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行为金融学笔记】第一章1、有限理性: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概念的主要提倡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2、行为金融学的概念: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第二章1、心理账户的概念: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记帐的方式和运算规则恰恰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q: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收入和支出的不同认识传统经济学的认识: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各种收入和支出是等同视之的:工作的工资、股票的红利以及买彩票中的奖金,甚至包括赌钱得来的赌金,在人们心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在支出上,无论是买衣服、食品还是买车买房,不管用现金买还是刷信用卡,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基本一致的。行为经济学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获得收入或进行消费时,总是会把各种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去,而不是像现实的会计学那样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筹管理;相应的,不同账户内收入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账户的支出策略也是不同的。2、心理账户与税收政策(分析)q:关于“减税”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式:第一种是调低税率,即直接减少人们上缴的税金金额,比如告诉普通纳税人,明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由现在的25%降低到20%。这是最简单的减税方法。第二种是税金返还,如出口退税,纳税人的出口商品原先按照规定的税率25%纳税,但征税之后,政府又按照一定比例(比如5%)将税金退还给原纳税人。第三种方法则是纳税人首先仍按照原定的25%税率缴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政府会以诸如“财政结余”等等名义给正常纳税人一笔资金,其数量就相当于5%的税金。然而,政府并不会直接告诉纳税人这笔钱与其缴纳的税金的关系。解析:第一种方法,采取直接的减税政策,尽管从成本、核算、手续等角度看其相比退税和给钱的政策更加便捷,但是这样做却无法改变这笔少缴纳的钱在人们心目中的性质。第二种退税的方式效果会好些,但本质上与第一种类似,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效果比较适中,国内消费需求不会因此有很大的提高。第三种方法则是先上缴与以往数目相同的税金,这样这笔钱就不再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心理账户了,之后过一段日子,却意外收到政府给予的似乎与税金无关的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会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大家自然就倾向于将其用于消费。3、银行代发工资(自己整理)第三章I=J1、 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心理学研究显示,我们具有一种很强的倾向:经常运用最近取得或者根据先前熟悉的信息来解释事物。行为金融学中将这种倾向定义为锚定。I=Jq:房地产市场的锚定效应(地王)锚定效应,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时间上在前的一件事情看着自己决定的参考依据(无论它是否与决策有关)2、 评价:(1)锚定效应虽不可避免,但有利有弊(2)选择正确的锚定点3、双周供金融产品投资分析内容主要有四个: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和学术分析。一般撰写金融产品类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也从这些分析内容入手。金融产品投资分析内容:心理分析。心理分析的投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分析和群体心理分析;个体心理分析基于“人的生存欲望”、“人的权力欲望”、“人的存在价值欲望”三大心理分析理论;群体心理分析基于群体心理理论与逆向思维理论。按月还款的话,合同中会显示总共需要还款的月份数,按双周还款的话,合同中则会显示总共需要还款的周数。按照国内的商业习惯,我们把周数折算成月份数或者是年数,因此在折算出来的月份数或年数中会出现小数点,实际客户只需以还款计划书为准即可。第四章1、过度自信:指人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能力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了解自己能力的方式上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与误区。当成功的时候,人们往往相信这是来源于自己的能力;当失败时,又往往把失败归咎于运气、环境或者他人。这种偏见与误区会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过于自信,从而影响决策。2、成因:一)心理成因1.规律情结: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是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2.控制错觉: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错觉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动选择”。做出主动的选择,会让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对这项投资有控制力。(二)职业与过度自信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相联系,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投资银行家、工程师、律师、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的特征。(三)专业知识与过度自信1.专家的过度自信:在一定的任务难度下,人们的专业知识高低影响其自信程度。当任务难度小,可预测性非常高时,专家一般比普通人校准得更好。但当任务难度增大,可预测性非常低时,专家比新手更加过度自信。2.个人特长与过度自信:当我们把某种自身的特长和股票投资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学术规范与过度自信(四)性别与过度自信男性比女性更加过度自信3、资讯幻觉1)资讯越多越好:传统的观念是,资讯越多越好。其实,过多资讯对投资者来说并无帮助,有时反而更像一种噪声。2)混淆理论“利好”与实际“利好”第五章1、框定偏差的涵义: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当人们用特定的框定来看问题时,他们的判断与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框定,这就是所谓的“框定依赖”(framingdependence)。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偶然的、非本质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否和第一印象互相矛盾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而是各自有着适用的范围。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与陌生人(或陌生情况)交往时,第一印象影响较大,而在与熟人(或熟悉情况)交往时,近因效应则有较大影响。【篇二:《为什么你炒股赚不到钱行为金融的投资启示》读书笔记】《为什么你炒股赚不到钱:行为金融的投资启示》我们自己作为投资者的心智局限:我们总是被自相矛盾的心理需求所困扰,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投机豪赌的陷阱。投资者们可悲的人性:我们惧怕风险,又渴望高额利润,所以我们才会相信那些高额回报的神话,并落入麦道夫骗局却不能自拔;我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却总是一味地陷入羊群之中;正是我们的疯狂催生了非理性繁荣与破碎的泡沫;我们中的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是为了财富而投身投机豪赌的漩涡时,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心的需求;由于心理的恐惧,我们总是对损失视而不见。我们只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我们才能超越极限,正确认知财富,回避投机的陷阱。给自己一面观照内心的镜子我们的希望:通过投资,我们想要获得的不仅是高额收益。我们希望拔得头筹,跑赢市场。我们希望拥有发家致富的愿景,我们还希望消除对贫穷的恐惧。我们希望感受投资获利的骄傲之情,同时又不想舔舐伴随亏损而来的遗憾之痛。我们希望体验对冲基金带给我们的荣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基金带来的浩然正气。我们还想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第1章我们希望利润大于风险就像我们寻找价格合理的午餐一样,找到利润等于风险的投资并非难事。但问题是,我们想要的是免费午餐,不是价格合理的午餐。为此,人们正孜孜不倦地寻求利润大于风险的投资标的。第2章我们有思想,有些思想荒诞不经认知偏差误导我们,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轻松找到利润大于风险的投资。后见之明就是一个这样的错误,在它的引导之下,我们以为自己是预言投资胜利者的先知,事实上我们只能对这样的事实拥有后见之明。第3章我们有情绪,有些情绪把我们引入歧途如同认知偏差一样,情绪也为我们勾画了利润大于风险的美好前景。兴高采烈之时,我们会放大利润而无视风险;恐惧之中,我们会夸大风险并对利润视而不见;异想天开的倾向,会让我们对投资能力和机会夸夸其谈。第4章我们希望参与游戏,取得胜利即便深知自己难以获胜,寻找大于风险的收益这个游戏也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参与这样的游戏让我们意气风发,超越巅峰,一切尽在掌控。胜利更是让我们欣喜若狂。第5章我们抱团并激起泡沫兴奋之余,我们群起涌入一些股票;恐惧之中,我们一哄而散地撤出。我们激起泡沫,并让泡沫破裂。我们抱团的本能还为诈骗开启了大门,骗局中,先来的傻瓜骗取后来的傻瓜,最终大家同归于尽,陷入亏损。第6章我们需要自律和心理账户我们不会像对彩票奖金挥金如土一样,把心理账户中的血汗钱挥霍一空。心理记账有助于实现自律。如果我们需要支付今天的房租,心理账户就会阻止我们在绚丽夺目的新车前驻足。第7章我们既想未雨绸缪,又想及时消费我们试图在存得太多和存得太少之间找到平衡。心理账户帮助我们划分出了什么钱可以花,什么钱得省下来。自控能力则帮助我们控制好花钱和省钱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渴望。第8章我们希望获得财富,远离贫穷不愿冒险的投资者会购买保险;乐于冒险的投资者会购买彩票。然而大部分的人既买保险也买彩票,既买安全债券也买有风险的股票。我们既想获得财富又想抵御贫穷,这两桩心愿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第9章我们的心之所想相似却不相同有些投资者侧重于追求财富,有些侧重于抵御贫穷。究竟是更看重追求财富还是更看重抵御贫穷,这取决于我们的性格、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第10章我们都不愿面对亏损收益带来自豪,亏损令人悔恨。了断亏损尤其痛苦,因为止损意味着放弃扭亏为盈的希望。正因如此,我们乐意迅速地兑现收益,对了断亏损却是一拖再拖。第11章我们不愿交税有的投资者认为交税是天经地义的,愿意如实交税;有的投资者则将避税、逃税视为精明能干的象征。有的人认为税收会被官僚挥霍为此颇为不满。还有的人为了节省4000美元的税款,愿意放弃5000美元的收益。第12章我们渴望地位与尊重对冲基金只向富人开放,因而投资对冲基金可以委婉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但财富不一定能换来尊重。女性投资者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因为被忽视而深感不满,但时至今日,她们的处境依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第13章我们希望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有的社会责任投资者愿意为了维护人权而牺牲利润,有的愿意为了保护环境而牺牲利润。激发我们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包括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慈善之心。第14章我们要公平无论是在体育项目,还是在投资领域,抑或是其他行业,我们都想公平竞争。我们抵制那些对待员工不公的商店,抗议不公平的投资行为,宁愿放弃利润,也不愿与信不过的基金经理打交道。第15章我们想在孩子和家庭上投资我们要求孩子在学校表现优异,并为他们预存大学学费。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担心他们没钱支付孩子们的大学学费,而有钱的父母则担心孩子们会认为花不是自己挣的钱是理所应当的。第16章我们要培训,要建议,也要保护我们对自己以后的财务状况负有越来越重大的责任。我们求助于理财咨询师、互联网、政府以及其他投资者来获得知识,受到保护,得到建议。有些建议行之有效,有些建议则并不可取。有些建议我们一直采纳,有些则被淘汰了。有些人投资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有优势,有些人则是受认知失误的影响,还有些人是想要享受交易带来的刺激。不管怎样,从认知失误中辨别真相很重要,而把认知失误和自己的渴望区分开也很重要。要记住,投资是超越金钱、关乎生活的。【篇三: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从大的学术源流看,《非理性繁荣》属于行为金融学的范畴,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技术分析理论(特别是道氏理论)的基础;如果技术分析从前被人认为有点像看云识天气的话,那么行为金融学将以前的看云识天气向气象学转变。尽管这也许只是刚开始。同时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巴菲特所代表的价值投资流派,其上游其实也是行为金融学。如果没有市场先生的定价错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就很难实施。所以,我们看到,价值投资、技术分析以及行为金融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对手,即有效市场理论。
事实上,本书研究的主要是投机市场的行为、人类的易犯错误性以及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对股市和房市做了深刻的剖析。首先本书对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接着研究了导致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文化因素,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对学术界的一些解释做了介绍,最终探讨了投机性泡沫对投资者及政府的影响。第一部分:摘要一、是否存在“非理性繁荣”这种现象——大前提是否存在非理性繁荣一直都是学术界在争论的一个问题。作为这一论断的主要支持者的希勒是这样认为的: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而投机性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这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状态(虽然其中有个别或者部分冷静理性的人或者反向赌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徒),同时投资者对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完全不顾,其后果就是价格远远偏离实际价值。事实上这里的实际价值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种主观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消除,因为我们要证明的是非理性繁荣这一现象是否存,而不考虑其存在的历史时间和空间,因此只要其在历史上存在过,那么就可以作出结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希勒要研究的是这种现象,而不是去做预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现象将来必然还会出现,因为理性只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状态,非理性则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二、发生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一) 诱发因素股市和房地产的投机性泡沫为什么会发生呢?显然这不是由单个的原因直接导致的,它的构成因素众多,盘根错节,最终导致了这一泡沫的发生。而且希勒认为所有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个体的买卖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其对市场的影响。希勒列出了可能促使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并做了论证阐释。这些因素如下:1)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2)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3)新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浪潮,对于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对现有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希勒指出它的出现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现有企业的利润,。因此,就股市的繁荣而言,重要的不是互联网革命对于人们现实生活所产生的无法言喻的深远影响,而是这一革命所引起的公众反应。4)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历史数据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是必然支持股市或者楼市泡沫,但是中央银行的姿态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5)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6)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股市上升会导致更多的财经媒体出现,导致更多财经报道;同时,强化了的媒体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的增长,其作用正如消费品的广告一样。在熊市,那些财经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关注程度也在下降。7)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8)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9)共同基金的成长。10)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当通货膨胀很高时,名义利率也很高,但实际利率并不高,按说股市不应对高名义利率有任何反应,但股市仍倾向于走入低谷。这是因为存在一种“货币幻觉”,或者说公众对货币标准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迷惑不解。11)交易额的增加。12)赌博机会的增加。这其实是一种助推器,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二)反馈和放大机制一) 反馈理论希勒认为,市场自身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放大机制是通过一种反馈环工作的,反馈环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篷齐过程”,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因此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放大反应。关于反馈理论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发生反馈是由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使投资者的信心增强,通常认为这种反馈主要是对价格持续增长模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价格突然上涨的反应。同时反馈有两种不同的模型,最为基本的类型是价格-价格反馈。另一种是价格-gdp■价格反馈,即财富效应推动经济发展,人们自身的心理因素同样作为这个复杂反馈模型的一部分对经济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向所有存在的东西一样,泡沫并不会突然破灭,也会出现负泡沫,及反馈机制既有双向性。二) 篷齐骗局分析事实上篷齐骗局是价格反馈的一个有力例证。成功的篷齐骗局往往向投资者编制一些赚大钱的故事,从逻辑上将不合理的赚钱模式通过故事转为合理,从而对追求财富的人产生极大的诱惑力。而且最初投资者通常能够获利,然后会不断有新的投资者涌入,这样新进入的投资者的的资金被骗局制造者用来支付之前投资者的报酬,可见他们充分利用了时差,是美国国债运作模式的良好学习者与继承者。在市场繁荣的景象中,往往有精心设计用以骗人的假象、骗局以及操纵市场行为,如安然、帕玛拉特公司以及中国当年的亿安科技、上海梅林、银广夏、琼民源等。每一场牛市过后,总有一些公司的欺诈行为暴露出来。除了故意的欺诈外,还会有大量的有意无意的误导,或者制造概念、题材以及财富神话,如互联网泡沫期间的讲故事。有的时候,即使没有故意的欺诈,仍存在自然发生的反馈,例如关于股市的神话,人们记住正面消息,忽略负面消息,自然事件的发生引发类似篷齐骗局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欺诈和误导也是市场泡沫的必要组成部分,当估值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故事作为支撑。三)文化因素在讨论文化因素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时,本书主要讨论了新闻媒体和新时代的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新闻媒体新闻媒体作为市场的一部分,他们一直为了生存而相互竞争,他们传播的内容早已失去了处女般的纯真,而是以吸引公众注意力为最高目的的,因此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口头传播潜力的新闻上,以使公众成为稳定的客户群体,因此金融市场必然吸引媒体,媒体因此也就成了金融市场的走狗与渲染者。但是,新闻媒体的讨论类似于“众声喧哗”,什么观点和情况都可能出现,基本不做充分、深入的讨论,只是为了迎合公众趣味;同时公众也不关心理论和深刻的分析,在新闻媒体提供的泛滥的数据和信息面前,公众往往关注权威或者名人的观点。从历史数据看,重大新闻日与重大股价变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大多数重大价格变化日没有重大新闻。反映危机的新闻事件可能伴随重大的股市价格变化,但并不显著。但这主要是因为媒体是一种事后行为吧,而且媒体报道内容总是具有选择性的,他只会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得新闻。希勒通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是最初股价重大变化的原因,尽管它对市场股价变化十分重要,新闻报道导致了股价的进一步反馈,使反馈效果比其他情况下持续的时间更长。新闻报道最多只是连锁事件的引发者,他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并产生了累计效应,使投资者更多关注,引起连锁反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希勒论证了新闻媒体的报道不是反转(崩盘)的原因,但是与里根总统时代的布兰迪委员会关于1987年崩盘的调查报告有些不同。布兰迪报告认为新闻媒体对某些事件的报道可能引发了最初的下跌,而希勒根据其调查结果认为,没有证据显示这一点。有严肃的研究指出,新闻媒体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通过促使最初的价格下降而点燃大崩溃的导火线是有可能的。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崩盘是必然的,这个结论大概没有争论。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最初的下跌?这也许不可能确定,也就是说非常偶然,很可能是一次蝴蝶翅膀的振动;即使现在来看过去的几次反转,包括2007年6124点的反转,都很难搞得清楚。市场存在理性的力量也存在非理性的力量,而且总是在此消彼长的变动之中。只要有非理性的力量,整个市场就是非理性的,或者说非理性的力量总是叠加在理性力量的基础上。理性的力量在某些阶段能够使市场正确反映市场事件和信息的意义,带动非理性的力量,但并不总是如此,在某个时刻,反馈放大机制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媒体推波助澜,最终导致理性的力量失去控制。不言而喻,新闻媒体是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连接起来的重要原因,这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存在某种关联性和相似性。二) 新时代的经济思想每一次大牛市总是伴随着一种流行观念——未来比过去更好。这是一种普遍弥漫社会的乐观主义,人们总是认为“新时代”即将来临,因而信心百倍,昂首向前,却不知自己早已在前面给自己挖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坑。但关于“新时代”思想的讨论和传播也不是股价最初上涨的原因,事实上是股市创造了新时代理论,作为回报新时代理论成了股市的助推器。书中提到了20世纪初以来的美国几次大牛市的乐观主义气氛或者“新时代”理论,包括20世纪最初十年、2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90年代,论证了新时代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支撑是不存在的,股市的崩盘以及相应的经济萧条证明了这一点。但人们总是相信新时代经济思想的魔力,忘记了之前的惨痛教训。而且公众对市场的极度乐观和过度自信部分源于新时代思想,并且本身也构成新时代思想的一部分。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十年以来,重视风险的人多了,风险观念增强,公众包括专家对股市泡沫有更多的关注,但是并未改变大局,新时代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他们最多只是让人们感觉到不确定,直到引起连锁反应,成为向下反馈机制的先兆,历史情况表明,公众心中的新时代思想会在股市反转后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在新时代思想终结后,社会思想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纳粹、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对人口爆炸和增长极限的怀疑和恐惧等就是这些极端的良好体现。三) 新时代与全球泡沫在本书中希勒收集整理了截至1999年36个国家的股市历史涨跌幅数据,包括年度实际股价涨幅的前25位,跌幅前25位,5年内实际股价上涨的前25位、下跌的前25位。希勒对这些上涨和下跌期间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在这些案例中,有一部分是由每个或者某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场外因素促成了真正的新时代的开始,从而导致了股市的大幅波动,即使有人认为市场对这些因素做出了过分的反应,但也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一部分案例中,股价大幅度的上涨则根本无法归因于世纪经济变量的变化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因此,媒体对这些现象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对股市的长期趋势或市场心理的解释。但是我觉得希勒的部分分析似乎过于主观了,如对印度和法国案例的分析。统计数据表明,经过了一个长时期(如5年)上涨的股票(赢家股票),通常在同样长的下一个时间段中表现不好。反之(输家股票)亦然。这个统计结果表明,上涨(下跌)的通常会下跌(上涨)。这里时间跨度的长短很重要,一年的时间周期,往往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希勒说,如果没有发生新的影响股价的外生因素的变化,而价格发生逆转,那说明所谓新时代的概念是站不住脚的,在这种情况下,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历史数据显示,股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大反转。希勒认为,牛市结束前后,通常会伴随金融危机这两者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关系以及金融危机的相对确定性,通常掩盖了心理或者社会原因的牛市终结的影响,研究者通常忽略了投资者对新闻的过度反应以及价格进一步上涨或者下跌的反馈环机制。所以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能忽视大范围投机性泡沫出现的可能性。(四)心理因素股票的市场价格并不完全是由基本面来决定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对股市的正常水平一无所知,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股市的水平呢?是什么支撑着股市?为什么股市变化如此之快?诚然,人们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外在因素总是通过对个体的影响来影响股价。这样貌似是人的行为最终决定了股市。一)股市的心理定位希勒认为,大多数人在发生金融波动期间要比通常认为的盲从、恐惧、疯狂等非理性状态更为明智。严谨的心理学研究也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文化交流活动安全保证合同
- 2024年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标的和属性具体说明
- DB4106T 56-2022 郑麦1860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房产转让协议书
- 2024年技术转让附条件合同
- 2024年文艺沙龙组织委托
- 2024年护理服务提供合同
- 家委年度工作总结(5篇)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与实施合同
- 2024年文化庆典合作合同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
- DB3502T 148-2024中小型水库生产运行标准化管理规程
- 公司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 预习-21《蝉》导学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运算律》单元测评必刷卷(北师大版)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用)
- 2023乌鲁木齐法院书记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