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文_第1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文_第2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文_第3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文_第4页
周口店实习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km,交通十分便利(图1-1)。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山峰为301高地,相对高差为299.1米,区内重要河流为—周口河。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8月,其降水量占整年的70%。每年6-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6℃。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4-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0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周口店一带的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称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杏树和柿树。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的旅游业较为发达,除了著名的北京猿人洞外,尚有云水洞、石花洞、十渡及野山坡等。研究历史三个阶段:19此前的初期阶段,重要对北京西山地层深入研究,绘制了1:00的北京西山地质图;1914-1949年中期阶段,重要对北京猿人做研究及对花岗岩定名花岗闪长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重要对房山岩体及周口店地区的构造做了研究。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实习,也是地质入门实习。组队教员:徐德斌、余心起、赵志丹、裴云鹏、申俊峰、张绪教、朱弟成、周淑敏、毛世德、王功文、王庆飞、李耿、姚丽景、孙晨光、陈震、惠引民、彭杨伟。武汉基地:赵国春、张红远、王黎栋、杨桂芳、毛小平、张华峰、张海军、樊春、陈永进、方斌。实习班级:011060、011061、011062、011063、013061、013062、013063、015061、101061、101062、022061、022062、022063、052061、052062、061061、061062、062061、062062、青海大学(05级、06级)实习日期:6月8日本次实习完毕的重要工作量详细见表1-1。表1-1完毕的工作量登记表2地层实习区地层发育较全,重要发育有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图Ⅰ、附图Ⅱ)2.1太古界本区太古界统称官邸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区内分布于房山岩体南侧,沿官地—李家坡—乱石垅—周家坡一带展布,出露面积占图区4%(附图Ⅰ)。重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角闪石边粒岩等。这套岩石在显生宙又遭受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多种糜棱岩(变余糜棱岩)。2.2中元古界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北侧。2.2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重要岩性为: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中夹硅质条带;白云质大理岩,薄板状白云岩。厚度>500米,由于仅见其上部,因此,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约占2%,重要岩性大理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2.2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重要岩性为:含砂(或砂质)千枚岩,含白云质,部分含炭质。厚度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约占1.5%,重要岩性砂质千枚岩、板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厚度15-40m。2.2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重要岩性为厚层状白云岩,夹有硅质条带;中段岩性黑色薄层白云质灰岩,;上段岩性中厚层板状灰质白云岩,发育叠层石(图2-2)。厚度180m。与下伏洪水庄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0.2平方千米,重要岩性白云质大理岩,含燧石条带。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2.2.4 岩相简介蓟县系岩石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不过,原岩较易恢复。雾迷山组以白云岩为主,夹燧石条带,代表环湖坪沉积;洪水庄组以千枚岩为主,原岩为泥质岩石,代表闭塞的泻湖沉积;铁岭组上、下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微晶白云岩,中段灰黑色白云质灰岩夹黑色板岩,代表潮间潮上带沉积。因此,蓟县系从雾迷山组开始海水逐渐加深,至洪水庄组沉积期海水最深;从铁岭组沉积初期开始,海水又经历了一种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直至最终,暴露地表,经受风化剥蚀作用。2.3新元古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包括下马岭组(Qbx)、长龙山组(Qbc)、景儿峪组(Qbj)。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图2-1)和黄院东山梁(图2-3)一带出露完整。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房山西-牛口峪水库-马刨泉、羊屎沟、山顶庙。2.3.1下马岭组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岩性重要为板岩、千枚岩、砂岩,含砂逐渐增长,有风化壳发育,厚度100m,与下伏铁岭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具有铁质风化壳(风化壳破坏严重,未能作图),发育窗棱构造(图2-4),代表芹峪运动。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面积约占0.5平方千米,岩、千枚岩,分为三带:石榴石云母片岩带、红柱石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云母片岩(图2-5官地-羊屎沟新手剖面)。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2.3.2长龙山组在黄院东山梁剖面(2-3),岩性重要为下部石英砂岩,上部板岩、页岩,厚度24米,与下伏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面积约占0.5平方千米。重要岩性为下部石英砂岩,上部板岩、页岩,与黄院东山梁一致。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2.3.3景儿峪组在黄院东山梁剖面(2-3),岩性重要为下部中层板状大理岩,上部为薄层板岩、千枚岩,厚度55m,与下伏长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南,面积约占0.6平方千米。重要岩性下部中层板状大理岩,上部为薄层板岩、千枚岩,与黄院东山梁岩性大体一致。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2.3.4岩相简介根据原岩恢复及沉积特性,下马岭组代表了泥坪和泻湖沉积;长龙山组为滨海沉积;景儿峪组则为中缓坡沉积,正常浅海沉积。青白口纪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最终受晋宁运动影响,暴露地表。2.4下古生界在黄院东山梁剖面(图2-3)出露完整。包括下、中寒武统府君山组、馒毛组、徐庄组、张夏组,上寒武统黄院组及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2.4.1 下、中寒武统府君山组(Є1f):重要岩性豹皮灰岩、纹带灰岩,发育明显刀砍纹。厚度约45m馒头组+毛庄组(c1+2m):重要岩性绿色黄绿色千枚状板岩,夹底层大理岩透镜体。厚度49m,与下伏地层关系整合接触徐庄组(C2x):重要岩性灰色千枚状板岩,含粉砂质板岩,夹灰岩,有特性孔雀石薄膜板岩。厚度35m,与下伏地层关系整合接触。张夏组(C2z):重要岩性灰绿千枚状板岩,夹中层鲕粒灰岩。厚度134m,与下伏地层关系整合接触。区内分布于一条龙-羊屎沟-骆驼山-牛口峪水坝一带,因后期断层作用部分地层难以详细划分,地层厚明显厚度减薄。2.4.2 上寒武统黄院组(C3h):重要岩性黄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风化后为土黄色。厚度12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发育劈理置换。(图2-6)区内的分布一条龙-羊屎沟-骆驼山一带、面积0.7平方千米、岩性黄灰色泥质条带灰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层张夏组断层接触关系。2.4.3 下奥陶统冶里组(O1y):重要岩性底部黄色薄层泥灰岩及钙质板岩;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纹带状泥质灰岩;上部为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及纹带灰岩。厚度67m,与下伏地层关系为整合。亮甲山组(O1l):重要岩性灰色中厚层纹带灰岩及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厚度70m马家沟组(O1m):重要岩性青灰色厚层灰岩、纹带灰岩。顶部角砾状泥质灰岩,上部深灰色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中部厚层豹皮灰岩与黑色灰岩,下部纹带灰岩。厚度18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区内的分布在一条龙-大砾岩山一房山西、煤炭沟一带分布,面积约占1.5平方千米、其中碳酸岩类都经浅变质作用形成多种变质岩,厚度减薄,在一条龙附近地层不分明且第四纪覆盖严重,出露较少。与下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4.4 岩相简析下古生界原岩易于恢复。寒武系代表潮间-潮上带沉积及泻湖沉积,其中中寒武世海水相对较深,水动能较低。下奥陶统冶里组与马家沟组为中缓坡沉积,亮甲山组为潮上带沉积。上古生界上古生界分布于图区中部及西南部,重要包括上石炭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s)、杨家屯组(P1y)。图2-72.5.1本溪组(C2b)分布重要地点牛口峪、太平山、大砾岩山、煤炭沟,面积约占6%。岩性组合重要为灰绿色厚层状硬绿泥石角岩、灰色红柱石角岩、砂质板岩、压力影板岩(图2-7)、“三好砾岩”,化石Fusulinasp.(纺锤蜓),厚度31.5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古风化壳。详细文字剖面描述如图(附图Ⅲ)。本溪组:厚度31.5米8灰色—灰黑色红柱石角岩,厚10.44米。7灰色—浅灰色压力影板岩,泥质较多,含黄铁矿颗粒,厚8.16米。6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厚0.86米。5(黄灰色、绿色)杂色砂质、粉砂质板岩,厚4.71米4灰色红柱石角岩,厚5.39米。3灰色中厚层角粒状灰岩,厚1.94米,与下伏的马家沟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2.5.2太原组(C3t)分布重要地点大砾岩山-罗卜顶-簸箕掌弧形分布及煤炭沟-方头山一带,面积约占0.1平方千米。岩性组合重要为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板岩、变质板岩,黑色板岩夹煤线及中厚层中细粒变石英砂岩,厚度63.1m,化石Neuropterisovata(l卵脉羊齿),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详细文字剖面描述如图(附图Ⅲ)。太原组:厚度63.1米13变质粉砂岩,厚12.46米。12黑色板岩夹炭质板岩,厚23.44米。11细粒石英砂岩,厚5.73米10灰黑色板岩,上部夹有煤层,厚1.57米9灰黑色中厚层细粒变质石英砂岩,厚约19.94米。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2.5.3山西组(P1s分布重要地点太平山南-二亩岗-簸箕掌-大东坡、磨盘山,分布较广,面积约占3平方千米。岩性组合重要有两个沉积旋回构成:第一旋回底部厚层块变质角砾岩屑砂岩,向上渐变为中薄层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及黑色炭质板岩;第二旋回底部为中厚层岩屑砂岩向上过渡为薄层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并夹有可采煤矿。厚度42.4m,化石sphenophyllum(稧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详细文字剖面描述如图(附图Ⅲ)。山西组:厚度42.4米17黑色炭质、粉砂质板岩夹煤线,厚13.13米。16深灰色中厚层细粒变质岩屑砂岩,厚5.84米。15黑色炭质板岩,上部夹煤层,厚7.76米。14褐灰色中厚层中细粒变石英砂岩,厚14.74米。与下伏的太原组整合接触。2.5.4杨家屯组(P1y)分布重要地点南洛凹-二亩岗-簸箕掌-煤矿沟零星分布,面积约占0.3平方千米。岩性组合重要为碎屑沉积为主,下部为绿灰色厚层状变质角砾岩,豆腐块状,及中粗粒变质岩屑砂岩,上部为中薄层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厚度10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5.5岩相简析本溪组原岩为一套泥质岩石组合夹碳酸盐岩,代表滨湖沼泽相沉积;太原组以砂泥互层为特点,代表海陆过渡环境的河湖相峪湖泊沼泽相沉积;山西组和杨家屯组砂岩、泥岩交替沉积,并夹有少许煤层或煤线,是河湖相环境的沉积。2.6新生界新生界重要分布于周口河两侧及山前平原区,少许分布于碳酸盐岩溶洞内。现以周口河河流阶地沉积(图2-8河流阶地)、北京猿人洞沉积为例分别简介(图2-9猿人洞)。2.6.1河流阶地沉积河流阶地在基地前的河流发育明显,发育三级河流阶地,河边所在为Ⅰ级阶地,铁路位于Ⅱ级阶地,食堂宿舍位于Ⅲ级,为河流下蚀作用形成,并伴有地壳抬升,每级高差约为20m,河流中砾石颗粒不一,磨圆度较差。(图2-8)2.6.2猿人洞沉积分布与基地东南方向一公里左右,岩性组合为第四纪沉积,共分13层,所发现的化石有“北京人”头盖骨及各类动物化石。(图2-9)1-2层:夹石灰化的角砾层,厚约4米;3层:粗角砾层,具有洞顶倒塌形成的大石灰岩块,厚约3米;4层:灰烬层(文化层)具有烧骨、烧石和大的石灰岩块,厚约6米。5层:硬灰层,厚约1米;6层:角砾层,含巨大石灰岩块和鬣狗分层,厚约5米;7层:砂层,厚约2米;8-9层:含灰烬的角砾层(下文化层),约二分之一以上的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于此层,厚约6米;10层:红土(上部)和灰烬(下部)层,厚约2米;11层:角砾岩层,厚约2米;12层:红砂层,厚约2米;13层:含鬣狗粪的泥沙,底部为巨砾,厚约2米。以上13层都含化石,除第12层都含石制品。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实习区仅见侵入岩。周口店地区侵入岩出露面积最大是房山岩体,在牛口峪分布有“灯泡岩体”,三不管沟至大砾岩山以北有闪长玢岩岩脉。本次实习侵入岩从中性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均有出露。3.1房山岩体房山岩体位于图区西北部,平面形态近圆形,出露面积54平方千米,是一种中等规模的岩株,接触面产状较陡,一般倾向围岩。房山岩体重要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与围岩铁岭组呈侵入接触(图3-1)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分布于图区西北部,房山岩体边缘,面积1-2平方千米。石英闪长岩灰白色,中细粒构造,块状构造,重要矿物为角闪石30%,斜长石50%,石英5%,黑云母5%,钾长石5%,其他5%3.1.2 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图区西北部,面积占整个岩体的96%。花岗闪长岩灰黄色,花岗构造,块状构造,重要矿物为石英30%,斜长石25%,角闪石30%,黑云母5%,钾长石5%,其他5%。3.1.3 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关系石英闪长岩早于花岗闪长岩,证据如下:1花岗闪长岩穿插于石英闪长岩内部(图3-2)2花岗闪长岩具有冷凝边。冷凝边为热的岩浆在围岩接触的时候,边界温度升降所致,其中岩浆边缘为冷凝边,由外到内颜色由浅变深,颗粒由细变粗,表达冷凝时间由短到长,具多种包体和岩脉侵入。3花岗闪长岩边部具有石英闪长岩的捕虏体(图3-3)。牛口峪“灯泡”岩体牛口峪“灯泡”岩体位于图区中部偏北,分布在牛口峪水库一副坝中部,平面形态为穹状,出露面积较小,是一种岩脉。牛口峪“灯泡”岩体重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严重(图3-4)。在一副坝中部分布有太原组的变质砂岩。花岗岩:灰白色、风化呈黄色,中细粒构造、块状构造,重要矿物石英25%、长石30%、黑云母13%。岩脉岩脉并非原始露头,一般形成于岩石形成的后期,随岩浆侵入岩层微弱处形成,岩脉的重要成分于侵入岩体的成分息息有关。重要分为:闪长玢岩岩脉和石英闪长岩脉及少许伟晶岩脉。3.3.1闪长玢岩岩脉在房山岩体边缘发育有闪长玢岩岩脉,延伸沿房山岩体边缘,一条龙地区,出露宽度较窄,10cm左右。岩性:暗灰色、风化呈浅褐色,斑状构造、块状构造。斑晶由暗色矿物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构成。角闪石呈黑色,30%,基性斜长石15%,基质重要由基性斜长石构成及隐晶质构成,含量约55%。3.3.2石英闪长岩脉分布在东山口花岗岩中,有大量包体(图3-5),出露较窄,延伸较远。重要岩性:暗灰色,风化呈浅绿色,细粒构造,块状构造,重要成分为石英,少许黑云母。3.3.3岩脉侵入岩脉为中粒石英闪长岩,重要矿物为角闪石30%,斜长石30%,石英5%,黑云母5%,钾长石25%,其他5%,为石英二长岩,岩脉宽约7-10cm。(图3-2)变质岩本区出露的变质岩类型较齐全、分布广泛。既有区域变质岩,亦有热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是在区域变质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套变质岩系。周口店地区区域变质岩系重要包括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4.1.1板岩在此地区所见的板岩重要有压力影板岩、钙质板岩、含孔雀石薄膜板岩、炭质板岩、千枚状板岩。1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分布于太平山南坡本溪、太原组内,灰色,含泥质较多,富含黄铁矿,形成于还原环境,是岩体中易融成分受压力而向外扩散形成的似影状物。2钙质板岩:重要形成于景儿峪组、冶里组,分布于黄院东山梁、一条龙地区,变质程度较低。3含孔雀石薄膜板岩:重要形成于徐庄组顶部,有一层薄层状孔雀石,成分为铜绿。4炭质板岩:重要分布于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杨家屯组,黑灰色,含25%-50%的炭的浅变质岩。5千枚状板岩:重要分布于下马岭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发育板理,部分绢云母化,浅变质岩。4.1.2千枚岩重要分布于洪水庄组,岩石具鳞片变斑晶构造,千枚状构造,平均粒径不不小于0.1mm。岩石千枚剪发育,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4.1.3变质砂岩(砾岩)区域变质岩,在周口店地区重要出现变质石英砂岩、变质岩屑砂岩、变质含砾岩屑砂岩、变质砾岩1变质石英砂岩:重要分布于长龙山组(Qbc)中下部,岩石呈浅灰色,中厚层状,具中粗粒变余砂状构造,块状构造。碎屑颗粒重要由石英颗粒(95%以上)构成,颗粒支撑。2变质岩屑砂岩:重要分布于山西组、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重要成分为岩屑、砂岩,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岩屑、砂砾含量约95%。3变质含砾岩屑砂岩:重要分布于二叠系下统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成分重要为岩屑、砂岩、砾石,砾石含量不不小于50%,受区域变质作用。4变质砾岩:重要分布于二叠系下统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重要成分为砾石。4.1.4片岩、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重要分布于官地村北,为太古界官地杂岩,片麻状构造,变质程度较高,重要成分为斜长石、黑云母。4.1.5变粒岩重要分布于本溪组,山西组,太原组,杨家屯组,为区域变质作用而成,重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粒状矿物。4.1.6大理岩重要分布于黄院东山梁景儿峪组中下部,岩石呈灰白色,薄板状,具微晶—细晶变晶构造,块状构造4.2热接触变质岩4.2.1 角岩类分为硬绿泥石角岩、红柱石角岩。1硬绿泥石角岩:重要分布于本溪组下部,新鲜岩石呈墨绿色,风化后呈褐色,中厚层状,具鳞片变斑晶构造,块状构造。硬绿泥石为变班晶,黄绿色,短柱状,排列无定向,含量>90%。2红柱石角岩:暗灰色-灰黑色,斑状角岩构造,块状构造。红柱石为放射状集合体。4.2.2 片岩类重要分为红柱石云母片岩、石榴子石二云片岩、矽线石云母片岩。1.红柱石云母片岩:重要分布在下马岭组,红烛石粒度较大,具环带构造。重要成分为云母、红柱石,红柱石绢云母化。2.石榴子石二云片岩:重要分布在下马岭组,银灰色,鳞片变晶构造,石榴石为变晶,黑云母和白云母含量相近。3.矽线石云母片岩:重要分布在下马岭组,暗灰色,片状构造至片麻构造。4.2.3 大理岩例如透闪石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含橄榄石大理岩等。1.透闪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灰色-暗灰色,含灰白色纤维状透闪石条带,纤维状变晶构造,重要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透闪石含量约为10%,原岩为硅质白云岩。2.硅灰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灰白色,含放射状硅灰石。3.含橄榄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暗灰色、浅黄褐色,块状构造可见变余层理,重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岩,橄榄石;橄榄石含量在8%-15%。构造实习区处在华北板块中部,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东北端与东西向燕山山脉接壤处。5.1褶皱周口店地区褶皱时代确实定区域对比表明,区内164背斜、太平山向斜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北京及其邻区众多的东西向褶皱与断裂,如轴向东西向、包括元古代与古生代地层的谷积山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且波及到古生代与三叠纪地层的灰峪向斜构造等均是印支期产物早、中三叠世的大悲寺组与潭拓寺组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且具有火山灰物质。潭拓寺组沉积之后,杏石口组超覆其上,构成印支运动一幕;杏石口组与南大岭组之间为另一种不整合界面,代表印支运动第2幕。(萧宗正,杨鸿连,单青生,1995.北京地区中生代若干地责问题讨论.地层学杂志,19(4):308-314.)区内褶皱构造发育,重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图区外的孤山口复杂褶皱。5.1.1 164背斜1.164背斜几何形态发育于太平山南坡164高地,东西向延伸至煤炭沟,向东倾伏,区内长度1000m。核部地层为马家沟灰岩,两翼地层为本溪组板岩,两翼产状30<15、18<20,转折端形态为平缓褶皱,位态命名直立倾伏褶皱。(图5-1)2.164背斜内部小构造164背斜小构造十分发育,根据形成时期不一样可分为三期,详细如下:1)初期小构造(1)石香肠构造:地层受到纵向挤压,强硬层被拉断,软弱层被挤压,形成类似香肠的构造。(图5-2)(2)火炬节理:褶皱形成时,受到张节理作用,岩石裂开,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火炬状节理,属于张节理。(图5-3)(3)固流褶皱:该褶皱为发育在大构造的层间互相摩擦最终形成的,分为“Z”“M”“S”形褶皱,分别分布于所在褶皱的不一样部位。(图5-4)(4)压溶劈理:在压溶作用下溶解出的物质迁移至低应力去形成脉,而不溶物质相对集中形成劈理育。2)同期小构造(东西向劈理)重要是发育在顺着褶皱轴发育的一系列劈理,重要是在褶皱形成的时期由于纵向应力下导致褶皱顶部的地层拉张形成的。3)晚期小构造(南北向劈理)重要是由于后期褶皱的轴部向近东方向的倾伏导致垂直于轴方向上的张性力导致南北向的劈理。5.1.2 太平山向斜太平山向斜位于房山岩体的南部,分布于太平山—二亩岗一带,核部地层为杨家屯组豆腐块状砾岩。两翼地层依次为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马家沟组。北翼产状较陡,约为50°-80°,南翼较缓,约30°-50°,转折端地层局部地段陡倾,甚至直立,向斜总体呈漏斗型,位态类型斜歪倾伏褶皱,次级构造有东西向近直立的轴面褶劈理,形成时代早二叠纪。5.1.3 孤山口复杂褶皱孤山口复杂褶皱分布孤山口火车站北侧陡壁上(图5-5),重要岩性为雾迷山组青灰色硅质白云岩、黄色条带状钙质千枚岩,此褶皱样式为长翼薄而平缓,短翼厚而陡倾,总体为“Z”形的一系列倒转—平卧褶皱,其中黄色钙质千枚岩形成转折端较尖的顶厚褶皱,白云岩形成转折端平缓的等厚褶皱。孤山口复杂褶皱内部小构造1.小褶皱:1)“Z”“M”“S”形褶皱,褶皱形成时因岩层韧性不一样,发生层间剪切。(图5-4)2)斜卧褶皱: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倾斜。3)鞘褶皱:反应了韧性剪切环境。(图5-6)2.劈理:1)劈理弯曲和折射:指示岩层强硬层向上运动,软岩层向下运动。强硬岩层内部劈理密集,与边缘夹角较大,软岩层内部劈理疏松,与边缘夹角较小,且向接触面弯曲。(图5-7)2)层间劈理(图5-8)3)正扇形间隔辟理和反扇形持续劈理:阐明岩层能干性不一样。3.线理:1)矿物拉伸线理;2)窗棂构造:因能干性不一样,受到竖直力的作用时,软弱层被挤压,强硬层残留,形成窗棂型的构造。(图5-9)4.火炬节理:褶皱形成时,受到张节理作用,岩石裂开,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火炬状节理,属于张节理。(图5-3)5.小断层:孤山口地区发育一正断层,断盘内发育牵引褶皱,层间劈理,断层面发育断层泥,擦痕和阶布。5.2断裂构造断裂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断层与岩层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和顺层断层5.2.1 走向断裂系1一条龙-骆驼山近东西向正断层系:位于区内北部,沿一条龙-骆驼山一带分布,断层走向呈近东西向延伸,其中以官邸—大砾岩山剖面为经典,自北而南地层分别为:官邸杂岩、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寒武系、马家沟组,各组之间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接触(图2-5)。联合剖面2周家坡—山顶庙—向源山—房山西弧形逆断层:位于区内东部,沿牛口峪水库呈向北东突出的弧形。从内弧向外弧地层依次为:马家沟组、寒武系、长龙山组、下马岭组、铁岭组和太古界官邸杂岩。此断裂系中老地层均盖在新地层之上,因此,认为为逆断层。该断裂系经历了多期作用,在房山西发育初期逆冲、晚期正断5.2.2 横向断裂在周口店实习区内发育一条“Y”字型断层,重要由两条大型走滑断层构成,规模较大,切割的地层有石炭统的本溪组,寒武统的黄院组、馒毛组,青白口的景儿峪组、长龙山组的各套地层,该条走滑断层一致滑向楔尖引起挤压隆升,根据其形成的地层可判断该断裂形成于下二叠山西组,活动至今。构造演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可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1、前印支期构造前印支期构造的构造变形为:在伸展体制下,在地壳较深构造层次发育大规模水平韧性剪切作用形成固态流变构造,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双泉组及其一下地层发生固态流变塑性变形,其代表性构造形迹为褶叠层,基地剥离断层,顺层掩卧褶皱,顺层韧性剪切带等,这些构造重要发育语北京西山的东南部。2、印支期构造印支期构造变形为:在收缩体制下形成的东西向面理褶皱,是早-中三叠世双泉组以及此前的地层均卷入,并褶皱变形,其变形面既可以是未受改造的原始层理,也可以是当地区这样,为原始层理受固流构造改造的褶叠层构造面理。3、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在通过印支运动后,本区自晚三叠世末至中侏罗统处在伸展环境的相对宁静状态,形成了北东东向盆地沉陷和堆积,早侏罗世初期有南大岭基性熔浆喷溢,接着接受厚度近400m的河湖碎屑沉积,而本区北部受印支运动影响,褶皱抬升,普遍遭受剥蚀,局部断陷地带也接受了少许的早侏罗世堆积。中侏罗世末期,构造环境转化为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场作用,发生褶皱和逆冲断裂。北京地区印支运动“被晚期的、压倒一切的燕山运动所隐蔽”(黄汲清,1954)4、燕山期房山岩体侵入晚侏罗世末期,构造环境再次转变为挤压收缩,在强大的南东向加压应力作用下,处在地壳上部层次的中生代火山碎屑沉积褶皱变形,形成了轴向NE40左右的一系列向斜,斜置在初期北东向褶皱上,同步初期北东东向褶皱也深入变形强化。在本次褶皱变形过程中,同步发生了一系列大型北东向逆冲-逆掩-推覆断裂带和北西向张性断裂,伴随有中酸性岩浆多次强烈侵入活动,我们所说的房山岩体便是这个时期形成的。5、喜山期高角度正断层喜山运动后,在第三纪时期本区处在拉张环境,此时构造应力场与燕山晚期反向,由北西-南东向挤压收缩加南北向反牛装化为北西-西东向伸展加南北向顺扭,在此应力条件下,已存在的北东向断裂发生强烈的正断层活动。某些北西向断裂也同步发生正断层活动。从而形成一系列的高角度断层。总之,在挽近时期新生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从始新世开始,破坏了北台期的表平面,出现地形分异,山区抬升,平原区下降,在第三纪阶段基本上完毕了现今的地貌格局。进入第四纪。进入第四纪,尤其是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山区仍体现为强烈上升,速度高出第三纪。6.地质发展史在地质历史时期,周口店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1、基底形成阶段(Ar+Pt1)阜平运动(1)始太古-古太古代末地质构造发展期(>3200Ma)密云岩群是北京市所看到的最古老的大陆地壳,是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以基性火山喷发堆积为主,夹硅铁质岩,在古太古代末经历一次构造事件,使密云岩群形成了广泛紧闭的同斜褶皱及片内无根褶皱。(2)中太古代地质构造发展期(3200-2800Ma)本期重要的地质事件,是出现一期广泛而规模巨大的在强烈构造重熔事件中形成的区域性原地-半原地面型英云闪长质岩浆重熔体。在该期岩浆活动的晚期,有小规模基性-中性岩浆侵入,形成黑卧辉长质片麻岩,苇子峪辉长闪长质片麻等基性-中性古老变质侵入体,他们同样遭受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强韧性剪切变形。(3)新太古代地质构造发展期(2800-2500Ma)新太古初期有一次变质基性岩墙的侵位,即放马峪基性岩墙群,而后发育了一套TTG型高位岩浆侵入岩,而后又又一次基性岩墙的侵入,即潮河主坝岩墙群。而旗杆状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则位新太古代,晚期出现的一期局部在花岗岩浆侵位。(4)古元古代地质构造发展期(2500-1800Ma)古元古代时期,本区所有为遭受剥蚀的陆地,缺失沉积地层记录。古元古代出现明显的脆性破裂,受北西-西东向挤压作用,形成了北东向崎峰茶断裂和石城断裂的初期逆冲性质断裂活动。古元古代末期的构造-热事件使结晶基底所有固结,导致了中朝地台的形成。2、盖层形成阶段(三次大规模升降运动):地台结晶基底形成后来,本区转入了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形成的阶段,根据地层记录的区域性升降运动,可划分为三降两升的地史发展过程。(1)第一沉降期(中-新元古代)本沉降期地壳活动重要体现为垂直的升降运动。(2)第一抬升(新元古代晚期)青白口纪末,本区整体上升为陆。(3)第二沉降期(寒武纪-中奥陶世)自寒武世昌平期至中奥陶世马家沟期,本区再次下降,发生大面积海侵。(4)第二抬升期(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又升为陆,接受剥蚀。(5)第三沉降期(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晚石炭世开始,本区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区域沉积环境由滨海平原向火山凝灰质碎屑物,标志着剧烈的构造活动即将开始。以早-中三叠世双泉组与晚二叠世杏石口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为标志的印支运动最终止束了准地台盖层发育阶段的历史,本区从此进入了陆内造山的复杂构造变形阶段。3、盖层活化阶段三叠系以来,研究区进入地台活化阶段,分别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到喜马拉雅运动后基本完毕了现今的地貌格局,进入第四纪,尤其石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山区体现为强烈上升,其速度几乎高出第三纪一种数量级。4、新构造阶段新生代以来,地壳逐渐上升,形成三级阶地及河流,形成洞穴堆积,亦为脊椎动物及人类大发展时期。7.经济地质环境地质概况周口店一带的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称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杏树和柿树。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的旅游业较为发达,除了著名的北京猿人洞外,尚有云水洞、石花洞、十渡及野山坡等。7.1矿产周口店地区矿产比较丰富,重要有煤矿、石材、石灰、耐火材料等。1、煤矿煤是周口店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太平山、升平山、凤凰山南麓、黄院北山等地分布的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中,具有2-4凸镜体状,或串珠状薄煤层。太原组含煤层系厚40-60m,在磨盘山、大杠山一带的太原组下部炭质页岩中发现海相等纹贝化石,因而这套地层含煤岩系应属于海滨平原型;山西组含煤岩系厚50-100m,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夹牛轭湖-沼泽相堆积,属于内陆盆地地型含煤岩系,其中埋藏于北部凤凰西至上岭寺一带的工业用煤,已探明储量达数亿吨,重要开采煤层为下侏罗统窑坡组,该组厚500m,含可采煤层4-7层,煤层一般为厚1.3-3m,均为无烟煤。2、石材本区的石材重要有花岗闪长岩,景儿峪的大理岩。周口店地区生产的花岗石石料颇负盛名,开采的重要对象是房山复式岩体的边缘相和过渡相及稍早侵入的石英闪长岩体,后者颗粒细而匀,属上等石料。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就层采用了房山花岗石。周口店地区碳酸岩广泛分布,蕴藏量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