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_第1页
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_第2页
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_第3页
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_第4页
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与提高大学生素养摘要:《孙子兵法》是世界的“兵学圣典”,“将”是其重要的主题。将帅是军队的组织者的指挥者,将帅素质的好坏,对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至关重要。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力求以智谋取胜,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谋略、政策、经济、外交、天文、地理以及气象等多方面内容,它所包含的思想广博精深、观点严谨,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孙子兵法》,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关键词:孙子兵法将帅大学生素质修养悠悠千载,中华民族积淀了多少瑰丽的文化珍宝!《孙子兵法》作为其中一朵奇葩,已经盛开在了异国的土地。而作为龙的传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理由珍惜自己祖国母亲的丰厚文化底蕴,好好的研究它,挖掘它,传承它。阅读《孙子兵法》,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要做什么,阅读《孙子兵法》我们更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我们不可以碌碌无为,我们更不可以甘于碌碌无为,我们需要慢慢去体会点什么,慢慢的品读。一,孙子在《计篇》中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怎么“察”呢?他指出,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并认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他在“七计”中提出“将孰有能?”在《谋攻篇》中指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既然将的地位如此重要,作用如此重大,那么,应该选什么样的人为将呢?孙子认为应该选“有能”的将帅和“知兵之将”。“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有能”和“知兵”的将帅,就应具备“智、信、仁、勇、严”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地形篇》)的品格。通观《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对将帅素质的论述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渊博的知识,以智用谋孙子认为“知兵之将”,应以“知”为基础。“知”的内容十分广泛,凡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方面,都在“知”的范围内。“五事”、“七计”、“知天”、“知地”、“知彼”、“知己”都是“知”的范畴。将帅只有充分掌握,达到“尽知”、“先知”,才能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智。所谓“智”,即知识和才能,就是足智多谋,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定出胜敌的妙计。由此达到“全胜”。孙子在《谋攻篇》中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把常人所希望的“百战百胜”视为“非善之善者也(而把着眼点置于“非攻'、“非战”,追求“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他主张的谋攻之法。谋攻体现了孙子以“全”争胜的原则。求“全”是孙子谋攻的核心,《谋攻篇》强调:“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从孙子谋攻的排列顺序来看,正好体现了以“全”争胜的原则,即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伐谋”,付出的代价最小;“伐交”,付出的代价较小;“伐兵”,难免有牺牲;“攻城”,则最难,付出的代价最大。而要在谋攻中取胜,必须知道五点,“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街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篇》)。这五点聚集了敌我双方的信息要领,将帅可据此预测趋势,以制定出相应的克敌制胜的决策。2,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进取精神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和天候条件下进行的,如何利用天时地利,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已成为将帅筹划指导战争的重要内容。孙子认为:“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并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K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篇》)。这是将帅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将帅还应建立“必杂于利害”的思维方法,他说:“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的,孙子在《九变篇》中指出:“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认为只有具备“杂于利害”的思维方式,看到“利”的方面才能有信心,看到“害”的方面,才能防“害”、避“害”,而收其“利”。孙子认为,掌握战争规律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战争指挥者必备的素质。因此,孙子主张“择人而任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计篇》)。“势”不是固有的,它是靠指挥者高深的战略战役素养,稳操胜算的指挥艺术,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在战略战役上深思熟虑,才能造成的。他在《势篇》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只有“任势”,才能获得战争的主动权。他比喻道:“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腐弩,节如发机”(《势篇》)。这一连串的比喻,把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在于将帅对战争条件优劣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孙子认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形篇》)。就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首先要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寻求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在于自己去创造,可以战胜敌人则在敌人有可乘之隙。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使敌人必定被我所胜。掌握治军之道,善于用兵孙子认为,善于治军的将由必须具备信、仁、严三种素质。信,指诚信待人,言必信,行必果;仁,指仁者爱仁,即对部下要仁慈;严,即严肃、严格,指严格管理军队。在这三种素质中,信尤其重要。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任何组织、国家、军队或任何团体,如果其成果之间没有共信,那么这个组织也就很难维持其存在。所以,信对将帅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条件。若将帅本身言而无信,则又如何能建立共信,维持军队的凝聚力?孙子的治军之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按照法治原则从严治军。以法治军,这是治军的根本原则。孙子将“法”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把“法令孰行”作为“七计”中的一计。军中无戏言,主将号令三军,令出既行,令禁则止,行动犹如一人,靠的就是法规和制度的约束。所以孙子在《势篇》中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军争篇》)。另一方面在从严治军的同时,又要恩威并用,刚柔并济。孙子认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则众相得也。”以行军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孙子强调将帅对士兵要满怀爱心,通过广施恩惠,树立威信,使士兵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挥。爱与严是相互依存的,只严不爱,则变得冷酷无情,使人敬而远之,严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只爱不严,则会变成无原则的溺爱,最终使军队失去战斗力。只有平时严格管教,才能使士兵训练有素,在战场上才能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按法规、条令行动。平时士兵的训练和养成,有赖于将帅日常与士兵的接触、了解、磨合,达到情感交融、心灵相通、相互信任的地步,这就是孙子所说的“与众相得”。孙子认为,将帅除了掌握治军之道外,还应善于用兵。用兵之道,在于通“九变”对于战争的一切事物,将帅都应该通晓其变化规律。孙子非常重视“变”的问题,他在《九地篇》中指出:“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九变篇》)。“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这样才能“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九地篇》)。4,高尚的品格,良好的心理孙子认为将帅必须具备“国宝”的品格,才能料敌制胜。国宝者,能正确对待君命,即“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正如张预所说:“与其从令而败事,不若违制而成功”。国宝者,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篇》)。这就是说,要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进退。正如杜牧说的,作为将帅,应该“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将军可夺心”,孙子所说的“心”,就是指人的思想、意志、品德、情感、决心等等。张预认为:“心者,将之所主也。”因此,孙子认为将帅除了应具备“智、信、仁、勇、严”五方面的素质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是:要重战、慎战。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要做好作战的心理准备。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要有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态。孙子说:“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要不苛求于部下,“善战者”要“不责于人”(《势篇》)。孙子告诫将帅要充分认识五种致命的心理状态,即“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篇》)。将帅在战场上,或抱必死之心,或贪生怕死,或急躁易怒,或过分爱惜名声,或溺爱民众而不顾全大局,这五种心态都极易被敌人利用,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孙子要求将帅要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避免导致失败。“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九变篇》)。二,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短兵相接,没有血流成河,但是....学习,是年轻的我们现在的首要大事,如何利用这大学四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这四年里的大事,在竞争激烈的校园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郑重的思考,好好酝酿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即是道义,仁义之道。成长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实际的世界里,我们也学会了成熟与实际,人们的相处总是那么的充满金钱与利益,然而我么需要和谐,和谐的社会首先需要我们一颗纯洁的心,坦诚待人,真心实意,然后才能收获人家的真诚。我们总是抱怨人情冷漠,校园里也同样如此,竞争与差距增加了人心的距离。可是,只要我们有仁义之心,我们有道义,我们就能赢得真心。“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即是自然环境,我们永远没有理由怨天尤人,上天给了我们既定的自然环境,我们就要去适应它,利用它,阴天给我们的是缠绵的情怀,雨一般的情思,晴天给我们的是灿烂的笑容,明亮的心境。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在阴天抱怨阴雨连绵,在晴天抱怨阳光刺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热爱自然,才是我们应有的心境。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迂直互见---我们的人生是一条曲直平凹的路,它的前面既有鲜花、阳光、幸运和成功,又有荆棘、阴云、挫折和失败。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善解迂直之理,才能增加自己的战略眼光,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从而做到长远地看待问题,正确地预见未来,勇敢地对待困难,清醒地对待成绩。即作顺境中的英雄,在压力危机下不动摇。进入大学,我总是羡慕某些同学的成功,欣赏他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巨大气魄,殊不知他在失败中的意志顽强和目光远大,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成功时看到辛酸,保持清醒与冷静。在失败时看到希望,保持自信与勇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什么不把兵者改为大学呢?大学被称为象牙塔,顾名思义它象征美好,象征快乐。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进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社会。你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展现你的魅力。以便踏入社会时你不是一个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在日欲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就是战场,要战必胜就要“慎战”。这就要用到孙子的慎战思想,当然慎战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为将来的胜仗充足电。在孙子兵法里庙算思想贯穿其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做任何事前都要有所准备,比如上课前要预习课文,这样你能很轻松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你可以把知识细细品味,助你学的透学的懂。再比如生活方面,要去登山就要先准备好食物和水。总之,做事前把一切都准备好,你会做的更好做的稳当。孙子兵法的每篇都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势篇》也不例外,“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