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c金属标记物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_第1页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c金属标记物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_第2页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c金属标记物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c金属标记物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

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该公司研究了86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定位方法。手术时间为8-72小时。根据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根据体表标志和ct平面定位的,该方法直接分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按体表标志,CT平片定位入颅靶点位置,然后用直径0.5mm,长0.5cm金属物标记入颅靶点的位置,用胶布固定在头皮上,其方向与OM线垂直,然后复查头颅CT,依据头颅CT平片所显示头颅靶点的位置与血肿腔最大层面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入颅靶点的位置,简称CT金属物标记定位法设为治疗组。现将其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和方法1.1不同性别罪犯出血量入选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治疗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39-78岁,平均(61.5±10.2)岁,其中壳核出血28例,出血量30-70ml,平均(45.7±12.6)ml;脑叶出血8例,出血量30-46ml,平均(36±3.2);丘脑出血6例,出血量10-15ml,平均(12.5±2.6)ml。对照组43例,男3例,女21例,其中壳核出血29例,出血量30-65ml,平均(44.21±11.0)ml;脑叶出血8例,出血量30-46ml,平均(36.0±3.2)ml;丘脑出血6例,出血量10-18ml,平均(13.5±2.7)ml。各组根据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1.2导管入颅靶点定位两组病例均采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配套颅钻,引流导管均使用F12型号,并按其使用方法规范操作。第一次抽取血肿量均小于计算出血量的50%,如无新鲜出血,均用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3ml注入血肿腔,闭管3-4小时后开管引流,每日1-2次。1.2.1常规定位方法根据术前CT平片,在血肿最大层面上,首先点画出血肿中心靶点,再画出矢状中线,在矢状中线的中点画出一条垂直冠状线,用直角三角尺测得血肿中心靶点到冠状线的距离,按比例尺换算出实际距离(a)cm。再测得血肿中心靶点到颞侧头皮距离,按比例尺换算出实际距离(b)cm数,此为导管入颅的深度。头部入颅靶点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备皮,画出矢状中线,OM线,再画出平行于OM线的血肿最大层面的平行线,画出两耳耳尖联线,在血肿最大层面平行于OM线上距离两耳耳尖联线距离为a的一点,此标记点作为入颅靶点,用龙胆紫标记,避开重大血管及脑的重要功能区,入颅导管的长度以(b)cm数。1.2.2CT金属物标记定位法按简易定位法先标记出入颅靶点的位置,然后用金属物标记固定在入颅靶点的位置,其方向以OM线垂直,复查头颅CT,在CT平面上可显示出金属物标记的入颅靶点的位置,依据CT平片上所显示的入颅靶点的位置与血肿中心腔的层面及前后上下的距离,进一步校正入颅靶点的位置。1.3术后处理及疗效评定(1)依据头颅CT平片所显示的定位标记点与血肿中心腔的关系,需进一步调整入颅靶点位置的发生率及调整量(cm)数。(2)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引流导管达血肿中心腔的发生率及偏离血肿中心腔的程度(cm)。(3)观察术后3d血肿清除率。(4)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前、治疗1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其减分或增分率。A基本痊愈减分率91%-100%。B显著进步减分率46%-90%。C进步减分率在18%-45%。D无效减分或增分率17%。E恶化增分率大于或等于18%。F死亡。有效率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有效,其无效、恶化、死亡均为无效。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1)治疗组术前头颅CT标记定位后需进一步调整入颅靶点位置的14例,调整入颅靶点位置的发生率为32.6%,调整程度0.5-1.6cm。(2)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治疗组与对照组引流导管达理想血肿腔分别为100%与69.8%,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引流导管偏离血肿中心腔例数13例,偏差率为30.2%,偏差程度0.5-1.5cm。(3)治疗组与对照组3d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3.5(±18.0)%与58.2(±13.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月两组疗效比较见表Ⅰ。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1.4%、65.1%。3颅内血肿定位方法的价值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据报道传统外科手术死亡率为28%-48%,而对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报道不一,其引起的神经损伤主要包括血肿的占位效应造成的脑组织直接受压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明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脑屏障受损、血肿分解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及脑组织受损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是脑水肿的主要原因。因此尽早消除颅内血肿可达到降低颅压、减轻凝血酶、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所致的脑水肿及神经毒性作用。目前采用的CT引导下的立体定向定位方法,其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但需要立体定向仪设备,而且价格昂贵,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依据CT平片、头颅体表标志定位,由于CT操作者对OM线的定位有较大程度的偏差,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依据CT平片进行OM线的校正,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盲目性较大,常导致体表定位靶点不准确,引流导管容易偏离血肿中心,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血肿中心判断把握不准,甚至需要重新置管,以致影响血肿的清除,使脑损伤程度加重,最终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探求一种简便、经济实用而且定位准确的颅内血肿定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科近两年来依据CT平片、体表标志初步定位入颅靶点的位置,并用金属物标记复查CT,依据CT平片所显示初步入颅定位靶点的位置与血肿中心腔的关系,进一步前后左右调整入颅靶点的位置,避开重要血管及脑重要功能区,确定好入颅的方向及深度。据我们的研究观察,治疗组引流导管达理想血肿中心腔的为100%,治疗组3d血肿清除率高达73.5(±19.0)%。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1.4%与65.1%,无统计学意义,但报道的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率66.7%,并与我们的对照组有效率65.1%相近,而且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