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_第1页
第二章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_第2页
第二章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_第3页
第二章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_第4页
第二章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科学内涵及特征第二节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第三节

“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及表现第四节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第一节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科学内涵及特征一、农业二、农村三、农民一、农业(一)农业的外延和内涵1、农业的内涵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一)农业的外延和内涵2、农业的外延(1)狭义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2)广义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二)农业的本质特征农业再生产过程包括两类再生产,即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本质特征。(二)农业的本质特征1、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就是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由于农业中存在动、植物本身的自然和作为环境的外界自然两种自然,两种自然都具有自己固有的规律,所以,农业生产必须特别注意遵从自然规律的要求。(二)农业的本质特征2、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以保持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为对象所进行的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就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中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是农业必然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的要求。(二)农业的本质特征3、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1)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彼此结合,相互交织(2)自然再生产的结果与经济再生产的目的一致(3)自然再生产的能力与经济再生产的能力的变动方向相同(4)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三)农业的一般特征1、农业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2、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3、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4、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5、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7、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的特点(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1)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地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从经济地位看: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地位看:社会安定美化环境从政治地位看:巩固工农联盟和国家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独立农业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的规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剖析农业比重下降的原因:其它部门的增长速度快于农业的增长农业比重下降:相对比重下降,绝对数量增长,水平提高农业比重下降≠农业萎缩,其基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变(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增长贡献外汇贡献生态贡献产品贡献所谓产品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包括价值贡献和物质贡献。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和劳动力。市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农民作为买者,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机械及其他农业投入品。另一方面,农民还是一个卖者。作为卖者,农民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把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外汇贡献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民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农业对国家的外汇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而是间接贡献。增长贡献

增长贡献即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生态贡献

生态贡献指农业具有植被国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提供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等多种功能。二、农村(一)农村的界定农村是与城市相对的,是泛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农村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一定自然特征和社会职能特征的综合体。

1.农村是一个地域范围。2.农村的形成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3.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合系统。4.是特定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交织而成的农村景观。5.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二)农村经济

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是农村中一、二、三次产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指具有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职能的地区综合经济。在农村综合体内从事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内容和方式、作用的总和。中国农村经济包括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二)中国农村的特征P151、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较多,其它部门的经济活动大都同农业生产有联系。2、经济发展水平低。3、血缘关系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劳动力的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就业任务繁重5、农村是潜在的大市场。三、农民

(一)农民的内涵

西方国家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内涵的不同。(peasant----farmer)

F.Ellis对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界定:是主要利用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并以此为经济来源的居民户。我国农民的表述:是具有农业户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

(二)农民的特征

1、有限理性的经济人。2、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的自给性和市场性紧密结合在一起。3、农民与市场关系的不完全性。

第二节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总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农民的利益问题——归根结底: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民问题是:解决温饱后的建设小康和实现富裕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权益问题中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形成始于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工业化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形成了城乡分割、工农对峙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末,“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矛盾尖锐。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

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的论述邓小平的论述新一代领导人的重视

(二)

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

农业——基础产业农村——最广阔的地域农民——最庞大的群体、最贫困的阶层

(三)

是社会稳定和富裕的基础

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的富裕的整个社会富裕繁荣的基础。(四)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中国的小康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

第三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表现和实质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的表现和实质一、“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一)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概念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结构,1954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两极:落后的农业部门——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即社会呈现出相应的两极:落后的农村——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P17核心:影响要素的自然流动,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原因:-历史原因:经济底子薄弱;处于英美的封锁中;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制度原因-制度原因

制度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具体的制度:1、户籍管理制度:把人口分为:农业户和非农业户---195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类农产品实行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办法--对生猪等重要的二类农产品实行上交完成国家计划后,余下的可以自由处置的办法--对其余的农产品可以自由处置3、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严格的农村组织管理制度。---三级:人民公社(乡镇)、生产大队(村)、生产队(社或组)---队:生产队为基本的生产和分配实体4、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农业税通过这两种方式抽取农业剩余,实现我国工业化的资金积累,完成农业剩余向工业、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

单位:亿元时期农业税(1)“剪刀差”(2)(2)为(1)的倍数1950-1978978510051979-199417551.5万85、与户籍管理制度密切相联的其他城乡分割制度---就业制度---生活必需品供应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粮食等多种补贴;无偿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休养、退休养老金、抚恤费---公费医疗制度---教育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四)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因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结果:---重工业倾斜发展,超常增长---农业发展滞后---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衡时期工业增长倍数农业增长倍数增长倍数之比1952-199065321:1农业和工业关系的动态演变第一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初期。以农养工。第二阶段:农工平等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农业剩余自留。第三阶段:工业支持农业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以工养农。坚持工农协调发展的原则

趋向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二、“三农”问题的表现和实质1、农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低。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