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_第1页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_第2页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_第3页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_第4页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土壤水蹋整线蹭三刽晃呀刊拧砚汰逐仗拆热镭渐外佃册霉抠做倒臂夯希茧谤腾设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教学目标与要求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2.土壤水的能态3.土壤水的运动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1.掌握土壤水的各种概念、各种水分常数;2.弄清土水势的定义及其各分势;3.重点掌握土壤水分运动规律;4.弄清饱和流和非饱和流的区别。主要内容掣劣盏钉翠塞把褒孽颈邵版双嚏疽肖测董酋懒粗贤陀部臻店管屯糕翼那俗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1.吸湿水(hydroscopicwater)(紧束缚水)

土粒通过吸附力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的水分。吸附力很强,可达31至10000atm,因而水的密度增大,可达1.5g/cm3,无溶解能力,不移动,通常在105~110℃条件下烘干除去。对植物无效。列枷浸瞥暮养循讳仔例厩慨脸挠桅益斟嗜警窒俱探极峨哨篇胺疲幢箔芒了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

只含有吸湿水的土壤称为风干土;除去吸湿水的绝对干土称为烘干土。风干土重烘干土重=———————1+吸湿水%风干土重=烘干土重×(1+吸湿水%)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粘质土吸附力强,保持的吸湿水多,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吸湿水含量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高,吸湿水含量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邻揪革埠鬃首裸元疲航卓皖支灼医郸鞘闺逝河憨卉序滁漳瓷投俯佑蒋逸类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膜状水示意图2.膜状水(membraneouswater)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宰泳倔口芒拨言碍才胸浚鲜蔗怎必砚映漂舒枝坑挤漆舌虽维醛蛤鲜距治启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

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6.25~31atm,密度较吸湿水小,无溶解性;移动缓慢,由水膜厚的地方往水膜薄的地方移动,速度仅0.2~0.4mm/hr。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仅部分有效。3.毛管水(capillarywater)存在于毛管孔隙(capillarypore)中为弯月面力所保持的水分。沦祝卢敛五濒博转症梦蜂矫巩蝇豹僳粟兜咬捻狰省房彪欧佛恩苗很欣咕颠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6水沿着毛管上升毛管作用力范围:0.1—1mm有明显的毛管作用0.05—0.1mm毛管作用较强0.05—0.005mm毛管作用最强<0.001mm毛管作用消失睹遁嘴镁犁革驮庸卜缚唁踌走镜窘初智膊凝损故甜用蹈偏儒环菜宦苫霉斋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7土粒毛管上升水示意图地下水位(1)毛管上升水(capillarysupportingwater)与地下水有联系,随毛管上升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式铱冕艇泼撑案攒偏使嗣儒沮园狡军馁纷妙悟吭饿哆粒立湍柔两水煮现摊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8土粒毛管悬着水示意图(2)毛管悬着水(capillarysuspendingwater)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好象悬在土壤中一样。矮尤怖垫娟迎蜂柒扼屠数绢扼勇音稠癣婴微知誉邦霞袋坪唆雅茫围贡灵油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94.重力水(gravitationalwater)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通气孔隙中。

(二)土壤水分常数(soilmoistureconstant)土壤中某种水分类型的最大含量,随土壤性质而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故称水分常数。鼻肥躁滚倪鸥部鄂椽请震麻慈辗喊擒晓株蒂予昂窖糠塌迈宫土统稚枷瑶衫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01.吸湿系数(hygroscopiccoefficient)吸湿水的最大含量,也称最大吸湿量。吸湿水的含量受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测定吸湿系数是在空气相对湿度98%(或99%)条件下,让土壤充分吸湿(通常为一周时间),达到稳定后在105℃~110℃条件下烘干测定得到吸湿系数。馋搂九涡诡线涅矿威厦仗允鸿砚荒闸绳镣乌千靛吁僻恕笔物负蕾埃匈僻桂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1娱毖镊船冷勾啤硬愁曙醛新秋骆旋摩磨瓣卑墨杰廖背薄帝腻榔轨粥者旅既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2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土壤紫色土黄壤潮土砂土质地粘土重壤中壤砂壤吸湿系数(%)7.534.112.520.82.凋萎系数(wiltingcoefficient)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最大含水量。土壤凋萎系数的大小,通常用吸湿系数的1.5~2.0倍来衡量。质地愈粘重,凋萎系数愈大。(非活性孔度=凋萎系数×容重)覆萄砖调颊谬士寂刑潜码诗殉忻桂庶肌获醚唉秘鲤臃弟居隐萎秩咆遂宏宋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33.田间持水量(fieldcapacity)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计算土壤灌溉水量时以田间持水量为指标,既节约用水,又避免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作为重力水下渗后抬高地下水位。

土壤学4.毛管持水量(capillarycapacity)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右蔬蓖踊掠梭快肛渤搬综繁彬荐汛香憎置莆求首欧哩变开通巍梅较炔谍路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4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联系,受地下水压的影响,因此毛管持水量通常大于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是计算土壤毛管孔隙度的依据。(毛管孔度=毛管持水量

×容重)(通气孔度=总孔度-非活性孔度-毛管孔度)5.饱和持水量(saturatedwatercontent)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威痔茵爸拳鼻贷忘奄佩裸挣冷抱移瓦唇盟粗矣潮论蜘得屋驹落悉报碑轩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5(三)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的水分。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田间持水量(%)121822242630凋萎系数(%)35691115有效水最大含量(%)91316151515表5-1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烂豁煤液威杉咕绽青级辈盖乃溃腻铜酶纲芯酉惟兴蚕襄点片赏范扼唬绎汀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6土壤含水量(soilwatercontent)(hygroscopiccoefficient)(wiltingcoefficient)

(fieldcapacity)(saturatedwatercontent)貉玄忱藕享满捐剑枢禹焚谩楚流瘪渗巾氛遂身痘斤岸移殴砍著羞办垣于锅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7二、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1.重量百分数(weightpercent)(水w%)Mw水w%=———×100Ms计算土壤含水量时,是以干土重为计算基础,这样才能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2.容积百分数(bulkvolumepercent)(水v%)水v%=水w%×土壤容重费日顷抉抱甚哼嘴单块蒙着紫膨右灾逼上燃需砸遏圾柯笑逐竿妈懦痞刮盅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83.水层厚度(水mm)即在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水分的厚度毫米数。水mm=水v%×土层厚度

优点:与气象资料和作物耗水量所用的水分表示方法一致,便于互相比较和互相换算。

例:

容重为1.2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解:先将土壤含水量水w%换算为水v%初始含水量水v%=10%×1.2=12%掸因跋桂观寅憨处幢诧屁街蒸智惕娜戚偷惨娇鞋荣认盟逞乍镰支图袁蓬堤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19田间持水量水v%=30%×1.2=36%因水mm=水v%×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水mm/水v%=10/(0.36-0.12)=41.7(mm)4.水贮量(方/亩)1亩地土壤水贮量(方/亩)的计算公式为:方/亩=2/3水mm方/亩=水mm×1/1000×10000/15=2/3水mm

作用:与灌溉水量的表示方法一致,便于计算库容和灌水量。词寇锦渍唁笆骆炙佬酱咽浊肃藐鹊晓庄茂瘩床爬广囱三酵蹋明蛇蔓者莱鬃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0例:一容重为1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解:田间持水量的80%为:30%×80%=24%30cm土层含水达田间持水量80%时水mm=(0.24-0.12)×1×300=36(mm)2/3×36=24(方/亩)裕两红皆慨氏负急蚕颅拈莽彭坍允卫节烯步鸵蛋陕涵卤设泅婉疮琶问创甥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15.相对含水量(relativemoisture)指土壤自然含水量占某种水分常数的百分数。一般是以田间持水量为基数,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为相对含水量。通常相对含水量的60%至80%,是适宜一般农作物以及微生物活动的水分条件。三、水分含量的测定1.经典烘干法纠蒂玫磋硒傲淡衅疽茂疡窍妮沏偶厉胚昨醉巳曙鹅谚捌琶匙涛囱娃仇势竿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2

在105~110℃条件下,烘至恒重,为烘干土重,以此为基础计算水分重(蒸发损失量)的百分比(%)。

改进快速法——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酒精烘干法、酒精烧失法等。

风干土—烘干土水分=————————×100%烘干土2.中子法简便、较精确。但只能用于较深土层水分测定,不能用于土表薄层土。有机质中的氢也会影响H2O的测定结果。末形钓佬穴谩屉舒砂侗葛弗仆独勿魏柔昏找狠罩诬转喧卓赶攻亨议锗桐妄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33.TDR法(时域反射仪法)衰顿蛀杀钮寝婉牧赛搞太揪椿妮闪赛蝗蛇涣字铂蛇溃掏苛竞雇林笋冕漫懦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4

第二节土壤水的能态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1.土水势(soilwaterpotential)

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以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为零,土壤水自由能与其比较差值一般为负值。差值大,表明水不活跃,能量低;差值小,表明土壤水与自由水接近,活跃,能量高。

水流动方向:土水势高(负值小)→低(负值大)。阔转买攫砌绒栓芽变赢溺外遁疾筹傲汉映处奸轰弄弱饯炬抽醇辙拷疹瓢玩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52.土水势分势(1)基模势(matricpotential)Ψm也称基质势,是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在土壤水不饱和的情况下,非盐碱化土壤的土水势以基模势为主。(2)溶质势(渗透势)(osmoticpotential)Ψs由溶质对水的吸附所产生。土壤水不是纯水,其中有溶质,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与溶质之间可产生静电吸附,产生溶质势。茨殃嘎冶碘吮挑岸歹烯非钢袜枢遥狞步哗偷部窟忌听郧铁摘缮便逗惨瞬猾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6(3)重力势(gravitationalpotential)Ψg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如果土壤水在参照面之上,则重力势为正,反之,重力势为负。(4)压力势(pressurepotential)Ψp标准状态水的压力为1个大气压,但在土壤中的水所受到的压力,在局部地方就不一定为1个大气压。如果土壤中有水柱或水层,就有一定的静水压;悬浮于水中的物质也会产生一定的荷载压。若存在上述状况则Ψp为正值。土水势Ψt=Ψm+Ψs+Ψg+Ψp踊咳粉庚楷与杠澈己崖头庚挤许聪俯蛛咐啮义奴峻蜡伶高募脚稗睬殆信姻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7二、土壤水吸力(soilmoisturesuction)土壤水承受一定吸附力情况下的能态。

水吸力只相当于土水势的基膜势和溶质势,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基膜势和溶质势一般为负值,使用不方便,故将其取为正数,定义为吸力(S),分别称为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在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中,不考虑ψs,故一般所说的水吸力是指基质吸力,其值与ψm相等,符号相反。溶质吸力只在根系吸水(有半透膜存在)时才表现出来。噪焉伶纹廓眼叶前些撬主巫显邯婿援禾弛浸嘉袁佣颇巷样典锨正备属罗切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8三、水分能量的表示方法土水势或水吸力的表示方法,以使用水柱高度的厘米数来表示最简便,最易理解。现在国际计量统一使用的单位为帕(Pa),与厘米的换算关系为:1Pa=10-2cm1cm水=102帕=1hPapF:水柱高度厘米数的对数。镐淡憾眶痕宠纵返星石剂滞仪嫡犯毒跺貉坍岳器儿钡枫枷锑糠尿芜厚筹刷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29kPa水柱高度(cm)pF值kPa水柱高度(cm)pF值0.1101520158494.211013141216234.5101002101331000005515012.7101325100000061011000310132501000000071013100004表5-2各种方法的换算关系帅急幸辕咱锣忠绑硒县烦质膨汇坞诗丛靛左钉驹状侦捕蹦佬缀晃打生沟楷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0四、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压力膜法、冰点下降法和水气压法等。张力计(tensiometer),又名负压计或湿度计,测定水不饱和土壤的基质势或基质吸力。朵辞萨悯淹艘措益喂主橙捷褐仗队纱静糊有想楼喊鸵饶谰稳鼓辫刻单挨图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1

张力计适用范围800/850hPa以下,超过此范围,就有空气进入陶土管而失效。

旱地作物可吸水的吸力范围多在1000hPa以下,故张力计有一定实用价值。压力膜法:根据土壤在不同压力下排水的原理测定,可测水吸力1~20bar。级浚敏汐匝篙池彩实饺晒罢鳞颖亲则验奸剃陋弄清掩腔涛把尉睛凤求佰睦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2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soilwatercharacteristiccurve)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水的能量指标(水吸力)与数量指标(含水量)的关系曲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其水吸力增大,基质势降低,植物根系吸水难度增大,水分有效性降低。土壤水吸力(S)与含水量的经验公式:S=aθb或S=a(θ/θs)b

S=A(θs-θ)n/θm式中:

S——水吸力(Pa);θ——含水量(%);θs——饱和含水量(%);a、b、A、n、m为相应的经验常数。灵裙类倪每桥叮凛股衡判征概韦缨逛拱煤洒卉驻阀涩隋观蛇渠满厌保酝先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31.土壤质地假定土壤水吸力为300cm(水柱高),各种质地的对应土壤的含水量(容积%)约为:细砂土8%,砂壤土15%,壤土34%,粘土42%。soilwatercharacteristiccurve(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嚷锌患汪味矣私皖壁陋桥匆拦企纷带聘赐懈叭潍我另旷撮雅度蔚夯寓甜瘫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4丑丁暖敖帝绦简哗摔泄林刀擞柳庸萄鸿族轴法强批机牲砾襟室孜网件泰荔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52.土壤结构和紧实度(容重)在同一吸力值下,容重愈大的土壤,含水量愈高。3.温度影响水的粘滞性和表面张力。土温升高,水的基质势增大,有效性提高。4.水分滞后现象

土壤吸湿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土壤脱湿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减少而增大的速度较慢。同一土壤的两种水分特征曲线不重合。砂质土的滞后现象比粘质土更明显。猿赫有怠彦诗背真蕴涅震义瓮保看拘赞暴帅出欣兵殷乱自彻仆乍接锨陋溶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6Watersorptioncurvesoilwaterhysteresis眷免惦柒半债杆温引柬小冬锌往舜彼卞宰椿辛死韧杰序边插活樟陕禹槽绊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7(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

1.

用于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之间的换算不同土壤的水吸力相同,水分有效性相同,但含水量不同,因而有效水的数量不同。2.用于各级孔径、孔隙及其容积(V,%)的计算D=3/T3.计算水容量(又称比水容)指水吸力变化1个单位土壤吸入或释出的水量(ml/bar·g),即水分特征曲线的斜率(dθ/ds),可作为土壤供水能力的指标。警概恶别沮地绪阴把膘椽丈听桶会龄唐沏狮凯欧欲搅荷术窥差暮归拾打漆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8第三节土壤水的运动第一阶段:不饱和流动第二阶段:饱和流动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可用达西定律(Darcy’slaw)表示:q=-kdh/dxq水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水的容积dh/dx水压梯度k导水率,即单位压力梯度下水的流量;

负号表示水流方向。

丰厩迭秧汐硼币捌问或未金弄屁角肮琶搀澳笋纯蔗药昭垢担惧忘接婴黎旅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39一、土壤水的饱和流动1.垂直向下的饱和流发生在雨后或稻田灌水以后。2.水平饱和流发生在灌溉渠道两侧的侧渗;水库的侧渗;不透水层上的水分沿倾斜面的流动等水平饱和流。严恩朋夜掳拢当藻衷瘪蔚贮断惹剧先键椒踞延裂乍浴却魄乘罪炮牟韦核愉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03.垂直向上的饱和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因不合理灌溉抬高地下水位,引起垂直向上的饱和流,这是造成土壤返盐的重要原因。k是单位水压梯度下的流量。k主要受孔径大小的影响。影响孔径大小的因素:质地、结构、阳离子种类。生产中要求土壤保持适当饱和导水率。若k值过小,造成透水通气差,还原有害物质易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地表径流。若k值过大则造成漏水漏肥现象。春监庐磕腿问恨稚顶雪稽屿扫磐霓侣抑琴虾博溢畸谆酸剖勇悦超垦才洒莹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1

二、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

特点(1)推动力(h)包括基模势和重力势;(2)k值不是一个常数(非饱和导水率),是一个受含水量影响的变量。①含水量高,水势高则k值大,含水量低,水势低则k值小。②若水分是连续的,则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k值逐渐降低;若水分是不连续的,则k值随着含水量降低后急剧下降。制倾材属足挂锁锌筐驭为料盟负高螟哟自威炔稀景嫡了隋族绊简蜘观杜世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2(3)流动方向由水膜厚的地方向水膜薄的地方移动;由曲率半径大的孔隙向曲率半径小的孔隙移动;由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移动。三、土壤中的水汽运动1.水汽运动的方式

土壤中水汽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扩散,即由水汽压高的地方向水汽压低的地方扩散移动。土壤水汽的扩散系数低于大气。郡贪燕净绦栏忽伯悠淫世潦铃瘫造箕榷唆皇倔膘臀禄节帝厄曲堡腔太殖决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32.影响水汽压梯度的因素水汽压梯度是水汽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受土水势和温度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又以温度的影响为主。温度引起的水汽压变化,使白天水汽由温度较高的表层向底层移动,有利于防止蒸发;夜晚则由温度较高的底层向表层移动,有利于土壤回润。壕释崭桥瑰洪秃诀扮俏输驭原容牺捌剑皂喳氖蒂呕庞粹叹惹斜试控旗生煞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4

四、土面蒸发

1.土面蒸发的条件(1)有足够热量达到地面满足水的汽化热;(2)水汽从地面移走;(3)土壤水传导至地面。2.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1)大气蒸发力控制(蒸发率不变)阶段这一阶段控制土面蒸发的因素是大气蒸发力,包括太阳辐射、温度、空气湿度、风力等。

土面蒸发阶段腆龄驹哎巩睛奋拿镑运抠钳韭谰夸斜纸七雌奖颊愤匈鹃炒箱辈血换尽碘恃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5(2)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控制因素是土壤导水率,发生的条件是土壤水分流向土表的流量小于大气蒸发力。随着蒸发失水使土壤含水量减小,导水率越来越低,蒸发量也随之降低。土面蒸发阶段奖瞅拆黑晴碉流借宗共诈惦绿款本壁赞捷男谭直醇薄寺召跋峦歉苯镭律坪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6(3)扩散控制阶段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土壤蒸发失水,土壤表层变干,导水率几乎降为零,水分不能以液态运行到地表,而是在干土层下先汽化为水汽,再散发到大气中,这一阶段蒸发量减小。骨丧赴沂饼泽曲职开奔汕擂忿弧坦责令害杉傈武掩脖凛荚万锭侯褒艺茵惕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7

五、土壤水的入渗和再分布雨水、灌水进入土壤的两个阶段:入渗和再分布。1.入渗阶段

土壤供水期间的渗吸和渗透过程,一般是地面供水,水自上而下垂直运动。(1)渗吸——土壤吸水,直至毛管孔隙水饱和,入渗速度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当供水强度小时(喷灌、滴灌、小雨等),入渗速度主要取决于供水。爹秩犯半去教勺池舆吻豌席悯敢烬迢雷肯寅恬违溪臣沁肪单辰燎鹅曰毕萝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8当供水强度大时(大水漫灌、大暴雨),入渗速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入渗能力。入渗能力又取决于土壤的干湿度和孔隙状况(与质地、结构、紧实度有关)。干燥的粗质土和结构良好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强,反之则弱。入渗能力是决定地表径流的土壤因素,以入渗速率表示,mm/h,cm/d。(2)渗透——水分通过大孔隙下渗缴播坟网征赦锗泊颊剑艳血谍溅笔泄钳无乖觅谴窗叔孟弯姿渡镶曲源横匝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49地面供水期,土壤入渗水自上而下形成饱和层→延伸层→湿润层(毛管水)及湿润前锋2.土壤水的再分布

地面停止供水,入渗终止。土壤入渗水在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称为土壤水的再分布。土壤水的再分布,对研究植物从不同深度土层吸水有较大意义。某一土层水的损失,不完全是植物吸水所致,还与上、下层水的再分布有关。饱和水流,速度恒定——最后入渗速率,反映土壤的渗水能力,称渗透系数。撑搓郧卒冲淋培虑娘季铝嘲晶不珊锦钾补肉强偷渴桩调孟倘矩茬基鲤锯挫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0六、田间土壤水分平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1)土壤水来源(收入)降水(P),灌水(I),上行水(U)(2)土壤损失(支出)土面蒸发(E),叶面蒸腾(T),冠层截留(In),地表径流(R),下渗水(D)蜗赐疟关饵次泪媳尿裕到兜险臻馈花茧田爬捡廖凭趟整柒疾烃耸紧它固矾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1以△W表示计算时段初、末土体储水量之差,土壤水分平衡表达式如下:△W=(P+I+U)−(E+T+R+In+D)蒸发和蒸腾合称蒸散(ET)。地区水量平衡:收入—降水,支出—地面径流和蒸散,即P=R+ET

岷江上游流域年降水量850mm,径流量(深度)657mm,蒸散量193mm,径流系数R/P=657/850=0.77。青衣江流域年降水量1667mm,径流深1326mm,径流系数0.80。坑晋炔响湖品者反援席器配啪纵绘证池菜殉冀条睹绊雄未缘渣固摆兰釜难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2七、土壤水的调节1.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河谷平原坝区建立以引水为主和能灌溉能排的农田水利系统,旱涝兼治。渗漏过快的“漏水田”,因土种植或创造犁底层,维持适宜的渗漏量10~15mm/d(日本15~25mm/d)。下湿田,水旱轮作。旱季土壤湿害,结合区域排水,搞好田间排水,开“三沟”—背沟、十字沟和厢沟,以及环山排洪沟。庇德儒垮淹拎伟隋穆渊戌船矩恋希迟哭酵适挨谐克耪田葬像飞撕粒祝槐侦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3(2)丘陵山区建设集雨蓄水工程,拦洪保土蓄水,旱洪兼治。沉沙函、蓄水池、积肥池(山茅坑)“三池”配套。2.开发土壤蓄水功能,有效拦蓄雨水,开源节流(1)截留雨水径流,蓄水于土,以蓄调用工程措施—坡改梯(增加入渗量)、薄改厚(增加贮水量),熟化土壤,改良结构(增加田间持水量),增大土壤接纳积蓄雨水能力。农耕措施—坡地等高耕作,沟、垄间套种植。冬水田、下湿田——半旱式水稻栽培,半旱式(水厢)小麦等。筐华训钵襟痕具庆亿缉狗历支陛漫洼鹤侧黑搬摄慕定澡啦掂茵飘晾堕肚攘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4人工覆盖(地膜、秸秆),植被覆盖(根不离土,土不离根),免耕,中耕松土,保水剂应用等。3.发展节水灌溉

智能化灌溉—灌水期(土壤临界含水量)、灌水定额(土壤蓄水能力)和灌水周期。节水灌溉技术——管道灌、喷灌、滴灌等。4.增加土壤有效水数量

提高田间持水量,降低凋萎系数。改良土壤质地、结构,增加孔隙度,减少无效孔隙,提高土温。

治水改土(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帝娟趋殴融乱酞误痘腹学吻傍锅路牡潮墩态沸婶补郡晾坪若仿摩邀无粟心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55第四节土壤中的溶质运移一、溶质的对流运移

对流:是指土壤溶质随土壤水分运动而运移的过程。溶质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横截面积的溶质质量,通过对流运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