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是A.加热分解氯酸钾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 D.液氧变为气体2.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 D.只有①⑥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B. C. D.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是的是()A.液氧 B.雪碧饮料 C.府南河水 D.生理盐水5.质量相等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之比9:10B.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9:10C.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27:20D.所含氧离子的个数比20:276.如下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C.检查气密性 D.称量固体7.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量筒 B.试管 C.滴瓶 D.烧杯8.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了了来自瑞士、美国、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获奖原因是在开发冷陈电镜的过程中贡献卓越。人类第一次可以在显微镜下看清楚接近天然状态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模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冷凉电镜技术可以观察到原子核中质子的模样B.冷冻电镜可以看到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解过程C.分子是真实存在的D.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观察天然状态生物分子结构,可揭开生命的不少奥秘9.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能导电 B.金刚石硬度大 C.铜绿是绿色粉末 D.一氧化碳可以燃烧10.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树林里渐渐呈现出“层林尽染”的景象,这主要是气温降低,叶片内叶绿素减少,叶黄素等显现出效果的缘故。植物中所含叶黄素对视力保护有一定的效果,它的化学式为,以下关于叶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0:28:1B.叶黄素由40个碳原子、5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叶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8D.叶黄素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表示氮原子)。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名称氢氧化钙硝酸银硫酸铜碳酸钾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氯化亚铁硫酸氧化铝氢氧化镁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反应制取少量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上图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3)若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装置字母标号,下同),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选用_____,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上。怎么确定是否氧气已收集满_____。(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然后_____,防止_____。(5)如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一定不需要上面装置中的_____(填仪器数字编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14..根据图1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2)写出A装置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用组合DF装置制取气体,当收集满气体取出后正确顺序的操作是_____(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填序号);A25%B33.3%C50%D100%(4)实验室可用DF装置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结论无法得到的是_____(填序号)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B甲烷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C甲烷不与水反应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5)活动小组对反应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已知红色的铜只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尿素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2)A、B、C、D四种物质均由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3)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4)尿素中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16.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计算:(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2)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写最简比);(3)维生素C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元素从氯酸钾中的化合态变成氧气中的游离态,故选项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元素从氧气中的游离态变成五氧化二磷中的化合态,故选项错误;C、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变,故选项错误;D、液氧升温气化时,变成气态氧气,元素的状态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2、D【解题分析】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故①正确;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不能用烧杯代替量筒,故②错误;③打开试剂瓶后要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③错误;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以免造成试剂污染,故④错误;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故⑤错误;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故⑥正确。基本操作正确是只有①⑥。故选D。3、A【解题分析】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保持的.【题目详解】A、表示的是氢分子,所以正确.B、表示的是两个单个的氢原子,所以错误.C、表示的是水分子,所以错误.D、表示的是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错误.故选A.4、A【解题分析】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是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B、雪碧饮料里面有水、碳酸、食品添加剂等物质,是一种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府南河水中有水、微生物等其他物质,是一种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生理盐水中包括氯化钠、水,是一种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题分析】

A、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质量相等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之比为::=9:10,不符合题意;B、由A可知,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9:10,不符合题意;C、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质量相等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不符合题意;D、所含氧离子的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故选D。6、C【解题分析】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C、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正确;D、用天平称量药品,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错误。故选C。7、C【解题分析】

A、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C、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正确。

D、烧杯可以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C。【题目点拨】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8、A【解题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物质构成的微粒分析。【题目详解】A、由题意“显微镜下看清楚接近天然状态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模样”可知,利用冷凉电镜技术可以观察到生物大分子,不能观察原子核中质子的模样,故选项错误;B、由题意“显微镜下看清楚接近天然状态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模样”可知,冷冻电镜可以看到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解过程,故选项正确;C、、由题意“显微镜下看清楚接近天然状态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模样”可知,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故选项正确;D、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观察天然状态生物分子结构,可揭开生命的微观奥秘,故选项正确。故选A。9、D【解题分析】

A、石墨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铜绿是绿色粉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10、C【解题分析】

A、根据化学式可知,叶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0):(1×56):(16×2)≠20:28:1,故A错误;B、叶黄素由叶黄素分子构成,一个叶黄素分子由40个碳原子、5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C、叶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40+1×56+16×2=568,故C正确;D、叶黄素是纯净物,叶黄素分子中没有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3N2N2Ca(OH)2AgNO3CuSO4K2CO3FeCl2H2SO4Al2O3Mg(OH)2【解题分析】

(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微观粒子的符号为3N、2N2;(2)在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OH)2;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gNO3;硫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ZnSO4;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2;在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H2SO4;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在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Mg(OH)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酒精灯铁架台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E正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①过氧化氢水+氧气【解题分析】

(1)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编号②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择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选用E;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确定是否氧气已收集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4)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5)如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一定不需要酒精灯,故填: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题目点拨】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h2∶h1=79:100(或4:5)【解题分析】

(1)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后,导致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①红磷有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能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④实验结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2)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由于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或21%),因此理论上h2:h1=(1-):1=4:5(或(1-21%):1=79:100。14、长颈漏斗试管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在导管处夹紧弹簧夹,继续从长颈漏斗往锥形瓶内加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出现稳定的液柱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AD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导致消耗气体体积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解题分析】

(1)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是长颈漏斗和试管;(2).A装置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在导管处夹紧弹簧夹,继续从长颈漏斗往锥形瓶内加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出现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好。用组合DF装置制取气体,当收集满气体取出后正确顺序应该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占高锰酸钾中总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5%;故答案为:A(4)实验室可用DF装置制取甲烷气体,D装置适合固体加热型反应,可证明反应物为固体,F为排水法集气,可证明甲烷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但无法判断甲烷密度是否比空气大还是小,故选:D。(5)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因为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实验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