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有关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相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相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打算: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视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与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3、揭示课题:相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状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日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视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相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依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口诀的学问。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2.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对除法有了初步相识,那么我们在解决哪两种类型问题可以用到除法?

那你能依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课件)

过渡:这两名同学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商,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呢?我们今日就来解决除法求商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课件呈现例1放大图:猴妈妈从果园里摘回了12个桃子,它想给每只小猴分3个,猴妈妈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谁能猜一猜猴妈妈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同学们很擅长思索想到猴妈妈的问题,那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他不但列出算式还说出结果,那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商的呢?我们动手来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确。汇报是怎样分的。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假如不动手操作学具,我们怎样算出结果呢?

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这三种求商的方法中,你喜爱哪一种法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求商的方法解决以下的问题。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

(2)与你的同桌沟通怎样解决问题,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运用了哪句口诀。

(3)汇报: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过渡: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求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你能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说说商几?你是怎样想的?我们求出商是2,假如是你来分气球,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合适?

2.练习五的第2题。

(1)你能说说从画面获得哪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独立填写除法算式吗?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师:接着我们来玩一个邮递员送信的嬉戏,依据图你能说说该如何玩这个嬉戏吗?

生:说明要求:仔细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师:那我们看看哪个邮递员能精彩的完成任务。

最终,特殊请学生视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觉: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老师总结:今日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觉,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还发觉,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今日学到的学问带进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驾驭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及思索方法和解题策略。

数学思索: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简洁体力实力。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看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胜利欢乐,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猴山上的桃熟了,大猴和小猴采了一些桃,小挚友们想不想去看看,不过小猴说去了要能帮它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看行吗?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

①揭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

②提问:怎样才能求出大猴和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③引导:从问题想起。

④要求学生独立思索自己列式解答后再进行沟通。

⑤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2×3=36(个)

36+6=42(个)

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步计算?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其次步呢?其次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反馈后老师板书:

12×3=36(个)

36-6=30(个)

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要先算出什么?

(3)比较:解答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小组探讨后在班上沟通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再与同桌沟通。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谈话:今日解决的实际问题比较困难,须要两步计算,关键是要确定先算什么。

五、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看法一、创设情境上星期老师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各年级的借书状况,制成了一张表,看:出示“各年级借书状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状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状况统计表年级一本数: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边问边板书:加法)学生提问题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你们都很爱动脑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计算方法:

师:要求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当怎样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探讨沟通)

2.师:谁情愿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知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拨算珠的方法,确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拨算珠的方法,强调要在对应的数位上拨算珠,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3.激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一起回忆竖式计算。

师: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师:应从哪一位算起?

老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126)

+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在计算时要留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

本节课是“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学问,观赏并创建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培育学生从给定图案中选取和确定基本图形的实力。

从困难的图案中确定基本图形是本节课深化学习的基础,在复习环节除了复习三种图形的运动外还通过追问“可以看作由哪个图形经过平移形成了这个图案呢?”初步感知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在此基础上,在观赏、分析老师出示的四个图案的过程中,相识基本图形并通过在学具中找出基本图形和在图形运动前先让基本图形重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基本图形的概念。

2、注意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运动的角度视察图形,不但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相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支配了三个层次,第一,通过视察图案找寻基本图形后想象这个图案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哪种图形的运动形成的;其次,在学生利用基本图形经过图形运动形成四个图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创建相同的图案,在学生熟识了这四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后,通过创设“利用基本图形和图形的运动自己设计图案”这一活动,既可以进一步使得学生熟识图形的特征和运动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运动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第三,创设利用组成的图案作基本图形,并用这些基本图形经过图形的运动组成更大的图案等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意学科内不同学问的综合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可以既可以联系不同学科学问也可以联系本学科的学问,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图形的运动与有余数除法的学问综合起来,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学问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联系不同章节学问的学习习惯。

4、注意让学生观赏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能否领悟和观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观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探讨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通过观赏和动手创作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并不难,教学中通过老师追问“以前我们只知道它们很美丽,现在你能用数学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漂亮吗?”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觉美、观赏美和创建美。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执教过程中须要调整。

学生的学问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我认为学生在利用“旋转”这一图形的运动时会遇到困难,但课上学生明显在运用“轴对称”这一学问上出现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引导学生经验翻转的活动或者通过课件直观演示都会降低认知难度,从而使学生更简单驾驭和应用“轴对称”这一图形的运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相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数感。

3.学问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嬉戏:老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沟通,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殊精确,所以它是一个精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简单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精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精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简单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学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打算: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索: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察。

2、检查自学状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仔细,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洪亮,其余学生仔细听,发觉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探讨: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里面有()

每份是()。个()。

2、63÷7=56÷8=72÷9=

口诀:口诀: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相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相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殊注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详细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相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验,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阅历。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供应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相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学问来源于生活,消退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生疏感,从而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相识除法,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学习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开心的活动中驾驭学问,促进学生实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相识除法,相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嬉戏参加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老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日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老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当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老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老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⑤老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相互说一说。

3、出示:15÷3=5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留意采纳“开火车”“接力赛”“抽卡嬉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开心的练习活动中驾驭学问。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获得探讨图形的阅历。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渗透数学学问的实践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觉。驾驭探究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视察法。

教具打算:

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感性的相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沟通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分。使学生自主构建学问,逐步培育他们的自主探究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你细致视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究竟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主体探究,合作探讨。

1.探讨沟通。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学问?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2.探讨长方形边的特征。

(1)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

(2).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请你视察并大胆预料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呢?

3.探讨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如何验证呢?

4.探讨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探讨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探讨结果?

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全部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全部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5.“拉一拉”嬉戏。

.(拉成长方形)这是什么形?为什么是长方形?

.(拉成梯形)这是长方形吗?为什么不是?怎样做就变成长方形了?请你来试一试。

.(拉成长方形)怎样把它变成正方形呢?谁能来试一试?

.(拉成正方形)怎样把它变成长方形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三、分层练习,实践应用:

(1)选一选(课件展示)。

(2)我们已经驾驭了它们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吗?

(分层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画,也可以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

(3)沟通:你是怎样画的?

四、课外延长,拓展思维。

课后4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组长记录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是由哪几号图形拼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沟通。

五、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

2.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分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仔细的视察和主动的思索。

3.能清晰地说明自己视察的结果和思索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沟通,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根据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日,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相识方向。板书课题:相识方向。

二、自主探究,沟通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假如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老师订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当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四周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爱好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生疏的地方,怎样来分辨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学问: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察。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学问。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将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挚友要从小起先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旺盛、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解并描述:小动物们刚刚参与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察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解并描述:下面老师带小挚友们到漂亮的青山乡去看看,告知你们吧,青山乡不仅漂亮,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依据老师的提示,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嬉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沟通。

5、动手做

相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识地相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相识吗?

请小挚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依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日学到了哪些学问?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分辨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相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驾驭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满意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须要,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肯定的读数阅历,但是还处于浅薄的阶段。能够比较精确读出没有0的数,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状况存在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学会理解万以内的读法。

2、驾驭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培育学生探究、归纳的实力。

3、会读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万以内数的读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驾驭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爱看什么动画片啊,朵拉是一个留着棕褐色短发、有着健康深色皮肤、性格开朗阳光的小女孩,她虽然只有7岁,可是却是一个非常爱冒险的小家伙,今日我们和他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好吗?

1、出示数位依次表,填空。

你们还认得它吗?对,是数位依次表。谁来说说,数位依次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其次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位的9表示?(9个十)个位的9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个百)这个数怎么读呢?(九百九十九)假如十位是0又该怎么读?(九百零九)个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读数。

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视力和反应力,快速读出你看到的数。

那这些数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规律或依次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更大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学习一般数(没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1121

1、用已有学问介绍下这个数,

2、说数的意义和组成

3、全班拨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4、试着读数(指名读数,师板书: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结读数方法

出示:(带节奏的读)

读数要从高位起,

千位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是几就读几。

6、试读2个数

(二)学习有0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引出有0的数

老师还有一个困难,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情愿吗?老师想到商场买些家用电器。(出示图片)

小组沟通读法,完成导学单。

全班汇报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5600

咱们先看这个数。(板书:5600)谁会读?(板书:五千六百)

发觉特殊之处,末尾有0的数怎么读?

练习:490050001280

小结: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3、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0803008

再看这个洗衣机的价格。(板书:20xx)你们探讨的这个数应当怎样读?

(假如都读的不对)我们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小嬉戏,100101102103104,你们有没有发觉什么?中间的0要读零

练习:30805060

我们再看冰箱的价钱,3008,谁想试着读一读?

那究竟应当怎样读呢?我们来听数学小博士怎样说。

总结读数小秘诀(贴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练习:70066008

4、综合小练习

真好,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困难,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读数的小秘诀。我们来看看朵拉学会了没,看看他读的对吗?

课件出示:

9860读作:九百八六5000读作:5千20xx读作:二千零零七8080读作:八千零八3071读作:三千七十一

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根据数位依次读。2、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的零都不读。)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小儿歌,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老师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小结:全班唱一唱

读数要从高位起;看清数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留意;不必读出记心里。

中间有0要留意;只读一个就可以。

三、达标检测,迁移运用

进入“智力闯关”环节

第一关,我会读。(屏幕出示生活中的数)

其次关:我会写。你能正确读出这些数,并把你读的写在导学单上(课本做一做其次题)

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

这一年共有366天。

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

指名板演,然后全班评价。

第三关:猜一猜

电脑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0、0、3、8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读一个“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机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6、0、0、5组成的;

它一个“0”也不读;它的最高位是6。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读万以内数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读一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相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推断简洁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改变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运用数学学问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洁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洁图形。

教学具打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留意视察它们是怎样运动改变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改变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依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议商议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围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推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2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相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蚂蚁搬家图)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漂亮的草地上看看吧。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蚂蚁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蚂蚁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只蚂蚁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蚂蚁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爱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留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沟通。)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究竟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觉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板书: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沟通沟通)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老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嬉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嬉戏。有爱好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途吗?先试着画画看。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途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晰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途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探讨探讨然后再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探讨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依次吗?

12+5-7=25-4+9=

18-8+3=45+5-10=

老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老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假如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日起先我们就来探讨——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日,我们来探讨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老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老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依次。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假如遇到新的学问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学问。今日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学问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老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依次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同桌沟通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阅历,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变更运算依次。)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依次,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与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留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依次。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