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_第1页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_第2页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_第3页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_第4页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体会肖春海【摘要】@@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中的一个名方,是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此方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之中风后遗症.其原方组成: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J11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0(010)002【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临证;体会【作者】肖春海【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樟树,33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中的一个名方,是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此方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之中风后遗症。其原方组成: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大剂量的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而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此方运用广泛,但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并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辨治要点。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发现方中有诸多不足之处,现提出,为医者在临床上加减运用提供参考。1行气通络力量不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如果气滞或气虚,则易导致气的运行功能障碍,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引起血瘀而致经脉不通。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不可分离。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血到则气一定到,气到而血未必随。《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有:“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作用,才得以周而复始,遍布全身。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瘀证时,应在活血化瘀药中配入行气导滞之品,气行则血行,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方中虽有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为血中之气药”,但行气力量远不足,故临床运用此方时应配以陈皮、化橘红、枳壳、木香、佛手或降香等理气药,以行气通络。2搜风通络力量不足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中用大剂量生黄芪大补元气而治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通络,但方中缺少搜风通络的药物。西医之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偏瘫,多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由风、火、虚、痰、瘀所致。〃风为百病之长”,“久病入络”。笔者发现中风(中经络)患者虚风贯穿始终,治疗中风后遗症特别要注意搜刮余风。而虫类搜风通络之品,其味多偏辛咸,辛能入络,咸能走下,其一能善行走窜搜剔经络,透达末梢支端;其二有搜风熄风、解痉止痛之效,且现代研究证明,虫类药与活血药相伍,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解除痉挛之功;其三能引经佐使,直达病所。故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应配上搜风通络之品,如全蝎、螟蚣、僵蚕、蕲蛇、蝉衣等,搜刮余风。3活血通络力量不足3.1剂量不足原方中除了生黄芪的用量符合临床实际,其它六味药的用量太小,虽原方本意其它六味活血药的目的在于祛瘀而不在于逐瘀,在于活血通络,但照原方用量用于临床,疗效较差,一般应加量才可见效。加上现在的药物多为人工种植品,药效成分有所降低。3.2缺少虫类活血药瘀血应为本病的最终病理产物,由于瘀血造成络脉不通、患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偏瘫,因此应当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运用。虫类药活血力量强劲,具有走窜之性,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凡真气难达之死角,草木难攻之瘀滞皆能除之,为他药所不及。所以临床上运用此方时应加用虫类药如全蝎、螟蚣、乌梢蛇、地龙、土元、水蛭、土瞥虫等,可择其二三,结合辨证,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运用。水蛭、土瞥虫、全蝎、螟蚣等的作用为破血通血络,对缺血区微血管具保护作用,包括保护微血管完整性、减少再灌注损伤、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4养阴通络力量不足历来医家认为中风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食失调,或劳累、房劳过度,或外邪侵袭等诱因引发中风,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拘挛萎废不用。医者治疗中风后遗症多强调补气培本兼活血通络,多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补气不养阴,则气之推动之功失于阴液的滋润,正如无水行舟,寸步难行,治病难以见效。有学者近年来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阴液不足是瘀血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以养阴生津方药治疗瘀血证常能获得明显疗效。阴津既能组成血液,又是血液流动的条件之一。津液充足,方能载血运行于脉中。同时,津能化气,气足推动有力,则血流得以畅行,反之则易造成血瘀。而养阴法在血瘀证治疗中具有濡润脉道,有利血行;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扶正,泻实祛邪,消除瘀结的作用[1]。阴液有赖于气血的化生,气虚日久则必致阴虚,气虚血瘀阴亏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2]。养阴药与活血药同用可促进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损伤条件下的增殖,能明显降低细胞液中LDH及MDA含量,提高SOD水平,并且能显著降低HUVEC的凋亡率。养阴药与活血药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EC)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龚婕宁等观察滋阴活血方及其拆方的抗血栓作用,结果显示滋阴活血方能显著抑制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栓形成,减少急性血栓引起的偏瘫和死亡,还能减轻模型大鼠血浆TXB2、ET、6-K-PGF1a水平的异常变化,增高NO含量,效果明显优于拆方组。说明滋阴活血方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影响TXB2、ET、6-K-PGF1a、NO水平有关[4]。故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增加麦冬、生地、玄参、黄精、白芍、木瓜、鸡血藤、玉竹等养阴药,可加强养阴之功效。5益气通络力量不足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临床上黄芪的用量多主张从小剂量60g开始逐渐加大用量至120g。笔者曾用原剂量(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治疗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病人,其中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而加大剂量加味运用(黄芪300g、当归25克、赤芍20g、地龙20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60g、陈皮20g、水蛭10g),用药7剂后大有成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经总结后认为:黄芪的有效用量应以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度的〃醉酒状”为度。6祛痰通络力量不足如今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多食肥甘厚腻之品,易致脾虚多痰之体。痰厩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又是导致人体发病的致病因素。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脑血管痉挛病人之神志清楚者,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多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患者多素体脾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进一步壅塞气机。根据中医〃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源”、"痰瘀同因”、“痰瘀互生”、“痰瘀互结”等理论,痰瘀难以分治,故治疗应痰瘀同治,才能见效。虽然本方原文中叙述有痰者为禁忌,但临床配合化痰药,如:法夏、白芥子、石菖蒲等不仅有祛痰作用,还有开窍作用,效果更佳。笔者曾在补阳还五汤中加用祛痰化痰药(黄芪300g、当归25g、赤芍20g、地龙20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60g、法半夏10g、枳壳20g、僵蚕20g、蝉衣50g)治疗近100例中风、CT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遣症病人,结果效果较显著,疗程缩短。总之,笔者经临床总结认为:补阳还五汤有行气通络力量不足、搜风通络力量不足、活血通络力量不足、养阴通络力量不足、益气通络力量不足、祛痰通络力量不足六个方面。但并不是说原方组方不严谨,笔者只是想把补阳还五汤的个人临床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医者能更好地临床运用加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参考文献龚婕宁.论养阴生津法治疗中老年血栓性疾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