革命后注:古契柯夫—米留可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掌权者。发现问题:1列宁的《远方来信》体现了他对俄国革命有怎样的规划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①革命分两步走,一是首先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取代半君主制,然后争取建立社会主义。②争取以和平夺权的方式,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满足俄国人民意愿。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举行示威游行结束了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存我们要和平,我们要面包!1、二月革命19173二、十月革命的经过●俄国需要继续革命吗?宣布大赦政治犯,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全体人民愿意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四月提纲》2、四月提纲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方式:和平夺权临时政府镇压群众和平示威游行有可能和平夺取政权吗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NO!!!进攻冬宫(彼得格勒工人武装起义)4、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七月事件-----4、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政权并存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教训:和平斗争不可能,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掘沙皇指方向抛幻想现曙光二、十月革命的经过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名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领导者目标指导纲领性质革命任务结果自发斗争布尔什维克党“面包、停止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四月提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推翻资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种政权,并继续参战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退出一战(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A《四月提纲》中,列宁之所以提出了和平夺权的方式,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大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B.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人民普遍不满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临时政府反革命性尚未充分暴露D.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降低C2014·海南卷,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A(2017·江苏·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C(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补充: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的“四个变化”1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补充: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1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材料,思考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5、巩固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1政治:通过《》,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2外交:通过《》,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经济: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4组织: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2018·海南卷·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B四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苏维埃美国权力划分权力机构设置执政党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两党制(2008·海南单科·22)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D四十月革命的意义2、对世界: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多元视角,历史解释探究1:俄国人如何评价十月革命?探究2:西方人如何评价十月革命?探究3:中国人如何评价十月革命?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2014·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③④B一分为二地评价;其中以积极评价为主。“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起来,现在是底层人上升跃到最上层来了。”——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来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德共创始人罗莎·卢森堡探究2:西方人如何评价十月革命?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是极少数人的专政。1917年11月11日,《民国日报》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首次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孔寒冰《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探究3:中国人如何评价十月革命?材料一《民国日报》评十月革命否定→赞扬“……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著他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要把他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认为十月革命过早地跨越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尽管资本主义有许多罪恶,但它“毕竟是人类社会进化所必经的过程”,人类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孔寒冰《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材料二陈独秀评十月革命高度赞美→指出弊端“我以为,俄国革命在近代革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当时如有人攻击俄国革命,我必力与之争。”“俄国共产党革命的动机起于阶级争斗,起于恨”……在革命的过程中,会发挥残狠的行为,就是在革命成功后,社会也不能消灭仇视嫉恶的现象。”材料三蒋介石评十月革命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