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 课件-第3、4单元 情感与人性、诗意与美感_第1页
《新编大学语文》 课件-第3、4单元 情感与人性、诗意与美感_第2页
《新编大学语文》 课件-第3、4单元 情感与人性、诗意与美感_第3页
《新编大学语文》 课件-第3、4单元 情感与人性、诗意与美感_第4页
《新编大学语文》 课件-第3、4单元 情感与人性、诗意与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编大学语文目录第一单元为人与做事第二单元思辨与口才第四单元诗意与美感第三单元情感与人性第五单元理性与思考第六单元社会与人生第三单元情感与人性有所思《汉乐府诗》【题解】出自《汉铙歌十八曲》。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原文】

有所思[1],乃在大海南。何用[2]问遗[3]君,双珠瑇瑁簪[4],用玉绍缭[5]之。闻君有他心,拉杂[6]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7]!鸡鸣狗呔[8],兄嫂当知之。妃呼豨[9]!秋风肃肃[10]晨风飔[11],东方须臾高[12]知之。【注释】[1]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2]何用:何以。[3]问(wèi)遗:“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4]瑇瑁(dài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5]绍缭:犹“缭绕”,缠绕。[6]拉杂:堆集。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7]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8]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9]妃(bēi)呼豨(xūxī):妃,即“悲”。呼豨,即“歔欷”。[10]肃肃:飕飕,风声。[11]晨风飔: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飔,音sī,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晨风凉。[12]须臾:不一会儿。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东方高”,日出东方亮。这两句是说在秋风飕飕的清晨,听到晨风鸟求偶的鸣叫,我的心更烦乱了,太阳是会察知我的心的纯洁无瑕。【赏析】本篇描写一位女子对变心情人的绝交举动及其复杂的心理。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潋滟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其中,“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相思”句较上文“勿复相思”之果断决绝,口气已似强弩之末。盖“相思”乃长期的感情积淀,而“与君绝”,只一时愤激之念,二者本属对立而难统一,故此句实乃出于矛盾心情的叹惋,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蕴。循此绪端,自然生出“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的回忆和忧虑。!“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歔欷长叹。最后两句写女子在悲叹中但闻秋风阵阵凄紧,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鸣不时传来,使她更加感物共鸣,相思弥甚,犹豫不决。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须臾东方皓白,定会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是相当成功的。【思考与练习】1.此诗细腻表现了女主人公在遭受爱情挫折时的复杂心理,试具体分析。2.诗中提到“兄嫂”是否节外生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恨赋江淹【作者简介】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梁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少年即以文章见称于时,人称江郎,晚年才思减退,作品反不如前,人谓“江郎才尽”。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江淹的诗作较多,但多为摹拟之作,缺乏自己的独创性;擅长辞赋,最有名的为《恨赋》《别赋》,此外《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去故乡赋》《哀千里赋》,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原文】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乎天下,同文共规[1],华山为城,紫渊为池[2]。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3]。一旦魂断,宫车晚出[4]。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5]。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6]。裂帛系书[7],誓还汉恩。朝露溘至[8],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日白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至乃敬通见抵[10],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右顾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11]。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12]。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泪起。血下蔚沾襟;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注释】[1]同文共规:统一文字和制度。[2]“华山”二句:华山,在陕西东部。贾谊《过秦论》:“践华为城,因河为澉。”此渊,水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3]鼋:大鳖。鼍:扬子鳄。梁:桥。海古:古,西。古人设想有西海。《列子•周穆王》记穆王驾八骏马,至昆仑山,见西王母,西观日之所入。此两句言秦始皇雄图未已,继续扩展。[4]宫车晚出:古代臣子不便直言皇帝死亡,因以宫车晚出代指。[5]房陵:今湖北房县。[6]上郡、雁门:皆汉北方郡名。上群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7]裂帛系书:原为苏武故事,作者移用于李陵。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牧羊北海上十九年。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使至匈奴,原苏武属吏常惠夜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据以责问单于,苏武因得以回国。见《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8]朝露溘至:《汉书•苏武传》:李陵谓苏武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颜师古注:“朝露见日则晞,人命短促亦如之。”溘,忽然。[9]紫台:即紫宫,皇帝所居。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咏王昭君事:“一去紫台连朔漠”。[10]敬通:即冯衍,京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初从更始帝刘玄起兵,后归光武帝,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衍有谋略,善辞赋,常遭权臣诋毁。后以交通外戚免官。“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后汉书》本传)。见抵:被排挤。[11]青霞之奇意:犹青去之奇志,谓其志高。入修夜之不旸:修夜,长夜。旸,明。此句意指死亡。《汉书•外戚传》载汉武帝所作李夫人赋:“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12]“孤臣”二句:孤臣,失势疏远的臣子。孽子,贱韶所生的庶子。《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李善注引《字林》曰:“心当云危,涕当云坠。江氏爱奇,故互文以见义。【赏析】《恨赋》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作为一篇骈赋,不仅骈词俪句连篇不绝,而且全文结构也都排偶对称。文章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总收之外,中间分叙八种人事,八事又分四对:强大的帝王与弱小的诸侯;降敌的将军与远嫁的美女;被弃的智者与受戮的高士;失意的贱人与得意的权贵,两两相比,不犯重复。用典是骈文的特点,然而《恨赋》对于古人古事不是浓缩,而反加演绎,这又形成了与一般骈文不同的特点。【思考与练习】结合原文,思考《恨赋》中描写了几个不同的历史人物及几种不同的恨。代悲白头吟刘希夷【题解】诗题一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的诗题,内容多写失意女子对负心男子的决绝和谴责。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作者简介】刘希夷(651-?),字庭芝,一作廷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卒年不可考。据《大唐新语》载,刘生前名声不大,在其死后,孙季良(孙翌)编选《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原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1],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2],更闻桑田变成海[3]。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4]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5]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6]池台文锦绣,将军[7]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8]能几时?须臾鹤发[9]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注释】[1]颜色:既指桃花李花的颜色,也指洛阳女儿的青春容颜。[2]薪:柴火。《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3]桑田变成海:比喻世事沧桑变化。《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4]全盛:生命处在盛年。[5]伊:他,指白头翁。[6]光禄:光禄勋。《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之子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奢侈。池台文锦绣:以锦绣等丝织物装饰池台楼阁。[7]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肆收刮,大兴土木,建造府宅,过着神仙般的生活。[8]宛转蛾眉:指女子的青春容颜。[9]须臾:一会。鹤发:白发。【赏析】这首诗的体裁,名为“七言歌行”。魏晋以来,这种诗体,多用于乐府歌辞,到了唐代,渐渐脱离乐府,成为一种七言古诗的形式,名曰“歌行”。歌行是诗,不是乐府曲辞了。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思考与练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闺怨王昌龄【题解】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原文】闺[1]中少妇不知愁[2],春日凝妆[3]上翠楼。忽见陌头[4]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注释】[1]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2]不知愁:又作‘不曾愁’[3]凝妆:盛妆。[4]陌头:意谓大路上。[5]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赏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身在远方丈夫的思念,独守空房的寂寞愁绪,还有对丈夫早日归来的希冀和盼望。【思考与练习】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题桃花夫人庙杜牧【题解】《题桃花夫人庙》是一首咏史诗。息妫(guī)是春秋时息君夫人(息,古国名,相当于今河南息县西南),故称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原文】

细腰宫[1]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2]亡缘底事?可怜金谷[3]坠楼人。【注释】

[1]细腰宫:即楚宫,楚灵王好细腰。[2]息:楚文王灭息国夺息夫人。[3]金谷:西晋豪富石崇爱妾绿珠,住金谷园。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下狱。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回答:“当效死于君前。”遂坠楼而死。【赏析】清人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提出咏史诗两条标准,一是思想内容要“出己意”,一是艺术表现要“用意隐然”,有含蓄的诗味。他举为范例的作品之一是杜牧的“息妫诗”,就是这首《题桃花夫人庙》。此诗前两句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赞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王灭息。息夫人被掳进楚宫后生二子,即堵敖与成王。但她自被掳进楚宫后始终不说话。楚王追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旧时一向被传为美谈,唐朝时还有专门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对息夫人这种忍辱偷生者,杜牧是很不满意的,但是诗中不明言谴责,而是先问一句“至竟息亡缘底事”!到底息国灭亡是为了什么事呢?言外之意是说,岂不因为楚王要抢你息夫人吗?下面并不明言责备息夫人赧颜事仇,而说“可怜金谷坠楼人”,用绿珠事做一对比。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八王之乱时,孙秀倚仗赵王伦的势力,派兵到石崇住的金谷园,强索绿珠。绿珠即坠楼而死,表现了不肯屈从强暴的劲节。绿珠与息夫人在同样的处境中而表现各异,成为鲜明的对照。杜牧诗用这种巧妙的艺术手法谴责息夫人,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发挥了绝句诗体的妙用。杜牧对史事重作评价,见解新颖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徐彦之在所著的《诗话》里赞此诗为“二十八字史论”。【思考与练习】《题桃花夫人庙》词语蕴藉,然讥刺何事?定风波苏轼【题解】定风波,词牌名。又作《定风波引》,《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原文】

三月七日[1]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5]且徐行。竹杖芒鞋[6]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7]。料峭[8]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9]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

[1]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3]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4]已而:不久。[5]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6]芒鞋:草鞋。[7]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一本作“一莎”,意犹“一袭蓑衣”。[A1]

[8]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9]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赏析】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思考与练习】分析苏轼《定风波》中作者的自我形象和旷达的人生态度。独坐李贽【作者简介】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是明代杰出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文】

有客开青眼[1],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2]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注释】

[1]青眼:《晋书·阮籍传》,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后引申为青睐、垂青。[2]翻:反而【赏析】此诗为李贽晚年客居北京期间所写。首联“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用阮籍能为青白眼的典故,说有的客人能对人垂青,但却无人关心、过问落花之事。寓有“落花流水春去也”这被世俗冷落和垂老的慨叹。“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沈周因伤其子之逝,赋《落花诗》十首;林黛玉有葬花之哀;王维细数落花,心有所感而独坐良久,皆有此意。究竟李贽有没有“问落花”类似的举动,其实不必坐实,作者只是借这样一个常见意象来借代自己独处时的寂寞心情,或亦有叹老之感。这样,首联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伤感落寞的气氛。颔联“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承上联的“落花”看,写的可能是暮春景色,风有暖意,吹拂着小草,晚上却尚有“春寒料峭”的凉意,故曰“凉月”,凉月照着晴空下的沙地。此联看似纯写景,但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颈联“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客居久,反而以为是在做梦(这里“翻”作“反”解),有朋友来访,座谈聊天,就会冲淡思家的情绪。此联也有慨叹人生如梦之意。尾联“琴书独未整,独坐送残霞”,“独坐”照应标题,百无聊赖地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意即打发余生的时光,连琴棋书画都懒得打理了。全诗表现了李贽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思考】1.《独坐》中的意象“落花”有何寓意?谈谈你的理解。2.李商隐在《乐游原》中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贽在《独坐》中说“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蝴蝶胡适【题解】本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白话诗歌,表现了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原文】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赏析】这首诗写于1916年胡适回国的前夕。胡适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此诗写于正是这首《蝴蝶》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莲司一生未嫁。此诗表达了胡适当时孤寂、苦闷心情。从艺术角度看,《蝴蝶》是普通的,甚至是蹩脚的,然而,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蝴蝶》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的。作为中国的第一篇白话诗歌,《蝴蝶》起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在当时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欲摆脱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为中国白话诗歌开辟一条道路,这种开拓者的勇气本身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种尝试,《蝴蝶》在形式上还是带有中国古诗的痕迹。《蝴蝶》的形式沿袭了七言律诗的格式,平仄也基本符合格律,也做了押韵,唯独与七律不同的便是诗歌的中间两句没有对仗。而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是律诗的不二法则。《蝴蝶》在这一点上有了突破,这个突破也为后来诗歌的创作指明了道路:诗歌是可以不讲格律的。在诗体变革方面,《蝴蝶》具有首创之功,虽然它迈的步伐还很小,但它毕竟是跨出了第一步。之后,现代诗歌逐步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不断走向繁荣。【思考】理解胡适《蝴蝶》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答客诮鲁迅【题解】此诗作于1931年。《鲁迅书简补遗》有这首诗,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哂正,鲁迅。”坪井是上海的日本竹条崎医院的医生,曾给鲁迅的儿子海婴治痢疾。【原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1]子如何不丈夫[2]。知否兴风狂啸[3]者,回眸[4]时[5]看小於菟[6]。【注释】

[1]怜:爱。《战国策·赵策》记载:触詟(zhé)假意要求赵太后给他的小儿子一个王宫卫士的职务。赵太后问:“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里反用这个典故,说爱儿子的怎么算不得丈夫呢?[2]丈夫:男子。[3]兴风狂啸者:指老虎。啸:虎叫。[4]眸(móu):眼珠。[5]时:不时地。[6]小於菟:小老虎。於菟(wūtù):虎的别称。【赏析】这首诗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不仅如此,他还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他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以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性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鲁迅还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他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才的。鲁迅这首诗巧妙地借用了几个典故,为自己的怜子之情找到了充足的证据:“怜子如何不丈夫”源自《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后》;触詟问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借助史料,鲁迅有力地证明了“丈夫”怜子是古已有之,并非自己独有的举动;“於菟”一语出自《左传》“楚人……谓老虎於菟”;这使这首诗既具有文人式的典雅,也便于和韵;另据钟敬文先生查考,本诗后两句也有出典;在清人伍涵芬所编的《说诗乐趣》中,就收有明人解晋所作的《虎顾众彪图》;诗云:“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鲁迅此诗看似俗白平易,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典故是通过不同的句式引入作品的;四句诗中,鲁迅分别通过否定句、反问句、疑问句,完成了诗的“起”“承”“转”;诗的首句“无情未必真豪杰”采用了否定句,这在诗歌创作中并不常见,但直白易懂,起到了开宗明义的作用;第二句“怜子如何不丈夫”承接第一句,通过反问句式,在意思上更进一层,把“丈夫”与“怜子”联系起来,全诗的题旨更加具体显豁,范围由一般意义的“豪杰”缩小到有孩子的“丈夫”们;第三句干脆不再注意讲究委婉与周严,直接用“知否”打头,发出无可辩驳的质问——“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推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语气也更加坚定;“未必”“如何不”“知否”都有否定语,却使立论步步深入,也使感情越来越强烈,为最后一句的“合”做了充分的铺垫;待“回眸时看小於菟”一句出现,人们已经被山中老虎的舐犊之情所征服。【思考】体会鲁迅在《答客诮》中的如何用典?苹果树下闻捷【题解】《苹果树下》是诗人闻捷的一首生活抒情诗。诗中倾慕、追求、等待、表自等爱情生活情趣,别开生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首爱情诗深刻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而且在诗的构思中把爱情同创造新生活的劳动相结相合,可以说它是一首“生活的赞歌”。【作者简介】闻捷(1923—1971),现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原文】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她的心为什么跳啊?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你不要,不要再唱歌;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赏析】《苹果树下》热情地赞美了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在共同劳动中结成的美好爱情。诗开头的小节选取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片段:一个小伙子在苹果树下唱起了动人的情歌,等待他心爱的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歌声诱姑娘的心“跳的失去节拍”。接着的三个小节,追述了小伙子和姑娘相爱的过程。春天,他们同在一个苹果园里劳作,播下了爱情的种子,而经过夏天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爱情和苹果同时成熟。而最后的一个小节承接开头的细节:在歌声中“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笑容满面的来到小伙子身边,希望小伙子说出“那句真心话”,因为“种下了爱情已该收获”。诗人巧妙地将苹果的逐渐成熟和爱情的孕育,发展,成熟相映衬,并应用了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与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社会中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苹果树下》作者努力建造了一个完整的首尾呼应的结构,并在对“事件”“细节”的单纯的提炼中,构思独特,语言清晰,文章给人以新鲜感的景物和生活,柔和而又清新的抒情风格,从而来增加情感的表达空间。【思考】闻捷《苹果树下》的有何艺术特色?乡愁四韵余光中【题解】《乡愁四韵》主要表现两岸分离在华夏儿女心中留下的永久的痛与依恋。“怀乡”是对祖国的怀念,“思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怀念。【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原文】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赏析】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乡愁四韵》依次用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抒发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2节的“海棠红”和第4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第3节的“雪花白”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思考】《乡愁四韵》的四个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各有什么具体的内涵?怀念萧珊巴金【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带甘。现当代杰出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怀念集》《海行杂记》《随想录》《真话集》《海的梦》《愿化泥土》《创作回忆录》;长篇小说《家》《春》《秋》《寒夜》及马金文集十四卷。现有《巴金全集》行世。【赏析】《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文章叙事朴实无华,不加任何修饰夸张,感情真挚自然。作者写萧珊遭受迫害时,主要用白描的手法,加以实录,未作形容,因为事情本身就是再好不过的说明,但这只有大手笔才能驾驭这些材料。巴金曾说:“无技巧就是最高的技巧。”这篇散文正是体现了作者这一主张。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文革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淡薄,但作家观察细致,有一点儿人情味的东西就很敏锐地感受以了。文中写到好心的护士长主动担负起安排巴金儿子看病任务。这使用者非常感动。此外追忆与萧珊的恋爱经过,也是给冷酷的内容增加了点轻松氛围,使文章在节奏上快慢自如、起伏有致。【思考】1.阅读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将个人的悲剧与整个大历史时代背景紧密联系,以个人的悲剧来反映时代的悲剧的?2.仔细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多种思想情感。倾城之恋[1](节选)张爱玲【作者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另有同名运动员张爱玲。【赏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故事写上海白公馆六小姐白流苏,离婚多年后因钱财用尽而遭受兄嫂的冷眼,不久,在同父异母妹妹宝络的相亲中流苏偶然结识多钱然而放浪的范柳原,为争取对方爱情,流苏拿自己做赌注,远赴香港与之见面,但柳原起初只想把她当作情妇。为争取合法婚姻,流苏与柳原展开周旋,双方步步为营,期间流苏赌气返沪,后又应柳原邀请再次赴港,本文选的就是两人第二次在香港相聚时的情形。出于无奈,流苏原本已安于情妇的身份,但战争突然爆发,本要离港的柳原重回流苏身边,危急关头,两人流露真情并最终结婚。《倾城之恋》结局虽然美满,但成就两人姻缘的却是香港沦陷这一偶然因素,这使之具有了与一般爱情小说不一样的苍凉底色。【思考】1.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2.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表现了“无爱”的人间,请你结合作品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知识链接短语一、短语的分类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按照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短语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按构成短语的成分是否凝固分类,可以分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固定短语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结构具有凝固性,即各构成成分及其语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如“削足适履”一般不能写成“削足适鞋”或“削脚适履”,“虎踞龙盘”一般不能说成“龙盘虎踞”;二是意义具有完整性,即整个固定短语的意义并不等于各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从意义上看,“碰钉子”的不等于“碰”和“钉子”的之和。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惯用语都是固定短语。从结构形式上看,它们像短语;从语法功能来看,它们则相同于词。固定短语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短语都是临时短语。按短语单独成句的能力分类,可以分为自由短语和黏着短语。加上句调就能成句或者回答问题的短语叫自由短语,如“又脏又乱”“写清楚”“两项任务”“雷锋同志”“去香港开会”;加上句调也不能单独成句的短语叫黏着短语,如“买完书”“态度的恶劣”“顶多”“吃了饭”。按短语的层次多少分类,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简单短语是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短语,如“接受批评”;复杂短语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的短语,如“虚心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按构成短语的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中补短语和联合短语等基本结构类型,此外,还有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包括“的”字短语、比况短语和“所”字短语)等特殊结构类型。按整个短语的语法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包括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修饰性短语和多功能性短语等类别。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基本结构类型1.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主语在前边,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指出要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在后边,是对于主语的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主语和谓语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例如:(名词+形容词)(代词+动宾短语)(名词+名词)(名词+名词)2.动宾短语由动语(及物动词)和宾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动语在前边,举出一种动作或行为;宾语在后边,是这种动作或行为支配、关涉的对象。动语和宾语之间有支配、关涉和被支配、关涉的关系,例如:(动词+名词)(动词+定中短语)(动词+名词)(动词+名词)3.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修饰语在前边,修饰或限制后边的中心语;中心语在后边,是修饰语修饰或限定的对象。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偏正短语可以细分为两种:(1)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其间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有时用结构助词“的”表示。例如:(代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区别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2)状中短语。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其间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有时用结构助词“地”表示。例如:(副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4.中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直接成分组成,其间有补充说明和被补充说明的关系,有的补语之前有“得”。例如:(动词+形容词)(动词+数量短语)(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副词)5.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法地位平等、不分轻重主次的直接成分组成,各直接成分之间有联合关系,可以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的词相联,整个短语的语法功能跟各直接成分一致。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联合短语的结构层次时,一般在各联合成分之间标“+”。例如:老师和学生(名词+名词,并列)今天或明天(名词+名词,选择)继承并发扬(动词+动词,递进)伟大而崇高(形容词+形容词,递进)三、短语的功能类别短语有两方面的语法功能:一是做句法成分,所有的短语都可以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的组成成分;二是带上句调直接成为句子,自由短语带上句调能够独立成句,黏着短语即使带上句调也不能独立成句。短语的语法功能类别是由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相当于哪类词决定的。(一)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的语法功能与名词相当,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它包括定中短语、以名词(也可以是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联合项的联合短语、量词短语(物量词)同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和“所”字短语。例如:当行政秘书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定中短语作主语)她喜欢吃蔬菜和水果。(联合短语作宾语)这位是你什么人呀?(量词短语作主语)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同位短语作主语)教室里鸦雀无声。(方位短语作主语)这辆汽车是秘书长的。(“的”字短语作宾语)答非所问。(“所”字短语作宾语)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极少数名词性短语,如“大舌头”、“四条腿”等,可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例如,“小张大舌头”,“一条板凳四条腿”。(二)谓词性短语1.动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的语法功能与动词相当,经常充当谓语。它包括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为联合项的联合短语、以动词为中心语的中补短语、动宾短语、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例如:我不去了。(状中短语作谓语)你说得对。(中补短语作谓语)小李写完了个人年终总结。(动宾短语作谓语)代表们进会议室开会。(连谓短语作谓语)总经理派秘书去上海参加世博会。(兼语短语和连谓短语一同作谓语)2.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的语法功能与形容词相当,经常充当谓语、定语。它包括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以形容词为联合项的联合短语和以形容词词为中心语的中补短语。例如:他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状中短语作谓语)刚当上科长的小王兴奋得手舞足蹈。(中补短语作谓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阔步走向新时代。(联合短语作定语)(三)修饰性短语修饰性短语不能充当主语和谓语,经常充当状语和定语,主要包括比况短语、介词短语以及比分方位短语和联合短语。例如: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比况短语作定语)我一般在图书馆看书。(介词短语作状语)屋子里的灰尘太厚了。(方位短语作定语)他没日没夜地跑运输。(联合短语作状语)(四)多功能短语主谓短语不宜归入上面各类,因为它除了带上句调独立成句以外,还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山里的孩子要考上大学,真的很难。(作主语)张经理表情严肃。(作谓语)我觉得你适合当秘书。(作宾语)庐山是老百姓避暑的好地方。(作定语)他态度坚决地说:“我一定提前完成任务!”(作状语)面试的时候,她紧张得全身发抖。(作补语)四、短语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的对应短语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的对应参见表1。功能类别结构类型例子名词性短语定中短语民间故事、面试的机会联合短语农夫和蛇、最大的与最小的同位短语周恩来总理、我们大家量词短语三个、这只“的”字短语迟到的、戴眼镜的“所”字短语所见、所引用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状中短语在北京见到过、拼命地追赶联合短语继承并发扬、吹拉弹唱动宾短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中补短语干得出色、跑出来连谓短语有权利反对、脱鞋进屋兼语短语使我高兴、有人拒绝形容词性短语状中短语非常积极、很好联合短语勇敢顽强、伟大而且崇高中补短语对极了、小得可怜修饰性短语比况短语猴子似的、箭一般介词短语从上海、关于诗歌方位短语改革开放以来、水面上联合短语无时无刻、苦口婆心多功能短语主谓短语态度坚决、表情严肃表1短语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对照新编大学语文目录第一单元为人与做事第二单元思辨与口才第四单元诗意与美感第三单元情感与人性第五单元理性与思考第六单元社会与人生第四单元诗意与美感山中王维【题解】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著名诗人、画家。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宋人苏轼曾引此诗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见《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原文】

荆溪[1]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2]无雨,空翠湿[3]人衣。【注释】[1]荆溪:一名“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水清浅,故曰“白石出”。[2]元:通“原”。[3]湿:形容山岚苍翠欲滴,湿衣如雨。诗人借用美学的“通感”手法,用触觉的干湿来感知视觉的翠色。故苏轼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感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赏析】此诗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思考与练习】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2.“山路元无雨”又为何“湿人衣”?简要分析。把酒问月李白【题解】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原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1],绿烟[2]灭尽清辉发?但见[3]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4]?白兔捣药[5]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6],月光长照金樽里。【注释】

[1]丹阙:朱红色的宫门。[2]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3]但见:只看到。[4]宁知,怎知。没,隐没。[5]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6]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赏析】《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思考与练习】《把酒问月》是如何咏月抒怀的?花非花白居易【题解】白居易的诗向来以浅近直白著称,但这首《花非花》却句式奇特,且通篇取譬,十分含蓄,甚至迷离,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朦胧诗的代表。【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中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一说。【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1],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2],去似朝云无觅处[3]。【注释】[1]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2]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3]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赏析】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思考与练习】分析《花非花》体现出的朦胧之美。蝶恋花晏殊【题解】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凤栖梧》。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晏殊、柳永、苏轼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主要作品有《珠玉词》。【原文】

槛[1]菊愁烟兰泣露。罗幕[2]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3]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5]。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1]槛(jiàn):栏杆。[2]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3]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4]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5]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思考与练习】此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怎样体现词人离别苦的情感的?后赤壁赋苏轼【题解】《后赤壁赋》,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姊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人。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虽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时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历经坎坷,思想上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失意时每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苏轼在文创作中的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后赤壁赋》,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1),步自雪堂(2),将归于临皋(3)。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6)。顾安所得酒乎?(7)”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9),履巉岩(10),披蒙茸(11),踞虎豹(12),登虬龙(13),攀栖鹘之危巢(14),俯冯夷之幽宫(15)。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16),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17)。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18)。翅如车轮,玄裳缟衣(19),戛然长鸣(20),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21),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22),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释】1.是岁: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2.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3.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4.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5.行歌相答:边走边吟诗相唱和。6.松江之之鲈:松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7.安所:什么地方。8.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9.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10.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11.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12.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13.虬龙:指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14.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hú),意为隼,鹰的一种。15.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píng)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16.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17.凛乎:恐惧的样子。18.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19.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20.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21.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22.畴昔之夜:昨夜。【赏析】《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该文构思精巧,既以浏览时空顺序为明线,条分屡晰,层次清楚,又以作者情感发展变化为暗线,二者相辅相成,使文章既再现了江景之美,又可见作者由之引起的感触,由初始的“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至“长啸”,情绪由愉悦转而为沉重、肃然,最后在夜半沉寂中因梦遇道士化鹤,感情转为超然洒脱,自然收束全文。【思考与练习】对比苏赋的《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任选一个角度,简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题解】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我国古代,诗和词两种文学样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诗言志”,是文人抒写怀抱、反映社会的重要工具;而“词为艳科”,是士大夫娱宾宴客的消遣品,尤其是文人词,本身就是在灯红酒绿、浅斟低唱中生长起来的,题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相悦之中。北宋初年的词坛,还是这种状况。范仲淹这篇作品却脱颖而出,在词史上开了边塞词的先声,是个很大的突破。以后,苏轼、辛弃疾等人广泛地开拓词的题材,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从词的发展历史看,这首《渔家傲》也有重要的地位。【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原文】

塞下[1]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2]无留意。四面边声[3]连角[4]起,千嶂[5]里,长烟[6]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7]归无计。羌管[8]悠悠霜满地[9],人不寐[10],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1]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2]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3]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4]角:军中的号角。[5]千嶂:崇山峻岭。[6]长烟:荒漠上的烟。[7]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在。[8]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9]霜满地:喻夜深寒重。[10]寐:睡。不寐:睡不着。【赏析】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A1]

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