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_第1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_第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_第3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_第4页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唐诗五首《野望》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gāobóxǐ

yǐdúqínwēi自由读诗,思考问题什么季节及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诗人心中想到了什么?秋色薄暮树树、山山、牧人驱犊、猎马带禽长歌怀采薇哪一个字是全诗的总领字?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山间晚秋图视角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地点时间即徘徊,写出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①“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②“徙倚”点出人物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表现出哀伤的情感,呼应尾联,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③表明躬耕归隐的身份,表现了难寻知己、得不到赏识的迷茫、苦闷、惆怅的心情。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诗意情绪。品读诗歌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情感?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思考:树和山,你发现了什么视觉变化?由近及远颔联中的景是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思考:相比较颔联,颈联中的景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在颔联的静谧背景下,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尾联赏析)首尾呼应,收束全诗。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抑郁、惆怅、孤寂之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举目相望没有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采薇》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诗人为何而落寞孤寂?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初,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资料卡背景链接

王绩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官宦世家。家世显赫,诗书传家,家族多人文坛史书留名。其兄王通,是隋末大儒,另有兄弟王度、王凝,亦是博学多才之人。他的侄孙(王通的孙子)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王绩15岁时游历京城长安,拜见当时名臣杨素,一鸣惊人,被称为“神仙童子”。16岁时应举高中,授秘书正字,入朝为官,但王绩生性自由、放诞不羁,受不了天子身边的束缚,后申请做扬州六合县的县丞,接下来狼烟四起,山河动摇,一个小小的县丞面对这种局面不知如何是好,便把自己浸在了酒里。王绩曾三仕三隐。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经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板书设计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叙事写景抒情无所依傍的彷徨怀才不遇的压抑知音难觅的苦闷避世归隐的愿望总结课文课堂小结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开启律诗先河,发田园先声——王绩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律诗有八句,一、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起联),三四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文体知识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拓展延伸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野望》和《归园田居》,同样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共五首)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

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野望》中直接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6.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7.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8.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9.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12.诗人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之情的句子:1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1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15.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6.《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句子是:17.《野望》中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18.王绩《野望》中写出了山野之人放牧归来的热闹而温馨的场景的诗句是:19.王绩《野望》中写近处之动态景物的两句是:20.王绩在《野望》中放声高歌,怀念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的诗句是:21.王绩在《野望》中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感觉自己无法融入诗一般的田园风光,只好向先贤寻找慰藉的诗句是22.《野望》中诗人王绩以

写出自己精神得不到慰藉的苦闷。13.人生不如意,选择且前行。有人选择消极躲避,躲进深山成一统,如王绩在诗歌《野望》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4.唐朝王绩《野望》一诗中

体现了避世修身的高洁志趣。25.《野望》中的

描绘了夕阳下诗人隐居的清幽秋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写,注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经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静态的元素。D.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解析】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故“增添了静态的元素”有误,应为“增添了动态的元素”。故选C。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解析】B.有误。颔联总写秋色,是远景;颈联转写牧人和猎马,是近景。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B.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C.颈联写动态、近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写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了诗人心中的忧郁,诗人从中寻找到了慰藉。【解析】D.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故选D。4.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首联“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B.颔联描写树着秋色、山染余晖的景色,以动衬静,表现了群山的温馨和宁静。C.颈联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诗歌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D.尾联中“无”字带有强烈的否定语气,表现了诗人难觅知音,孤独抑郁的心情。诗句表达了避世退隐的愿望。【解析】B.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的图景是: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以动衬静,表现了群山的温馨和宁静”表述有误;5.下而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是初唐诗人王绩的代表作,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B.“徙倚”是徘徊的意思,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孤寂彷徨的心情。C.颔联与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由近及远,以静衬动,搭配得恰到好处。D.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解析】C.“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及近”。故选C。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意蕴丰富,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融情于景,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返”与“归”两字写活了画面,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尾联“采薇”借用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为友,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解析】C.颈联对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故选C。7.对王绩的《野望》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思亲念乡情怀。B.“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随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D.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解析】A.错误,应是: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故选A。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A.开篇“望”字点题,“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内心苦闷和矛盾。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写远景,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C.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安逸而又令人陶醉,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D.尾联,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由外物回归自身,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对故乡及亲朋的怀念之情。【解析】D.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表现作者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联系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可知作者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并非抒发“对故乡及亲朋的怀念之情”;故选D。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徙倚”即徘徊之意,生动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B.诗歌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宏观描绘出浓浓的秋意。C.诗歌颈联描绘了牧人、猎手满载而归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落寞。D.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格律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解析】B.“由远及近”表述不准确。颔联理解为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都是远景描写,写出了秋季静谧的大背景;10.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解析】C项,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故“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的”理解是错误的。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B.颔联写远景动态,侧重宏观描绘,描写了秋意正浓的农村山野景色。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