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1情况项目名称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建设单位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湟源县日月乡克素儿村联系电话传真/编码812100建设地点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东部的山坡体上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建B1019(m2)192000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664其中:环保投资(万20.4环保投资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年5月一、项目任务由来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是为缓解当地对建筑材料需求量不断加大的矛盾而设置,位于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该矿山为原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结隆沟建筑用石料矿整合新建矿山,以往采矿活动形成2处掌子面,根据《湟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湟源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调整等事宜的批复》(源政【2019】146号),同意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结隆沟建筑用石料矿进行整合,新设矿权进行采矿权挂牌工作,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25日取得了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采矿权网上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本项目的建设,不仅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而且可以安排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地方和国家税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受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及关于修改其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保部令第1号)等的规定,本项目规模为70.0万m3/a,属于《名录》中“四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中的“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类,本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交由建设单位呈报审批部门审批。二、编制依据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2018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29);(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发布,1996年8月29日修订);(8)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9)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10)《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法【2005】109号)。2.2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条例(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及关于修改其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保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3(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6)《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8]86号2018年11月24日);(7)《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8]61号);(8)《青海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青政(2015)100号);(9)《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8]83号);(10)《关于维护正常矿业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3月);(11)《青海省“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12)《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施行);(13)《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要求》(2003年8月);(14)《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青环(1998)第149(1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16)《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青海省人民政府)(2004年6月);(17)《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政[2014]22号);(18)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2017年5月24日施行);(19)《青海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青海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青国土资【2017】306号);(20)《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3月1日);(21)《西宁市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1月24日)。2.3技术规范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3.技术资料及文件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2)《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开发利用方(3)《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矿山地质环境(4)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5)青海领盛工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资源量简测报告;(6)《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意见》(2019年6月);(7)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16年4月编制的《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日月乡池汉素村建筑石料用石料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8)青海华鼎环境监测有限公司2019年3月编制的《日月乡池汉素村建筑石料用石料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及验收意见;(9)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5月编制的《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10)青海华鼎环境监测有限公司2019年3月编制的《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及验收意见。二、矿区现有情况该矿山为原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结隆沟建筑用石料矿整合新建矿山,以往采矿活动形成2处掌子面,分别位于本矿区北侧和南侧,其中北侧掌子m出矿石量约6万m3。其中2号掌子面挖损面积为0.88hm2,目前1号掌子面已进行了恢复治理工作。5+3233-3135m,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1开采范围具体情况拐号XYJ14049941383442798886J24049941433442816679J3.1734428166.76J44049769.0834427988.93+3120-3030m,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2开采范围具体情况拐点号XYJ14049941423442798897J24049941.4234428166.81J3.1334428166.81J4.1334427988.97现阶段矿山主要公用辅助配套设施有作业场地、生活区及矿山道路,其中作业场地已修建于矿区西南侧,紧邻露天采场,占地面积0.037km2(3.70hm2)。主要设施包括:堆矿场、材料库房、配电间、机修车间等;生活区已修建于采矿,距采矿场地60m,占地4550m2(0.46hm2),主要有厂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厕所等;矿山道路修建于矿区西侧,占地面积约0.30hm2。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原有矿山作业场地、生活区、矿山道路、环保设备等全部整合利用,无拆除设施,本次建设仅新建排土场、车辆冲洗沉淀池、部分矿山道路等,矿山现状见下图。6图1项目区现状图1号开采掌子面(已恢复治理)2号开采掌子面已修建的作业区已修建的生活区现状图7根据《湟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湟源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调整等事宜的批复》(源政【2019】146号),原则同意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结隆沟建筑用石料矿进行整合,新设矿权进行采矿权挂牌工作,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25日取得了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采矿权网上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图3矿区范围变化图表31号矿区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露天采场占地面积0.0256km2,采场最高开采山水平3233m,最低开采水平3135m,同时开采水平数一个。作业场地辅助生产区主要有综合材料库、变电所等,面积约250m2,砖混结构。破碎加工区主要包括生产区和堆料区,面积约5000m2,破碎区位于项目区西南侧,在进料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进料口及筛分使用钢结构进行封闭,砂石经破碎机至筛分机为封闭输送带输送。堆料场共两处,位于加工区的东北侧,主要用于成品砂石的堆放。为“三墙一顶”结构,底部使用砖砌结构修建高约2m的围墙,围墙以上及顶棚使用装配式钢结构进行建设,总高约为6m,内设喷淋设施。辅助生活区位于项目区东南侧,占地面积约250m2,主要包括办公室、活8工程动室、配电室等矿区道路外部运输道路为双车道三级道路,总长约350m,道路内侧设排水沟。环保工程破碎筛分粉尘破碎阶段进料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废水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不会形成废水外流。爆破粉尘设喷淋洒水设施生活污水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生产废水项目运营过程中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等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潜孔钻机冷却水因蒸发和渗漏等因素,不会形成地表径流。表42号矿区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露天采场占地面积0.0306km2,采场最高开采山水平3120m,最低开采作业场地送包括破碎、筛分生产线、配电间等,占地面积870m2,在进料送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进料口及筛分使用钢结构进行封闭,砂石经破碎机至筛分机为封闭输送带输。辅助工程生活区生活区位于项目区东南侧,办公室、住所、材料库房等均为钢构,占地面积4200m2机修机械维修委托社会机修力量承担储运工程矿区道路总长250m的进场道路,矿山道路采用硬化的碎石道路,负责运输,路面宽4.5m,最小转弯半径15m。堆料场主要堆存剥离的土方、产品临时贮存等,主要用于成品砂石的堆放。为“三墙一顶”结构,底部使用砖砌结构修建高约2m的围墙,围墙以上及顶棚使用装配式钢结构进行建设,总高约为m公用工程给水系统矿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均需从位于矿区东南侧约1km的池汉素村原用水地拉运。供电系统用电从矿区约2km处河岸路的和平供电所接至作业场地,矿区自备10kV变压器为矿山各用电单位供电。供暖本项目冬季不生产,不设置供暖设施环保工程废气处理系统露天开采、矿石堆场、道路扬尘、铲装和装卸粉尘等采用洒水抑尘;设置工棚,破碎筛分设置于工棚内,为“三墙一顶”结构,底部使用砖砌结构修建高约2m的围墙,围墙以上及顶棚使用装配式钢结构进行建设,总高约为6m,内设喷淋设施。生产废水处理项目运营过程中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等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破碎阶段进料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废水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不会形成废水外流。潜孔钻机冷却水因蒸9发和渗漏等因素,不会形成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噪声处理选用了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隔振、减振;同时控制运输车辆速度等;设备润滑,定期保养设备。固废处理矿石开采剥离废土石堆置于堆料场,用于回填、生态恢复;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垃圾桶,由场区负责送至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门统一处理。三、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2、建设单位: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4、建设性质:新建。四、工程概况4.1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开采区、排土场区等,其余生活区、作业区等均依托原有矿山整合后利用,根据西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9年12月25日出具的《采矿权网上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采矿权范围内矿产资源地质储量1420.53万m3,生产规模为70.0万m3/a,出让年限为15年,根据《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矿山设计利用资源4.2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矿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行政区划隶属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管辖,距池汉素村约1.3km。地理坐标:东经101°11′48.10″、北纬36°34′42.51″;项目区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2。4.3矿区范围根据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矿区范围由南北方向展布,矿区面积约192000m2。开采标高:+3216m~2973m,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5开采范围具体情况拐点号2000坐标系(3o带)第34带XYJ14050369.65532.13J24050452.59634428019.38J34050293.59834428104.35J44050092.93034428359.79J54049732.3221J64049826.42434428077.66J74049972.03634427961.04开采深度:3216~2973m,采矿面积0.192km²4.4开采方案(1)开采方式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矿区内矿体的赋存条件、采场位置及自然地形条件,采场露天最底开采标高为2973m,最高开采标高为3216m,矿区开采每10m为一个台段,为山坡露天开采。矿山开拓公路从矿区西侧已建道路延伸至矿区最顶部3216m标高,呈Z字型盘山道路,然后修建支路能够到达各平台。设计在3216m水平作为首采平台,先进行首采平台以上的削顶降阶。台阶高度为10m、安全平(2)开拓运输方案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并结合当地矿山生产,本方案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严禁溜槽方式进行原料输送,根据矿区体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设计从采场西侧起坡修建运输道路至+3216m水平,其余各生产水平均可修建支线到达。基建工作结束后,形成基建终了平台,并对平台水平进行拓宽,形成基建终了最小工作平台。(3)产品方案根据《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15a,设计生产规模为70.0万m3/a。矿山产品的目标用户市场主要为湟源县周边及西宁地区的建筑工程等建cm2cm、0.5—1cm、<0.5cm。4.5矿床开采(1)露天开采境界本项目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6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结果表序号参数名称单位南北长东西宽1境界尺寸地表682329面积km2k2最小工作平台宽度m403最大垂直采深m2334最高开采标高m32065最低开采水平m29736台阶高度m7台阶坡面角度608最终坡边角度449安全平台宽度m3清扫平台宽度m6开采境界内可采矿石量1046.35平均剥采比m3/m30.04:1km2k0192(2)矿床开拓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床开拓方式为公路开拓。从矿区西侧已建道路延伸至矿区最顶部3216m标高,呈Z字型盘山道路,从南侧首先开采,出入为直入式,在矿区西部留存40m距离为工作平台。(3)开采顺序及开采工艺矿山开采顺序采用自上而下、从顶至底开采的方式。本项目的采矿工艺为:表土剥离→钻孔→爆破→挖掘装载→破碎→筛分→运输注:①根据建设提供资料,本项目在矿区内不设置爆破炸药储存设施,项目爆破作业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作业。(4)砂石质量及类型矿石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为主,绿帘石、磷灰石、白云母、褐铁矿少量。主要矿物粒度在1.5~2.5mm之间。目估矿物含量:斜长石含量50~55%、角闪石含量5~10%、钾长石含量5~10%、石英含量15~20%、黑云母含量3~5%。根据《简测报告》中引用原日月乡池汉素下青稞拉沟检测结果显示,饱和抗压强度为81.1MPa,该检测工作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实验检测中心完成,其质量符合建筑、路桥工程等对石料的要求。五、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组成主要为主体工程(露天采场、加工生产线)、辅助工程(办公生活区、配电室、旱厕等)、储运工程(交通运输、原料堆场、成品石料堆场)、公用工程 (供水、排水、供电、供暖)及环保工程(废气、废水、生态、噪声治理、固废处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7,项目占地情况见表8,项目主要设备见表9。表7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类别工程名称依托原有工程内容新建工程内容1主体工程露天采矿场采矿区面积占地192000m2,开采规模为70.0万m3/a砂石料。可采用露天机械化开采方式直接进行开采。采场最高开采m开采水平2973m,采场开采上下标高差为243m,划分24个开采水平(台阶高度为10m),剥采比为面角6°。本次开采面为新增作业场地位于矿区的西南部,依托1号矿山原有包括破碎、筛分等,在进料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进料口及筛分使用钢结构进行封闭,砂石经破碎机至筛分机为封闭输送带输送。本次不新增工程,仅整合依托原有项目的作业场地2辅助工程办公生活区依托原有1、2号矿山原有办公生活区,为彩钢活动板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本次不新增办公生活区排(弃)土场原1号、2号矿山剥离表土均暂存于堆料场内,其中1号矿山堆料场内剥离表土已用于矿山恢复治理。矿区新设置弃排土场,位于露天采矿区西北侧低洼沟谷地带中,主要堆放采砂剥离的弃土,占地面积78000m2。设计排土场设安全2m平台一个,容围修建挡土墙和截水沟。使用绿网进行遮盖。其它辅助用房依托原1号、2号矿区辅助用房,总占地面积为250m2。本次不新增3储运工程矿山道路依托原有1号矿山、2号矿山碎石硬化道路,道路全长约600m。本次矿山开采过程中需新建部分道路,采用砂石结构,新建道路长度约400m,内侧设排水沟成品石料堆场依托2号原有矿山成品矿石堆场,位于矿区的西北侧,主要用于成品砂石的堆放。为“三墙一顶”结构,底部使用砖砌结构修建高约2m的围墙,围墙以上及顶棚使用装配式钢进行建设,总高约为m施堆场四面密闭,通道口安施装封闭性良好且便于开关的硬质门,无车辆出入时将门关闭,设喷淋设,4公用工程供水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从附近村子运输本次不新增供水设施,依托现有10m3塑料储罐储水排水项目运营过程中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等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破碎阶段进料口处和筛分前的皮带上各设置喷淋设施一套,废水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不会形成废水外流。潜孔钻机冷却水因蒸发和渗漏等因素,不会形成地表径流。本次新建5m3沉淀池一座,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采场外围新设置截水沟,采用排水沟排水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供电依托原有矿山从矿区约2km处和平供电所接至作业场地的供电线路,矿区自备10kV变压器为矿山各用电单位供电。本次不再新建供电设施供暖本项目冬季不生产,不设置供暖设施。5环保工程废气开采、运输、装卸等粉尘采用洒水抑尘;成品石料堆场建设“三墙一顶”内设喷淋设施,选用洒水车对矿山道路,采场工作面道路等进行洒水工作,在开采过程中对开采面采用移动式喷雾机洒水降尘,进料口及筛分使用钢结构进行封闭,砂石使用封闭输送带输送。排土场使用绿网进行遮盖,并定期进行洒水。本次生活区南侧新增车辆冲洗平台及5m3沉淀池一座,用于车辆冲洗;作业区按开采面数量布设喷雾机,用于开采区开采、破碎降尘废水项目运营过程中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等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潜孔钻机冷却水因蒸发和渗漏等因素,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本次采场外围新布设截状为梯形,顶宽1.0m、声选用低噪声优质设备、合理布设,安装减震垫、加强设备保养、合理安排生产间。本次不新增设备固体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传输皮带等外售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企业自行清运至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处置,旱厕固废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植被施肥使用。弃土、石堆存至排土场,用于项目采矿区边开采边恢复过程中的植被恢复覆土使用及项目闭矿后场地平整及植被恢复用土。等等本次在办公生活区设置用于暂存设备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生态治理运营期间严禁在项目规定区域外活动,不得随意增加临时占地,加强矿区内及周围的绿化;对开采区采取边开采边恢复的治理方式。服务期满后对所有临时占地及矿区进行生态恢复表8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单位:m2序号项目占地类型备注1开采区192000天然草地新增2生活区4550荒地依托原有,不新增占地3成品堆料场2000荒地新增4砂石原料堆场300天然草地依托原有,不新增占地5作业场地3700天然草地依托原有,不新增占地6排土场78000荒地新增表9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项目序号设备名称采砂设备1装载机32挖掘机53翻斗车生产设1进料机22振动筛23运输带24破碎机25液压破碎锤16潜孔钻机17洒水车1六、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采矿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原有矿山作业场地、生活区、矿山道路、环保设备等全部整合利用,无拆除设施,本次建设仅新建排土场、车辆冲洗沉淀池、部分矿山道路等。现阶段矿山主要公用辅助配套设施有作业场地、生活区及矿山道路,其中作业场地已修建于矿区西南侧,紧邻露天采场,占地面积0.037km2(3.70hm2)。主要设施包括:堆矿场、材料库房、配电间、机修车间等;生活区已修建于采矿场地南东侧,距采矿场地60m,占地4550m2(0.46hm2),主要有厂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厕所等;矿山道路修建于矿区西侧,占地面积约0.30hm2。采矿场用地呈东西方向布设,由采矿场、装载平台、破碎站、矿山道路等几部分组成;项目作业场地主要布设排土场、产品堆场、职工生活区等。采矿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采矿场、装载平台。破碎站布设于项目东侧运输道路底部。采矿区各组成根据实际需求就近建设,矿区所采矿石由车辆运输至破碎站,经破碎筛分后的产品直接经车辆拉运至作业场地的砂石成品堆场。砂厂运输道路将配套设施与采区紧密相连,同时简易铺砂石道路顺接缩短了原料和产品在场地内的转运路线,降低了转运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了物料的泄漏和洒落。总体而言,本项目整体规划设计紧凑合理、占用土地少、生产及运输线路短,利用风向和地形,减少相互干扰,满足卫生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既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也能确保生产安全。从总体上讲,本项目平面布局合理。图4项目平面布置图七、公用工程(1)给排水本项目无洗砂环节,生产用水主要为降尘、喷淋用水,用水从附近村庄就近拉运解决。(1)生产用水①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为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周围洒水降尘用水、钻孔冷却用水、破碎工序喷淋用水以及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根据同类同规模采矿项目类比。用于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和道路周围洒水降尘的新鲜用水量为2000m3/a。露天采场、作业场地内、运输道路等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项目进料口、破碎机进出料口拟安装喷淋洒水装置,降尘用水的主要去向是一部分被矿石和场地吸收,一部分自然蒸发。潜孔钻机在工作时钻头与岩石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需进行水冷,否则钻头会因温度升高而损坏。该部分冷却水因蒸发和渗漏等因素,不会形成地表径流,据md00m3/a。(2)车辆冲洗废水m/a,工作制度为年生产250天,项目配备12辆翻斗车,根据对同类型企业的调查,车辆冲洗水量大致为10m3/d,年用水量为2500m3/a,排污系数按0.8计算,则废水量为8m3/d。该废水的主要水质污染因(3)生活用水本项目运营期有员工19人,生活用水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用水定额标准,按20L/人·天,每年有效工作日按250天,年用水量为95m3/a,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量为76m3/a。其中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项目用水量情况见下表。表10项目给排水情况表m3/a项目用水量损耗水量回用水排水量生产用水降尘用水、破碎工序喷淋用水2000200000钻孔冷却用水50050000车辆冲洗废水250050020000生活用水95760合计5095301920760图5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a(2)供电矿山生产采用外部电源,外接矿区附近农用10kV输电线路,依托原有矿山自建1600kVA变压器为矿山供电,可满足矿山供电需求。(3)消防矿山地表设备设施较简单,采场不设消防设施,消防对象主要为供配电设施。根据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采用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预防措施,每个消防点配备2个干式灭火器。(4)机修矿山不设机修间,大、中型机械维修全部依托社会机修铺承担。八、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青海省矿产资源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相关要求:矿产资源特点、勘察程度、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求,划分重点矿区、禁止开采区,以调整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地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划为禁止开采矿区位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1°11′48.10″;北纬36°34′42.51″。不属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禁止开采区,因此,符合《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3)与《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城乡建设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满足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贮存、绿色运输的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4)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中(一)禁止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中规定“1、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2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本项目评价范围不涉及国家和地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矿区距109国道约2km,有山体阻隔,不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表11本项目与《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符合性表《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2018)要本项目分析结果备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喷雾、喷洒水或生物纳膜、加装除尘设备等措施GBZ的规定。应对输送系统、产线、料库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抑尘;做好车辆保洁,车辆驶离矿区必须冲洗,严禁运料遗撒和带泥上路,保持矿区及周边环境卫生。本次评价提出生产过程中新建喷洒水和传送带传送等封闭的措施,并新提出车辆驶离矿区冲洗等措施。符合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工作场所噪声限值应符合GBZ2.2-2007的要求,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本次评价提出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加之矿区位于沟道内通过山体阻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运营期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符合矿山开采面、作业平台应干净整洁,规范美观。矿山阶段开采顺序为由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共设计21个开采水平,每10m为一个台阶,安全平台宽度为3m、清扫平台宽度为6m,每两个安全平台之间设置一个清扫平台,最终台面边坡角为60°,符合要求符合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盖率应达到100%。矿区植被覆盖率达到100%,要求建设单位闭矿期选用本土草种对项目区进行绿化,与周围环境实现自然过渡。符合资绿采场准备应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生自然环本项目设置排土场,采场采用边开采边恢复方式,每一台阶符合20境,减少对矿区植被破坏引起的视觉污染和环境扰动。开采完成后在进行下一个工作面开采的同时,可对上一个已经开采的工作面形成的边坡进行覆土种植,进行植被恢复,同时对工作平台进行永久绿化。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耐贫瘠、适应性强、竞生能力强的本土物种,如冰草和芨芨草等。从而减少对矿区生态破坏引起的视觉污染和环境扰动。排土场应通过勘测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场所,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排放安全,避免占压可采矿量,并方便未来矿区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时取用。本次评价提出在排土场表面进行压实和密目网苫盖,及时洒水降尘。符合应执行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露天开采应实行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阶段坡面角、平台宽度及终了坡面角等主要参数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开采台阶高度不宜大于15m。根据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台阶高10m;安全平台宽度3m;台阶坡面角:60。,符合要求。符合矿石原料破碎前一般应进行除泥 (土)工序。矿石粗破系统应靠近采区布置,有条件的,也可在采区内进行粗破,破碎后矿石宜采用连接输送机输送到砂石生产厂区。本次评价提出矿石经破碎后由皮带运至筛分机进行筛分,分别筛选出泥土及砂石产品,筛上物通过皮带运输机再送入破碎机破碎加工、筛分,不同粒级产品分别装车运至作业场地堆料场相应的成品堆,高效节能。符合干法生产应配备高效除尘设备,并持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湿法生产应配置泥粉和水分离、废水处理和循使用系统。本项目开采、运输、装卸等粉尘采用洒水抑尘;成品堆场四面密闭,通道口安装封闭性良好且便于开关的硬质门,无车辆出入时将门关闭,内设喷淋设施。排土场表面进行拍实并及时洒水抑尘,应设置密目网遮盖等。选用洒水车对矿山道路,采场工作面道路等进行洒水工作,在开采过程中对开采面采用移动式喷雾机洒水降尘,进料口及筛分使用钢结构进行封闭,砂石使用封闭输送带输送。符合生产加工车间的产尘点要封闭,有利于形成负压除尘;皮带运输系统廊道应选用封闭方式,防止粉尘逸撒。本次评价提出生产加工区采取封闭措施,皮带运输廊道设置洒水抑尘装置,符合要求。符合应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对高噪强振的设备,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布置,控制噪声传播。本次评价提出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加之矿区位于沟道内,通过山体阻隔,对周围环符合21境影响小,运营期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限值。砂石骨料成品堆(库)应地面硬化,分类或分仓储存。成品堆场四面密闭,通道口安装封闭性良好且便于开关的硬质门,无车辆出入时将门关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符合砂石骨料产品短途汽车运输应符合相关环保、交通等法律规定。中长途转运时,应配置规模适宜、环保、安全措施完善的中转料场。料装车出场时,对料车进行篷布覆盖,采取及时洒水抑尘,厂内路面要求进行硬化,矿区设置车辆冲洗平台,对进出场车辆需进行冲洗,减少车辆活动产生的粉尘。符合要求。符合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作业场地、排土场、矿山扰动区域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应符合HJ61的相关规定。本次评价对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作业场地、排土场等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符合要求。符合恢复治理后的各类场地应实现安全稳定,对人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求本次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设单位通过采取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要求后,符合要求。符合对粉尘、废水、噪音等污染源和污染物实行动态监测,并向社会公开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用于组织实施由本报告表中所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和生态恢复措施,计划中明确了责任方所承担的职责、监督和监测机构所担负的管理和监控内容。符合对排土场堆放的剥离表土或筛分后的渣土,用于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和复绿等。本项目剥离表土等闭坑后回。符合矿石开采和砂石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应符合GB16297的规定;对于环保要求严格的地区,要争取更有效的措施,控制粉尘排放,并达到地方环保要求的标准。本项目各产粉尘环节符合无组织排放量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1mg/m3标准要求。符合尘矿区应配置洒水车、高压喷雾车等设备,对无组织排放粉尘进行抑尘、降尘;宜采用水雾增湿除尘穿孔凿岩技术,在输气管道的回风过程中进行收尘。本次评价提出矿区配置洒水车及相应的抑尘设备,通过分析,采区采取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符合22矿区及厂区应建有雨水截(排)水沟和集水池,地表径流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求本项目建设雨水截(排)水沟,用于收集厂区雨水,符合要求。符合九、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根据湟源县及矿区的气候条件及生产性质等,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天数工人17人、管理人员2人。十、工程投资及建设进度2020年5月完工,并投入运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踏勘,该采矿权范围内设置两处采矿权,分别为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和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目前均已期满停运。一、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项目基本情况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由湟源县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30日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采矿权,矿区面积0.0256平方公里,矿山总储量32.4万m3,年生产规模5万m³/a,有效期至2019年8月30日。矿区主要由开采区、生产区、临时堆料区、矿山道路等几部分组成,于2016年4月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编制了《湟源三益石材开采有限公司日月乡池汉素村建筑石料用石料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6年4月12日由湟源县环境保护局以源环【2016】22号文以批复,并于2018年9月委托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项目施工运营期的环保工程进行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根据环评报告表批复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项目实际投资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5万元,项目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下:(1)废水:项目生产用水主要是破碎、运输过程中的喷洒用水,全部挥发或进入产品,不外排,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用于泼洒降尘;(2)废气:废气主要分为开采粉尘、运输粉尘、破碎粉尘、砂石堆场粉尘23等,采用洒水降尘、种树绿化等方式降低粉尘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根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8年9月20-21日对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见下表表12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检测点位项目时间2018年9月20日2018年9月21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颗粒物0.6160.6970.6530.6720.6400.6240.6340.6982#颗粒物0.8370.8190.8270.8700.8650.8710.8620.8953#颗粒物0.8160.8950.8550.9310.8140.8470.8850.8214#颗粒物0.9110.8700.8320.8450.8650.8210.8640.894气象参数气温气压72.973.2风向西南风西南风2.02.1根据以上检测结果,项目区无组织废气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的相关标准。(3)噪声:对产噪设备安装基础减震,夜间不生产;根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8年9月20-21日对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项目区噪声结果见下表。表13厂界噪声检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名称及位置检测日期2018年9月20日2018年9月21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项目区东侧58.241.257.640.22#项目区南侧43.557.838.63#项目区西侧56.74#项目区北侧49.240.958.749.6根据以上检测数据,项目区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4)固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山根村生活垃圾斗。废土、废石集中收集后用于矿区生态复垦。(5)采矿场设置截水沟,表面进行混凝土现浇防护,开采平台进行平整压实,矿区道路平整压实,堆料场和排土场设置浆砌石挡土墙,排土场上游和周边设置截、排水沟。24根据与环境主管部门核实,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在建设、生产过程中未出现被举报、投诉及其他环境违法问题,根据《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意见》,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项目各项污染防治设施已按环境报告表及批复要求建成,建立了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依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废气、噪声排放达到了相应的排放标准,废水、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符合国家及青海省规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整个开采过程中,项目开采未超出采矿许可证允许开采范围,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青海博韬矿业有限公司编制的《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采取了“边生产、边恢复”的措施,采矿的11个台阶均进行了削坡并逐步进行了恢复,闭矿后,坡面上播撒了草籽且覆盖了密目网格布,矿区道路沿边边坡平整后栽种了树苗,料堆集中堆存后也覆盖了密目网格,恢复治理率达80%以上。根据2019年6月湟源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等共同出具的《湟源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表》可知,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用灰岩矿矿山恢复治理情况如下:(1)矿山修建开采平台11个;(2)平台坡面种植密见草25300m2;(3)平台坡面种植青海云杉90000株,共计10650m2;(4)修建排水沟长400m、宽1.5m;(5)矿山设置网围栏围挡760m;(6)恢复面设置灌溉渠道;(7)矿山设置标识牌。根据验收组意见,该矿山基本按照《日月乡池汉素村结隆沟建筑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要求进行了恢复与治理,采矿的11个台阶均进行了削坡绿化,恢复治理率达80%以上,达到了相关要求,同意通过验收。二、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项目基本情况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由湟源县雄伟石材开采有限公司于252016年8月30日通过招拍挂程序取得采矿权,矿区面积0.0245平方公里,矿山年5月委托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环境影响报告表》,2016年7月17日由湟源县环境保护局以源环【2016】46号文以批复,2018年9月委托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矿山施工运营期的环保工程进行了验收监测。项目实际投资300万元,环保投资22万元,项目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下:(1)废水:项目生产用水全部挥发或进入产品,不外排,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用于泼洒降尘;(2)废气:废气主要分为开采粉尘、运输粉尘、破碎粉尘、砂石堆场粉尘等,采用洒水降尘、种树绿化等方式降低粉尘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根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8年9月20-21日对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见下表表14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检测点位项目时间2018年9月20日2018年9月21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颗粒物0.5180.5730.5530.5980.5430.5980.4820.5232#颗粒物0.6620.7180.7520.6970.6140.6710.6870.6943#颗粒物0.6410.6950.6310.6700.6910.7470.7860.6194#颗粒物0.6660.6450.7600.6960.6650.6740.6360.695气象参数气温气压72.973.2风向西南风西南风2.02.1根据以上检测结果,项目区无组织废气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的相关标准。(3)噪声:对产噪设备安装基础减震,夜间不生产;根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2018年9月20-21日对项目区无组织废气检测结果,项目区噪声结果见下表。表15厂界噪声检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名称及位置检测日期2018年9月20日2018年9月21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26项目区东侧55.638.246.339.92#项目区南侧57.239.757.840.53#项目区西侧53.843.654.944.64#项目区北侧59.842.750.341.8根据以上检测数据,项目区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4)固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设置排土场:剥离表土和分离废土石均与排土场内分别堆放,表土用于后期采空区恢复,废石用于排土场的护坡加固。(5)生态:项目对进场道路、作业场地及采区落实了环评中提出的生态防治措施,在厂区及采矿区部分空地种植了松树。根据与环境主管部门核实,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在建设、生产过程中未出现被举报、投诉及其他环境违法问题,项目开采未超出采矿许可证允许开采范围。根据《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意见》,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项目各项污染防治设施已按环境报告表及批复要求建成,建立了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依据青海华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废气、噪声排放达到了相应的排放标准,废水、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建设单位也采取了“边生产、边恢复”的措施,但后期为了办理两个矿区的整合工作,以及整合后新建项目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对原扰动面进行开挖扰动,故建设单位采矿结束后,对该矿区的扰动面没有进行恢复整治,待本新建项目闭矿后一起性进行恢复整治。三、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科拉沟建筑灰岩矿目前还未进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再加上区域干旱,恢复区域植被长势较差,植被覆盖率较低;现有场区剩余堆料即便集中堆积后覆盖了密目网格布,但因刮风下雨多处破损,裸露松散面,以上原因导致风干物燥天气时激起的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松散面裸露、地表松散,下雨季节容易形成水土流失。3)未植被恢复,或恢复后长势不好,导致原扰动区域的地表裸露,与周围山体地表的植被景观不协调,从而形成局部区域“伤疤”景观影响。27四、原有环境问题整改措施(1)将项目采区现已开挖后的砂石统一清运至项目区作业场地,使用篷布进行遮盖,待项目基建完成,投入生产时进行破碎、筛分,进行成品的加工。(2)现有矿石堆料场内的矿料,在项目作业场地集中收边堆存,并且顶部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待项目投入生产时进行破碎、筛分以及成品的加工。(3)待新建项目施工结束后,场区内闲置的原已扰动面将平整后,播撒草籽恢复植被。其余的新建项目继续需要进行扰动的面积,待本项目闭矿后一次性进行整治恢复。具体的恢复措施如下:①采坡面按1:1.5进行削坡,待削坡完成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进行回覆,覆土厚度为25cm,再进行撒播草籽,以期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为保证覆土不被雨水淋漓,同时使用遮阴网进行遮盖,用竹扦进行固定。②待项目结束后对整个矿山道路进行平整,削高补低,并表层覆土厚度达15cm后,撒播莎草、早熟禾等草种,道路内侧沿边留设导排水沟。③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区的建筑物、硬化地板、厕所、仓库等设施及时拆除,拆除产生的钢结构可售往至再生资源回收站,废砖块等破碎后运至矿区开采区铺填凹陷地块,厕所粪便作为有机肥拌和在废土石中作为矿区恢复覆土回用。拆除建构筑物后对占用地面进行开挖翻松和平整,并对该单元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5cm左右,然后播撒披肩草、莎草、早熟禾等草种,草种按重量比1:1:1比例混播,撒播密度为150kg/hm2,撒播草籽24kg,并进行抚育管理,以恢复绿化植被。④作业场区:对该单元内的建构筑物进行及时拆除,拆除产生的钢结构可售往至再生资源回收站,对成品堆场等处的硬化地面、沉淀池等进行拆除,产生的废混凝土块经破碎后回填采场采空区全部回用。拆除建构筑物后对占用地面进行开挖翻松和平整,并对该单元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5cm左右,然后播撒撒播披肩草、莎草、早熟禾等草种,草种按重量比1:1:1比例混播,撒播密度为150kg/hm2,撒播草籽12kg,并进行抚育管理,以恢复绿化植被。⑤排土场:项目排土场处的临时堆方在“边开采边恢复”过程中陆续作为填方和覆土进行回用,待临时堆方全部回用完后,沙袋中的沙石也作为采场处的填方回用,对排土场单元占地进行平整和翻松处理,表层进行覆土恢复植被,根据28《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中的要求:“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排土场表层,覆盖土层厚度根据植被恢复类型和场地用途确定,恢复为农业植被的,覆土厚度应在50cm以上,恢复为林灌草等生态或景观用地的,根据土源情况进行适当覆土”,因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有利于恢复草木,故本次环评中建议覆土厚度为15cm左右,然后播撒披莎草、早熟禾等草种植被恢复为草地,草种按重量比1:1:1比例混播,撒播密度为150kg/hm2,撒播草籽12kg,并进行抚育管理,以恢复绿化植被,恢复后的植被覆盖率不应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要与原有类型相似,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29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湟源县位于西宁市西部,县城城关镇距省会西宁52km,湟源县位于青海湖东岸,日月山东麓,湟水河上游,是青海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青藏铁路、109和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称。全县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辖7乡2镇,146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136117人(农业人口94407人),有藏、回、蒙、土等13个少数民族。本项目位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地理坐标:东经101°11′48.10″;北纬36°34′42.51″。2.地形地貌矿区位于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下青稞拉沟两侧的山坡体上,地势总体上呈北东高南西低。矿区附近的下青稞拉沟为季节性流水,暴雨时易出现山洪,山沟中冲刷痕迹较明显,洪水位最高1m,沟宽1~3m。区内海拔3216~2973m,最大相对高差达243m,高于矿区南侧下青稞拉沟地带的最低侵蚀基准面2947m,区内山坡坡度20~60°,局部山崖处65~70°。区内地形陡峻,区内山高沟深,地形切割强烈。3.地质(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为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物(Q4eol)及腐殖土。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风积黄土(Q4eol)分布于全矿区西、北侧、东侧山体顶部及山坡位置,呈浅黄色,主要成分为粉土,厚2~5m。2、腐殖土: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其主要为黄土,呈灰黄色,松散状,厚0~0.2m不等,具有湿陷性,主要成分为粘粒,植物根系发育。(2)构造矿区内矿体为块状构造,岩石发育四组节理,①95~110°∠45~55°,节理间距0.8~1.5m;②130~140°∠60~70°,节理间距0.2~0.5m;③18~25°∠65~75°,节理间距0.5~1.0m;④280~295°∠10~25°,节理间距0.5~1.5m。节理裂隙中有少量的铁泥质物、砂等充填。但节理密集程度和贯通性均较差。30项目所在地属高原大陆型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日温差较大,年较差小,结冰期长,无霜期,夏夜多雨、冰雹频繁。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28.6℃,极端最低气温为-30.9℃,毫米,最多年614.4毫米,最少年252.2毫米,蒸发量1404.8毫米,为降水的3.5倍,平均有暴雨34天,其中6-8月占75%。本地区风多且强,一年四季多为偏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风速最大的3月平均为2.9米/秒,最小的8月为1.2米/秒,春季最大风速为2.9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5天。境(1)土壤该矿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具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土层厚度约为30cm。(2)动植物项目区域植被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主要植被为小蒿草,并分布有少量的矮蒿草、早熟禾等牧草,间歇有少量的金露梅灌丛。项目区采场植被覆盖率约为30~40%。项目区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无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31现状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依据《西宁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域划分》,评价区大气执行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本项目位于湟源县日月乡池汉素村上青稞拉沟,本次评价采湟源县生态环境局提供的2019年湟源县环境状况公报内容,湟源县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1ug/m3、45g/m3;SO2、NO2年均浓度分别为19ug/m3、22ug/m3。其区域空气质量现状如下表所示。表16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单位:μg/m3、CO为mg/m3)评价因子PM10PM2.5SO2NO2评价指标年均值现状浓度4522标准限值70356040达标情况超标超标达标达标128.54055区域环境质量状况除PM10和PM2.5超标外,SO2、NO2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项目区处于非达标区,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冬季风沙较大,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二、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地处农村地区,周边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距本项目左侧200m处存在另一处小型开采企业,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贡献值主要为左侧小型开采企业,根据同类型项目进行比较,矿区噪声源经542m传播后,约为10dB(A)左右,叠加自然背景值后,基本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距离最近的地表水体为项目区东侧约3km处的药水河,该河为湟水河一级支流,本次评价引用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2019年12月扎马隆断面水质状况来说明评价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具体监测结果果见下表。32图5项目区地表水水质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扎马隆断面水质状况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限值,未出现超标。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生态环境简单,项目区域内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分布在中山、高山地区,主要发育在砂砾岩、灰岩上。项目区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主要植被为小蒿草,并分布有少量的矮蒿草、早熟禾等牧草,间歇有少量的金露梅灌丛。项目区采场植被覆盖率约为30~40%,作业场地植被覆盖度约为10~15%。专访当地村民,项目周边范围内无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也无特殊保护的植物资源,因此,项目建设不存在对珍稀动植物资源造成影响、破坏的问题。3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周围1km范围内为荒地,无大规模居民聚居地,只有零散的散户居民居住。距离项目区最近的地表水为3km外药水河,本次评价的重点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7。表17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相对厂址位置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方位地表水环境药水河东3000水体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环境空气池汉素村东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草本植被土壤/矿区周边土壤、植被原有生态现状(植被覆盖率、种类等)34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类区标准。表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执行标准类别项目标准值(μg/m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类区二级SO2小时平均值500NO28小时平均值20PM10PM2575TSP300CO401小时平均2、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评价区位于声环境功能区的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2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9。表19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昼夜2类标准值60503、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以植被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等背景值作为生态评价质量指标。表20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因子单位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植被覆盖率%项目区场地植被覆盖率约为30~40%,作业场地植被覆盖度约为10~15%植被类/高寒草甸植被种类/植被为小蒿草并布有少量的矮蒿草、早熟禾等牧草,间歇有少量的金露梅灌丛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土层30cm。35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2011)中限值(GB12348-2008)2类标准,见下表。表2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项目昼间,Leq[dB(A)]夜间,Leq[dB(A)]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2011)7055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GB12348-2008)2类标准值6050(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的相关标准,具体排放限值详见下表。表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限值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3、一般固废处理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总量控制指标在严格落实环评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间各污染物达标排放,无有组织废气外排,抑尘及喷淋产生废水循环利用和蒸发;员工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车辆冲洗废水全部回收利用,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在申请总量。36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及主要污染工序:项目区由于之前已设矿权,并进行过开采,作业场地基本为荒地且整体较为平缓,项目施工期无须对场地内进行大规模平整,同时项目进场道路依托原有采矿形成的碎石路,无需进行进场道路建设。结合项目区域现状,现阶段项目区生产生活设施均依托原有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善,项目施工期仅需进行道路修整、场地内小规模场地平整和压实处理、排土场、沉淀池建设等。产污工序: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对象主要为沉淀池、排土场等建设,污染物主要为以上建设工序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各工段产生的污染物都将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本项目开采方式是山坡露天机械开采,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矿山开采生产工艺过程为:表土剥离→穿孔→爆破→挖掘装载→破碎→筛分→运输图5运营期工艺流程图和产污节点图工艺流程说明:(1)表土剥离本工程确定为露天开采,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法,开采顺序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即先从上部台阶开始剥离,逐台阶下降,矿山开采时,先将表层37土剥离,平均剥采比为0.04:1,总剥离面积为192000m2,剥离表土运送至作业场地排土场堆存后及时密目网苫盖,运行期矿山每一台阶开采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该工序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扬尘、噪声。(2)钻孔爆破钻孔:按70.0万m3/年的矿山采剥总量计算,钻孔爆破矿岩量为25m3,年需穿孔总量约28000m。设计利用ROCD55型(自带空压机)露天潜孔钻车,钻孔直径152mm,台班穿孔效率(已考虑0.8的高原工作系数)为50m/台班,每D满足生产规模要求。利用潜孔钻机自带的1台14m移动式电动空压机供气。挖掘开段沟时,采用潜孔钻机配合挖掘机进行施工。产污节点:钻孔环节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粉尘、噪声、废水。爆破:本项目矿山爆破工作由专业爆破公司处理。采用宽孔距、小抵抗线、多排孔、微差爆破方法,起爆方式为电导爆管起爆。经计算,矿山爆破周期平均每10天1次,每次爆破落矿量约1012m3,每次爆破用药量43.2~64.8之间,炮孔数控制在10~15孔,单孔用药量4.32kg。一次总爆破药量按照43.2~64.8kg进行爆破。矿山爆破两个星期左右进行一次,因此,在需要进行爆破的情况下,才将爆破材料运进矿山。产污节点:爆破环节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粉尘、炮烟(主要为N0X)、噪声。(3)破碎、装载、运输采石面爆破后下落的块石,由挖掘机装车运至破碎站,然后将矿石投入进料口,由皮带运至颚式破碎机,矿石经破碎后由皮带运至筛分机进行筛分,分别筛选出泥土及碎石产品,筛上物通过皮带运输机再送入破碎机破碎加工、筛分,不同粒级产品分别装车运至作业场地堆料场相应的成品堆场,最后外卖、销售。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噪声、扬尘、废水。装车外运阶段:该矿生产产生的石料利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堆料场待售,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噪声和扬尘。主要污染工序施工期:项目施工活动中主要产生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及施工38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施工期清理现场、平整场地、新建构筑物等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在短期内会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建筑施工作业造成的粉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据类比同类施工现场,在正常风况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在施工区域近地面环境空气中TSP浓度可达1.5~3.0mg/m3,对施工区域周围50~100m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另外,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也会造成施工作业场所近地面粉尘浓度升高,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内影响较大,而且形成线形污染,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以上,一般浓度范围在1.5~30mg/m3。施工期废水来源于现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按每天8人考虑,生活用水取25L/人·d计,施工期按3个月计,则整个施工期生活用水量为18m3,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60%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2m3。其中施工人员生活洗漱废水水质简单,全部用于场地泼洒降尘,厂区原设有防渗旱厕,人员粪便废水全部进入旱厕,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施工噪声贯穿于施工的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喷沙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半自动打码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棒长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版鞋子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抵押贷款逾期罚息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收益分成合同4篇
- 起重吊装安全管理制度(共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返利协议3篇
- 机电矿长考试题及答案
- 建设工程测绘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神农架研学课程设计
- 文化资本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锡膏培训教材》课件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