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_第1页
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_第2页
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_第3页
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_第4页
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建构一基于对幼儿学习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科学活动既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关系等思维活动发生的最集中的领域,对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与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自身与幼儿的教育活动实践,结合对幼儿学习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思考与运用,呈现如何识别、聚焦幼儿兴趣生成探究活动,利用一致性元素延展、丰富活动,通过师幼互动讨论让活动持续深化等,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科学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科学活动;一致性;连续性;渐进性;活动建构途径幼儿园阶段的科学领域包含了科学和数学两个子领域,幼儿科学学习也涵盖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的内容。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但长久以来,囿于科学“专业性强”“不易触及”“高大上”等刻板印象,拉远了与我们的距离,让科学活动的开展进退两难;对幼儿学习所蕴含的一致性、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理解,为科学活动建构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教育视角,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范式转变为儿童自主、自助、自发的学习推进过程,让科学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儿童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就感和快乐体验的载体,建立起与大自然、生活环境的情感链接。、幼儿学习的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在心理学理论中,一般认为“学习”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或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模式和一致性,他们对环境和其他情况的反应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确认幼儿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教师、家长和其他教育者为幼儿提供与他们兴趣相适应的学习经验,也能够为幼儿提供具有一致性的学习机会。这种一致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成人及其行为、常规活动和信息、经验和材料。也就是说,由相对固定的成人陪伴、指导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与其学习和生活相一致的经验与课程,帮助幼儿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学习。当幼儿清楚地知道成人(教师)、空间、时间和材料是相对保持不变的,就能在幼儿园或集体中充满自信地、更有效地行动。足够的安全感和一致性的信息,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情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起责任,帮助他们成为主动、独立的学习者。幼儿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既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表征,也是幼儿教育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幼儿的身心发展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这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幼儿提供能够联结他们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具有连续性的课程。当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修正和重新建构他们最初建立的表征时,他们的思维建立新的联结和新的观点,获得更复杂、抽象的表征,实现整体的渐进性发展。对幼儿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是教师提供课程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刻认识、理解并运用幼儿学习的一致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了解幼儿的具体学习模式,通过观察、倾听幼儿谈话和师幼对话,聚焦幼儿兴趣点,创造动态的、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二、走向师幼共生的科学活动的建构途径(一)捕捉契机,在活动中抓住幼儿兴趣点尊重幼儿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教师要能在活动中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能有意识地剖析引起他们兴趣的深层次原理。在笔者遭遇主题活动开展难以为继的瓶颈时,一次主题之外的音乐活动《聪明孩子笨老狼》拉开了新的篇章。张驰跌宕的音乐与故事情景,让活动持续了将近40分钟,但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一直要求“老师,再来一遍!再来一遍嘛!”这种来自幼儿的真挚呼喊,也点燃了笔者的探究热情。于是,在以“聪明孩子穿越黑森林,与笨老狼斗智斗勇已经很累了,他们现在要回家休息,下次我们再玩”为由,暂时停息了孩子们高涨的兴致时,对后续活动的走向展开了思考。是哪些东西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点?角色?故事情景?活动的整体结构?更或者是一种强参与感、身临其境般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可能成为建构活动的变量元素,对它们的深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以不同的切入点、多元化地预设活动。(二) 投其所好,用好“一致性”背景元素建立情感与活动链接激发、保持并发展幼儿的兴趣与动力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将幼儿感兴趣的元素重构、运用于新活动,可以充分地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更自主、活跃地表达自己。继上一次活动后,在考虑拓展活动领域和丰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目标,生成了数学活动《寻宝小勇士》,活动沿用了聪明孩子的人物角色和穿越黑森林的故事情节,将数学关键经验一模式和规律融入其中,并以闯关的形式逐步深入推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活跃度和参与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被卷入了这场“闯关寻宝”游戏。熟悉的音乐情景导入,瞬间唤醒记忆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充满神秘感和挑战性的闯关游戏则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如此充满生命活力和乐趣的活动在让笔者感到满足的同时,也推动着对课程的思考与摸索: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为幼儿创造动态的有价值的学习机会。而课程建构中的一致性元素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独立性发展,实现“最近发展区”的不断延展更新。(三) 学有所长,创造有意义的连续性拓展科学活动内容连续性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课程的一种必需元素。布鲁斯认为“幼儿能做什么(而不是幼儿不能做什么)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当幼儿学习的意义和动机受到教师高度重视,课程的内容与幼儿思维与能力相匹配时,最佳的课程连续性和学习的渐进性就能得到实现。前期活动的成功经验带来了更开放大胆的尝试力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成为建构活动的两大支撑。一方面,继续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迈进,不断增加新角色、新情景、新工具等元素,丰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在幼儿发展需要上做研究,将科学与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融合其中,支持幼儿思维和观点的进步与发展。接下来的几次科学活动,如《黑森林探险记》(数的分解组成)、《去王国旅行》(数数、比较)、《奇思妙搭建房子》(图形组合)、《笨老狼抓小偷》(方位)等,幼儿的观点也不断被纳入其中,活动之间呈现出儿童视角的故事性关联,科学活动课程与发展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思考、主动性、注意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优秀学习品质也逐渐显现。适度的思维挑战与有意义的学习机会,推动着幼儿与活动两者共同发展。(四)上下求索,让科学活动在思维碰撞中渐进提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动性如果能够得到尊重,就可以使幼儿的学习具有最佳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师需要通过与幼儿的和谐互动来对幼儿的学习机会给予密切关注,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倾听、讨论、交谈、征求意见、支持、鼓励、赞赏等,都有助于师幼双方领会到彼此的意图,并且勾勒出更丰富、跳跃、宽阔的活动图景。每次活动结束时,便开启对下次活动的讨论成为我们的常态。师幼共商,承上启下,趁着上次活动的余韵设想未来活动的可能性。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表达或者称之为集体头脑风暴,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点子,并且,我们纳入大家的观点,一起梳理思路,描绘出基本的框架,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剩下的工作,则需要教师将这些素材进行组合、优化、升级,做成相对完整的活动,待下一次与幼儿共同探讨。显而易见,当幼儿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解决自己选择的问题时,可以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表现出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在《数一数》活动中,孩子们在环形数数和叠状数数中表现出那么熟稔的水平,令我非常吃惊。本以为这会是难点的环节,却直接被大部分孩子“一枪击毙”,而这项发展应该是大班阶段的目标。我经不住问“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找一个有洞洞的苹果(特征明显)开始数,数到它就不数了”。“那这个五角形是怎么数出来的?”我再次问到。“颜色不一样呀,先数黄色的吸管,再数绿色的,就可以了”“先数下面的,有3根,再数上面的3根,这样加起来就是6根啦!”……当幼儿沉浸于活动中时,对问题的争论、探讨成为他们的主阵地。此时,教师退位,成为活动的观察者和衔接管理者,至于发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都变成孩子们自己的事。(五)扎根生活,问题导向式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与迁移美妙的学习过程是以游戏的乐趣为动力的。幼儿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和发展。所有的学习一一情感的、社会性、动作的和认知的,都能通过基于游戏的乐趣而发生的重复来加强和促进。当幼儿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经验,他们便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创新与运用。不仅限于活动本身的讨论,他们还自发将活动规则、游戏情景活化运用于生活游戏。比如,将“聪明孩子笨老狼”变为互动小游戏,无论是去户外的路上还是排队的间隙,都要来一把过过瘾。或者,在午睡时自编自导“笨老狼来了”,大家一起安静入睡……。再比如,点名数数如何更准确?用水壶倒水如何避免漏水?怎样排队可以让行走速度变快?一张纸可以承重起一块积木吗?为什么颜色会迁移?菜园子里的植物有多高?玩跷跷板怎样让一个人跷起多个人?沙池里怎样搭建管道引水、水渠里如何的“南水北调”……幼儿在日常游戏、生活发起了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经历从“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完整的探究过程。这种对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对周遭事物的敏锐性察觉,必将伴随终身,成为发展的有效助力。结语利用自然发生的事件和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去建构课程是适宜的与充满活力的。抓住兴趣点、深入对幼儿学习的理解、以平等的对话与讨论交换观点,让活动能够始于陪伴儿童,终于陪伴儿童。与一般拘泥于按领域分科的“科学课”或“数学课”相比,教育范式的转型,让“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幼儿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技能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自主选择、自主决定、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挑战困难的态度、能力和自尊自信的积极自我意识。而这些正是优秀学习品质的具体表现,决定着幼儿当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