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_第1页
生物安全知识_第2页
生物安全知识_第3页
生物安全知识_第4页
生物安全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安全知识可燃烧物: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生物危险:指由生物因子形成潜在的危险,当在实验室中处理致病微生物时,或处理基因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新未知基因时,或在处理致病因子的产物时,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当实验室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导致实验室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危险废弃物: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锐器:本处所指的锐器是指中心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可能具有损伤性的器具包括:解剖刀、手术刀、组织锯等;载玻片、盖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量筒、容量瓶等及注射器针头等工程学控制:是指从工作现场分离或消除血源性病源菌所带来的危险.医疗废物:是指本中心实验室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其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净化:是指去除和/或杀死微生物的任何过程,也用于去除或中和有危害的化学品以及放射性物质。腐蚀品: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1020)的腐蚀力超过0.635cm/年(55℃病理性废物:是指中心病理室在对病人样本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的病理性组织样本及细胞样本,如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及TCT处理后的废弃样本等。损伤性废物:是指中心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够刺伤或者割伤工作人员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注射用针头、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组织锯等。化学性废物:是指中心实验室所使用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汞温度计等。非医疗性废物:是指由实验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无潜在传染性的废物,如试剂的外包装,打印的废报告单,各种辅助材料的外包装等各种没有接触到医疗废物的物质。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表示。新建、改建、扩建放射源使用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运输中为控制辐射照射,放射性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除Ⅰ级货包外,应与生活设施、工作区以及旅客或公众经常逗留的场所保持隔离,使运输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当量每年不得超过5mSv(500merem),公众成员每年不得超过1mSv(10merem,)。含人工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大于2*104Bq/kg(5×10-7Ci/kg),或含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大于7.4×104Bq/kg(2×10-6Ci/kg)污染物,应作为放射性废物看待经监测证明,废物存放期间衰减到小于2×104Bq/kg(5×10-7Ci/kg)后,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可作为一般垃圾在库区内挖掘易埋藏掩埋。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安全,放射免疫室应区分清洁、污染两个区域,并在醒目的地方作出显眼的标识,提醒非工作人员或参观人员自己所处的区域,避免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只有参加过放射防护培训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检测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必须由学科主任进行授权。在放射性实验室内应有相应的放射性监测器以监测放射性污染的水平及程度,放射量的水平允许范围一般为每年<20mSv或任何时候监测均应<1mSv.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与处理应与常规废物处理分别进行因此实验室应当严格区分放射性固体废物、一般医疗废物、普通生活垃圾,三者分别收集,不可混装。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正常外周血:就业前白细胞总数(4.5~10)×109/L,对于实验室所使用的橡胶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前均应进行相应的过敏性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个人防护装备主要有:实验室防护服、手套、面罩及防护眼镜、防护围裙。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合适的预防接种如HBV疫苗的接种,并将健康检查结果及预防接种情况记录存入档案中。ABC灭火器能扑灭除由钾、钠、镁、锂及禁水物质等引起的D类火灾。为了确保所有的消防通道均通畅,因此所有的逃生出口均不能封闭及阻塞,在中心有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安全门不应上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注射器时操作应小心谨慎,切勿刺破自身皮肤等,在使用完后应将注射器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不能将注射器针头从注射器上取下、重新戴护套、截断或其它用手直接操作注射器针头的行为。对于破碎的玻璃碎片,切勿用手直接处理。工作人员应戴上手套,并用扫帚及摄子进行处理,随后将碎片放入锐器盒中。处理锐器时,请通过辅助器械如镊子等进行处理而不是用手直接进行处理,也不能将锐器直接从一工作人员手中转移到另一工作人员手中。盛放锐器的锐器盒应是不易刺破的,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其密封,并小心放感染性废物容器内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实验室在进行操作时,应尽量采用无针设备(needlelessdevices)替代有针设备。工作人员不可使用破损的载玻片及盖玻片,应将使用完后的载玻片、盖玻片及时放入锐器盒中。人员的撤离原则上应按发生火灾楼层人员先行撤离,然后撤离相邻楼层人员,最后撤离其他部位人员。所有灾害现场员工都应服从指挥,并积极配合,在撤离过程中切勿使用电梯。在撤离过程中不要携带有可能影响撤离的物品,应以人员的安全撤离为第一目的,在不影响该原则的情况下可同时抢救出部份财物。发生火灾时,各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可能的压低身姿逃离现场。如火势大,烟火已将逃生通道封闭,则应将所处实验室的门窗紧闭,并用实验室内所能用的能沾水的材料密封门窗的缝隙,防止烟火进入实验室。撤离时请切记不能盲目跳楼或跳窗,以免产生坠楼伤亡,可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设施就地取材制成绳索,沿绳索撤离现场。如果在发生大火时使用灭火器进行逃生,则应在逃生的路途中使用灭火器通过点射的方法避开一条逃生之路,即对准所需逃生径的火焰,压下手把,点射,后快步沿路跑出,时跑时点,直至逃生为止。所有的撤离人员均应在黄埔村足球场集合并由各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室人员进行清点,确保所有员工均安全撤离及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现场人数。在生物安全柜内所形成的几乎没有微生物的环境中,应当避免使用明火。因为明火会对气流产生影响,且在处理挥发性物品、易燃性物质时也易造成危险。对微生物接种环进行杀菌,最好使用小型燃烧炉或电炉,而不使用明火。若生物安全柜内出现生物危险性溅出液,应在安全柜处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处理。由于剩余的培养液及其它样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包括设备,其表面在用完后都必须清除表面污染,并移出安全柜。实验室员工在受到较严重污染时能及时地对眼睛及其它部分进行清洗,尽可能小地减少污染带来的不良后果。紧急冲淋装置仅在员工受到生物样本或化学品污染时使用,不能用于正常情况的洗手或冲淋。浓酸(如硫酸或盐酸)污染皮肤或工作服时,应立即用实验室内的纸巾擦拭干净后才能使用冲淋装置进行清洗,否则可能会因酸接触水后产生大量的热而烧伤皮肤。工作人员洗手时应用专用的洗手池进行洗手,实验室内的其它水池应视为污染水池,不可用于洗手。切忌将汞滴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不可消除的、长期的汞污染。对于直径小于1毫米的汞粒,用20%三氯化铁或10%漂白粉溶液喷洒,均可得到较好效果。由于三氯化铁腐蚀性较大,漂白粉使得织物褪色,还可选用2%稀硝酸作为除汞剂。或撒一些硫磺粉,可使汞蒸气生成硫化汞。若使用汞时不慎食入,则应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汪清并立即就医。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水的话,应避免接触任何电器、插座及开关以防触电。一般来说,每天都要注入好几次高浓度有机物的溶液应当一天更换一次,对于不常用的溶液可以一周更换一次。当水中酒精的浓度达到70%——75%时就可以有较高的活性。酒精和其他消毒剂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如:70%(v/v)酒精和100g/l甲醛混合,酒精中含有2g/l的氯。70%(v/v)的酒精水溶液可以用于皮肤、实验室工作台表面、生物安全柜的消毒,以及小型的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通常供应的过氧化氢是可以立即使用的3%的溶液,或是用无菌水稀释5~10倍体积后使用的30%的水溶液。多聚甲醛,薄片或片剂,或者气体以370g/l的浓度融于水中,含甲醛100ml/l,可以作为定型剂。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车或其它安全的运载工具。每次开启新的化学用品时,应标明初次开启时间、标明开启人并注意出厂时间及其有效期,所有的化学品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腐蚀性性化学品时应在通风柜或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应带好防腐蚀手套,为防止腐蚀性化学品因溅落而对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等仪器或物品的破坏,最好在操作时将此类化学物品放在瓷盆中操作。对于与水作用后具有剧烈反应的物质如硫酸不能直接倾倒入水池或下水道,不能将防腐剂如叠氮钠等倒入下水道。若有可见的化学烧伤痕迹即使是很小或不感觉疼痛最好也应立即到有资质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医院处理前不要在皮肤上涂油膏、药水或任何软膏。当化学品不慎溅入到眼睛时,应立即以温和的饮用水(净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冲洗时应使用眼睛冲洗装置,冲洗时应将眼皮拉高,同时眼睛当化学品泄漏在衣服上时,不要去擦拭它,应迅速地将遭污染的衣服脱下并用紧急冲淋装置进行彻底的冲洗并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若工作人员遭电击,则其它人员在关闭电源前不要去接触他,否则救援者也可能会受伤,遭电灼伤的身体应有两处创伤,以灼伤的方式处理,电流会影响患者心跳,应检查脉捕,必要时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若用普通的注射器进行样本的采集,则在采集后不应将针头套套入原注射器中,需用镊子将针头取下而不能直接用手将针头取下并确保一人一针。用过的针头应放入锐器盒而不应直接放入垃圾桶中。为确保实验室员工的安全,实验室内所用的紫外消毒灯其开关均应是自动定时的且开关最好应安装在实验室外,至少也应安装在实验室出口处,以尽量减少实验室员工紫外线的暴露机会。若在消毒过程中,实验室员工或其它人员需进入工作,则应将紫外灯先关闭或戴上合适的防护设备以保护裸露的皮肤与眼睛。实验工作区内禁止吃,喝,化妆、吸烟及处理隐形眼镜,不能在实验室内嚼口香糖.禁止在实验室冰箱内存放包括食品及饮料等在内的一切私人物品。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私人物品均应存入各自的更衣柜中,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饮水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实验室工作人员从实验区进入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前应脱下工作服及手套并将手清洁干净。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以及在进食,饮水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可用一次性发套保护头发。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垂入传染性物质的饰物。放射性实验室内所有可能污染了放射性物质的材料均不能擅自移出实验室外,应统一收集并集中处理。所有的放射性废物均应存入具有正确标识的容器中,实验室内的水槽不能用于处理放射性废物。本中心的固体或液体放射性废物均应贮存满10个半衰期后才能按普通医用垃圾进行处理。消防栓使用方法:在实验室出现火灾时,如为实验室ABC灭火器不能扑灭,需用消防栓的情况下,则应立即跑至消防栓处,首先打开消防栓门,用手指或其它硬质物品敲碎报警玻璃报警。将消防栓内的消防软管辅开,将其中的一头接入消防水管的接口处,拧牢。打开消防水阀,用水扑灭大火。ABC灭火器使用方法: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插销。距火3米处,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托起灭火器底部,一手抓住灭火器手把并压下手把,扫射,直至将火扑灭。如果在发生大火时使用灭火器进行逃生,则应在逃生的路途中使用灭火器通过点射的方法避开一条逃生之路,即对准所需逃生径的火焰,压下手把,点射,后快步沿路跑出,时跑时点,直至逃生为止。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小心地用刀切开分离。接触过传染性物质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高压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锐器盒中,对于大块的不能放入现有锐器盒中的锐利碎片,应用其它的硬质盒包装后方能放入医用垃圾筒内。尽量避免在高热条件下操作玻璃器具,或需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则必须戴隔热手套。处理血液及体液时应采取的标准预防措施:所有的人类血液及其它体液均应当作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质来处理以防感染HIV、HBV、HCV及其它血源性病原菌。所有人员在实验区内从事有感染或潜在感染的工作时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工作服.禁止在实验室内穿着露有脚趾的鞋。实验工作区内禁止吃,喝,化妆、吸烟及处理隐形眼镜,不能在实验室内嚼口香糖。禁止在实验室冰箱内存放包括食品及饮料等在内的一切私人物品。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私人物品均应存入各自的更衣柜中,实验室污染区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饮水杯、运动服等。实验室工作人员从实验区进入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前应脱下工作服及手套并将手清洁干净。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以及在进食,饮水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其它人员可能接触血液、传染性物质或其它污染物时,必须戴有合适的手套,用完后,手套应置入黄色垃圾袋中并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禁止穿着工作服及戴着手套出入生活区及行政办公区。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严格禁止经口吸管吸液,任何东西不能放在嘴里,不能用嘴舔标签。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可用一次性发套保护头发。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垂入传染性物质的饰物。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完后不要取下(用注射器采血时例外),应放入锐器盒内。触电急救的原则: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当进行现场救护时,应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烧伤或腐蚀性伤急救处理基本原则: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在身上,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相应地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生物安全手册包含的内容:手册应针对实验室的需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发生触电时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切断电源开关;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新到的化学品如何进行处理:当接收到新的化学品时,应首先根据化学品数据库中所提供的该化学品的相关信息对化学品相关危险性进行标识(labelingofhazardouswarning)。若其已提供了相关的危险性标识,则不需再添加新的标识,对于散装或分装的危险性化学品则需贴上相应的标识。制备的化学品/试剂的标识包括哪些内容:任何制备的化学品的容器上均应有标识,标识上的内容应尽量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化学品/试剂的名称实验名称浓度体积贮存条件制备日期制备人使用日期有效期化学品处理应注意的内容:应保持足够的空气流通。应将较重的化学品放置在底层柜中。对于那些易于分解的化学品,应清晰地标明接收日期与初次开瓶的日期。对于管制化学品、致癌及具有高毒性的化学品应贮存在能上锁的贮存柜中并应有详细的目录清单。苦味酸应隔水贮存,因为在干燥的空气中可能会发生爆炸。对于不能相容的化学品应分开贮存,如下面所列的化学品相互间是不能相容的:酸、碱、氧化剂、易燃、有毒及水反应性的化学品。贮存量应尽量遵循最少量原则,在同一层贮存架上不应放置太多。只有防爆冰箱内才能用于易燃性液体化学品的贮存,如果将挥发性化学品、易燃性液体化学品贮存于普通冰箱内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爆炸。严禁在实验室的通风柜中贮存化学品。在实验室完成后或一天工作后应将所用的化学品妥善保存。化学品使用应注意的内容:实验室所有的工作人员均应明白有毒化学品的类型、可能暴露的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和眼睛接触或注入)及相关化学品使用时的处理防范措施。在使用前应阅读化学品的标识以清楚其危险程度并做好防范措施。当有化学品溢出时应懂得其紧急处理程序及懂得对特殊化学品的处理方法。对于多余的易燃性化学物质应贮存在危险性物品柜中。实验室内的易燃性化学物品存放的数量不应超过每月的正常使用量。易燃性化学品应保存在实验室的特定区域(如安全柜及危险物品贮存柜内)。在实验室冰箱内不能贮存挥发性液体如乙醚等,挥发性液体应存贮在防爆冰箱内。乙醚应贮存在棕色瓶中或放入金属容器中,如果乙醚长期贮存或暴露于日光中,则易于与氧气结合而形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浓度高时则易于爆炸。在操作易燃性液体化学品时,考虑到其挥发而达到饱和的状态,因此在其附近应严禁任何明火。应在通风柜中将浓酸慢慢加入到水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化学品暴露。应使用合适的特殊容器转运危险化学品,并应在转运容器中贴上合适的标识。当在运送盛装化学品的大容器时,应使用双手,并应用一手托住容器的底部。避免任何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通过肺、皮肤、及口污染人体。当操作具有致癌性的物质时,使用过的手套应丢入医用垃圾袋内,其它需回收的手套及防护设备在用肥皂清洗之前应用冷水彻底冲洗。当不清楚如何处理或处置某种化学品时,可以参阅MSDS文件或其它的相关文件,切勿随意操作。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将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一次性枪头置入上述桶中,若用消毒液,则使其充分浸泡在消毒液中至少2小时以上,然后每日每个岗位工作结束后将其中的消毒液在流水情况下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并将桶内的枪头置入医用垃圾桶内,随后将桶流水冲洗干净;若置入黄色或红色垃圾袋内,则直接将袋放入大型医用垃圾袋内。火灾处理时应注意的内容:各实验室人员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位置,熟悉所在实验室的环境及通道,明确逃生路线。确保所有的消防通道均通畅,所有的逃生出口均不能封闭及阻塞,在中心有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安全门不应上锁。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切断所有的电源,如为小范围,因及时用实验室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及时发出火灾警报,通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如火势无法控制,则应立即报警,并听从指挥,想到照应,进行有序的撤离,撤离时禁用电梯。实验室在撤离时,应首先确保生命安全,如可能,应将危险性的样品及化学品转移,尽可能不致造成传染源的扩散及引进更大的危险。撤离时,健康工作人员应照顾好老、弱、病及残疾人员的撤离,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员工,其它健康的工作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告知所发生的情况及其严重性。发生火灾时,各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可能的压低身姿逃离现场。如火势大,烟火已将逃生通道封闭,则应将所处实验室的门窗紧闭,并用实验室内所能用的能沾水的材料密封门窗的缝隙,防止烟火进入实验室。撤离时请切记不能盲目跳楼或跳窗,以免产生坠楼伤亡,可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设施就地取材制成绳索,沿绳索撤离现场。通过火焰时,应将所装衣服用水浸湿或以其它能浸水的材料浸湿后裹住身体迅速冲出。在发生火灾时,应先救人,后抢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抢救中心各种帐册、凭证及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如在抢救或逃生过程中,衣服着火,应立即在地上打滚,较易扑灭火苗,如在烟火中抢救,则应用湿手巾掩着口鼻。如为油类或电线失火,应用砂或纺织物等扑灭,切勿用水灭火。发生火灾时,因烟的上升速度远比上楼梯来得快,故火警出现时应迅速向地面逃生。各实验室在最后一名工作人员撤离后,应将所在实验室的门关闭并在门把手上系上工作服以表明该实验室内人员员已全部撤离。所有已撤离人员均应到指定地点集合,由各实验室主任助理负责清点本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人数,本中心指定的集合地点为黄埔村足球场。实验室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各医院医护人员在采集病人样本时,应按照本中心项目总汇中所提示的采样量要求进行采样,切勿盲目采样。对于采样量较多的样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情况反应给质量保证部,由质量保证部给相应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解释及宣传教育,确保能减少样本的采集量。各科室负责人在进行试剂采购时,应充分考虑本科室的需求量,可以尽量使库存量最低。若可能的话,可将实验室内现用的危害较大的试剂用危害性较小的试剂替代。可通过方法学的改进,尽量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试剂或样本的用量。尽量减少样本的保留时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尽可能地回收利用过剩的或多余的化学品。尽可能地将无害的物质从有害的物质中清除以减少废物的产生。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采集样本处理样本和检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一次性耗材的浪费。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主要有那些: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应例行洗手。实验室应为过敏或对某些消毒防腐剂中的特殊化合物有其他反应的工作人员提供洗手用的替代品。应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装置。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安全工作行为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所有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化学品泄漏至实验场所时的处理:所有泄漏出的化学品均应立即、有效、适当地处理,应立即警告周遭的人员以避免他们不慎接触到化学品或将化学品污染的面积扩大。各种泄漏化学品的详细处理方式可查询物质安全资料表。清理泄漏或溢溅化学品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因为污染的区域愈小,愈容易清理。对少量的无机酸或碱可使用中和剂(如碳酸钠或亚硫酸钠)或吸收混合物(如碱石灰),对于少量的其它物料,可用不具反应性的物料(如吸收棉或纸巾加以吸收后处理。对于出现大量无机酸或碱泄漏或溢出的情况,可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如果使用水不会造成更大损害的话),但储藏室不适用于用水冲洗,而存放活性材料的区域也不能用水冲洗。清理人员应穿上耐酸碱的围裙,戴上长袖手套、防护眼镜甚至呼吸器(当泄漏物会产生有毒蒸气时),以肥皂及水清洗浸染区并用拖把拖干净。地上有泄漏出的液体化学品时应用液体吸收棉吸收后处理。当泄漏出的化学品具有挥发性、易燃性或毒性时,应立即告知所有人关闭火源、热源及会产生火花的设备并迅速撤离工作场所直至污染被清除。大部分固体泄漏化学品均可将其擦净后倒入医用垃圾筒内处理,但应避免其结合具有反应性,清理所用的吸收棉或纸及其它物质也可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医用枪头的处理方法:各实验室应在实验前将盛医用废枪头的红色桶内放入一红色或黄色垃圾袋,若不用黄色或红色垃圾袋则应在桶内放置含有有效氯的消毒片至少两片置于桶内,轻摇使其充分的溶解。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将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一次性枪头置入上述桶中,若用消毒液,则使其充分浸泡在消毒液中至少2小时以上,然后每日每个岗位工作结束后将其中的消毒液在流水情况下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并将桶内的枪头置入医用垃圾桶内,随后将桶流水冲洗干净;若置入黄色或红色垃圾袋内,则直接将袋放入大型医用垃圾袋内。试述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废弃的实验用试剂、接触过检测样品的棉签、棉球、使用过的试管、使用后的标记的包被管或包被条、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口罩、鞋套等置入医用垃圾桶内。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过期的校准品、质控品、检测后的标本加盖后放入标本盒中,并放入中心的标本库中临时保存。微生物实验室及平板组所使用过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应在包装好后及时进行高压消毒处理,每次使作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时,应用生物指示剂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控,确保消毒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并在消毒后置于医用垃圾袋内。病理室和TCT室应将超过保存期限需要处理的病理标本或TCT标本置入医用垃圾袋内,对于医生具有明确说明的具有放射性的病理样本,应按照放射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工作中所产生的废弃医用锐器如注射用针头、载玻片、破损的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破损的玻璃器皿等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组织锯等置入锐器盒中。对于危险性化学废物,应先将其装入相应的废物贮存容器内,然后根据其特性进行处理后再按常规垃圾丢弃。工作人员接触或操作化学品时应注意并遵循的原则:在使用每一种化学品前均应对其的危害性进行确认,化学品的各种信息可以从材料安全性数据库中查获,也可以从相关的化学品索引中获取。当化学品不使用时,应知道如何正确地保存及该保存在何处。应懂得正确地转运化学品的方法。当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采取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恰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应知道所有的紧急救护设备所放置的位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应懂得化学品溢出时的紧急处理程序,包括如紧急撤离路线、溢出物处理清除方法及正确的废物处理方法。压缩气瓶的运送注意事项:压缩气瓶决不能拖曳或滚动。为防在运送过程中损伤气瓶,应将气瓶盖卸下后进行运送。压缩气瓶应在推车中固定后才能进行运送。气瓶运送时应将气压表卸下。暴露于危险性物质的途径有那些:吸入:化学物质可能引起刺激性、致敏性、变态反应性、呼吸性疾病或癌症。接触:皮肤接触时可能引起化学烧伤、眼结膜炎、全身性中毒。食入:危险性化学物质可能经口吸入或经污染的食物和饮料而意外食入。通过受损皮肤:危险性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皮肤切口、擦伤或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组织病理标本(例如,淋巴结活检,乳腺,前列腺,精液等等)的管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组织病理标本应防腐、干化、灰化。灰化后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含有长半衰期核素的组织病理标本,可先固化,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含有较高放射性的组织病理标本一般不应进行防腐处理,而应及时作焚化处理。焚化后残渣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实验室应当区分低水平放射性病理标本如淋巴结活检和较高水平的放射性灌输设备放射性事故等级区分:根据丢失、被盗、失控放射源的类别及其对人体辐射伤害的程度,放射源辐射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混合事故按最高事故级别判定。一般事故指丢失、被盗、失控5类放射性同位素。较大事故指丢失、被盗、失控4类放射性同位素;人员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剂量照射。重大事故指丢失、被盗、失控2、3类放射性同位素;导致1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或局部器官残疾(含截肢等)或10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特大事故指丢失、被盗、失控1类放射性同位素;导致1人以上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吸球(即吸管)操作。吸球是微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器具,用吸球操作时,能导致气溶胶发生,例如由吸管中向外排液,用力过猛则会使液滴飞溅,弹离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表面,释放出大量微粒;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