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2.24_第1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2.24_第2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2.24_第3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2.24_第4页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2.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总队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

朱莹概述

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原因:

①节令变化,气温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室内外骤变的温差,使呼吸道粘膜在大量冷空气刺激后防御机能降低;②户外活动减少,室内门窗关闭时间长,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高等病原菌提供了有力的繁殖条件;③节假日多,旅游、探亲、访友增加了人群聚集机会,给疾病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概述冬春季常见传染病既有呼吸道传染病,又有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痢疾、伤寒等。主要内容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流感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二、埃博拉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及登革热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三、其它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传播特点1、传染源:

经呼吸道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2、传播途径: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经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被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后,通过手-鼻-口途径传播。因此,除做好呼吸道隔离外,病人或易感者的手消毒也非常重要。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病原体持续变异易造成疾病的再次流行。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概述4、季节性:多发生在秋冬或冬春季,这与冬春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容易被轻视导致严重后果是其流行特点。人间百年流感史时间名称病毒类型死亡人数1918-1919西班牙流感H1N14000万-5000万1957-1958亚洲流感H2N2200万1968-1969香港流感H3N2100万1977-1978俄罗斯流感H1N11997年以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

-几次全球性爆发的惨痛教训

-病毒的变异与整合使人类缺乏免疫力

-与SARA类似的呼吸道传播途径不容易控制

-至今缺乏流感的特效药物和疫苗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感的不同类型季节性流感-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引起-流行具有季节性,冬春季多发-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新型流感-由流感病毒变异毒株引起-出现时间无规律-人群缺乏特异免疫力,普遍易感-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球大流行病原学对人致病:1、甲、乙、丙型均致病。2、主要致病亚型:人源甲型H1N1、H2N2、H3N23、乙型致病力低,传播力低于甲型,可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不曾大流行。4、丙型致病力、传播力低,可以传染,难以流行对禽致病:1、所有甲型病毒均致病2、主要致病亚型:H5N1、H7N7、H7N3对猪致病:主要是猪源甲型H1N1、H1N2、H3N2对其它动物:马(H7N7、H3N8)、狗(H3N8)、猫科(H5N1,“猫感染禽流感”)等。病原学生存条件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病原学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由此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抗原漂移抗原转换相对变化小,频率高,累及效应,新的流行株(量变)变化较大,频率低,新的强毒株(质变)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临床分型(流感诊疗方案2011版)(1)单纯性流感(2)中毒性流感(3)胃肠型流感临床表现(1)单纯性流感:

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T39-40℃,伴畏寒、寒战;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痛等;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临床表现(2)中毒性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临床表现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流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人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常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病死率高。临床表现(2)肺外表现:心脏损害:不常见,主要由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系统损伤: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罕见。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衰竭等。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死亡。流感普通感冒致病原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隐形传染性强弱发病的季节性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发热程度多高热(39-40℃),可伴寒颤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发热持续时间3-5天1-2天全身症状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轻或无病程5-10天5-7天并发症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少见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几种常见流感比较季节性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流感病原H1N1,H3N2,B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甲型H7N9病毒主要传染源患者病死禽患者尚不明确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人传人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等禽传人经呼吸道,人传人经呼吸道人群免疫力有一定免疫力具有种属屏障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0.2~0.3%60%6.77%30%预防1、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预防

4、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最初由人体腺样组织分离得到,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目前已经发现了51个血清型能感染人类。

致病性和免疫性1、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肝脏均可感染,最常见的是1~7型。

2、传播以粪一口为主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污染物品传播。

3、疾病一般为自限性,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2.咽结膜热

3.急性呼吸道疾病

表现为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4、肺炎

临床表现眼部感染由腺病毒8、1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重型感染,具高传染性。胃肠炎以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与年少(4岁以下)儿童的胃肠炎,致腹痛、腹泻。其他疾患

腺病毒11、12型能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出现病毒。37型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常由性传播感染。临床发现37%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性腹泻是由腺病毒所致。预防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三、“三热”病埃博拉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发热、出血),又各有不同。近期暴发疫情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hemorrhagic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发病早期,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期间接触病人不会受感染。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临床特点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后续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早期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病后5~7天出现严重出血。发病后7~16天,死亡率为50%~8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性休克。防治:目前无有效疫苗。防控措施:加强对感染者的隔离以及对实验室和医护人员的保护。皮肤暴露:立即用0.5%碘伏等消毒剂处理,然后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暴露:应用大量清水或洗眼液冲洗。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临床表现:

起病急,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病程3~6天出皮疹,皮疹先是充血性,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

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降低体温、补液、降低颅内压等,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形成。

防控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抗病力,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登革病毒耐低温,不耐热,60℃30min或100℃2min即可被灭活,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甲醛等亦敏感,较易被灭活。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由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出血、低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垂直传播5、虫媒传播临床表现:潜伏期6-46天,平均2周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五期经过(可重叠或越期):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临床表现:1、早期以发热为主发热、三痛、三红、一水肿、肾损害发热:急起高热,短程,热退病加重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眼红、颈胸红一肿:球结膜水肿(水泡眼)肾损害:早期大量蛋白尿临床表现:2、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1)微循环灌注不足表现2)急性肾衰3)出血症状加重总体印象是:“热退病加重”临床表现:3、少尿期少尿期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主要表现:

★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

★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一加重:出血加重临床表现:4、多尿期polyreastage本期水电解质紊乱达高峰,也易并发感染,甚至出现第二次休克。5、恢复期convalescentstage一般1-3月。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