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镇综合规划管理核心技术专项规程_第1页
甘肃省城镇综合规划管理核心技术专项规程_第2页
甘肃省城镇综合规划管理核心技术专项规程_第3页
甘肃省城镇综合规划管理核心技术专项规程_第4页
甘肃省城镇综合规划管理核心技术专项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地方标准甘肃省城镇计划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62/T25-3048-目次总则……………(1)建设用地………(1)建筑间距……….(8)建筑退让………(12)建筑高度和景观………………(14)道路交通及绿化………………(16)附则……………(18)总则为了实施《中国城镇计划法》、《甘肃省城镇计划条例》和《甘肃省建设项目计划许可措施》,规范具体计划编制和计划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规程。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县城、建制镇城镇计划区内进行建设,应该遵照先计划后建设标准,严格实施经同意具体计划;编制具体计划包含用地和建筑管理,除满足国家相关计划编制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外,还应该符合本规程要求。因故暂无经同意具体计划地方,确需进行建设,计划许可时,应以项目为单元,根据总体计划和本规程确定对应控制要求和指标。城市、县人民政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和建设项目实际,制订技术标准和计划条件;但除本规程尤其内容外,相关要求不应违反本规程。规程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建设用地计划确定计划区范围内,单宗建设用地面积未达成下表要求最小面积,不应进行建设用地计划许可。表2.1建设项目基地面积下限表(m2)建设项目类型居住非居住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多层高层建设用地面积5001000150010003000对未达成表2.1要求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城镇计划主管部门能够先制订修建性具体计划后进行建设用地计划许可: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因城市计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零星开发单个土地权属人用地或形状不规则、周围角用地多建设用地,城镇计划主管部门应会同土地等相关部门统筹制订修建性具体计划,取得相邻权益人同意后进行建设用地计划许可,确保新建建筑及现有建筑等人居环境和公共利益。占地面积在30000m2以上建设用地依据其使用关键性质进行分类,其分类标准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计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实施。建设项目专用机动车停车场(库)及其它交通集散场地、消防通道、绿地等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在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处理。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应符合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遵照土地使用相容性标准,其用地使用应确保总体计划确定关键功效,并根据表2.6要求适建范围进行配置。表2.6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一类M1二类一般W1危险品W2○○○○○○○○○○○○○○○○○○○○○○○○○○○○○○○○○○○○○○○○○○○○○○○○○○○○○○○○○○○○○○○○○○○○○○○○○○○○○○○○○○○○○○○○○○○○○○○○○○○○○○○○○○○○○○许可设置;╳为不许可设置;○为有条件许可设置,由城镇计划主管部门制订具体计划和计划条件确定。建设项目标使用性质不符合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不符合表2.6适建性要求,城镇计划主管部门不应作出计划许可。但因进行重大基础设施或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确需变更计划建设,应该按程序修改相关计划并报请同意后作出计划许可。各类建筑项目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8要求进行控制。表2.6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建设类别建筑密度容积率住宅建筑低层1——3层≤35%≤1.1多层4——6层≤30%≤1.7中高层7——9层≤28%≤2.0高层10层以上≤25%≤3.5办公建筑低、多层≤40%≤2.2高层≤35%≤5.0商业建筑低、多层≤45%≤2.5高层≤40%≤5.5注:①综合类建筑按不一样性质建筑面积百分比折算。②不一样类型住宅混合组成住宅用地控制指标,按不一样类型住宅面积所占百分比折算。③旧城改造中,单个建筑项目,符合具体计划,且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率等要求,能够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④本表不计入地下部分建筑面积。3建筑间距3.1各类建筑物建筑间距除应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境保护、抗震、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要求外,同时符合本规程。3.2住宅建筑(含参考住宅套型设计各类“公寓”建筑和有日照要求文教卫生建筑,下同)日照通常应经过和其正面相邻建筑间距控制给予确保。不能经过正面日照满足其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日照间距控制不应影响周围相邻地块和未开发地块正当权益(包含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物退让等)。3.3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住宅日照间距系数低限值按表3.3实施。表3.3建筑日照间距系数参考表城市纬度(al)大寒日日照间距系数冬至日日照间距系数日照2h日照3h日照1h日照2h日照3h兰州36.017°1.441.6171.683天水34.583°1.3501.5281.587嘉峪关39.800°1.7131.8981.983酒泉39.767°1.7111.8951.980张掖38.933°1.6541.8271.906金昌38.400°1.6171.7851.862武威37.917°1.5871.7491.823白银36.567°1.5041.6551.721定西35.383°1.4361.5761.640庆阳36.083°1.4761.6231.688平凉35.417°1.4381.5791.642陇南33.383°1.3221.4571.513临夏35.617°1.4491.5921.656合作34.916°1.4111.5481.609敦煌40.133°1.7381.9252.013玉门40.267°1.7461.9392.024夏河35.200°1.5321.5651.628碌曲34.600°1.4961.5291.589玛曲34.000°1.4611.4931.550注=1\*GB3①城市人口50万人以上采取大寒日日照2h标准,50万人以下采取大寒日日照3h标准: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属于=6\*ROMANVI类气候地域,实施冬至日1h标准。=2\*GB3②本表按沿纬向平行部署六层条式住宅(楼高18.18m,首层窗台距室外地面1.35m)计算,最小扫略角15°,最小连续日照时间0.5h。=3\*GB3③表中各地域(县)纬度取值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采暖空调气象资料集》。3.4低层、多层正南北向条式住宅建筑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对于山区城市可采取日照分析校核):建筑间距:L=iX(H-h)L=建筑间距I=日照间距系数H=遮挡建筑遮阳点和被遮挡建筑地坪相对高度h=被遮挡建筑低层窗台面高度,通常取0.9m。3.5不一样方位建筑日照间距折减系数可按表3.5换算。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注:=1\*GB3①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方位角。=2\*GB3②L为当地正南向建筑标准日照间距=3\*GB3③本表仅适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平行部署条式建筑之间。3.6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和旧城区分散建设多层住宅建筑建筑日照间距,采取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日照分析计算时,日照时间可累计计算,但连续日照时间小于0.5h时间段不应计入累计值。3.7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和疗养院,中小学半数以上老师,应满足冬至日2h日照标准。托儿所、幼稚园教室关键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3h日照标准。3.8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8要求表3.8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m)高层(遮挡)多层、中高层(遮挡)低层(遮挡)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高层(被遮挡)302513618151361296-多层(被遮挡)30209615109-12-6-低层(被遮挡)30206-15106-6---注:=1\*GB3①“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部署时,该住宅建筑为遮挡建筑,“被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部署时,该住宅建筑为被遮挡建筑。=2\*GB3②“平行部署”包含南北向和东西向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包含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部署。=3\*GB3③“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全部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无或两侧全部无窗户、阳台或开门。=4\*GB3④“-”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同时,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山墙间距不应小于6m;山墙之间无公共道路,山墙间距不应小于3m。=5\*GB3⑤山墙宽度大于15m,其间距按平行部署住宅建筑间距控制。3.9非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表3.9要求表3.9非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m)高层多层、中高层低层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平行部署垂直部署山墙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两侧单侧或无高层2015136131396999-多层1313961296-666-低层(999-666-666-注=1\*GB3①裙房高度小于10m(含10m)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出10m、小于24m(含24m)时,按高层间距控制。=2\*GB3②以其它形式部署非住宅建筑间距,可按消防间距要求控制。3.10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当非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其最小间距按表3.8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控制,当非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北侧,其最小间距按表3.9非住宅建筑之间最小间距控制。3.11建筑平行部署时,当相互夹角小于60°,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部署建筑间距控制;当相互夹角大于60°,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垂直部署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退让4.1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镇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本规程,并同时符合消防、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交通安全等方面要求;建设用地边界一侧是计划黄线、绿线、蓝线、紫线和广场等开场空间,还应符合相关计划要求退让要求。4.2建筑物退让建设用地边界最小距离,按以下要求控制。(一)住宅建筑关键朝向南退用地界线不应小于12m;但用地南侧临城市道路时应按退让道路红线控制距离控制。(二)界外建筑有日照要求,须同时符合日照间距相关要求。(三)退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要求控制。(四)其它情况下各类建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距离,按表4.2要求建筑高度倍数控制,但不应小于最小距离。表4.2建筑物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距离住宅建筑其它建筑建筑物高度倍数最小距离(m)建筑物高度倍数最小距离(m)关键朝向低层-3-3多层0.58-6高层0.25120.159次要朝向低层-3-3多层-4.5-4.5高层0.1256.5-6.5注:关键朝向为非南北向时,折减系数参见表3.54.3地下建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大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底部距离)0.5倍,且其最小值不应小于3m。4.4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距离按表4.4控制;道路平面交叉口四面建筑物退让道路计划红线距离应同时满足交叉口行车视距要求。表4.2建筑物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距离道路红线宽度建筑高度小于24m24-50m大于50m30m以上5101520m以上-30m3干路10,支路51520m以下35104.5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多、低层大型建筑,如影剧院、展览馆、大型商场、体育馆、游乐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和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企机关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应该根据具体计划确定,满足停车、回车、人流集散等方面要求,且不应小于15m。4.6在住宅建筑中配建两层以上餐饮、娱乐、商业功效用房,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应该满足停车、回车、人流集散等方面要求,且不应小于10m。4.7建筑物围墙、基础、台阶、阳台、和隶属设施,严禁逾越道路计划红线。在要求后退道路计划红线距离内,不应设置零星建筑物。4.8沿公路建筑物,在城镇计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路段两侧,按后退道路红线要求实施;在其它路段两侧,其后退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国道不少于20m,省道不少于15m,县道不少于10m。其它道路不少于5m;沿高速公路建筑物,后退高速公路两侧隔离栅外缘30m,后退互通立交隔离栅外缘和高架桥50m。4.9铁路沿线建筑物,后退铁路临建筑物最近一道轨道中心线距离,高速铁路不少于30m,铁路干线不少于20m,铁路专用线大于15m。5建筑高度和景观5.1同一地块或同一项目建筑群控制高度应经过编制具体计划或城市设计,进行视线分析和景观设计后,确定高度控制要求,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筑高度大于24m,小于、等于60m,其同高度、同体量建筑连续部署通常不应超出计划总幢数50%,且不一样高度建筑高差不应小于6m;地块或建筑群规模较大时,其同高度、同体量建筑连续部署不应超出5幢。(二)建筑高度大于60m,其同高度、同体量建筑连续部署通常不应超出计划总幢数50%,且不一样高度建筑高差不应小于15m;地块或建筑群规模较大时,其同高度、同体量建筑连续部署不应超出3幢。5.2沿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除满足相关要求外、其控制高度宜符合下列要求:(一)沿路通常建筑控制高度(H)不宜超出道路计划红线宽度(W)加上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S)之和1.5倍,即H≤1.5(W+S)。(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高度,宜按下式控制:A≤L(W+S).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即45°)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总面积,L-建设用地沿道路计划红线长度,W-道路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后退距离。建筑物临两条以上道路,按较宽道路计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5.3建筑物面宽,应该由具体计划确定,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小于80m。(二)建筑高度大于24m,小于、等于100m,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小于70m。(三)建筑高度大于100m,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超出60m,应该经过专门城市设计,进行视线分析和景观设计后确定。5.4在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保护和文物保护相关要求。5.5在有净空高度控制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建设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相关净空高度限制要求。道路交通及绿化各类建设用地应该和支路想连接;公共建筑建设用地能够和次干道相连接。支路系统不完善旧城区,建设用地出入口位置符正当定具体计划,能够突破上述要求。各类建设用地出入口位置距离主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70m,距离次干道(或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50m,距桥隧坡道起止线不宜小于30m。基地在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处,出入口应设置在等级较低道路上。各类建设用地关键出入口不应采取过街楼型式,建设用地消防通道不应全部采取过街楼型式。各类新建建筑均应配建对应停车场(库),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停车场(库)停车位(以小汽车计算)最低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4要求。表.6.4各类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项目指标单位机动车自行车住宅一类车位/100m0.70.5二类车位/100m0.41.0办公车位/100m0.457.5商业、金融、服务业、市场等车位/100m0.457.5体育、文化、娱乐车位/100m0.33.6医院车位/100m0.31.5注: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