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第2章社会保障的制度_第1页
社会保障学 第2章社会保障的制度_第2页
社会保障学 第2章社会保障的制度_第3页
社会保障学 第2章社会保障的制度_第4页
社会保障学 第2章社会保障的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内容、特点、原则、功能和主要模式一、社会保障的内容和特点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三、社会保障的功能四、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最基本最核心)(最低层次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最高层次保障)社会优抚军烈属(特殊优待抚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灾民救助贫民救助公共福利(博物馆,公园)职工福利(取暖费,粮油补贴)特殊福利(敬老院,孤儿院)复转军人、伤残军人(一)社会保险定义: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在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时,运用法律手段,动员社会力量,给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活,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内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残障、死亡社会保险的地位: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首先,这一主体地位是由其保障对象决定的。社会保险以全体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劳动者是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劳动者不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其次,社会保险承担的风险最多。它为劳动者一生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提供保障,对劳动者而言,社会保险已经是一个较为牢固的“安全网”。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社会保险借鉴商业保险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商业保险比社会保险出现的早,商业保险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的发展,为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支撑。社会保险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保险有着必然的联系,它借鉴了商业保险的精算方法及管理方法,才得到发展和完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满足不同的保险需求实践证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的。社会保险提供的补偿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商业保险可以提供较高水平的补偿,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2)作用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其作用是保障劳动力再生产。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其作用是给予被保险人在因规定原因受到损失时一定的经济补偿。(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与待遇对等。商业人身保险强调等价交换关系。(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属于金融体制。(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着眼于“保障”,而商业保险着眼于“偿还”。(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生发展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保障项目既有重合,又有不同。例如在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事故及伤害保险,养老保险等项目上,社会保险为全体工薪收入劳动者提供低水平的保障,即仅供维持基本生活;商业保险为有资金能力的人提供较高层次的保障。商业保险在有些项目不愿或没有能力提供保障,社会保险则因为有国家作后盾,可以提供商业保险没有能力的保险项目,比如失业保险就是只能由社会保险来提供。在相同的保障项目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不同层次的保障,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在社会保险的一些项目上,各个国家都在向多支柱、多层次的保障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医疗救助,医疗社会保险,企业和个人投保的商业医疗保险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所以,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中,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救济: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特点:保障对象:无生活来源、有收入但遭受灾害的、有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经费来源:政府财政税收拨付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涵义: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的福利事业;局部的或选择的福利措施;综合。内容: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形式:货币形式、服务形式、实物形式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制订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准则,也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范。普遍性原则•公平原则互济性原则•效率原则权利与义务关系原则•适度原则(一)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享受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这是国民的基本人权(二)社会保障的互济性原则

社会连带

全体社会成员互助互济共同保障每一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三)权利和义务关系原则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原则体现在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在原则上,权利和义务必须对应。在特殊情况下,权利和义务可以不对应。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国民,不能要求他们履行相关义务,却必须保证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四)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将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首要目标

公平原则要求通过社会保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适当调节,缩小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过分差距,使收入分配结果为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公平原则要求社会保障应该有公平的标准

法定条件相同的受保者应该承担相同的社会保障义务,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权利。(五)社会保障的效率原则

社会保障的效率原则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要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本身的有效程度和行政效率,有利于全民福利的普遍提高。提高社会保障的行政效率提高社会保障支付的社会效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六)社会保障的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社会保障标准要控制在合适的限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社会保障标准是否适度,主要受以下要素的限制: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水平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安全网助推器调节器稳定剂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在现收现付制实际上是把在职劳动者本应用于储蓄的资金转为消费,从而导致储蓄下降。预提积累制主要影响储蓄构成,对储蓄总量的影响有限。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劳动供给方面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有重要作用,从积极的方面影响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但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供给也有抑制作用:(1)如果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劳动者在职期间缴纳的保险费总量与未来的退休金不直接挂钩,使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使闲暇成本和缺勤成本过低,诱使劳动者选择自愿失业或休闲。从劳动需求方面分析:企业为雇员向社会保障机构纳费,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没有选择和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社会保障纳费过高,人工成本增加过快,就会使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甚至失去市场,影响劳动需求;劳动力价格超过企业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机器替代劳动,影响劳动需求。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者个体的纵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成员的横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经济不景气社会保障缴费减少支出增加消费增加,积累减少消费需求增加经济增长经济繁荣社会保障缴费上升支出下降消费减少,积累增加抑制消费抑制经济过热表1德国社会保障水平与部分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y=a+bx)样本年份人均GDP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对人均GDP的影响0.960SS=22.843+2.786GG=-7.358+0.331SS1970-1995年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954SS=4.598+1.775A1970-1995年失业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0.876SS=25.621+0.753UU=-24.687+1.018SS1970-1995年社会保障水平对私人消费的影响0.208C=53.674+0.079SS1970-1995年社会保障水平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国内投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436I=30.681-0.292SSSS=44.397-0.652I1970-1995年表2法国社会保障水平与部分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y=a+bx)样本年份人均GDP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849SS=17.463+1.068G1970-199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79SS=-56.65+6.02A1970-1995失业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0.967SS=12.543+1.669UU=-6.423+0.560SS1980-1995社会保障水平对私人消费的影响0.537C=59.751-0.132SS1970-1995社会保障水平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国内投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886I=31.346-0.354SSSS=74.932-2.218I1970-1995社会保障水平对国内储蓄的影响0.728S=30.581-0.364SS1980-1995表3瑞典社会保障水平与部分经济指标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

R值

回归方程

样本年份

GDP对SS的影响0.436SS=37.549--0.938G1990~2000SS对GDP的影响G=9.753--0.202SS1990~2000ADR对SS的影响0.764SS=134.886+6.210A1991~2000U对SS的影响0.264SS=33.053+0.262U1991~2000SS对U的影响U=-1.659+0.266SS1991~2000SA对SS的影响0.890SS=19.767+2.276SA1991~2000SS对SA的影响SA=-5.414+0.348SS1991~2000D对SS的影响0.555SS=36.109--0.890D1991~2000SS对D的影响D=13.357--0.346SS1991~2000数据来源:EUSTATNCSI1所取数据有删减注:SS为社会保障水平;ADR为老年抚养比;U为失业率;SA为家庭储蓄率;D为市场需求率表4韩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与经济指标回归分析表因变量Rb0(载距)b1(相关度)经济增长率0.7525.643(3.239)0.535(1.977)储畜率0.53930.295(1.646)0.449(1.109)投资率0.43739.198(5.027)-0.993(-0.841)消费物价增长率0.3016.250(1.294)-0.410(-0.546)失业率0.3472.303(0.797)0.205(0.569)说明:[1]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是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2]回归分析所用数据来自于statisticalHandbookofKorea2002,charpter17Appendices

表5台湾社会保障对经济影响的回归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Lb=61.334-0.382Sa

R=0.863R2=0.745DW=1.924社会保障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Sc=33.350-0.861SaR=0.830R2=0.689DW=2.062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Ci=62.065+4.568SaR=0.923R2=0.853DW=1.887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对投资增长的影响Ig=-1.263+62.498SvR=0.672R2=0.452DW=1.25社会保障水平对GDP的影响GDP=-9027.881+11075.264SaR=0.929R2=0.863DW=2.035表5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与部分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y=a+bx)样本年份人均GDP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0.947SS=1.241+0.0029GDP1993-2001年社会保障水平对储蓄S的影响0.908S=-9.11+0.212SS1993-2001年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U影响失业率U对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