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_第1页
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_第2页
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_第3页
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_第4页
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项目建议书一月

目录TOC\o"1-2"\h\z\u一、项目背景 -2-二、项目区域概况 -4-2.1地理位置 -4-2.2区域地质 -4-2.3气候条件 -5-2.4河网水系 -5-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3.1项目概况 -6-3.2项目建设必要性 -6-四、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12-4.1项目建设可行性 -12-4.2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13-

一、项目背景伴随港珠澳大桥的全线贯穿,粤港澳大湾片区发展姿态如火如荼,重要节点都市——佛山的面貌亦是日新月异,而三水作为佛山的一种区,亦正一步步完毕从农业区向工业区的转变。三水区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汇报提出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光伏太阳能、饮料等重点产业,鼓励扶持自主创新,描绘出三水产业发展途径;汇报同步提出,建设精品宜居都市,三大片区发展,建设三水新城,打造南国水都,勾勒出三水都市建设的蓝图。图1.1三水区都市规划图从三水“十三五”规划和各项政府工作汇报中洞察,到三水要实现8大发展目的:1、经济发展目的——到,三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到达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的目的。2、产业构造目的——到,三水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重大跨越,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相融合、互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建成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3、创新升级——三水计划打造千亿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到达40%以上。4、规划人口——到,三水将力争成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都市。5、宜居环境——到,三水力争所有小区基本到达宜居小区原则,其中省级宜居小区22个;创立市级宜居城镇3个、宜居村庄30个。6、教育改革——到,三水计划建成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高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示范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跻身教育发达都市和地区行列。7、医疗改革——到,分级诊断制度全面建立,面向全区居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到达全省先进水平。8、生态绿化生态绿化——到,三水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达46.95%,都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达22平方米以上。生态绿化三水过去曾凭借广三铁路成为重要的陆运中转都市,辐射南海丹灶、狮山,肇庆四会和高要东部等地,服务功能突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三水有望再次成为三水、狮山、大旺这一片区的区域服务中心,而三水新城则承载着“筑特色高地,造服务之芯”的战略要务。图1.2三水新城规划二、项目区域概况2.1地理位置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介于北纬22度58分至23度34分,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02分之间。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三水也因三江汇流而得名。图2.1三水区地理位置图2.2区域地质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运用上具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构成,约占24.4%。其他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2.3气候条件三水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时有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夏秋两季常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雷电灾害频繁,属雷暴盛发区。影响三水区的气象灾害重要有:早春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为整年最冷月,7月份气温最高。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82.8mm(4-9月:占总雨量80%)。整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重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重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日照:整年日照总时数1721.7小时。一年中最长的日照时数是7月为218.7小时,最短是3月为65.5小时。2.4河网水系三水区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重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图2.3三水区河网水系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鱼塘改造人工湖(水库)工程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其中挖湖水体面积约900亩。项目所在地现实状况:项目位于三水区周围城镇结合处,土地运用现实状况是一片分户鱼塘,水体面积分散,整体处在半开发状态。建设内容:计划经设计将既有各鱼塘打通,形成持续的水面,改导致人工湖,同步修建渠道或排水管道将人工湖连通三丫涌、大前引涌和西边涌。湖涌之间设置双向补水泵站,运用人工动力实现调水补水。3.2项目建设必要性3.2.1规划规定三水区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汇报明确提出“建设打造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目的,并给出实现措施即通过云东海北湖,引北江之水到新城,打造“南国水都”。依规划,佛肇城际轨道三水站将打导致“活力水城”,与“南国水都”的定位不谋而合,都充足运用了地区优势——水的特色。城轨三水站恰在三水新城范围内,站点建设的蓝图是成为佛山市西南板块新中心,辐射珠三角西北的桥头堡;以商业商务中心和交通枢纽职能为主导,兼容文化娱乐、旅游及城际通勤服务职能的综合性都市中心区。站点布局是以交通核呈圈层式布局,面向西南涌,由高强度向低强度建设,凸显河涌景观,在轨道站场与西南涌之间架设持续的二层步行商业街,并引进水网营造多种层次的景观节点,体现活力水城意象。项目地处城镇结合处,既承担着三水新城建设的重任,同步又起着新旧都市连接的作用,因此,此片区的开发建设在满足其功能性的状况下,尚应考虑与旧城的风格协调,同步响应规划规定,打造“南国水都”目的,选择人工湖作为新旧城的连接再合适不过。图3.2.1—1“南国水都”蓝图图3.2.1—2“南国水都”既有实景图3.2.2“海绵都市”建设规定三水区河网水系丰富,但多数河涌尚未进行系统整改,导致涌道出现萎缩、淤积、污染、涌障以及排涝能力局限性等现象,且各河涌之前的连通性较弱欠疏通,遇短时强降雨,排水不及,就会导致三水城区出现严重的“水浸街”现象。“水浸街”状况事关民生问题,严重影响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制约城区统筹规划、交畅通通和民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设“海绵都市”势在必行。同步,三水区出现“水浸街”往往是内河涌治理出现脱节导致的,只要拓宽修治内河涌、畅顺排水管道等,就可以使“水浸街”现象标本兼治。而人工湖作为建造“海绵都市”的一种措施在连接河涌,疏通水体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人工湖具有水库的各项功能,包括连通水系、防洪、排涝、发电、浇灌等,在防洪排涝方面具有滞洪和蓄洪的作用,连通各河涌之后可实现旱季补水至河道,雨季河涌水临时引渡至湖内以到达蓄洪和滞洪雨洪运用的目的;在浇灌方面,可在旱季作为周围树木和植被的浇灌水源。图3.2.2—1“海绵都市”示意图图3.2.2—2“海绵都市”调水补水示意图3.2.3宜居环境和生态绿化规定到,三水区宜居环境目的是力争所有小区基本到达宜居小区原则;生态绿化目的是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达46.95%,都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达22平方米以上。“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荷花盛开,游园赏玩,休憩畅谈”视为最合适的生活状态。将鱼塘改导致生态湿地人工湖泊,旧貌换新颜以绿“荫”城、以水“润”城,既提供了宜居环境又提高了生态绿化指标,同步生态湿地还具有自身净化水质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图3.2.3—1人工湖和生态湿地示意图

图3.2.3—2生态景观和宜居环境示意图四、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效益分析4.1项目建设可行性从都市建设模式的角度出发,三水区打造“南国水都”具有其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且运用水的优势发明活水环境,使得打造人工湖,连接河网水系,发挥调洪蓄洪功能具有也许性;从项目所在地现实状况角度出发,既有场地为鱼塘,为分散水体,打导致人工湖使水体连接之后,对既有工程地质和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即便强降雨期湖体将承担调洪任务,在短期内对周围环境也不会展现出较大的不利状况,因此,挖湖工程具有可行性。4.2项目建设效益分析通过生态湿地人工湖的建设,可以实现如下效益:4.2.1社会效益初期的都市化建设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便利和美好环境,但同步都市规划的弊端也呈目前眼前,高耸的混凝土建筑群,光滑的柏油路面占据了都市较大部分的用地,不透水面积不停扩大,致使径流系数增大,相似降雨状况下的径流量会增长,都市排水量明显增大,加大了区域河涌的行洪压力。建设人工湖,提高都市水面率,将有助于加强防洪能力、减轻内涝。湖区改造竣工后,旱季湖水净化后经补水泵站注入河涌,雨季开放水闸将河涌洪水排入湖泊,从主线上处理“水浸街”问题,对防止洪涝灾害保证区域安全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规定越来越高。人工湖的兴建,不仅可以提高都市水面率,为市民提供亲水、娱乐空间;同步也对调整区域的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