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解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闻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伴侣,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美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视,好像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奇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予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伴侣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同学连续积累诗句,培育对祖国诗歌喜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解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同学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培育同学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

同学预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爱的几首背下来。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让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

4同学在说时,老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意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同学说出诗中表达情意深厚的诗句。

5师:古代交通不便利,伴侣一旦分别,再见特别不易,甚至可能从今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特别多,那么今日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同学观看老师一笔一划仔细书写的情景,并让同学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写。

5.师:你们读一读课题,看看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能不能从中看出这是首送别诗?

同学回答,相互补充,老师适时指导,归纳并板书如下信息:时间:阳春三月

地点:黄鹤楼

人物:李白和孟浩然

大事: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6.师:黄鹤楼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广陵,它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它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由此可见,孟浩然是选择从今处起程去广陵的,也使我们更加明白孟浩然此次起程去广陵的路线是自西向东,沿长江而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鹤楼的样貌吧!(播放课件)

7.师:了解了黄鹤楼和广陵这两个地方,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和孟浩然这两个人,对于他们的关系,有谁知道?

同学们分别说出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再加以补充。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老师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配乐范读,同学留意听老师朗读,留意字音。

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伴侣打声招呼,谁情愿读?简单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同学自由读诗。

2.指名一同学:老师看你读的很有味道,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同学读

3.师:真不错,你第一次就能读的这样好。大家快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谁还想试着读读?

多名同学朗读。

4.师:大家读的真是太精彩了,只是诗句中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同学们对比着课文解释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争论。

点名几个同学来说说古诗的大意。

5.师:大家真的太聪慧了,没有老师的指导就能大致理解了诗的意思。对于诗中的诗句和他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同学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或通过体温的方式点出重点的字和词,如“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

6.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同学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如在引导同学学习“故人”时,可叙述李白和孟浩然相识相知的故事,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协作图示来解释“西辞”和“下”的含义;让同学绽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烟花三月的繁华似锦,想象江水流入蓝天,一只小船渐渐消逝在远方的画面,品尝“孤帆”,“远影”,“尽”和“天际流”的精确     与生动等。

7.师:大家凭借着我们的阅历去估量一下,在没有阻挡物的状况下,帆船从离去直到消逝在天终点也许需要多长时间呢?

同学估量出时间

8.师: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伴侣的船慢慢远去,直到消逝在天涯。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引导同学从目送伴侣时间之长,体会情意之深。板书:目送远。

9.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船是尽了,可在诗人的心中,他与友人的情意永久不会尽的,请大家谈论:滚滚东去的莫非只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11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深厚的友情。

依据同学的发言.

说明:先让同学反复朗读,自读自悟或其他同学沟通来疏通诗意,老师再作启发,引导同学体会诗的意境。

六.亲身感受,朗读古诗,指导背诵

1.换位思索,切身感受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同学1:难过

同学2:舍不得伴侣离开。

师:假如你是李白离别之前,你会对你的好伴侣孟浩然说些什么话?师: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长江边上,看着我们最好的伴侣乘着帆船,慢慢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了这首送别诗。先请女生来朗读一下

播放音乐,女生读

2.师:这是一种柔情的送别诗。男生来读读看。

播放音乐,男生读。

3.师:这又是一首豪壮的送别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吧!

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诵。

说明: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男生和女生分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来让同学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七.课外拓展

《山中送别》《别董大》二首(其一)

王维高适

山中相送罢,千里黄云白日曛,

日暮掩柴扉。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草年年绿,莫愁前路无知己,

王孙归不归天下谁人不识君?

教学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句叙事:西辞黄鹤楼

三月下扬州——春景送别——感情深厚

3.4句写景:孤帆碧空尽

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为送别诗,教学伊始,便导入送别的话题,制造一种离情别绪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同学进入诗境,体会感情。

详细来看,本首诗教学主要实行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疏通诗意,体会感情;二是让同学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融入诗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同学,让同学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力量。

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同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同学对古诗美丽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同学是学习的仆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参加性、主动性和乐观性,更注意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爱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同学的心灵深处。

在教学中注意让同学体会: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漫、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间,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悲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悲伤形成了剧烈的对比,为后面同学的想象做好铺垫。在沟通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同学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同学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同学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带着伴侣的句句吩咐,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同学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同学可以依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索,感悟,从而激活同学的思维,提高了同学的阅读爱好和力量。当同学提到“孤帆”一词时,我立刻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同学思索,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