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1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验了相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志向。究其缘由,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爱好。
(二)抓住联系,相识“厘米”和”米”。
(三)利用比较,深化相识。
让学生比照板书或者手中的学具想一想:为什么数据都是1,它们的长度却不同?引导学生相识:单位不同引起长度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级单位,”厘米”是低级单位。测量较长的距离时用”米”做单位,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厘米”做单位。从而使学生驾驭长度单位的用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米、厘米的相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缘由是米、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全部长度单位中最不常用的,离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远,因为不常用,所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而这两堂课老师都已经致力于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学问,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因此,我们在教学米的时候,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操作、感悟的过程。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2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验了相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志向。究其缘由,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1、猜一猜。让学生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相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2、看一看。视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从0到2之间是多少?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0到5之间是几厘米?0到10之间呢?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
3、画一画。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几厘米,直观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4、剪一剪。让学生用吸管剪出1厘米,培育学生实践操作实力。然后问学生:你怎么能确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
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7、比一比。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知道2厘米里有2个1厘米,进而明确几厘米里有几个长度单位。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3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当比较熟识,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洁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起先学习厘米的相识看起来并不难。
而对于米的相识就有肯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特地的米尺让学生反复相识,比一比,试一试,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洁的学问如:1米=()厘米,500厘米=()米等还行,遇到稍困难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妈妈身高160(),好多学生都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相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
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相识,必需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相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验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运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起先估学生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激励学生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识的事物,还要激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4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1.让学生经验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在作业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显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视察和比较,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相识
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相识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
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实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计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帮助。
当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5
厘米和米的相识是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的起先,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基础。相识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楚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详细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相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学生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详细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劲,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索:假如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便利?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告知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同事要求学生看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相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学问体系。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6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当比较熟识,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洁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起先学习厘米的相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相识就有肯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特地的米尺让学生反复相识,比一比,试一试,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洁的学问如:
1米=()厘米,500厘米=()米等还行,
遇到稍困难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好多学生都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相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相识,必需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相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
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验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运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起先估学生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激励学生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
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识的事物,还要激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识厘米和米的教学反思7
厘米和米的相识是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的起先,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基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相识和阅历。但是,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相识。依据以往的阅历和教训,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因为厘米的单位比较小,在测量短或小的物体时经常用到厘米,课堂上我让学生找身边的或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橡皮的厚、拉链的宽、透亮胶的宽等),再找教室里适合用厘米测量的物体,(如:课本的边长、橡皮的长、墙砖的边长等),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在什么状况下我们会用到厘米,总结在测量长度较短的物体时我们要用到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七电场第1讲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练习含答案
- 专业混凝土分包合同范本
- 《平衡计分卡培训》课件
- 高中数学 2.2 直线的方程 2.2.3.1 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与重合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2
-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科学技术的另一面教案 泰山版
- 高中数学 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教案1 冀教版
- 厨房管理规章制度
- 租借手机的合同(2篇)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完整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专题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 副本
- DL5009.3-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3部分:变电站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GB/T 97.2-2002平垫圈倒角型A级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共20张PPT)
- 中国话-完整版PPT课件
- 公路顶管穿越施工方案(中文)
- 华为任职资格等级制度
- 筋瘤中医护理.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