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_第1页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_第2页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_第3页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_第4页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九月20231爱的奉献25九月20232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25九月20233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对象和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对象1.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2.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相互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25九月202344.单个资本与社会总资本的共同点(1)运动的内容相同:包含着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消费(2)运动的形式相同: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3)运动的过程相同: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4)运动的目的相同:价值增值25九月202355.社会资本相对于单个资本的独有的特点(1)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2)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3)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资本的流通,也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4)社会资本的运动,既要考察价值补偿,也要考察实物补偿25九月20236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产品(AggregateSocialProduct):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既包括各种用于生产消费的产品,也包括各种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产品★社会总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25九月20237社会总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其价值组成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即GDP=C+I+G+X●计算方法不同:△ASP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GDP只包括新增价值△ASP只包括物质部门的创造的价值;GDP包括物质与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25九月20238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1)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如何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

●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各部分转化为货币形态后,怎样转化为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社会总产品构成图示25九月20239社会总产品构成图示25九月202310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关系●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实物补偿的前提,只有预付资本得到补偿,并获得剩余价值,社会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因为只有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所耗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是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正常进行的起码条件25九月202311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角度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由此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I)和消费资料生产(第二部类II)2.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角度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西方学者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25九月202312西方学者的三次产业理论●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制造业比农业收入高,而商业又比制造业收入高,劳动力流入收入高的部门●1935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首先提出,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产业),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第三产业),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25九月2023133.必须排除的其他假定●纯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即社会上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商品按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不变●不存在对外贸易●生产周期为1年,不变资本的价值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剩余价值率为100%25九月20231425九月2023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一、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I4000cvm=6000II2000c+500v+500m=3000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I4000c可以在第一部类内部得到补偿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II500v+500m可以在第二部类内部得到补偿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I1000vm和II2000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得到补偿900025九月2023154.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关系图I4000c+1000v+1000m=6000II2000c+500v+500m=3000390001225九月202316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条件:I(v+m)=II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2.派生条件一:I(c+v+m)=Ic+IIc第一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3.派生条件二:II(c+v+m)=I(v+m)+II(v+m)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如何看待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的假定?★魁奈的《经济表》25九月202317如何看待不变资本价值一年内全部转移的假定?●固定资本价值一年内全部转移不符合社会现实●固定资本的补偿存在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不同步的问题:固定资本价值补偿是以折旧形式逐步完成的;固定资本实物补偿是在使用期满后进行●为保证社会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全社会一年间在实物形式上更新的固定资产总额,等于当年在货币形式上积累的折旧基金的总额25九月202318魁奈的《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生产阶级每年投资20亿里弗尔土地所有者阶级每年收入20亿里弗尔不生产阶级每年收入10亿里弗尔用作支付10亿里弗尔地租及原

10亿里弗尔预付的利息10亿里弗尔年预付2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共计20亿里弗尔共计50亿里弗尔1234525九月20231925九月2023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物质前提)1.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社会总产品中要包含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劳动力2.基本前提:I(v+m)>IIcI(c+v+m)>Ic+IIc

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不变价值3.派生前提:II(c+m-m/x)>I(v+m/x)

II(c+v+m)>I(v+m/x)+II(v+m/x)

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和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25九月202320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假定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I4000cvm=6000

II1500c+750v+750m=3000其中:I(1000vm)>II1500c,社会总资本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25九月2023212.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假定第一部类的积累-消费比率为1:1,资本有机构成为4:1,则追加资本500m中有400△c和100△v●则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重新组合为:

I(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500m25九月2023223.第二部类内部交换●第一部类能提供的生产资料为1600(1100v+500m),在补偿第二部类原来消耗掉的1500c生产资料外,还有100的剩余●假定第二部类资本有机构成不变(2:1),则在第二部类750m中必须拿出150m进行积累(追加100c的不变资本,配套追加的50v可变资本),剩下600m/x用于本部类资本家个人消费●则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构成就重新组合为:

II(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25九月2023234.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的(4000c+400△c)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750v+50△v)+600m/x通过本部门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1100v+500m和第二部类的1600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

I

4400c+=6000

II+800v+600m=30001100v+500m1600c25九月2023245.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假定在第一年基础上,且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到第二年末,两大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则为:

I4400cvm=6600(生产资料)

II1600c+800v+800m=3200(生活资料)社会总资本6000cvm=9800(社会总产品)25九月202325例题在第二年的基础上,第三年扩大再生产的结果如何?

I4400c+440△cv+110△v+550m/x=6600(生产资料)

II1600c+160△c+800v+80△v+560m/x=3200(生活资料)

I4400c+440△cv+110△vm=7260(生产资料)

II1600c+160△c+800v+80△v+880m=3520(生活资料)社会总资本6600cvm=10780(社会总产品)25九月202326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实现条件:

I(v+Δv+m/x)=II(c+Δc)I(v+m)=IIc+IIΔc+IΔc●实现的派生条件:

I

(c+v+m)=I(c+Δc)+II(c+Δc)

II(c+v+m)=I(v+Δv+m/x)+II(v+Δv+m/x)★中国经济增长的关卡——重复建设25九月202327中国经济增长的关卡——重复建设●我国重复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各地竞相上马以彩电、冰箱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10年间,全国涌现彩电生产企业上百家,彩电业投资达280亿元,工业领域重复建设的第一次浪潮出现。●第二阶段贯穿于90年代,汽车、钢铁成为投资热点。1999年全国汽车生产企业有122家,年生产能力达240万辆,但实际上1/3产能闲置。●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至今,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为代表的高新项目成为各地争夺和招商热点,结果导致高科技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恶性竞争加剧。此外,轿车生产线和钢铁产业重复建设亦出现回潮现象。本轮重复建设的表现为:软件业重复建设严重;集成电路项目非常热;网络重复建设严重;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加剧;汽车重复建设严重;电解铝重复建设问题依旧存在。★问题:1.重复建设的影响是什么?2.我们应当从重复建设的危害中吸取什么教训?25九月202328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1.含义:指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2.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发展,相反地,其发展最终要受到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制约3.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我国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现象25九月202329我国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现象●第一,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1978年居民消费率是48.8%,到2008年达到35.3%,比1978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第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城乡镇居民消费总额之比达到了3:1,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达到了3.6。就地区差距看,1993年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与消费水平最低的地区比例是5.3,到2008年已经扩充大7.8。●第三,居民平均消费趋向逐步下降。1990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0.85%,2008年是0.727%,下降了0.123%。●第四,消费增速相对较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失调。我们国家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从2000年以来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消费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失调。●第五,消费与储蓄比例不断下降,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199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居民储蓄存款是1.02:1,2008年降到0.5:1,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的居民把收入存在银行,所以这时候就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中国经济网》,2009-12-2125九月202330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表现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表象与特征:商品生产过剩25九月202331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1.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已经存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孕育着危机的可能性●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发展了危机的可能性2.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危机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比重很小●简单商品经济下,生产规模小,供求关系稳定,不会出现社会性的生产过剩25九月202332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5九月202333四、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2.四个阶段的特点

危机:销售困难,企业开工不足或倒闭,大量失业

萧条: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不再增加

复苏:销售逐渐扩大,生产逐渐回升,就业开始增加

高涨:市场繁荣,生产上涨,就业明显增加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5九月2023341929年10月29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华尔街经纪行的顾客们正焦急地浏览着报纸,了解股市崩溃的最新消息25九月202335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1●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150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140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20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25九月202336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2●在这些情况下,20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20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274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47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50万幢(1925年约有100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25九月202337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3●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20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20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20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20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20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问题:1.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什么?2.1929年经济危机给我们有何启示?25九月202338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1

●从2007年开始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一系列带有严重危机色彩的事件。“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Loan)是指相对于优质和次优质抵押贷款而言的贷款。其贷款市场面向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因其信用要求程度不高,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3%。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遏止经济衰退,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在非常宽松信贷环境下,金融机构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推出“零首付”、“零证明文件”的贷款方式。大量的购房者只申报其收入,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而纷纷涌向房地产公司进行购房,由此美国房地产迅速发展,并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金融机构手中持有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将一部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出售给机构投资者。为让次级贷款MBS金融市场取得很好的销售价格,投资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将次级贷款MBS设计包装为抵押贷款权证(CDO)。在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抵押贷款权证(CDO)受到了世界各国银行、保险机构、对冲基金追捧。25九月202339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时候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导致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市场的需求下降,购房者拖延还贷现象显著增加,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导致衍生品的市场价值缩水,恶化了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导致这些机构利润大幅下降,经营风险提高。

●在此条件下,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