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原则、重点与问题1.体现科学发展观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实施科学发展观,我们将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据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沦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无疑,制订“十一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质内涵。2.明确规划决策和实施主体以前规划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规划的审批主体不明确;二是规划的审批主体不对称;三是在规划决策时,因缺乏规范的协调机制,当部门间有不同意见时,要想通过规划,只能是“抹平”各种不同意见,结果是规划内容大打折扣,失去应有的功效。因此,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起始就要明确规划的主体审批,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制衡的规划决策机制。在规划决策机制建立后,要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明确责任,以便跟踪监测、不断完善。“十一五”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矛盾异常突出,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都是发展中根本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借鉴历史经验,要切忌有规划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样会潜伏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要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实施主体明确,责任明确。发达国家把规划视为法律,强调依法实施,违法必究,这值得我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借鉴。中长期规划是对长远发展战略的落实,是积极的、系统的国家干预,也是一种与市场相兼容的社会经济组织管理手段。规划是实现优于自然发展结果的社会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中长期规划要阐述国家的发展意图和预期目标,并明确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期,它将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面对新的世界发展环境,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十一五”规划应有正确的定位,把握好方向,并力争把规划落到实处。一、制订规划的原则(一)明确目标制订和实施规划是政府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国家目标。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当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为2021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力支持,为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二)编制方法规范化中长期规划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行为纲领,其编制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比如,规划的结构,规划的方法,规划的滚动,都应该有一套技术性要求,有相当的稳定性。规划的结构是指规划内容的布局安排。当确定了规划什么或规划对象,即规划的指标体系以后,就需要将规划指标及其规划内容按一定结构排列。一般来说规划的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释所选择的规划指标,说明应该规划什么。第二层次是针对每一个规划指标(对象),分析其在规划期末应该达到的目标值(任务)及达到这一目标值所应采取的手段。(三)立足于制度创新历史证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创新释放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能量。几乎每一次经济的巨大飞跃,都伴随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社会创新,也是如此。社会的不断创新将缓解人类面对的若干压力,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于积极、合理状态。尤其是在中国当前形势下,面对人口不断增长和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进行某些程度的社会创新,要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推动以人为本的社会政策,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开展社会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向。(四)重视专家咨询市场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精巧的系统,对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良性运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巨大的信息爆炸,不但采用首长拍板决策的方式行不通,没有理论研究的支撑,不经过决策前的缜密论证,没有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也难免发生决策失误,或者出现执行上的困难,或者不得不朝令夕改,难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制订规划时,应发挥专家在规划工作中的作用,组建专家咨询团,充分利用外脑,发挥各领域专家的特长。(五)明确政府的职责中长期规划要更加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宏观经济目标和发展水平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展望性的,对各类市场主体起信息导向和政策指引作用,规划不能也不应试图去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但属于政府应当承担责任的内容应明确责任主体,标明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给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措施。(六)公众参与与认知鼓励公众参与,使规划成为广大公众的共识。充分发扬民主,敢于面对公众,从中吸纳有益的意见。发挥大众传媒表达群众意愿、执行社会监督的重要功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自己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的手段。利用媒体吸纳公众的建议,宣传国家的政策导向,将有利于规划的执行,更加贴近实际,也可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七)规划要与实施相结合规划不是作秀,也不是口号,如果制定的规划难以实施、不可评估,就有可能成为“墙上挂挂”的规划,失去规划的意义和作用。要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在什么地方做,多大规模,提高到什么水平,采取什么措施等,应能在规划中找到答案。这样,才能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依据,也才能为市场主体指明方向,并自觉自愿地去实践。即规划的制定一方面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另一方面又要有前瞻性,具有可操作性。(八)指导性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在“十五”规划中已得到体现,“十一五”规划比之“十五”规划,指导性应更加明确、突出。它的功能首先是提供信息,如对整个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示,新兴产业、国际国内经济变化的估测等等。其次是各种制度的安排以及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二、规划的重点制定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推动规划实施的主体也是政府,因而规划什么内容涉及政府的职能范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的事无须政府去规划,只须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如何尽快为企业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也是需要规划的。因此,“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难以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二是制度变革或制度环境的建设。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难以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具有外部性的公共品领域和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所谓外部性是由于产权界定困难或没有必要而导致边际私人净收益与边际社会净收益不一致的现象,如环境保护和国防军工生产的边际社会净收益高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具有正的外部性;排放污染和吸烟的边际社会净收益低于边际私人净收益,具有负的外部性。在具有显著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或市场不愿干或干不好,政府规划甚至经营就有必要了。公共品是具有非排他性、拥挤性和不可分性的产品,常常具有外部经济性(或正的外部性),常常会导致私人“搭便车”,因而单靠市场调节会出现供给不足,因此公共品领域或行业由政府规划甚至经营就很有必要。自然垄断主要出现在具有网络性质的行业(如电力、广播电视、铁路等),由政府垄断的一个或很少几个企业经营更容易获得规模经济,若由多个企业经营则容易破坏网络的整体效率,因此在自然垄断行业也有必要进行规划。由于政府是全社会的政府,具有惟一性,政府除了有自身的利益外,还必须代表全社会的利益,而且在较短的时期内政府的选择行为对制度变革的方向和程度有重大影响。因此,制度变革或制度环境的建设非常有必要纳入政府规划的内容。三、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处理好利益均衡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越发清楚地认识到,现存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同时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们完全不可能在争取社会和谐的过程中,通过回避“矛盾”和压制“冲突”来谋求多元利益通向一致的道路。相反,“矛盾”和“冲突”不仅会形成一种不受旧的制度机制所约束的新环境,而且它还将通过促进新的制度与机制的加速生成,使社会进一步增加弹性和协调性,进而在各种利益分化的相互协调中,为大幅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而提供体制性资源。当前,在分歧中求协调、在差异中求一致、在对立中求妥协、在冲突中求共存,已经成为现代和谐社会中重要的利益价值观,进而也使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制度呈现出了两个方面的实际期望:一是建立抑制利益独占性的均衡机制;二是确立自律自立和宽容共存的理性诉求。因为,协调利益关系与缓解社会矛盾,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有效供给利益均衡制度,已经成为造就现代社会和谐环境的重要条件。(二)注意解决改革成本承担者和改革收益分享者不一致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与改革收益的享有者应该是一致的或者说大体一致。但事实上,在改革实践中确实存在着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和改革成果的享受者的错位问题,即承担改革成本多的社会群体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少,承担改革成本少的社会群体享受改革的成果要多得多。这种错位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社会在财富占有、资源占有、乃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住房、医疗、失业、养老、教育体制等等一系列改革,使得许多普通社会居民的预期支出大大提高,预期收入却比较模糊。而像重复建设、政府机构膨胀、教育落后、环境污染,这些本来是由于改革操作者不规范的做法产生的风险成本,最后都可能要由社会相对弱势群体来承担。必须要求在改革中获益的利益群体适当承担改革成本,为那些在改革中承受牺牲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和提供就业机会、住房补贴、降低教育收费等方面提供补偿,这既是为改革铺平道路,避免社会危机,也是社会公平原则的基本体现。(三)重视改革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由于经济呈现出次序递进发展的态势,外部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改革的外部性问题已经成为引起各种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所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且拿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保证我们国家可持续的发展。解决中国渐进式改革中所出现的外部性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公平发展的问题,它还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现在,中国的改革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任何试图一步到位的改革举措都将会遇到强大的阻力。目前的问题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渐进式改革所带来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改革我们的分配体制,尽量减少外部性所带来的危害。(四)效率与公平并重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现阶段社会再分配问题已成为最迫切的一件事情。要从社会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公平和效率的严重失衡问题。短期看,公平和效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但从长期看,效率和公平问题是一致的,没有公平最终也不会有效率,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用公平的制度获取高效率。当前我国公平和效率严重失衡,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效率的发挥。因此,在改革的新阶段要认真解决好公平问题。解决公平问题,主要矛盾不在初次分配,因为初次分配应当由市场决定,由企业效益来决定。当前的主要矛盾在于再分配领域。政府要运用再分配的杠杆,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也应作为规划的重点之一。(五)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基本国情首先,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搞工业化既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回旋空间大的优势,又有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矛盾突出的发展困境;既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迂回空间大的优势,又有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低、知识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大国,与小国发展战略不同,从国家利益和市场容量考虑,不可能把自己变成全球工业化中的一个链条,产业发展依赖别人,也不可能完全靠引进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来实现发展。其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国家,人均gdp刚突破1000美元,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完善,不仅有普遍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且还有我国特殊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再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环境生态比较脆弱,难以支撑传统的以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工业化。因此,新型工业化要求我国的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资源比较贫乏并且是一个发展的转轨大国的基本国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加快建立自己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扩大就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纳入产业政策考虑的范畴。走出一条扩大就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业化新路子。(六)提高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社会政策我们应当把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和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理解。为了建立有效的社会政策,首先要使社会政策集中在政府关注的公共福利活动及实现社会控制、保障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社会行政传统上;其次,把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传统中释放出来,其主要努力方向是强化经济政策和经济机制的自发作用;再次,转向需求的社会合作机制,即政府、企业与社会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良性关系,以缓解社会矛盾,适应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社会政策可说是解决或应对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在现代政治中之所以日益重要,是因为现代的社会问题愈来愈多,有的且愈来愈严重。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将得不到适当或合理的解决,个人与团体的安全和福利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社会将难以保持稳定。(七)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的相对规模可能会缩小,但是,农村人口的绝对规模依然巨大。在202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时,农村仍有6亿左右的人口。农村的发展和繁荣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现阶段,严重的“二元结构”正制约着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无论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实施新型工业战略的需要出发,都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城市化如何更好地顾及农民利益;如何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如何消除限制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制度性因素;如何变革农村土地制度才能使之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共同发展,等等。第二篇。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1.编制“十一·五”规划,要避免以往管理体制造成的口径混乱、“规(划)出多门”。商务部要就内外贸一体化、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全面规划问题同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工商局、统计局、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协商解决长期存在的口径混乱、“规(划)出多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协调不力、扯皮低效的病疾。针对中国管理机构的现实状况,可否考虑提出就“十一·五”规划问题,建立以商务部为主体的“一部为主、其他为辅”的编制体制和覆盖全社会的编制口径,并为后续建立精干、协调、权威和高效的“一支笔”管理体制创造条件。2.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注重促成原内外贸企业的合资合作。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促成由传统体制、政策造就的原外贸企业和原内贸企业之间,在新时期以资本为纽带的合资合作,整合各自优势,优化全社会的各类商贸流通企业资源和国内外商品产供销流程,为内外贸一体化,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流程紧密衔接,构筑坚实的微观基础,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供体制和政策条件。3.商务部要指导各地区科学制订“十一·五”期间覆盖全社会的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通过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阻止目前违背流通规律、“大办”流通产业,特别是“大办”物流产业的蠢事。同时,要促使《大店法》等商业立法尽快纳入立法程序,并推动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流通领域的实施细则。4.编制“十一·五”规划,商务部要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评估外资进入流通领域的正负效应。其中,要重点解决已经发生的违反wto规则、竞争不公平、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依法进行损害调查,尤其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逢迎讨好外资企业,擅自提供“超国民待遇”,而对国内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闻不问等问题的发生。5.编制“十一·五”规划要同迫切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例如,商务部要认真听取商贸企业的强烈呼声,深入调查全国商贸业用电价格明显高于工业企业用电的状况,会同有关部门在彻底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延续至今极不公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切实办好这件深得人心、有利于商贸业发展的实事。6.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商务部要注重对经济背景和重大主题的独到的战略研究。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同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通产业落后和市场体系缺失。这是中国从排斥市场体制走向依靠市场体制过程中最艰难的转变之一,也是流通创新和市场培育的重大意义和难点要害之所在。中国原有的纵向化、条块分割、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是时时处处、有意无意专门与横向性市场流通体系“作对”、“为难”、“过不去”的体制,它使得原本可以更有效率的、更具竞争性的、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品流程和流通网络被切割得零零碎碎、混乱不堪,导致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难以计数。商务部要就此组织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十一·五”期间借助流通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大思路。要有意识地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商贸部门”、“流通行业”的狭隘观念和视角,尝试着开辟全新的考察思路,着重从宏观层面集中讨论流通创新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为内外贸、市场体系和流通产业问题进入宏观经济研究层面提供新路径、建立新平台。7.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商务部要相应提出新理论、新万法、新观点和新主张。(1)新情况、新问题显示,对流通产业的地位和效能需要重新看。沃尔玛现象显示,凭借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悄然造就了流通产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广阔领域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强大功能,以往多被忽视的流通企业正在逐步取得对制造商、供应商的绝对支配地位。因此,新情况、新问题显示,对流通产业的地位和效能需要重新看。流通产业不应被继续有意无意地当作次要产业来看待,中国要将主要注意力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制造业转向贸易、市场和流通业,寻求借助流通业解决原有问题的新途径。从时间角度考察,流通产业通过其消除“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的天然职能,可以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顺畅程度和节奏、速度;从空间角度考察,流通产业通过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天然职能,可以决定各种经济结构。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做出的最高概括,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同时又是寻求原创性的基本路径。(2)基于上述理由,“十一·五”规划中纲领性的思路是确立贸易、市场和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促成国民经济完成“第三个转变”,即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转变。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是从中国的实际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是对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简单重复。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无不叫喊“资本不足”、“资金短缺”,但同时又放任经济节奏的缓慢、迟滞,任凭已经投入的巨额资本沉淀、凝固或隐性闲置。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到处缺钱”,而是循环太慢,缺少“动感”,几个钱不顶一个钱。8.编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重点问题。(1)在流通产业的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中,最要紧的是解决好宏观层面的问题,即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将流通产业政策列入最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和最高的决策层面,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业在新时期、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流通产业的贡献率和竞争力。(2)从理论、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解决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一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3)建立精确、可靠、实用的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流通状况跟踪监测体系。(4)在深化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流通业实施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造。同时,要在物流成本调查研究和物流资源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当前尤其要坚决制止误用违背物流规律的办法“大办”物流产业的倾向。(5)流通现代化绝不止是第三产业的事,首先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事。流通现代化也绝不止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事,更要关注的是农村和中西部。(6)明确流通产业政策,加快流通产业立法,制定流通产业规划,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有竞争实力的现代流通产业集团,为活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造宽松条件。(7)加快反垄断立法,加快对内开放,改变阻碍商品流通的条块分割、贸易壁垒状况。(8)强化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的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第三篇: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一)近、远期相结合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城市的发展状况,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要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时序同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三)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现有绿地、行道树和古树名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建设,促进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四)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原则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应当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重要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和构筑物,保护有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六)安全防患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人民防空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市容景观。(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相互促进,要基础设施先行,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收效一片。第四篇。交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结一、“十一五”交通规划的重大意义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必须要有超前的科学规划。交通规划不仅是实现规划、建设、营运、管理一体化的龙头,也是解决交通现状问题的根本手段,更是确定未来交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编制好交通规划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体现,是提高执政能力和行业部门地位的重要途径。“十一五”交通规划属于近期实施性规划,要明确近五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及重点,要安排今后五年的建设项目及其资金、用地。编好“十一五”交通规划有助于我们理清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有助于和上级及同级有关部门作好规划衔接;有助于及早开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助于争取项目资金补助和用地指标。二、“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及成效1、编制过程起自2021年4月,历时近两年半,分三个阶段,即:(1)评估研究阶段(2021年4月—10月)。主要是结合xx市“十五”计划执行评估,对2021—2021年间交通及港口投资、重大项目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评估,并预测了“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初步研究了“十一五”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编制建设规划阶段(2021年4月—2021年4月):按照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关于编报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建设规划通知的精神,我局于2021年8月完成规划并上报,并经部“十一五”交通规划昆明、长沙、大连三次座谈会衔接后基本确定。(3)编制交通规划阶段(2021年12月—2021年4月):在交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规划范围扩大到运输服务与装备、信息化发展、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并于2021年4月完成上报。2、主要成效①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尽早开工。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之初,我局就按照“规划一批、前期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提出了争取在“十一五”第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的目标,并从2021年4月开始陆续启动了“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大契疏港高速港区延伸段已开工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宁波接线已完成初步设计,绕城公路东段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即将上报初步设计,穿山疏港高速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②争取了国家的土地指标和部资金补助。结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xx市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5条高速公路全部纳入到交通部“十一五”规划中,为争取交通部支持创造了条件。其中绕城高速东段、大契疏港高速港区延伸段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部已明确资金补助额。绕城高速东段、穿山疏港高速和象山港大桥及接线三个项目可以从国家掌握的指标中安排土地,并可同时解决基本农田的审批问题。共涉及土地约17000亩。③争取了市里的政策支持。“十一五”我市交通建设的投资将超过800亿元,将是我市交通发展史上重点工程最为集中、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期,也是进一步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以市政府名义担保国家开发银行对绕城高速东段等三个高速公路项目提供34亿元授信额度,大大缓解了项目的筹融资压力。同时,为加快运输业发展,市里同意将运输业税收增长部分的一半用于扶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十一五”规划编制经验与体会1、以发展战略为指导多年来,交通部、省、市都高度重视宁波交通及港口的地位,并提出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是宁波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落实的指导方针。交通部明确提出宁波港要建成全国沿海国际深水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并确定宁波为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宁波都市圈的战略决策;xx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桥海联动”战略。概括讲,宁波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以港口为龙头的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适应并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2021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2、以长期规划为基础“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依据和项目来源是中长期规划,是中长期规划在近期实施时的深化和优化。超前谋划,扎扎实实做好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论证,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自2021年开始,结合新一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2021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为目标,我局对中长期交通规划进行了系统修编。采取“先分后总”方式,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公路主枢纽、沿海港口、内河及内河港口等6个子项分别进行,然后汇编形成《xx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总体规划》报市政府、省交通厅联合审批。其中,《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于2021年初首先获得市政府批准并及时纳入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xx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和《xx市城市总体规划》。3、大力加强规划研究,提高规划科学性要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要有科学的规划,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研究。也就是说,规划应当是研究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况且我国现在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行业都在加快发展,竞相争夺空间、资金、政策等发展资源,矛盾很多,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为了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必须首先开展或结合规划编制开展研究工作。一般来说,需要研究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交通发展需求与约束,交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等。下面几个例子是我们开展规划研究的体会:发展战略研究。我局早在2021年就开展了《宁波交通现代化研究》,试图回答在宁波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的时候,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的综合交通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研究基本明确了宁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结构、运输装备水平、信息化和行业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并建立了四大类、二十六个指标的现代化交通评价体系。这个研究成果一直是我局开展各类规划研究、包括此次“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研究。2021年以前,xx市对于绕城高速公路的规划争议很大,甚至导致绕城公路西段的前期工作被迫停顿了一年多。为了统一思想,确保宁波绕城公路规划纳入正在修编的《xx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完善宁波绕城公路规划方案,我局组织开展了《宁波绕城公路规划方案论证》。通过论证,统一了思想,完善了方案,绕城公路规划也纳入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并为后来顺利编制《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宁波交通“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基础。规划重点和难点研究。宁波港口吞吐量、特别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很快,集疏运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城市规划的历史缺陷和近年集疏运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港口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北仑片区集疏运矛盾开始显现,引起了市领导、人大、政协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切。为此,我们开展了许多港口集疏运专题研究,包括《北仑片区集装箱疏港交通和场站问题研究》、《北仑港区水运疏港通道规划方案研究》、《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线位方案论证》、《大榭岛对外交通第二通道规划研究》等。这些研究回答了北仑片区集疏运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今后集装箱疏港需求和能力,提出了加快集装箱疏港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成果被市领导、人大、政协接受,疏港交通建设成为宁波“十一五”规划重点,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xx区的大力支持。另外,为科学制定“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结合宁波交通实际,2021-2021年我局还组织完成调研课题近10项,内容涉及交通建设环境、土地征迁补偿、交通建设投资体制与资金筹措、乡道公路建设与养护、客运场站建设、航道整治、工程代建管理、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在准确诊断出“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对策措施。这些调研报告对我市交通“十一五”规划编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4、加强规划协调,提高规划可实施性主要包括与城市总规等综合性规划以及区域性规划的协调。关于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通过3种方式。①双方合作编制规划。如《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xx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城市综合交通专题研究》由我局牵头、联合市规划局共同编制;②在项目前期工作时合理衔接,如绕城高速全线在市六区共设置16处互通供上下,大大方便了城区的对外交通出行;③与城市总体规划难以衔接时,深化规划方案研究以求统一思想和认识,如杭甬运河姚江—甬江二线沟通方案论证时间已达7年,目前还在继续深化。关于加强与土地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通过3种方式。①要求各类交通规划编制必须增加用地估算,同时积极参与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交通建设规划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②自觉节约用地,如绕城高速东段采用全线高架,比路基方案节约土地约1000亩,同时提供1000亩的桥下空间供利用。农村联网公路规划尽可能利用已有机耕路或等外路改造,以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③充分利用国家对交通用地优先的政策,与国土部门密切合作,加快项目用地报批。关于加强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十一五”规划中:①关于“十一五”规划,我市提出了“1个总体规划、3个区域规划、10个专项规划、若干行业规划”的“1+3+10+x”体系,交通“十一五”规划作为首个重点专项规划被纳入,并通过“十一五”总规衔接其它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②为配套“十一五”新提出的象山港区域规划,我局专门编制了象山港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予以衔接。5、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管理,切实保证规划编制质量总结起来,需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即:(1)订好工作大纲是前提。规划处提出题目并拟定工作大纲,明晰规划编制的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技术要求等,以把握好整个规划的研究思路和方向。(2)挑选合作单位是关键。要尽可能挑选资质信誉好、研究水平高、肯投入的咨询单位。如宁波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均邀请部属(或原部属)单位合作。另外,项目负责人选择也很重要,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准确领会、贯彻落实甲方的意图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3)保证编制质量是根本。重要或复杂的规划(如宁波港总体规划、象山港区域交通规划)要经过多个环节把关,包括提交内审稿供甲方审查,提交征求意见稿供听取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提交评审稿供专家审查,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出报批稿。6、加强规划宣传,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我们邀请了宁波日报、东南商报等参加比较重要的规划评审(如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影响深远的规划研究,如xx市既有综合交通规划咨询评估专家审查会,不仅邀请了宁波日报参加,而且宁波电视台也予以专题报道。(2)交通门户网站。包括及时向省厅网站报送各类信息,在宁波交通信息网上发布高速公路网规划、港口规划、主枢纽规划简介等。(3)纸质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件。xx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交通“十一五”规划文本已印发市级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交通局、规划局等单位,xx市综合交通规划图已印发省交通厅、市四大班子、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等近百家单位。特别说明的是,市政府举办“十一五”规划展时,开辟了交通专栏,通过大量的照片、效果图等,介绍了“十五”宁波交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展示了“十一五”美好蓝图。四、困难和不足交通运输作为公共产品,规划、建设和管理都是政府行为,政府是规划研究咨询市场的主要顾客。但是,由于顾客稀少,收费不高,交通咨询行业单位少,从业人员也少。另外,政府交通规划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求研究队伍和主要研究人员相对稳定。我局虽然也有一家下属设计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将规划研究等软科学作为主业,而且马上要改制,彻底走向市场。长期下去,宁波交通规划研究工作将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缺乏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也缺乏人才和资料的长期储备,不利于提高规划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五篇:“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立足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和"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结合丰泽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区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未来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加快"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的步伐,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二、"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1)回顾总结与前瞻分析并重。要对我区"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吸取有益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要对丰泽今后可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难、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2)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重。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关系密切,不可或缺,专项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总体规划要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深化。总体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规划期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厨余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转让合同:知名作家小说作品的数字版权转让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备采购合同
- 反担保合同完整版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职工食堂食材采购合同
- 2024年度餐厅营业执照办理服务合同
- 2024版服务外包合同:详细工作内容与服务等级标准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办公设备租赁合同(2024年度)2篇
- 2024年度货运代理合同:国际物流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水利工程防水堵漏合同
-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优质课件
- 科技改变生活-课件
- 结婚登记制度6课时课件
- 美标钢结构地脚螺栓设计(抗拉)的技术总结
- 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句型转换专练
-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课件
- 2022年中级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含解析)
- 结直肠癌课件
-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市场营销学》章节练习参考答案
- NBNA和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早期干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