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1.gif)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2.gif)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gif)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4.gif)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35aeda55ffa0a80f09423b13189ac07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研究农业经营从模式上可分为粗放型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两种,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南京市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用地范围逐渐缩小,在这样的态势下,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利用较少的农业用地生产出较多的农业产品,努力提高农业土地效益,是南京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农业集约化的概念、特征及衡量指标(一)农业集约化的概念及其特征集约化经营与粗放型经营相互对立,是用来描述一个经济系统实现长期增长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的两个范畴,也就是两种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一词最早是由前苏联提出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随后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促使这些国家的学者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前苏联在197年1苏共二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经济向集约化为主的发展道路过渡的目标。前苏联学者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关于“外延”和“内涵”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投入实现产出量增长的“粗放增长”;另一种则是依靠提高效率实现产出量增长的“集约增长”,并进而提出,今后的经济发展要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19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前苏联又进一步确定了“生产的全面集约化”、“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的经济发展方针,重申集约化的重要性。在前苏联学者的研究中,将集约化经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对经营诸要素进行重组,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对农业而言,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而农业的粗放经营则与此相反,是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较少的投入为特征,主要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简单地说,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就是减少土地使用面积而扩大产出的一种经营方式,而粗放型的农业经营则是通过增加土地的使用面积达到提高产量的一种经营方式。可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还可以避免由于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而带来的生态问题。因此可以说,现代集约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深化和运用,它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题,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最大目标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以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内涵为依据,可以根据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进行分类。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因此,将农业集约化经营分为三种类型,即劳动集约化、资本集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种类型。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该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制度安排所决定的。因此,农业集约化方式和类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源的占有状况和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以及经济运行体系和运行的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同组合,它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前提。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放到集约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整个发展阶段上,农业实现了由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然的传统农业,再发展到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农作体制上,由游耕制f休闲制f连年耕种制f复种制;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由旱农制f粗放灌溉制f节水灌溉制f节水养水制;在用养关系上,则由完全靠自然肥力一自然肥力加农户内物质循环一自然肥力加人工肥力f人工肥力为主。这是一种逐步走向集约化的过程,随着农业由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土地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等的制约和影响,农业集约化的生产类型会有很大的差距。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由于工业无法向农业提供大量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劳动力尚不能大量向工业转移,资金不足而农业劳动力十分充裕,一般以农业的劳动集约化经营为主,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十分有限,因此许多地方不得不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实行粗放经营来增加产量。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有可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农业机具和其他技术条件,从而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提供了可能。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生产资料日益增多,而投入活劳动量则相对地以至绝对地下降,农业的集约经营类型逐渐从劳动集约转向资本集约。其次,由于宜垦荒地资源日益减少,垦荒的投资效益降低,也迫使人们转向集约经营。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微处理机、原子能和生物工程等应用于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和信息越来越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而又促使农业的集约化类型由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转化。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历程可以看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方式由劳动力集约化——资本集约化——技术集约化的转变是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最终目标。另外,实行集约经营还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可以通过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而降低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使更多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额外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进而分享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近半个世纪来,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集约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并且水平提高较快,以前联邦德国为例,195年0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资产为878马3克,至198年8提高到2493马5克5,已大大高于制造业。(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衡量指标衡量一个地区的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可以从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衡量。其中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主要衡量某地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类型,即是属于劳动力集约化、资本集约化,还是技术的集约化经营。农业产出的集约化程度则是对某地区农业集约化的程度及其状况的衡量,因而是衡量该地区农业经营是否集约化的主要指标。在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类型是决定其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的高低是建立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类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农业投入产出的集约化程度状况虽然是衡量该地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但是集约化程度的形成原因却需要农业投入集约化状况进行解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大致分为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三大部分,因此,在对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时也应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的投入三方面进行衡量。在此,确定以下指标作为衡量指标:1、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的分析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指标进行测算。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投入总量/经营用地(耕地)总量面积2、农业资本投入情况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资产投资量”指标进行分析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资产投资量=资产投资量/经营用地(耕地)面积3、农业科技投入情况的分析一般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的分析。其中对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采用“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和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等指标来进行,对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的分析可以采用“单位面积经营用地农业科技人员投入量”指标进行考察。具体测算方法如下: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耕面积/耕地面积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电灌溉面积/耕地面积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收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经营用地农业科技人员投入量=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经营用地面积在以上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中,劳动力的集约化程度以及科技的集约化程度是目前国际上最常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指标。但是,正如前面所述,投入的资金、劳动或技术多并不一定等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产出的增多对于衡量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更具意义,能够反映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净产值和纯收入,以及单位投资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净产值和纯收入等。鉴于资料的收集情况,本文选择了如下的衡量指标:1、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粮食作物产量/粮食作物耕地面积2、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经营收入=农产品销售总收入/农业经营用地(耕地)面积、单位投资的产量=粮食作物产量/粮食作物当年投资总额、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农产品经营总收入/农业当年总投资额综上所述,农业集约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所示。表1农业集约化程度衡量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农业集约化程度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资产投资量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单位面积经营用地农业技术人员投入量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单位面积经营用地(耕地)的经营收入单位投资的产量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二、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现状分析(一)南京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分析运用表1中确定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现状进行综合衡量。首先对南京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进行分析,以确定南京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类型。为便于研究的开展,对农业投入的集约化程度分析将根据现有指标,分别从农业的劳动力投入状况、资产投入状况、科技投入状况(包括机械投入和使用状况以及科技人员投入状况)几方面进行研究。1、南京农业劳动力投入的集约化程度分析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数据,南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为0.1人0/5亩,为了清楚地认识南京农业劳动力的投入状况,在此将南京与省内其他市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上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多的是南通,为0.2人0/6亩,其次是徐州,为0.2人0/4亩。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上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少的是扬州,为0.0人9/0亩。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列,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位居第10位,属于农业劳动力投入较少的市,仅高于扬州、镇江和无锡三市。与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常州相比,南京的单位面积经营用地中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仅略高于无锡,分别比苏州和常州低了0.0人1/0亩和0.0人0/5亩。根据目前国际研究中所采用的通行指标,在此还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①。从结果上看,南通和徐州同样是单位面积耕地劳动力投入最多的两个市,扬州和镇江仍旧是劳动力投入最少的市,其中,在单位面积耕地中,劳动力投入最多的南通比劳动力投入最少的扬州多投入了0.1人5/亩。但是,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的排名由原来的第10位上升到了第8位,苏州和淮安降到了南京的后面。由此说明在种植业的经营方面,南京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相对较多,但种植业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力投入较少,带动了整体单位农业劳动力投入排名的下降。综合来看,在省内的13个市中,南京农业经营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相对较低的,农业的劳动力集约化程度要低于省内的大多数城市,但是,种植业的劳动力集约化程度要高于其他几种农业经济类型。表2江苏省内13个市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比较表(单位:人/亩)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排名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排名①注:为便于数据的研究和对比分析,更好地了解南京的农业集约化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其中的部分指标将同时采用农业经营用地和耕地两方面的测算,但由于农业经营用地涉及到农业经营的其它部门,而各地区在各农业部门的经营上会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农业经营用地和耕地的集约化情况测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农业经营用地的情况为主,耕地情况为辅,总体来看,这两方面的测算结果是基本上相吻合的。南京0.105100.2178苏州0.11570.20711无锡0.104110.2139常州0.11090.2277徐州0.20420.3032连云港0.14150.2375南通0.20610.3321淮安0.11380.21210盐城0.14830.2326扬州0.090130.18213镇江0.095120.19812泰州0.13660.2603宿迁0.14340.2434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在此,将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的劳动力投入情况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见图1所示。从图1所反映的情况看,单位面积耕地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最少的国家是加拿大,仅为0.0人0/8公顷,其次是澳大利亚,为0.0人0/9公顷,美国的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也较少,为0.0人1/6公顷,这三个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与这三个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相比较而言,亚洲国家的单位面积耕地所投入的劳动力较多,日本、韩国、印度的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分别为0.5、216.2和510.6,6中7国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为3.3,3是3所列国家和地区中投入最多的。将南京的情况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的劳动力投入数量也是较多的。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南京的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6,是日本和韩国的6.2和02.6倍1。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投入的劳动力也较多,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9,与我国200年3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南京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劳动力更多,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407、.3682.和1倍6。9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省内的市相比,南京单位面积耕地中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少,但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南京的农业经营仍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经营的劳动集约化程度较为明显。图1南京与世界及其他国家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资料。注:世界平均水平为200年2数据,南京为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其他为20年数据。2、南京农业资产投入情况分析将南京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农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全省13个市中,苏州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量是最多的,达到0.3万7元0/亩,而淮安位居最后,为0.0万2元2/亩,两个市每亩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相差0.3万4元8/亩。无锡、常州、南通这几个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市,其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量也较多。相比较而言,江苏省内大多数苏北地区市的农业资产投入较少。在耕地的资产投入方面,苏州、无锡、常州仍旧是最多的市,淮安和宿迁仍属于资产投入最少的市。南京在全部13个市中的排名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农业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方面,南京仅排在第十位,属于资产投入较少的市,这与南京在全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是不相符的。在耕地的资产投资方面,南京的排名略有提高,排在第七位,不过总体来看仍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农业的资本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的资本投入较少,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南京农业的集约化水平。表3江苏省内主要市农业资产投入情况比较表(单位:万元/亩)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资产投资量排名单位面积耕地的资产投资量排名南京0.0411100.07697苏州0.369710.76351无锡0.168320.35493常州0.166530.36032徐州0.042180.039711连云港0.067150.07756南通0.122940.046410淮安0.0219130.022913盐城0.056970.07228扬州0.0305110.04879镇江0.041390.07905泰州0.060660.11324宿迁0.0237120.032612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3、农业科技投入情况分析农业的科技投入高低是影响农业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表4测算了南京与省内其他市在农业机械投入和使用状况、农业科技人员投入状况及其排名情况。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在农业机械投入和使用上的情况较
差,在全部4项指标中,仅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在第8位,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余的三项指标均排在后面,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在倒数第2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和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全部排在了最后。根据已测算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3个市的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结果显示,南京在13个市中排在最后一位,由此说明,南京在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严重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市。表4江苏省内13个市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单位:%)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名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排名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排名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排名综合得分排名南京69.381263.8081.931339.15130.1913苏州78.201076.7545.151156.0290.4211无锡79.01976.5858.541071.8440.549常州79.12880.20314.04765.5470.608徐州93.07143.881325.06450.60100.734连云港88.13466.20724.44661.5780.773南通53.021347.261227.14342.05120.3612淮安90.09353.381027.57274.8530.872盐城80.49754.66924.64548.38110.627扬州87.72584.79111.86878.9710.725镇江78.101174.3164.831266.8460.4610泰州83.77682.92230.74176.6220.921宿迁92.08249.631111.82968.0050.646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图2省内13个市农业机械化使用情况散点图图 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图 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图机播面积占耕种面积的比重 图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从省内个市农业机械化使用情况的散点图上看,表、和的集中情况较好,各市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因此,南京虽然在这几项上的排名比较靠后,不过与其它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尤其是表的集中程度最高,大多数都在 的区间内,表和表虽较为分散一些,但总体看差距也不是很大。不过,在表中,各点的分散情况十分明显,这说明各市在机播机械的使用上有明显差距,南京作为机播面积所占比重最少的市,与机播面积比重最高的泰州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492,.而7其%它几项的差距远远低于这一项,说明南京机播机械的使用与机收机械等的使用相比还相对较少。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较,南京同样是在机播面积比重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图3中可以看出,南京除机播面积比重外,其余几项均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而机播面积比重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的差距十分明显,这同样证明了南京机播机械使用上的严重不足。图3南京与全国农业机械化情况比较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从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状况看,南京比全国总体情况要好一些,但与省内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尤其是在机播机械的使用方面,不仅与其它市差距较大,而且与机耕、机收等机械的使用情况也不相适应。南京农业机械使用程度较低与南京的地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以丘陵为主的地形特点限制了南京农业对机械的使用,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收割,但这势必会对南京的农业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制约南京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对农业的集约化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尽量减少农业机械化使用低对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造成的负面影响,应该是南京发展农业集约化应主要解决的难题。图4省内13个市农业技术人员投入情况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相比较农业机械使用程度较低的状况,南京在农业技术人员投入方面的情况较好,在省内13个城市中,南京在该项的排名为第5位,处于中上游水平(具体情况见图4所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该项指标上存在着严重的二元分化现象,这一点从图4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南通作为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市,一支独秀地将其它市远远地甩在后面,使曲线在南通——苏州阶段呈现出急速下降的态势,位居第二位的苏州与其它城市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从第三位到最后一位的市,农业技术人员投入的差距相对较小,曲线的下降较为平缓。从南京与其它市之间的比较情况看,南京与南通之间相差了173.,仅3相%当于南通的36.,6与%排在第二位的苏州相比差距也很大,相当于苏州的64.,1但%是与排在13位的连云港相比,连云港的科技人员投入相当于南京的51.。1这%说明,南京的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与先进市的差距较大,但与排在后面的市差距不是很大,虽然排名较为靠前,但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仍较缺乏。对此,南京要重视自身存在的差距,挖掘科技资源丰富的潜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综合南京各方面农业投入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仍主要以劳动力集约化经营为主,资本集约化和科技的集约化程度还相对较弱,仍属于较低层次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类型。(二)南京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分析在对南京的农业投入集约化经营类型进行了分析以后,再进一步对南京农业产出的集约化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南京农业集约化的
成效和水平。表5江苏省内各市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表市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公斤/亩)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元/亩)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元/亩)单位投资的粮食产量(公斤/元)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元)南京418.331423.112569.204747.0662525.94苏州409.001303.524917.94583.4113302.42无锡413.201772.523164.801302.7018799.51常州456.671102.812128.771422.4512788.79徐州349.801244.902292.406904.7154410.63连云港411.60950.821777.035176.7626481.93南通366.20822.693192.852333.1425971.26淮安415.601325.132543.5715306.95116162.04盐城414.931177.852316.895606.9240718.82扬州412.67996.012230.4310018.5273158.28镇江391.53868.381620.436054.6039252.78泰州448.73805.561492.435717.5324621.80宿迁377.401070.961580.3914112.6666657.07资料来源: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整理计算而得。图5江苏省内13个市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公斤/亩图5是江苏省内各市农业产出集约化程度的汇总表。在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一栏中,南京的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上,次于常州和泰州,居于第三位,但是与排在第四位至第九位的淮安、盐城、无锡、扬州、连云港和苏州等市的差距很小,仅高出排在第九位的苏州市9.3公3斤/亩;相反,南京与排在前两位的常州和泰州市的差距较大,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产量分别低于这两市38.公3斤4/亩和30.公4斤0/亩。这说明在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方面,南京与第四到第九位的市均属于中间档次的市,而且与常州和泰州有较大的差距。在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方面,南京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无锡,而且与其他市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远远高出了单位面积耕地产量较大的常州和泰州两市。可见,南京在该项指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相对照,可以发现,南京虽然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获得的经营收入较多,这说明,南京耕地种植的作物中经济作物的比重较高,使得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南京农业所依托的消费腹地主要是南京及周边地区,消费层次相对较高,这也是南京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较多的一个原因。图6江苏省内13个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元/亩)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与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有很大的区别。在省内全部13个市中,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最高的是苏州市,达到4917元./9亩4(见图6所示),比排在第二位的南通市高出了54.0,3远%远高出了其他的市。南京的全部市中排在第四位,仅为苏州市的52.2,4与%排在第三位的无锡市也相差了23.1。与8单%位面积耕地的经营收入相对照加以分析,可以发现,苏州的单位面积耕地经营收入较低,但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却很高,这说明,苏州市的其他农业如养殖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收入很高,而南通和无锡也存在着同样的发展状况。相比之下,南京在多种经营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使得南京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不够高。在表5中,单位投资的产量和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两项指标,排在前面的主要集中在淮安、扬州、宿迁、徐州、盐城等苏北城市,相比之下,苏南各市总体上排名靠后。这实际上是由于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类型所造成的,在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业资本投入高的城市,其单位投资的产量必然低于农业投资较少的城市,即分子不变分母扩大,也就是苏南城市该指标低于苏北城市的根本原因。南京在农业的资本投入上并不是很多,因而单位投资的产量和单位投资的经营收入两项指标比苏南其他城市高一些,但低于苏北的城市。由此可见,尽管南京和苏北的城市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要好于苏南的其他城市,但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南京和苏北等城市农业集约化类型层次不高的问题。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类型所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苏南城市单位面积经营用地的经营收入较高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省的13个市中,南京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属于中等略为偏上的层次。各项指标除单位投资的产量这一项外,其余大多排在中等靠前的地位。但是,结合农业集约化投入情况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南京目前在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资本和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少,主要还是属于劳动力集约化经营的类型,这将制约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第二,南京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在诸项指标中表现最差,在全省13个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南京丘陵为主的地理结构应该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尽量消除机械化使用效率低对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农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较低,农业的经营性收入与苏州、无锡等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三、提升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南京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特点等情况,提出以下提升南京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层级虽然,不同的农业投入集约化类型都是对农业土地使用的节约,但是,不同的投入集约化类型在农业产出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同的,因此,劳动力投入集约化、资本投入集约化和技术投入集约化存在着一个层次问题,即农业投入集约化程度的提升应实现由劳动力投入的集约化向技术投入集约化的转变。南京目前的农业投入仍旧以劳动力集约化为主,这与南京现在的整体发展阶段是不相符的,也与南京产业的整体发展阶段不相衬。南京年的人均已经接近美元,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也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同时,南京的工业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现在已进入进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转型期。但是,南京的农业投入仍旧属于较低层次的集约化类型,劳动力仍旧是南京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在农业上的投入还落后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必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尽可能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南京农业投入的集约化层次,促使南京农业经济效益、产出规模的扩大,提高南京农业的集约化程度。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中的作用南京的地理结构以丘陵为主,农业用地由农户零散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因此,南京的农业集约化发展必须走主要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的道路。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就会迅速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中,20世纪初20%是依靠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的;而到20世纪年代,则有%〜%应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可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并促使其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南京的农业科技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农业科技人员的单位面积拥有量在全省居于前列,今后应当进一步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对集约化程度提高的决定性作用。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农业生产物质要素的改善。在不同的郊区县,对于地理条件允许开展机械化生产的区域,应加强对农用机械的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大型农用机械对农业集约化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要及时进行农业生产工具的升级,加大对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应用。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应加强对生产工具的改良、更新等。(2)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如加强对农民的农业专门技术的培训,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其生产技能。(3)改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和制度。如采用新的耕作方式,适当调整复种频率,更多地采用地膜覆盖、培育壮苗、巧施肥料、综合灭草等措施,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产过程等。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采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政府还可制定适当的政策,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采用新的、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与农业生产经营者合作。(4)建立高效率的、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青壮年进行技术培训,增加对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性投资。(5)应充分发挥南京科研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加强农业部门与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将农业科研成果优先应用在南京的农业部门。3、积极发展推广名、特、优、新农业产品在南京,具有地方特色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配车送菜合同范本
- 出租自制衣柜合同范本
- 农村电工聘用合同范本
- 佛山农村建房合同范本
- 个人佣金报酬合同范本
- 乙方卖货合同范本
- 互保贷款担保合同范本
- 个人 对公司合同范本
- 企业聘请合同范本
- 兴宁新昌鞋厂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办事处政府雇员招聘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2025教学工作计划
- 2024年度市政工程项目三方合作协议3篇
- 【大学课件】机电设备管理技术概论
- 切削加工中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考核试卷
- 《推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STP营销战略概述》课件
- 2024年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10kV配电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