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1.gif)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2.gif)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3.gif)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4.gif)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e10576d26fa1d4a658b747a38c2ddd1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张孝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重九①张孝祥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②醉把。[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B.“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张孝祥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4.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③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②波神:水神。③风回:顺风。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尚未起时,水光秋色,交相辉映,船中之人只觉心旷神怡,其乐无穷。B.不言出行受阻,反说波神留我,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C.词中以霓裳之音喻指波浪之声,与《琵琶行》中所言“霓裳”作用不同。D.既然风浪涌起,不如及时行乐,词人登楼远眺,于岳阳楼上赏湖山好景。6.词的五、六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作此词前三年曾两次遭罢官。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湖边”指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引出下文的“东风”“杨柳”。B.“问讯”即问候,表明词人是主动前来游览三塔湖;“重来”说明词人是再次来此,即有意重访,旧地重游。C.词人注情于物,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结尾两句以动衬静,沙鸥飞翔更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同时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悠长。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①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9.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 B.明快俊逸 C.自然朴素 D.雄奇瑰丽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B.“表里俱澄澈”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异曲同工,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C.“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想象奇特,真可谓神来之笔。11.苏轼《赤壁赋》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写在受谗被贬之际,都描写月明水光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用“度云气”“舞回风”两句巧妙营造了山中大雨欲来风起云涌的紧张氛围。B.“助我”“唤起”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形象描绘了碧霄泉气势滂沱的奇观。C.“凌”“看”运用动作描写,刻画词人大雨中登高观奔洪这种异于常人的镇定自若。D.“幽壑”“造物”等句化用苏轼诗文,继承苏轼词风,为全篇的豪迈情绪奠定基调。13.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造物不言功”的理解。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他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②湖,指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见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访的急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寄寓了故地重游的感慨,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C.“东风”二句描画乘船过湖的情景,表现了东风的强劲、杨柳的轻柔,表达了词人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D.“世路”二句暗承上片,“此心到处悠然”乃因“世路如今已惯”,用语极淡而寄意深沉,内蕴一股抑塞沉郁之气。15.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下阕的最后两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径洞庭湖时作此词。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罢官北归,时近中秋,途经洞庭,写了这首词来描摹洞庭月色,抒发自己的怀抱。B.万顷湖面上,荡一叶扁舟,扣舷独啸,看起来极为渺小,实则与浩渺无垠的自然融合。C.回想在岭外的官场生活,自己像冰雪一样明洁,却不为人所知,怅然以致头发稀疏。D.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情怀,想象丰富,境界空阔。17.词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泛湘江张孝祥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滩急”“北风凉”,通过描写行舟过湘江时的环境,渲染了感伤的氛围。B.“此事天公付我”,表面上写感谢天公作美,实际上暗含了词人复杂的情感。C.“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生动描写了湘妃起舞奏乐迎接词人的情景。D.全词将湘江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屈原文字融为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19.本词与《念奴娇·过洞庭》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表现这种人格时所用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和庞佑父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虞允文大败金兵于采石江上,张孝祥闻讯后,写下这首词。②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至采石矶,传言水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③周与谢: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和指挥肥水之战的谢玄。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两句既点明了天气,又写出了战斗的雄壮气势、声威。B.“剪烛看吴钩”的“吴钩”是一种兵器,词中用以表达驰骋疆场、杀敌建功的精神象征。C.上阕尾句先用“燃犀”的典故,再实写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表达大败敌军的喜悦。D.全词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比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蕴更为丰富。21.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弹劾罢免。2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23.姜夔说过,“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请对比赏析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的结尾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与本词结尾两句的不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小题。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船行湖上以及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这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B.“波神”两句,写水神有意留我赏景,放出鱼鳞般的波纹。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实为妙笔。C.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水晶宫里奏霓裳”是指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龙宫歌舞的奇特想象油然而生。D.本词词风豪放爽朗,语言浅易风趣,写航船在前行途中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足见作者才思之敏捷。25.历来评价家认为这首词“运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请据此观点赏析本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了词人湖海飘泊的离伤倦意和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B.“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景色,引起词人内心渺远深长的情思,思绪翻腾,颇难平静。C.词人想祭奠屈原,却不知屈子沉江处,“无所”凭吊,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表达离忧之情。D.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归隐之情。27.钱基博评价张孝祥词“得苏轼之浩怀逸气,襟抱开朗,仍是含蓄不尽”,请结合该词简析“含蓄”体现在哪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2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白鱼双尾玉刀明”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C.“旗梢不动晚波平”描写的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想象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29.赏析“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妙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②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径此地作此词。②挹:舀(水)。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B.“表里俱澄澈”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于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31.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结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谈谈其豪放之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南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②鞘: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要塞郊野自然之景,点明时节,晴空万里的秋日,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次句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B.“澹烟衰草有无中”极目远望,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无限壮志。C.“一尊浊酒戍楼东”句承上启下,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于是不禁向风挥泪,充满无限悲凉的慨叹之情。D.本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景物微妙地隐呈作者的感情,下阕抒发感慨,意绪悲凉,蕴含着难以诉说的悲凉心酸。33.后人评价张孝祥词“下开辛弃疾词派的先河”,请结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①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夫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舜帝,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3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上阕从自身遭际写起,湖海漂泊,已经厌倦,乘着归舟,由江汉返乡,在夜晚登上岳阳楼。B.“徙倚栏干久”两句,写词人凭栏远眺,久久徘徊,直至残月升起,表现了词人的思绪难以平静。C.下阕首句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并用一反问句表达赞誉之情,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好处都比不上此处。D.最后两句写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35.有人评论本诗“境界阔大中带着沉郁的格调”,请结合诗歌下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36.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37.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3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B.全词的主旨句为“表里俱澄澈”,此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39.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结合本词谈谈作者在词中怎样体现出豪迈之风。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①,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①匕箸:羹匙和筷子。40.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不可能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诗余选集》 B.《长短句精华》 C.《小令集萃》 D.《南宋词选》41.关于本作品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
)A.平实质朴 B.雄奇瑰丽 C.豪放洒脱 D.深沉悲壮42.下列关于本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丰富 B.比喻奇特 C.托物言志 D.动静结合43.下列关于本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前风起云涌的壮阔场景。B.“尽泻”句极尽夸张,展现山中大雨滂沱的奇特景观。C.“造物”句写大雨洗涤污秽、惠及天下,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D.“忽开霁”写雨后放晴、太阳东出,使诗歌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B.全词的主旨句为“表里俱澄澈”,此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格之美。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45.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结合本词谈谈其豪放之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南宋)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③西江,细斟北斗,万象④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②青草: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挹:舀。挹一作“吸”。④万象:万物。46.下阕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襟怀光明磊落的词句是________“稳泛沧溟空阔”中,“沧溟”指__________47.黄蓼园评此词说:“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分析词人在上阕如何表达自己的“心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曾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4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B.上片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全这样。洞庭风光之妙,最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C.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D.最末一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尤其为人称道。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不仅没有了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的痛苦记忆,而且完完全全是一个孩子似的天真。49.赏析这首词的意境美。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行湘阴张孝祥漠漠飞来双属玉①。一片秋光,染就潇湘绿。雪转寒芦花蔌,晚风细起波纹縠②。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过尽碧湾三十六,扁舟只在滩头宿。【注】①属(zhǔ)玉:水鸟名。②縠(hú):有皱纹的纱。5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漠漠”三句动静结合,写空中飞来一对属玉,在潇湘绿水上投下美丽倒影。B.“雪转”二句写天色突转,雪花与芦花一同飞舞,水面荡漾着轻纱般的波纹。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倚靠船窗,眺望天边落日和悠然飘浮的云朵,不禁心潮起伏。D.最后二句用夸张手法写所过碧湾之多,但离目的地尚远,词人只能夜宿滩头。5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5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B.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C.孟诗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这是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53.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于湖怀古①张孝祥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④,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⑤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于湖(即今安徽芜湖)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轺(yáo)传:马车。使者所乘之车。⑤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5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题“于湖怀古”可知此为怀古词。上阕开篇点题,并通过“悲陈迹”总领上阕所写之景。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C.下阕“边书静,烽烟息”,意为终于盼来和平;而“仰”字含“期待”之意,期望朝廷中兴。D.宋高宗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55.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南宋]张孝祥①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②,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③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④。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茄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⑤,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⑥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时任建康留守,当时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②当年事:指靖康二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③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讲学。④区脱纵横:土堡很多。⑤埃蠹:尘掩虫蛀。⑥干羽:舞蹈乐具。56.取典自《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的“弦歌地”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冠盖”一词,用借代手法,代指_________________。57.词作饱含爱国激情,声情激壮。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样的情感的。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歌子·过严关张孝祥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注:这是作者被贬去广西桂林的路上,途经严关时写的一首调。5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说,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到湘江的尽头弃船登岸,开始在弥漫着瘴气的路上行走。“间”字说明“瘴雾”很浓。B.“昏昏西北度严关”一句,指出作者昏昏沉沉地从西北方向朝西南行进。写出了作者度过“严关”时的感受和精神状态。C.“秋霜点鬓斑”说自己两鬓像被秋霜点过,已经变成斑白,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的行路人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D.作者路途的心情不佳,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但“此行休问几时还”说明词人已经被桂林佳处所打动,心情变得明朗。59.请你谈谈对“北雁连书断”一句的理解。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6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中的“问讯”二字亲切自然,把三塔湖当作老朋友来问候,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B.“重来”句的“又”字点明两次游湖相距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复杂情感。C.“世路”句转为议论,与上片优美景色形成强烈对比,表明作者心中的愤懑无以排解。D.本词语淡意远,营造出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抒发了诗人归返自然的闲适愉快之情。61.下列诗句与“东风吹我过湖船”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白居易《琵琶行》)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宋·泰观《鹊桥仙》)62.请赏析“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浣溪沙·洞庭①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有花纹的纺织品。6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64.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江红·于湖怀古①张孝祥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6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C.下阕“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66.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率领建康众军在东采石打败金主完颜亮,作者此时身处楚地后方,不得亲自参战。②然犀处:指采石矶。③谢:指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前泰苻坚。6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对这次战争胜利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击败金军,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雪洗得干干净净,而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未能亲赴前线。B.“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描写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一方面热烈祝贺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因身滞楚地只能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C.“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借指挥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饱读《春秋》并且运筹帷幄的史实,赞扬虞允文屡建奇功,也包含自己想要大展宏图之情。D.“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化用宗愨“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作者从低沉的心绪中重新振作而起,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68.前人论此词“喜中寓愁,壮中带悲”,请结合全词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南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馋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6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片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秋高气爽、玉宇澄澈的特征,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值得玩味,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B.“应念岭海经年”、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用来比喻自己光明磊落的孤高心情和坦白襟怀。C.“表里俱澄澈”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本句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诗人虽遭谗言被罢官却依然豪迈自信。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70.晚清大儒王闿运评价这首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凌云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虞允文在东采石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听闻捷报后写了这首词。②剩喜:特别高兴。犀处:采石矶。④谢:东晋名将谢玄,曾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年少时喜欢佩带紫香囊。7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第一句中,“虏尘”指金兵带来的硝烟尘垢,“雪洗”二字用得格外生动有力,既写出雪耻的振奋,又与“静”字共同凸显胜利成果之显著。B.上片三、四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先问何人来为这次胜利谱写悲壮的颂歌,再回答城楼上有人吹响高亢激越、振奋士气的号角,来庆祝这次胜利。C.下片写到曾经声名威赫的“赤壁矶”和“肥水桥”,如今只剩下残照与衰草,若周瑜和谢玄知道,定会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叠音词“渺渺”突出了这种情感。D.结尾两句化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和祖逖“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表达自己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志向,与上片的“湖海平生豪气”相呼应。72.张孝祥深受苏东坡的影响,词作也颇具豪放之风。请从主题、意境、语言中任选两个角度,对本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7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句直说地点与时间,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写朦胧月色下的田野如同湖水一样。B.上片最后二句点明这种境界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主要指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C.下片着重抒情,开头三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孤光自照”,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D.“肝胆皆冰雪”与“表里俱澄澈”可以互为呼应,意思是他襟怀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74.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飘飘有凌云之气”的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7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76.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①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三塔寺,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健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7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做铺垫。B.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C.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D.“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能体现再次来此的欣喜。78.本词结尾两句意境旷远,请赏析其精妙之处。参考答案:1.B2.①清高自持。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壮志难酬。词人因谗言落职,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③豪迈豁达。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错。“玉节有光华”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高尚的节操。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乾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蕲州仲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蕲州聚会重九的情景,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开头二句中,“碧树”是“绿树”,在重阳到来的秋季,树还能保持自己的绿色,不畏严寒侵袭,这是难能可贵的;“黄花”,谓菊花;“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菊花”自古就是高洁君子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此处的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见词人清高自持。“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吐出入官场以来的满腔郁愤,真诚地向世人表白,词人在经历了世俗的坎坷之后,对所有世事、世路早已看惯,不过如梦一场。也就是说,词人现今对世间功名富贵早已看得很淡薄。作者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的人,他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由于南宋政权腐败,他却两次无端被贬谪,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所以,深谙世态炎凉的他,也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可见词人壮志难酬。虽然被贬,但词人并未过于伤感,“世事只今如梦”,带着一种看透尘世的洒脱。“高会仍逢戏马”,遇到友人,词人可以与之开怀畅饮,此句写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醉把”,词人与故人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是英雄惜英雄,就冲这能辟除邪恶之气的茱萸酒,拼了大醉一场又何妨!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可见其豪迈豁达。3.C4.《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从情感的表达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等句,语言平实、朴素。《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5.D6.意为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表达了词人对明日登船前行的期待以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词人登楼远眺,于岳阳楼上赏湖山好景”错。“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此句乃词人设想,明日准能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山好景。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意思是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然后分析这样写的目的:风浪过后,湖平浪静,词人想象明天一定会天气转好,风势转顺,心情愉快地说,即使今天露宿湖面,凉风侵袭,心里也十分惬意。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对第二天登船前行的期待以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露宿”时的豪放旷达的胸襟。7.D8.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对湖边春色的留恋、欣喜。②作者故地重游表现出一种超然快意之感。③“世路”艰险,作者已然“看惯”,进而寄情山水,表达的是对富贵名禄的鄙弃和随遇而安的超脱心境。【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结尾两句以动衬静”的说法不准确,因为“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中“寒光亭下水如天”属于静态,写出了寒光亭水天一色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态,给宁静的画面带来了灵动和生气,而不是“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上片看:“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从下片来看:所谓“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这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对此“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即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淋漓尽致地洋溢在字里行间。9.D10.C11.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觉得自乘风腾空遨游,离开人世登上仙境。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全词写景雄奇瑰丽。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的孤独彷徨的心境”错,“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赤壁赋》中,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面对此景诗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仿佛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外物的旷达胸襟。《念奴娇·过洞庭》中,诗人形容月下之境用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两句中,“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所以,张孝祥用“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用皎洁的洞庭月色来表现自己高洁,忠贞和光明磊落的豪迈气概的同时,也暗含贬谪的愤慨之情。12.B13.①“造物”指大自然的奇观,借用山神相助,上阕极尽描摹大雨滂沱的雄伟奇观,慨叹大自然洗尘垢、润焦槁,润泽万物力量之神奇、功绩之伟大。②“造物不言功”:词人感悟期待如大雨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及寄托词人不以功自居的广阔胸襟。【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运用拟人、比喻”错误。“山神”不是拟人;“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一句并非是用碧霄龙来喻雨,而是说山神有意为他安排的“奇观”,并唤来碧霄之上的云龙。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造物”指大自然的奇观。“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青色险峻的山峦上云烟弥漫,幽深的山涧中狂风肆虐。“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电闪拉拽如千丈长蛇,雷声震动(像鼍龙似的)万堆云团,声势浩大,就像天空将要崩塌了。是谁要将那把银河之水倾倒在宝莲宫中。借用山神相助,上阕极尽描摹大雨滂沱的雄伟奇观,慨叹大自然洗尘垢、润焦槁,润泽万物力量之神奇、功绩之伟大。“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意思是:雨水洗尽了长久以来淤积的尘世污垢,滋润广阔无垠的枯萎的草木,生长万物不居功自傲。“造物不言功”,词人感悟期待如大雨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及寄托词人不以功自居的广阔胸襟。14.C15.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生气盎然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或: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其“悠然”的心境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了东风的强劲”错误。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画面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水连天”是静态景色,是背景;“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态景色,是特写镜头。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16.C17.①虽然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人为主,天为宾。②自然让人忘记荣辱得失,置身于表里澄澈的洞庭夜色中,可以消解人生烦恼。【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怅然以致头发稀疏”错误。“短发萧骚襟袖冷”,萧骚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意思是: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虽然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人为主,天为宾。“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思是: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自然让人忘记荣辱得失,置身于表里澄澈的洞庭夜色中,可以消解人生烦恼。18.C19.相同点: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来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本词以“蝉蜕”写自己不染尘埃,《念奴娇·过洞庭》以“肝胆皆冰雪”来写自己襟怀坦白。不同点:本词借“濯足”“晞发”“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这些行为动作体现高洁人格,同时使用屈原、庄子的典故;《念奴娇·过洞庭》则是融情于景,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品质。【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C.“生动描写了湘妃起舞奏乐迎接词人的情景”错误,“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是词人的想象,他由丰富的联想而产生飞动的意象,并非真的起舞奏乐迎接词人。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诗歌中能体现人物高洁人格的内容,然后分析所用手法。本词中,“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这些诗句都能体现作者高洁的人格。“濯足”“晞发”是说滩头洗足,清晨晾发,这些都是人物的行为,既写驾舟远行者的表象动态,又借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从濯足到晞发,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是说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这里使用比喻,同时也使用典故;“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是说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这是使用屈原的典故,这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再看《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都能体现作者高洁的人格。“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这是融情于景。“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据此可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C21.(1)把虞允文比作周瑜、谢玄,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2)借赤壁、肥水之景抒情,表达对古人功业已成历史遗迹的慨叹,对当今缺少英雄豪杰的忧虑。(3)用宗悫和祖逖的典故,表达自己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愿望。【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实写”错误,“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意思是想到曾在采石矶战胜金军,就如当年温峤燃烛照妖一样使金兵现出原形,心中就十分高兴。应为虚写。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巧妙地举出两大战役的名将,破曹的周瑜和击溃苻坚的谢玄以喻虞允文。虞和他们一样年丰力强而战功卓著,都是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表达对虞允文战功卓著、建功立业的赞美和仰慕。“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写赤壁、肥水之景,物换斗移,时过境迁,他们的功业,已成历史陈迹,空余古战场供人凭吊。表达对古人功业已成历史遗迹的慨叹,对当今缺少英雄豪杰的忧虑。“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以激昂奋发的情绪振起全篇,使全词结束在慷慨悲壮的激情之中。22.D23.《念奴娇·过洞庭》的结尾两句:①用典,化用苏轼的诗句,表达诗人纵情忘我,忘情于自然万物之中。②直抒胸臆,抒发个人满腔豪情。本词结尾两句: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误,“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品味情感的能力。(1)由最后两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可知,这两句是描绘画面,描写景象,考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这两句;这两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如天”,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沙鸥”,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是动态的画面,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自然是以景结情,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陶醉着词人的心胸,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2)《念奴娇·过洞庭》的结尾两句意为: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扣舷独啸”,化用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的诗句;“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句子“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纵情忘我,忘情于自然万物之中的个人满腔豪情。24.C25.①融情于景。秋色浓郁,湖面开阔,水光天色交相辉映,美丽风光尽入眼帘,起笔便借开阔美好的景象烘托内心欣悦之情;②语言幽默诙谐,运用拟人。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作者却说是水神有意留人,特地布景。以幽默的笔法凸显作者此时心境的安闲自得。③运用反问。“何妨”以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④想象。涛声阵阵,引人遐想:龙宫乐起,明日定是好天气,准能到达岳阳楼欣赏洞庭美景。⑤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的由衷热爱、对现状的欣然接受、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却不见遇风受阻的懊恼沮丧。【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分析错误,四句的主要意思是,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所以主要是写停船之后的心里和愿望。故选C。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的能力。(1)融情于景。首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2)语言幽默诙谐,运用拟人。“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将水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3)运用反问。下片“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语气轻松而确定,表达了诗人心里也十分惬意和泰然。(4)以愉快的想象收尾。“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是指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龙宫歌舞的奇特想象油然而生,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驰骋想象,造景奇特,照应“波神”。(5)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词风豪放爽朗,写航船在前行途中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足见作者才思之敏捷,并且只透露出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26.D27.①不直接写自己思绪难平(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而是通过倚栏时久这个动作,和借缺月这一景象来表现。②不直接写自己怀才不遇,而是通过屈原这一典故来表达。③不直接写自己渴望贤君重用,而是通过“回首叫虞舜”来表达。【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渴望归隐之情”说法错误。由后面“回首叫虞舜”可看出作者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没有厌弃官场,退隐之意。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词中,“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者表面写自己很长时间靠在栏杆上,看残月升到帘钩之上。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了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其实此处是借倚栏时久这个动作,和借缺月这一景象来表现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富有含蓄之美。其次,作者通过用典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词中“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是运用屈原不被重用而自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含蓄而深沉。最后,作者还以“虞舜”来指代贤君,“回首叫虞舜”一句,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贤君的重用,表达含蓄,但观者自明。28.A29.①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活泼生动。②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生动形象地写出鱼的特征。③运用对比的手法,“红蓼”和“白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错误,“旗梢不动晚波平”并不是俯视洞庭湖之景,“旗梢不动”是仰视。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的词意: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鱼称“双尾”而“明”,“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活泼生动,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更让人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30.A31.①注意炼字,“尽”“万”这些副词的使用,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凸显豪放之气。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④采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表现了词人豪迈之情。【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说法错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与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故选A。3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首先明确鉴赏风格的角度,主要是字词、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然后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体现出的“豪放”。从用词角度来看,“挹”是“汲取”之意,词人以“尽”修饰“挹”是说自己要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象”即“物体”,词人用“万”修饰“象”是说自己要让天地间的自然万物来作自己的宾客,陪伴自己豪饮,这些词语的使用凸显出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从意象的角度来看,这三句涉及的景有“西江之水”“北斗之星”“天地万象”,这些意象极为宏伟,凸显豪放的气概。从手法的角度来看,词人说自己要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塔吊设备销售与现场安装指导服务合同(2025年)
- 体检检查法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墓地开发与管理合作协议
- 内控培训之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培训课件)
- 《台体体积的计算》课件
- 14蜜蜂(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长期经济增长》课件2
- 《饭店的量化管理》课件
-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精研】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至2031年中国密封型行程开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 课件 项目1 试验检测知识
- 派出所校园安保培训
-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 电路邱关源版第10章
-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完整版
-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
- 绿植租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表(必修一~选择性必修四)
-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春节节后)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