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江都中学、宜兴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不能检验溶液中I-的试剂是A.AgNO3、稀HNO3 B.氯水、CCl4C.氯水、淀粉 D.KBr、稀HCl2、关于氯水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氯水滴到红布条上,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C.氯水有刺激性气味,显酸性,是常用的氧化剂D.氯水放置的时间越久,其中氧化性溶质的浓度越小3、如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单质酸碱胶体A水银硝酸纯碱蛋白质溶液B溴水磷酸烧碱烟CC60醋酸熟石灰雾D臭氧碳酸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A.A B.B C.C D.D4、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①无水硫酸铜②澄清石灰水③红热CuO④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⑤品红溶液⑥酸性KMnO4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测时香烟烟雾通入药品的顺序是①→⑤→⑥→⑤一②→④→②→③→②,则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无水硫酸铜检出水蒸气的存在B.利用酸性KMnO4溶液检出CO的存在C.利用澄清石灰水检出CO2的存在D.利用品红溶液检出SO2的存在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依次通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2、CO2 D.NO、CO2、N26、2019年2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发布了中国制造首款5G折叠屏手机的消息。手机电池的工作原理是LiCoO2+C=Li1-xCoO2+Lix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硅,是非金属元素B.用铜制作的手机线路板利用了铜优良的导电性C.镁铝合金制成的手机外壳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D.这种手机电池工作时,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7、科学家最新研制的利用氯化氢和氢气生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容器①中的反应为:Si(粗)+3HCl(g)=SiHCl3(l)+H2(g);容器②中进行的反应为:SiHCl3+H2=Si(纯)+3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和②中HCl均作为氧化剂B.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部分反应物可循环使用C.最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Si和SiHCl3D.由反应①可知Si可与盐酸发生反应8、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是一种金属元素C.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D.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9、下列各组气体与对应的液体或溶液不易产生喷泉现象的是选项ABCD气体HClHClCO2HCl液体H2OCCl4NaOHAgNO3A.A B.B C.C D.D10、下列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的是A. B. C. D.11、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 B.碱性强弱:Mg(OH)2<NaOH<KOHC.还原性:Al<Mg<Na 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Si12、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C.醋酸和氢氧化钠 D.硝酸和氢氧化钠1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 B.CO2 C.蔗糖 D.Fe14、下列金属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A.Na B.Mg C.Al D.Fe15、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Mg(OH)2 B.H2SO4 C.SiO2 D.NaClO16、浓硝酸常呈黄色的原因是()A.浓硝酸中混有碘化银 B.浓硝酸中混有铁离子C.浓硝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 D.浓硝酸中混有单质硫17、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还原的物质是还原剂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C.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D.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18、一定温度下,m

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过氧化钠增加了n

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①H2

②HCHO

③CH4

④HCOOCH3

⑤CH3CHOA.①②B.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④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23Na、24Mg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等,因此互为同位素C.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D.16O、1H、2H、3H四种核素可构成4种水分子20、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E均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氢气;(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4)A的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沉淀不溶解;由此可以推断A、B、C、D、E依次为()A.Fe、Cu、Al、Ag、Mg B.Al、Cu、Mg、Ag、FeC.Mg、Cu、Al、Ag、Fe D.Mg、Ag、Al、Cu、Fe21、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A.CO、O2、CH4 B.HCl、Cl2、CO2 C.H2、CO、NO2 D.SO2、Cl2、O22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⑤Na2CO3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根据图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E→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在如图中表示的是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1)A、C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5、(12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在装置A和装置B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C中冷凝水从____通入。(2)装量C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是一种高效的抗疟疾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乙醇、乙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已知:乙醚沸点为35℃。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为:若要在实验室模拟上述工艺,操作Ⅰ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A.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B.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26、(10分)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方法有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应用广泛,环己醇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H2O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Ⅰ.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Ⅱ.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__。(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填字母)。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填正确答案标号)。A.蒸馏烧瓶B.温度计C.分液漏斗D.牛角管E.锥形瓶27、(12分)某研究性实验小组欲验证浓硝酸在与Cu、Ag合金的反应过程中除生成NO2气体外,还会有少量NO生成。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中银与HNO3反应时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打开分液漏斗前要先打开活塞______(填“K1”或“K2”),其目的是___________。(3)装置中B瓶选用的试剂______________。a.H2Ob.浓硫酸c.NaOH熔液(4)装置E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____。(5)反应停止后,欲想证明有NO生成,需要怎样操作:__________,当出现何种现象说明有NO生成____________。28、(14分)已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杂质SiO2(不溶于盐酸和水)、Fe2O3、MgO。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可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转化为溶液D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物质M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D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沉淀F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淀C的成分是____________,逐滴向少量沉淀C中加入过量盐酸至沉淀全部溶解,此过程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2)已知1.2mol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a.氧化性:H3AsO4>KBrO3

b.氧化性:KBrO3>H3AsO4

c.还原性:X>AsH3d.还原性:AsH3>X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

A、加入AgNO3溶液,如果生成黄色沉淀,加入HNO3溶液,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I-,反之,不含有I-,故A能检验;B、I2易溶于有机溶剂,氯气的氧化性强于I2,加入氯水、CCl4后,溶液出现分层,上层为水层,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I-,故B能检验;C、加入氯水后,再加入淀粉,如果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反之不含有,故C能检验;D、KBr和稀盐酸均不能与I-反应,溶液无现象,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故D不能检验。故选D。2、B【解题分析】

A.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成分为AgCl,故A正确;B.氯水滴到红布条上,布条褪色,说明潮湿的Cl2具有漂白性,即HClO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氯水有刺激性气味,显酸性,易得电子,是常用的氧化剂,故C正确;D.氯水放置的时间越久,次氯酸分解,氯气能挥发,其中氧化性溶质的浓度越小,故D正确;故选B。3、C【解题分析】

A.纯碱即Na2CO3,是盐不是碱,A错误;B.溴水是混合物,B错误;C.C60是由C元素组成的单质,醋酸属于酸,熟石灰即Ca(OH)2,属于碱,雾属于胶体,C正确;D.氢氧化铁沉淀不属于胶体,D错误。答案选C。4、B【解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检验,先用白色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再用品红检验SO2,再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通过碱石灰除去CO2,再通过加热的CuO检验CO,SO2和CO2的顺序不能变,因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利用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蓝,首先用无水硫酸铜检测香烟烟雾水的存在,因为后面一些步骤中会有水产生,而且空气中的水蒸气也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A正确;B.酸性KMnO4溶液与CO不反应,无法检测CO的存在,应该用红热CuO来检测CO的存在,B错误;C.因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先检测并完全除去SO2之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出CO2的存在,C正确;D.香烟烟雾含有的CO、CO2、SO2、H2O等气体中只有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检出SO2的存在,因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该在检测CO2之前先检测SO2,然后再除去SO2,以避免对后面CO2的检测造成干扰,D正确;答案选B。【题目点拨】CO与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碱石灰都不反应,对其他气体的检测也没有影响,所以可以放在最后检测,由于CO的存在是要从氧化铜变黑、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所以在检测CO之前要除去CO2。5、B【解题分析】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混合气体甲中一定不存在二氧化氮,硫酸和碱性气体能反应,所以100mL甲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溢出剩余气体80mL,说明一定有NH3存在,且体积为20mL,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综上,气体甲的组成是:NH3、NO、CO2,故B正确;故选B。6、D【解题分析】

A.芯片的主要成份是硅,硅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B.铜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B项正确;C.镁铝合金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C项正确;D.手机电池的工作原理是LiCoO2+C=Li1-xCoO2+LixC,其中C和L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D。7、B【解题分析】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容器①中,Si(粗)与HCl(g)反应,生成SiHCl3(l)和H2(g);容器②中,SiHCl3(l)与H2(g)反应,生成Si(纯)和HCl(g);HCl(g)和H2(g)可以循环使用。【题目详解】A.反应①中HCl作氧化剂,反应②中HCl是氧化产物,A不正确;B.在该工艺流程中,HCl(g)和H2(g)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C.Si固体和SiHCl3液体应使用过滤法分离,C不正确;D.反应①中,Si与氯化氢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而不是与盐酸反应,D不正确;故选B。8、C【解题分析】

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为Al;【题目详解】A、原子有13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上的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正确;B、该元素为Al,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C、该元素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时,质子数不会变化,依然有13个质子,C错误;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D正确;答案选C。9、B【解题分析】

喷泉产生原因是产生压强差,当气体能与液体反应或极易溶于液体时,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烧瓶内外产生的压强差会形成喷泉。【题目详解】A项、HCl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易产生喷泉现象,故A正确;B项、HCl为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HCl不溶于CCl4,不会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不会产生喷泉现象,故B错误;C项、CO2与与NaOH溶液反应,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易产生喷泉现象,故C正确;D项、HCl与AgNO3溶液反应,造成烧瓶内部压强变小,易产生喷泉现象,故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以喷泉实验考查物质的性质,注意物质的溶解性及发生的反应,把握喷泉实验的原理、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10、D【解题分析】A.A为烧杯,A错误;

B.B为分液漏斗,B错误;C.C为容量瓶,C错误;D.D为圆底烧瓶,D正确.答案选D.11、A【解题分析】

A、HClO4、HBrO4、HIO4均为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因非金属性Cl>Br>I,故酸性HClO4>HBrO4>HIO4,故A符合题意;B、因金属性K>Na>Mg,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Mg(OH)2<NaOH<KOH,故B不符合题意;C、Al、Mg、Na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还原性:Al<Mg<Na,故C不符合题意;D、Cl、S、P、Si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Cl>S>P>Si,故其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Cl2、S、P、Si,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D【解题分析】

A.氢氧化钡和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2H2O+BaSO4↓,不满足题意,A错误;B.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物质,不能拆,不符合题意,B错误;C.醋酸是弱酸,弱酸不能拆,不符合题意,C错误;D.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选D。13、A【解题分析】

A.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氯离子,所以溶液能导电,则氯化氢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其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溶液可导电,则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则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铁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题目点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14、A【解题分析】

Na、Mg、Al位于同周期,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性为Na>Mg>Al>Fe,则金属性最强的为Na。答案选A。15、C【解题分析】

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题目详解】A.氢氧化镁是碱,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硫酸是酸,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二氧化硅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D.次氯酸钠是盐,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C。16、C【解题分析】

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4HNO34NO2↑+O2↑+2H2O,分解出的二氧化氮又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显黄色,故选C。17、B【解题分析】

A.被氧化的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是还原剂,A说法错误;B.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B说法正确;C.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C说法错误;D.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D说法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18、B【解题分析】分析:由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为H2、CO的质量,因此只要是CO或H2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或化学组成符合(CO)m·(H2)n时就一定满足m=n,若n>m,则不符合(CO)m·(H2)n,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n>m时,不符合(CO)m·(H2)n,根据化学式可知①②④均符合(CO)m·(H2)n;③CH4化学式改写为C•(H2)2,氧原子不足,因此燃烧后生成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大于原物质的质量,即n>m;⑤CH3CHO化学式改写为CO•(H2)2·C,氧原子不足,因此燃烧后生成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大于原物质的质量,即n>m;答案选B。19、C【解题分析】

A.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23Na、24Mg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元素,不能互为同位素,B错误;C.醋酸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C正确;D.16O、1H、2H、3H四种核素中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形成水分子,可以组成6种水分子,1H2O、2H2O、3H2O、1H2HO、1H3HO、2H3HO,故D错误;答案选C。20、C【解题分析】

(1)A、C、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A、C、E的活动性顺序位于氢元素之前;

(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说明B的金属性比D强,由(1)有可知B、D活动顺序位于H之后,即为Ag、Cu,所以B为Cu,D为Ag;

(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为铝;

(4)A的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沉淀不溶解,则A为镁,活动性顺序位于氢元素之前的有Fe、Al、Mg,A为Mg,C为Al,则E为Fe,综上所述A、B、C、D、E依次为Mg、Cu、Al、Ag、Fe,故答案为C。【题目点拨】本题的突破口在能和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的金属是铝。21、A【解题分析】

A、CO、O2、N2是中性气体,所以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故选A;

B、HCl、Cl2、CO2能和碱反应,所以只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选B;

C、NO2是酸性气体,所以NO2只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选C;

D、SO2、Cl2能和碱反应,所以只能用浓硫酸干燥,O2是中性气体,所以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选D。22、B【解题分析】

①NaH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②Al2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②正确;③Al(OH)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③正确;④Al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④正确;⑤Na2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不反应,故⑤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FeKCl4Fe(OH)2+2H2O+O24Fe(OH)32Fe3++Fe3Fe2+【解题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C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显紫色,说明含有K+,由此推知C为KCl;又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沉淀为Fe(OH)2,则D为Fe(OH)3,E为FeCl3,所以B为FeCl2,某溶液为KOH,进而推知A为Fe单质。(1)A的化学式为Fe,C的化学式为KCl;(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3)由FeCl3与铁反应生成FeCl2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24、AlH2O2H2O+2Na2O2=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1:1CO2+2OH-=CO32-+H2O、2AlO2-+CO2+3H2O=2Al(OH)3↓+CO32-【解题分析】

题干信息: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推断为C(碳)单质,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可以推断C为H2O,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判断为Na2O2,E、F为O2和H2,二者反应生成水,A是常见金属,与另一种固体在水中反应生成O2和H2,则该金属A为Al单质;固体D为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则G为CO2;说明K为Na2CO3,F为O2,则E为H2;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C单质)与F(O2)反应得到G(CO2);C和O2反应可生成CO2和CO,则H为CO;A、C、D反应产生E、F、溶液甲,由于A是Al,C是H2O,D是Na2O2,E为H2,F是O2,甲是NaAlO2;G是CO2,其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溶于水中得到的溶液乙为碳酸钠溶液。溶液甲为NaOH和NaAlO2的混合液,将CO2通入甲溶液,反应产生Al(OH)3沉淀和Na2CO3溶液,则沉淀L是Al(OH)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Al,B是C,C是H2O,D是Na2O2,E是H2,F是O2,G是CO2,H是CO,K是Na2CO3,甲是NaAlO2,乙是NaHCO3,L是Al(OH)3。(1)依据推断可知,A是Al,C是H2O;(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和A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3)B是C,F是O2,若二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4:3发生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4C+3O22CO+2CO2,则反应产生的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n(CO2):n(CO)=2:2=1:1;(4)反应④是向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2AlO2-+CO2+3H2O=2Al(OH)3↓+CO32-。【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包括物质转化关系的综合应用,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物质转化关系的定量计算和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转化关系的特征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是进行该题推断的基础。25、引流下口蒸馏烧瓶检漏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A蒸馏A【解题分析】

(1)在装置A和装置B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装置C冷凝水从下口入上口出,本题答案为:引流;下口;(2)装置C中①的名称为蒸馏烧瓶,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该检查是否漏水,装置D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并使凹槽对准小孔,本题答案为:蒸馏烧瓶;检漏;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3)由流程图可知,操作I为过滤,选择的装置是A,操作II的名称是蒸馏,选择的装置是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操作III的主要过程是粗品中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可得产品,故选A,本题答案为:A、蒸馏、A。26、冷凝管防止暴沸B检漏上口倒出干燥C【解题分析】

在a中加入环己醇和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浓硫酸的加入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进行干燥,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液体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B。(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5)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分液漏斗,答案选C。27、Ag+2H++NO3-=Ag++NO2↑+H2O3Ag+4H++NO3-=3Ag++NO↑+2H2OK1把装置中空气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