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_第1页
核舟记【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_第2页
核舟记【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_第3页
核舟记【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时核舟记(1)第7课时核舟记(1)SHAPE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本题A项中的“谚”读yàn;B项中的“簌”读sù;D项中的“载”读zà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孕育(yùn)连翘(qiáo)萌发(méng)销声匿迹(nì)B.繁衍(yǎn)差异(chā)两栖(qī)风雪载途(zài)C.遗骸(hái)追溯(shuò)翩然(piān)五彩斑斓(lán)D.褶皱(zhě)归咎(jiù)纬度(wěi)天衣无缝(fèn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溯”应读“sù”。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D项正确,注意这段文字用到的表达方式是描写。4.本文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运用的说明顺序是A.由时间到空间B.由空间到时间C.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D.由时间到空间、由主要到次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这组句子,首先找出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过渡句等,然后把根据语句的连贯、得体、准确等去排序。因此,本题可以这样排序:②⑥④⑤③①考点:句子排序点评: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另外,在初步排好句序后,要把语段通读一下,感知整个语段是否通顺,即再做一下检验。6.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后者”是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是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物候现象及物候学。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象。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及物候学。8..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C.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次第”是“依次”的意思,一朵桃花不能用“次第”。翩然: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孕育:妊娠时胚胎在子宫中发育;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雨后杂草萌发;比喻事物发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比喻事物的开端或使某事物产生开端的人。9..《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其它可以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题目也是可以的,与文章是否改写没有关系。10.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根据课文内容就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为D项,从现象分析原因,再指出研究意义。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____________(体裁),按照________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________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__________的重要意义。【答案】说明文逻辑对象农业生产四个农业生产【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大自然的语言》是篇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第三单元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A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项“黍”应读“shǔ”。C项“楫”应读“jí”。D项“戌”应读“x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3)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5)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6)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7)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8)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9)矫首昂视(___________)(10)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11)其色墨(___________)(12)曾不盈寸(___________)(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14)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___)(1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__________)(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17)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18)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19)视端容寂(___________)(20)为宫室、器皿(___________)(21)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_)(22)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2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答案】(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5)无不、都(6)赠(7)上下(8)像(9)举(10)类似(11)黑(12)尚、还(13)通“又”(14)通“横”与“竖”相对(15)通“父”(16)通“拣”挑选(17)弯曲(18)零数、余数(19)神色平静(20)雕刻(21)是(22)靠近(23)满【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比”:挨着,靠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为”作为虚词,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D项的停顿不正确,正确的停顿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有误,“曾”的意思应该是“竟然”。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本文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6.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B.身死国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