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第一节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第一节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第一节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第一节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第一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的定义:2、客体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的定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物质工具)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观念工具、语言工具)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客体中介中介的定义: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民族语言世界语言4、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讲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主体与客体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

红花!实践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

通过中介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主体中介实践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目的和方案;三是对照、检验、评价;四是反馈调节。确立目的方案实施实践方案对照检验评价进行反馈调节实践的运行机制(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了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而服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不断发展。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获得经验: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案例: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兵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室贵族观赏。到了18世纪,法国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它并没有死去。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徐悲鸿画马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邓小平指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提出背景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特点:一是反映具有模写性;二是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主体客体模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2、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3、反对先验论、不可知论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庄子康德(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创造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辩证法客体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个别的特征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A、感觉的含义:苹果(感觉)=红或甜或硬或……感觉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完整的形象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B、知觉的含义:知觉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回忆再现表象知觉感性认识的形式:C、表象的含义:回忆再现感性认识的特点:A、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B、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A、“概念”的含义: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B、判断的含义: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