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能集热储热系统的性能研究
0空气集/储热系统目前,太阳能热水非常流行,但能源行业和空调的大型市场仍有待开发。其中之一是太阳热水的储存。现有的热能储存方式包括显热储能、化学储能和潜热储能,其中用相变材料储热具有储能密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前人已经对集/储热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几乎都是将集热器与储热器分离。尽管将储热器置于室内便于夜间使用,但热量从集热器到储热器之间存在流动损失,可能达不到中低温相变材料的熔点。为此,作者研制了一种结合太阳平板式集热器的一体化的空气集热/储热系统,旨在解决太阳能供暖过程中能量输入的不连续问题。另外,本设计还能有效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大大减少热损失。1相压缩器的储热材料太阳能集/储热系统由平板集热部分和储热单元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周围主体框架用木板钉制而成,底部安装聚氨酯保温材料,在保温层上方放置储热单元体,其上覆盖镀有选择性涂层的V型吸热板。最上方放置具有抑制对流传热功能的玻璃钢蜂窝结构,蜂窝结构的两面覆盖透明玻璃钢盖板。储热单元体为圆柱形,其中放入相变材料,再将单元体填放于v型吸热板与底面保温层之间。V型板上方作为加热空气的流道。该集热器内、外部结构尺寸如下:采光面积60cm×60cm;透明蜂窝结构盖板(双层,中间有蜂窝)64cm×64cm;蜂窝结构(长宽高)2.5cm×2.5cm×5cm;外框(木质)(长宽高)68cm×68cm×15cm,厚2cm,底部保温板厚2cm;圆柱形储热单元体尺寸(高直径)为12cm×5cm。采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配制的一种无机相变储热材料(PCM03)。该储热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如表1,试验使用该储热材料12.32kg。2试验过程2.1典型测试方法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对该集/储热系统与同尺寸的无储热材料的集热器进行集热对比试验。集热器均面向正南,与地面夹角为45°。集热器进出口均打开,允许空气自然对流。测量集热器的进、出口温度及环境温度。测温系统利用江苏大学自主研发的测温软件以及热电偶、A/D转换装置和电脑,典型的测试结果如图2。测试时间为2006年4月10日9:00~15:30,历时6.5h。太阳辐照度最高为837W/m2(13:00),平均辐照度为600W/m2。如图2所示,由于自然对流,出口温度产生波动,故图中的温度表现为波动曲线。集/储热系统出口空气温度最高为65℃,温度上升缓慢,系统的时间常数大;未装储热材料的同型号集热器的最高温度可达105℃,温度上升快,集热器的时间常数小。显然,在集/储热系统中,热量被储热材料吸收,系统最高温度受到相变材料熔点的限制,在满足房间采暖的温度下,有利于减少热损失。2.2集热器进口温度测试结果在夜晚,将装有储热材料的平板集热器放置于太阳房内,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对房间自然加热。分别测量集热器进、出口温度以及室内温度。测试时间为2006年4月10日16:00~次日早7:00,历时15h。测试结果如图3。如图3所示,随着时间推移,集热器出口温度逐渐降低,最后接近房间空气温度,集热器进口温度与房间空气温度几乎相同。尽管相变储热材料能缓慢放热,但由于集/储热系统的集热面积较小,系统储存的热量少,因此不能使房间温度有明显上升。2.3系统测试结果闷晒1d后,将集/储热系统放入密封保温箱内(此保温箱为木板结构,外部包裹石棉作为保温材料),测量集/储热系统出口温度、箱内空气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并由此估算经过闷晒后集/储热系统得到的热量。测试时间为2006年11月14日16:00~次日早7:00,历时15h。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集/储热系统出口温度在整个试验期间缓慢下降,显示储热材料缓慢地放热;箱内空气温度在16:00~17:00时间段有显著上升(平均温度约从16℃升高到23℃),明显高于环境温度(约16℃);以后空气温度在前半夜(0:00前)几乎保持不变,后半夜开始非常缓慢地下降。由于没有引风装置,集/储热系统出口与箱内空气二者的温度直到次日早晨才接近相等。3固热器工作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估计3.1储热材料性质集/储热系统吸收热量后,将其放入保温箱内,通过测定系统的平均温度,可以估算储热材料所储存的热量。该箱子为木质,长宽高为80cm×80cm×150cm,壁厚5mm。保温材料为岩棉制品,ρ=100kg/m3,k=0.036W/(m·K),木材的导热系数k=0.22W/(m·K)。储热材料相变潜热λ=206kJ/kg。在实验时,发现集/储热系统出口空气温度略高于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通过抽样检查得知,储热材料仅1/2左右溶化;储热材料的溶化潜热大,显热部分对结果影响不大,可以略去不计,则在太阳平均辐照度为600W/m2,日照时间为7h的条件下储热材料储存的总热量:即照射进集/储热系统的太阳光约有23%能被储存为热能。3.2集热系统与普通集热器的能耗的比较3.2.1吸热板纵向角度tg图5示出太阳能集/储热系统的热传递网络图。热量在集/储热系统中的传递路径为:太阳能射入吸热板转化为热量(τα)IA,吸热板温度升为Tp,与环境产生温差。热量从吸热板分上、下两条路径传至环境:上路径为从吸热板Tp通过对流和辐射到下盖板Tg1,再到上盖板Tg2,最后传到环境Ta;下路径为从吸热板经保温材料和底板(以及侧面)传至环境。计算用参数近似如文后符号表。根据文献,通过上盖板的传热系数计算如下:从上盖板到集热板的集总传热系数:侧面的集总传热系数:空气47.5℃时的热物性参数查表得:由于底面有储热单元和保温材料,温差相对较小,可忽略底面的热损失,则总热损失系数:总热损失:集热面积上的入射能量:所以集热器的热效率:3.2.2集/储热系统参数设置L=0.055m,TP=57℃,Tg1=45℃,Tg2=25℃,Tm=52.5℃空气52.5℃时的热物性参数:其它参数与集/储热系统相同,但温差、集热板温度、集热器内部空气温度等取值不同。计算公式与集/储热系统相同,计算结果如下:底面和边框集总传热系数计算:总传热系数为:UL=Ut+Uh+Ue=3.965(16)总热损失:由以上计算可知:和普通集热器相比,集/储热系统在减少热损失方面有很大优势,能大大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4集/储热系统的优越性1)由于在集热器中填装了相变储热材料,使得集热器内空气温度降低,热损失减少,热效率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能集/储热系统与普通集热器的热效率分别约为55%和19%,前者比后者高36%,可见集/储热系统可有效降低平板集热器的热损失,提高集热效率;2)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占集热器采光面积上总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即储热效率)为23%,将此空气集热器用于房间供暖、农作物干燥或者蔬菜大棚加热是可行的;3)储热材料可在夜间或者阴雨天继续向房间提供热能,延长了太阳能的利用时间。受热量的影响L集热板到蜂窝盖板距离,0.04mV风速,1.5m/sTg2蜂窝结构上盖板温度,20℃Tm蜂窝结构与吸热板间空气平均温度,(Tg1+Tp)/2=47.5℃β体积膨胀系数,Pr普朗特数η集热器的热效率g重力加速度,9.8m/s2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占集热器采光面积上总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为:则普通集热器的热效率:εg玻璃钢的发射率,0.88Tp集热板温度,55℃Nu努谢尔特数Li保温材料的厚度0.04mAe四周边框总面积,0.41m2Ul从上盖板到集热板的传热系数,W/(m2·℃)QL总的热损失,Wh1r吸热板与蜂窝结构下盖板的辐射传热系数,W/(m2·℃)h2r蜂窝结构上盖板与环境的辐射传热系数,W/(m2·℃)εeff系统的有效发射率k导热系数Ra瑞利数Ub集热器底面传热系数k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0.0231W/(m2·℃)AT蜂窝结构盖板面积,0.41m2UL总的热损失系数,W/(m2·℃)Qin集热面积上的入射能量,WI一天的平均太阳辐照度,600W/m2v运动粘度εp吸热板的发射率,0.92α集热器倾角,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贷合同模板版
- 吊车用工合同模板
- 外贸用工合同模板
- 影视拍摄服务合同模板
- 服装公司订货合同模板
- 工地承揽合同模板
- 校车乘坐安全培训协议书
- 园林劳动合同模板
- 客运客车合同模板
- 农场民宿到超市合同模板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试卷(含5张图)
- 专题13隐圆问题(原卷版+解析)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
- 监理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API-685-中文_
- 同步器设计手册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学反思(详细)
-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 【中期小结】《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 诊所执业情况工作总结诊所执业期间业务开展情况.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