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定安县联考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丹桂飘香”,此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A.木炭B.硫C.磷D.石蜡3.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Al D.Fe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A.CO2 B.NaCl2 C.KMnO4 D.Zn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体温计能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6.洋洋对硫在氧气中燃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有关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要预先装入少量细沙B.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为固态C.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应由上至下迅速伸入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汞 C.氮气 D.氯化钠8.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灾害,下列灾害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引发巨大海啸 B.海浪将车辆卷入海中 C.核电站氢气发生爆炸 D.地震中房屋被摧毁9.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现检测到某企业排放的废水为中性、无色透明,则该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A.Fe3+、NO3-、CI- B.H+、SO42-、NO3- C.Na+、SO42-、Cl- D.Na+、SO42-、OH-10.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B.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约占21%D.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①由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质子数②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用符号填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根据已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最终若俯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mL。(4)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气(NH3)。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钱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D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____。(4)E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编号)A.待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装置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6)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每4mol氯酸钾可制得_______摩尔氧气?(提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4.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良好导电性和_____性。(2)下列各类汽车在使用时,对空气污染最小的_____①汽油车②柴油车③新能源纯电动汽车(3)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下图是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根据说明书计算:(1)阿莫西林它由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碳、氢、氮原子的个数比为;(2)阿莫西林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1%);(3)如果一个体重25kg的儿童患病需要服用阿莫西林,每日要服粒.16.现有2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若采用如下方法: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增加溶质:可加入食盐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2)加入浓溶液:可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________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题分析】金秋时节,盐城中学丹桂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2、A【解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错误;C、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D、石蜡和氧气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解题时注意题中“只能生成二氧化碳”。3、C【解题分析】

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所以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所以应选C项。4、B【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B、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C、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D、锌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Zn,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B。5、C【解题分析】

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装有水银,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体温计能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C【解题分析】

A、硫在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所以在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用于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不能用沙子。故A错误;B、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为液态。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D、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由上至下缓慢伸入,避免氧气逸出。故D错误。故选C。7、B【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汞由汞原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无新物质生成,故A为物理变化;B、海浪将车辆等卷入海中,无新物质生成,故B为物理变化;C、核电站氢气发生爆炸,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故C为化学变化;D、地震中房屋被摧毁,无新物质生成,故D为物理变化.故选C.9、C【解题分析】

A、三价铁离子显黄色,故错误;B、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故错误;C、该溶液为中性、没有显颜色的离子,故正确;D、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错误。故选C。10、C【解题分析】

A、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等,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约占21%错误,不是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Na+和Cl﹣【解题分析】

(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故填A;(2)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即Na+和Cl﹣,故填Na+和Cl﹣。【题目点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试管集气瓶分解B防止CO2气体溶于水没有小于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选择C装置来收集【解题分析】

(1)根据对仪器的性状和作用可以判断a是试管,作反应容器,b是集气瓶,用来收集和贮存气体;

(2)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3)图F是采用排水法测二氧化碳的体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是利用排出水的体积和进入装置中的气体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进行的,所以在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时,盛水的集气瓶中压强和外界大气压是相等,当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时,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水排出,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俯视液面读数偏大,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0mL,所以氧气的体积小于20.0mL;

(4)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1)试管;

集气瓶;

(2);

分解反应;

B;

(3)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没有;小于;

(4)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液漏斗水槽检验装置气密性B、D或B、EBACD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集满。解:设4mol氯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Xmol的氧气。2KClO32KCl+3O2↑(1分)234X解得x=6答:4mol氯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6mol的氧气。【解题分析】(1)仪器①名称是试管,②的名称是水槽;(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和液体常温型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汽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或E;(4)E装置收集氧气属于排水法,其操作是: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待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装置D,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