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正字》与《煮海制盐图》新解
3.3《音乐史》第130卷《太平天国地球仪》中有“刺土盐法”,即用水泵、杀泥和煮盐法。内容大意是:在晴爽天气,用人或牛牵引刺刀,刮取滨海富含盐分之咸土,再聚集于“大溜”内,浇灌海水以制取卤。一溜之卤可煎盐3~5盘,每盘成盐3~5石。这种记载应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太平寰宇记》基本完成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上距唐代不满百年。可见早在唐代应已形成此种淋卤煮盐的生产方法。因而宋代更不可能再用海水直接煎盐。四、(元)陈椿《熬波图诗》计图47幅,每幅图各配诗一首,生动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海盐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开辟摊场、车水耕平、海潮浸灌、担灰入淋、上卤煎盐、日收散盐等工序。在“海潮浸灌”诗中又明确地指出:“浙东把土刮、浙西将灰淋”,即浙东刮泥淋卤,浙西淋灰取卤。考陈椿曾于元统年间(公元1333~1334年)任浙西下砂场盐官。他是亲眼看到海盐生产操作的。明明是“刮泥淋卤”或“淋灰取卤”,他还是名之曰《熬波图诗》。可见古人所谓“熬波”不是用海水直接煎盐。方勺所说的“熬波”,当与此类似。五、《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煮海制盐图”确实是描绘的直接取海水煎盐的场面。但此书重订于公元1249年,如前所述,约早二百年的《太平寰宇记》和《煮海歌》已先后记载了刮泥淋卤法,则“煮海制盐图”所绘的绝非当时的现实,而是作者根据传说构思而成。因此,不应据此图而断言直接煎海水成盐的方法一直延续到宋代。六、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刘晏掌理盐政自宝应元年至大历末年(公元762~779年),计18年。盐利岁入开始为40万缗,最后增至600万缗(每缗1000钱),即18年中盐利增长14倍。当时实行专卖制度,收购盐价每斗10钱,销售盐价增为每斗110钱。山此推算,购销盐量宝应初为400万斗,大历末为6000万斗。毫无疑问,这种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盐业的发展。设宝应初可能有一半走私,大历末基本上无私盐。则此18年中,产盐应增6.5倍。盐业生产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新唐书·食货志》载:“晏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乃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按霖潦指雨多成涝,暵旱指久晴干旱,土溜系淋卤设备,坟即隆起。用今天的话来说,即刘晏认为制盐时如遇雨多成涝,则所制卤淡薄,成盐困难;如遇久晴干旱,则土溜可高筑,大量地制出浓卤。因此,他随时作出指示,派下级官员指导盐业生产,其所花费的精力,成倍地超过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由此可见,唐代已经普遍实行淋卤煎盐法,不可能用海水直接煎盐。七、浙江盐区解放初期尚有少数盐场采取淋卤煎盐法。当时卤水浓度为波美18~20度左右。每煎盐100斤约需柴草100~150斤。以此推算,如用海水直接煎盐,因海水浓度仅波美2.0~2.5度左右,则每煎盐100斤约需柴草1000~1500斤。这些柴草都要靠人力去采伐(请参阅《煮海歌》)。其成本之高,简直不可思议。唐时如果采取此法制盐,则盐业生产无法发展。但历史事实是刘晏掌盐政期间盐业发展很快。因此,唐代不可能采用如此落后的生产方法。八、不仅唐宋时代不可能存在海水直接煎盐法。远古时代是否会采用此法也很难断言。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究系如何煮海盐呢?据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3月)引程树德《说文稽古篇》转引西汉刘向《说苑》等书考证:“宿沙系神农时诸侯”,“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积沙,虽十宿沙不能得”。“瞿子当系宿沙部落中精于制盐技术之专家,擅长积沙制卤,卤浓量多,虽十宿沙制盐之人,亦不能及其产量之丰厚”。按此说,则我国远古时代即已通过积沙制卤再煎成盐,根本不存在海水直接煎盐之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唐宋时代岱山一带已实行淋卤煎盐法,不可能用海水直接煎盐;而且全国海盐区也都是淋卤煎盐。至于远古时代是否会用海水直接煎盐,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田秋野等学者的考证可备参考。唐宋时代如何制盐?《中国古代海盐生产考》一文断言唐宋时代岱山一带用海水直接煎煮成盐。其主要论点有:(1)宋方勺《泊宅编》载:“盖自岱山及二天富皆取海水炼盐,所谓熬波者也;自鸣鹤西南及汤村,则刮碱淋卤”。(宋)姚宽《西溪丛语》及《宋史·食货志》也有相同的记载。(2)《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煮海制盐图”,图中描绘了挑海水直接煎煮成盐的全景。笔者对上述论点不敢苟同。分述如下:一、《泊宅编》所谓“取海水炼盐”及“熬波”,并非直接煮海水成盐。考《泊宅编》卷中、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和《宋史·食货志》都载有(宋)卢秉任提点两浙刑狱时,对两浙盐场所定煮盐的分数法。《宋史·食货志》原文如下:“诸场皆订分数:钱塘县杨村场以上接睦歙等州与越州钱清场等,水势稍浅(按:《泊宅编》此处原文为“水势稍淡”),以六分为额;杨村下接仁和之汤村,为七分;盐官场为八分;并海而东,为越州馀姚县石堰场、明州慈溪县鸣鹤场,皆九分;至岱山、昌国,又东南为温州双穗、南天富、北天富场,为十分。盖其分数约得盐多寡而为之节。自岱山及二天富,炼以海水,所得为最多;自鸣鹤西南及汤村,则刮碱淋卤,十得六七……”这里提出了两种制盐方法:一种是“炼以海水”(即《泊宅编》“取海水炼盐”),另一种是“刮碱淋卤”。能不能肯定前者就是用海水直接煎盐呢?看来不可能。上文说的是“煮盐的分数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上级核定的计划产量。“炼以海水”的计划产量订为十分,“刮碱淋卤”的计划产量仅订为六至九分。不言而喻,刮碱淋卤煎盐优于用海水直接煎盐。如果“炼以海水”是用海水直接煎盐,其产量怎么可能高于“刮碱淋卤”呢?难道落后的生产方法反而出高产吗?笔者认为,“炼以海水”或“取海水炼盐”都不是用海水直接煎盐,而是另一种“炼”法。即先用易于吸卤之物质,或细砂、或泥土,或草灰,摊晒于地面,灌以海水,经日晒使咸分凝聚于其内,然后收集这种物质淋制成卤,再煎成盐。它与“刮碱淋卤”不同,后者是利用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吸取地下咸分,经日晒在地表形成一层盐霜,俗称碱土;采集此种碱土淋卤煎盐,故称“刮碱淋卤”。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上述“煮盐的分数法”。二、那么,方勺为什么说“取海水炼盐”即所谓“熬波”呢?难道“熬波”不是直接煎海水成盐吗?古人用词简略,往往不能直接理解其真意。试举北宋著名诗人柳永所作《煮海歌》为例。这首诗描写当时海盐生产的全过程。原文如下:“煮海之民何所营?……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吹日晒咸味加,始灌波涛溜成卤。卤浓咸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显然,柳永所说的“煮海”不是直接煎海水成盐,而是刮泥淋卤,再煎成盛。柳永曾在舟山任盐官,时间约在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一下《操场上》教学设计
- 眼眶骨折的临床护理
- 体表肿瘤的临床护理
- 做操教学设计
- 2025年合同制度对企业的战略价值
- 生理学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 上届初三中考试卷及答案
- 山东一年级试卷及答案
- 2025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长治租房合同范本参考
- 四肢与关节检查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 低碳生活 主题班会课件-2篇
- 会下金蛋的鹅课件
-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冲刺复习讲义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2024多级AO工艺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 电影鉴赏评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艺术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