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材料二: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一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B.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C.中西方传统居住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D.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C.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D.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A.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答案】1.D2.B3.A4.①衡芜苑入门是“突出的插天大玲珑山石,把所有房屋熟皆遮住”,这大山石是住处的屏障,也是主人性格隐而不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建筑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的特征。②衡芜苑四面都环绕着石块,把里面的房屋都遮住了,且许多异草穿石隙,垂据绕柱,景物和房屋互相衬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艺术审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分析可知,具有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特点的是单体建筑,而不是“院落式布局”。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错误。根据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分析可知,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有“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C.“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分析可知,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绘画”价值,而不是建筑价值;D.“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可知,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并没有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而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指的是精神的宁静与平和,含蓄温文,更为内在,融于自然。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直接抒情,不符合“含蓄温文”的特点;这几句也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对立,不符合“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BCD都体现了中国“艺术性格”中的“含蓄温文”的特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衡芜苑“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可知,其中这大山石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是住处的屏障,也是主人薛宝钗隐而不露性格的写照,体现了材料一“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的特点。结合衡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山石遮蔽,异草藤蔓垂据绕柱,景物和房屋互相衬托,体现了材料一“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审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醋栗契诃夫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他常画他田庄的草图,而每一回他的草图上都离不了这几样东西:(甲)主人的正房,(乙)仆人的下房,(丙)菜园,(丁)醋栗。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河倒是有,可是河水的颜色跟咖啡一样,因为田产的一边是造砖厂,另一边是制胶厂。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猪那样咕咕叫着钻进被子里去了。“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他们喝酒,嚷着:“乌拉!”喝醉了的人就给他叩头。生活只要变得好一点,吃得饱,喝得足,闲着不做事,就会在俄罗斯人身上培养出顶顶骄横的自大。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兵了。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对着醋栗默默地瞧了一分钟,眼睛里含着一泡眼泪,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实际上有多少满足而幸福的人啊!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沮丧的势力!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背后都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个小锤子经常敲着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样幸福,可是生活早晚会向他露出爪子来,灾难早晚会降临。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有删改)【注】①本文作于1898年。②引自普希金的诗《英雄》,原文是“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卑微的真理”。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B.小说中尼古拉面对并不十分理想的田庄,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造,甚至与周围人打官司,这说明他对于梦想非常执着。C.尼古拉年过四十依然生活吝啬,他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妇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这无疑都源于其对庄园的追求。D.尽管醋栗又硬又酸,但是尼古拉对着醋栗,眼里含着泪,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他得意的姿态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而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诃夫的《醋栗》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以社会下层小人物作为主角,深刻剖析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褒贬鲜明。B.“到处都是沟渠……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此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庄园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C.小说中“醋栗”多次出现,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叙事看似平淡,实则细节刻画精准到位,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令作品浑然一体,真实自然而结构严谨。7.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请结合本文分析契诃夫在手法运用上是如何体现这种幽默讽刺风格的。8.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为什么“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答案】5.A6.B7.①比喻:如把尼古拉的狗比作皮球、厨娘比作香肠和他本人比作猪,刻画了他们的可笑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为地主之后的尼古拉生活的慵懒无聊,极具讽刺性。

②夸张(漫画式):如反复描写尼古拉对有醋栗的田庄的执念,夸大他为买到田庄而不顾一切存钱的行为,夸大他成为地主后的肥胖骄横等,达到了幽默讽刺效果。

③细节描写:如尼古拉把妻子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的细节,突出了他的吝啬自私;尼古拉用苏打和蓖麻油给农民包治百病,摆出半桶白酒的细节,突出了他的伪善做作;尼古拉心满意足吃醋栗的细节,表现了他对平庸生活的满足。这些细节描写的运用,使人物可笑可悲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幽默诙谐中传达出强烈的批判性。

④对比:过对尼古拉在得到田庄前后待人接物不同态度的对比,突显了他的思蠢可笑,幽默中有冷峻的思考,直讽社会现实。

⑤侧面烘托:写尼古拉的狗又胖又懒,厨娘邋遢肥胖,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尼古拉慵懒和满足于平庸生活的形象,极具讽刺性。

⑥反语:如“他做好事,用苏打和蓖麻油给农民包治百病”,正话反说,突出了他的伪善做作,极具讽刺性。8.①“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他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

②“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

③作为清醒者,“我”认为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然而眼下很多人却如同“尼古拉”一样满足于庸俗的理想、安于现状。【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有误。尼古拉想在乡村居住并有自己的庄园,只是希望能享受贵族生活,喜欢那种以权势和地位命令并欺压劳动者,自己却不付出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庄园规模之大,布置之繁华,戒备之森严”错误,作者借此环境描写,批判了尼古拉生活的封闭和对现实的逃避。尼古拉借庄园周围密布的“沟渠、篱笆和围墙”来与世隔绝,逃避现实。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根据原文“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可知,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尼古拉的狗比作皮球、厨娘比作香肠和他本人比作猪,表现他们的可笑与慵懒无聊,极具讽刺性。根据原文“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可知,这些描写有夸张意味,夸大他为买到田庄而不顾一切存钱的行为,夸大他成为地主后的肥胖,有幽默讽刺效果。根据原文“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自以为事情就该这么办。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可知,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他的吝啬自私、伪善做作和对平庸生活的满足,在幽默诙谐中传达出强烈的批判性。根据原文“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可知,这些描述运用对比,突显了他的愚蠢可笑,幽默中有冷峻的思考,直讽社会现实。根据原文“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可知,这些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慵懒和满足于平庸生活的形象,极具讽刺性。根据原文“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可知,“苏打和蓖麻油”是不可能包治百病的,所以“好事”运用反语,正话反说,突出了他的伪善做作,极具讽刺性。【8题详解】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意蕴的能力。尼古拉穷其一生来实现自己拥有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然后过着好吃懒做的生活,失去了奋斗的理想,醋栗又酸又硬,却成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所以“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尼古拉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尼古拉本是温和善良的人,为了买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并且他俩在一起生活照样吝啬,并不善待妻子,最终妻子变得憔悴不堪而去世,但尼古拉从没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所以“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尼古拉的愿望就是回到乡下买下一座小小的庄园,但是对于这种把自己关进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认可,因为“我”认为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这是偷懒怠惰。所以作为清醒者,“我”认为人不应该满足、安于现状,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但残酷的现实,让“我”倍感孤独,有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0分)9.下列选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遂散六国之从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河海不择细流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翼日进宰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从”,通“纵”,合纵;句意: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彀”,通“够”,能够;句意: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B.“择”,同“释”,舍弃;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念”,通“廿”,二十;句意: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C.“翼”,通“翌”,第二天;句意: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藉”,通“借”,借给;句意: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D.无通假字;句意: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旁”,通“傍”;句意: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故选D。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也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不忍独善其身C.泪珠和笔墨齐下当哭相和也D.厅旁一室为吾与汝相栖之所也助天下之人爱其所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卒”都是副词,均有“最后、最终”的意思。A.“徒”,副词,意思是只是。/名词,意思是门徒。C.“和”,连词,与现代汉语相同,表并列。/动词,是应和意思。D.“所”,名词,处所。/介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故选B。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蚕食诸侯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⑦当尽吾意为幸⑧日将暮,取儿藁葬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 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蚕”,名词作状语,像蚕食桑叶一样。

句意:像蚕食桑叶一般侵吞诸侯。②“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句意: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装着喂养它。③“力”,名词作状语,用力。

句意:小蟋蟀停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④“宝”,名词作动词,作为宝物。

句意: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作为宝物的很多。⑤“劣”,意动用法,认为……不好。句意: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⑥“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句意: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⑦“幸”,形容词作名词,幸事。句意: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⑧“藁”,名词作状语,用草席。

句意:用草席把孩子埋葬。①②③⑧名词用作状语;④名词作动词;⑤意动用法;⑥使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名词。故选A。1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A.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C.民以殷盛,国以富强D.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村中少年好事者”应为“村中好事少年”。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A.定语后置句,应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的)天下人”。句意: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天下人,多得数不过来。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句意:有几家能称心快意呢?略句,省略“以”后的“之”。句意:人口数量得以增加,国家得以繁荣富强。句,“为”,被。句意:江南的金锡不会被您(秦王)使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故选A。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D.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主面朝东,宾面朝西;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面朝东,幼者面朝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C.“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错,应该是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宾主之间相对时,主面朝东,宾面朝西”错,宾主之间相对时,主西向,宾东向。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间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余,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试卷第14.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拜住袖A其疏入B谏C其略D曰E世祖临御F三十余年G每值H元夕A.BEF B.CEG C.BDG D.CDF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一样,都是古汉语中的谦辞。B.方,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相同。C.朔望,指朔日和望日,分别指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有时也指每逢朔望举行的朝谒之礼。D.疏,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类似体例还有传、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等。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年纪还小的时候,从早上到晚上不停地读书,父母曾经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B.英宗想在宫内张灯结彩堆成鳌山,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英宗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还保证了粟米的供给。D.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1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18.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可以互训,吴师道在《张文忠公云庄家集序》中说:“故滨国文张公,名养浩,字希孟,庶几学孟子者。”请结合材料概括吴师道这样说的原因。【答案】14.B15.D16.B17.(1)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18.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袖其疏”是“入谏”的状语,而“袖其疏入谏”的主语为“拜住”,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C处断开;“曰”后面引出奏疏的内容,后面应该断开,即在E处断开;“三十余年”是“临御”的补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年”后断开,即G处断开。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均为“谦辞”;句意: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怎敢拿这件事来劳烦您?B.“正/纵横”;句意:张养浩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个纵横六七十里。D.“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错误。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使”,倘若;“却”,拒绝;“内”,接纳;“”,这。(2)“粜”,卖粮食;“诣”,到;“易”,换取;“弊不敢行”,宾语前置,不敢营私舞弊。【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参考译文:材料一:(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钱币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天到晚不停,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悄悄读书。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首先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做过强盗的人都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后,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来表彰他的正直。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去上任,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缗只给五缗,甚至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到关中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关中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余干古县城①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从岭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时。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莫惩”,诗中强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谷灾变。1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余干古城全景。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物是人非之慨。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D.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尾联以景结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作者深沉的慨叹。20.有人说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为什么会有这样说法呢?请作简要解析。【答案】19.D20.(1)这是一首登高之作,描写了余干古县城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鸟、溪流平沙等自然风景,确是一首山水诗;

(2)作者借景抒情,借余干古县城由盛而衰的状貌,暗喻了唐王朝的国势,表达了对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规劝。所以说它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错误,结合“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可知,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飞鸟不知”,飞鸟非人,本来无情,但这里把飞鸟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登高之作。结合“孤城上与自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可知,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余干古县城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结合“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可知,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到了夜间,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结合“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可知,颈联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战区烽火遍地,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结合“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可知,尾联写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综上所述,诗歌描写了余干古县城的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马、溪流平沙等自然风景,确实是一首山水诗。但是,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处逃亡。尾联巧妙借用陵谷变这一典故,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是借古讽今。所以说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2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感慨;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种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答案】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嘈嘈切切错杂弹④.大珠小珠落玉盘⑤.雕栏玉砌应犹在⑥.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幽壑”“潜蛟”“嫠”“嘈”“雕”“砌”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共4分)22.下列各项中汉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累(lèi)谛听(dì)精髓(suí)刽子手(guì)B.征戌(shù)狡狯(kuài)渣滓(zǐ)得鱼忘荃(quán)C.髭须(zī)赍发(jī)迤逦(lǐ)憎恶(zèng)D.祈祷(qí)偌大(ruò)穹顶(qióng)窈陷(yǎo)【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连累”中的“累”读lěi;“精髓”中的“髓”读suǐ;B.“征戌”中的“戌”应改为“戍”,“得鱼忘荃”中的“荃”应改为“筌”;C.“迤逦”的“迤”应读yǐ,“憎恶”中的“憎”应读zēng。故选D。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B.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范围。83.9%的受访者为统一命题可维护高考公平,真是大快人心。C.三年的初中生活,大家在一起共处的一幕幕浮光掠影,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记忆。D.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本处是说面对水下考古的困难重重,孟原召并没有简单尝试一下就停下来,而是不断探索。运用正确。B.“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本处是说进一步扩大高考命题范围,维护高考公平,这不是坏事。感情色彩错误。C.“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后文说到“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记忆”,说明印象很深。不合语境。D.“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本处是形容瀑布,属于望文生义。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黄的果皮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黑色斑点,乍一看和“豹纹”确实有几分相似。网上广西南宁一家水果店售卖2元一斤的“豹纹芒果”,着实收获了一波流量。芒果穿“豹纹”,其实是因为它病了,“豹纹”出现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是“芒果炭疽病”,这是一种由植物病原真菌炭疽菌引起的芒果采前和采后的重要病害。它是一个“破坏家”,可以危害芒果叶片、花序、果实和枝梢,造成采前失收;①,田间看似无病果实,常在采后贮藏期发病,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晕,数个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就出现了市场上的“豹纹芒果”。不过,芒果炭疽病和人的炭疽病完全是两码事,这种只侵染植物的病菌并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对热带水果来说,②。比如熟透了的香蕉,表皮上就有很多黑褐色的斑点。除了炭疽病菌会引起黑斑外,③,最常见的是低温贮藏造成的冷害或运输过程中被挤压的伤痕,无论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芒果病害,都会使芒果的品质大打折扣。误食变质芒果会引起食物中毒发生,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24.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4.B25.误食变质芒果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26.①它还是一个“潜伏者”②“炭疽病”很常见③一些生理性病害也会引发黑斑【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把它(芒果炭疽病)比作“破坏家”。A.夸张手法,描写了阿房宫楼阁高大。B.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答,自问自答;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C.借代,“鞍马”代客人。D.对偶,“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结构混乱,“引起食物中毒发生”句式杂糅,可去掉“发生”二字。二是成分残缺,“出现”的宾语缺失,可在句尾加上“症状”二字。【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前面说“它是一个‘破坏家’”,后面又说“似无病果实,常在采后贮藏期发病”,是说有潜伏的特点,故可填“它还是一个‘潜伏者’”。第②处,前面说热带水果有“炭疽病”,后面举例是说常见的情况,故可填“‘炭疽病很常见”。第③处,炭疽病菌会引起黑斑是说病理性病害,而后文“无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