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4页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二)空间与图形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divide;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divide;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一)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二)加减法的处理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五、教材的评价建议(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2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和方法: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5、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四、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3一、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二)空间与图形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divide;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divide;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一)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二)加减法的处理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五、教材的评价建议(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4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四、教学方法设计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六、教学评价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5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六、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七、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课时1.数一数(1课时)2.比一比(2课时)3.位置(2课时)4.1——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5.认识图形(1课时)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8.认识钟表(1课时)9.认识钟表(1课时)10.9加几(3课时)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11.总复习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6一、教学对象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7一、指导思想: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三、班级情况简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1.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20__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20__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新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6.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7.关于写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8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平,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教学要点:1、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实施过程:1、习惯的培养。(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3)手指操。(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2、营造向上氛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③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9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一)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读写20以内的数,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学总目标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和=第三周9.162.50的认识9.172.610的认识9.182.7认识几个和第几个9.192.810以内数的顺序9.20第二单元测试第四周9.22试卷分析9.233.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9.243.2搭积木9.25第三单元测试9.26试卷分析第五周9.274.12-6各数的合9.284.27、8、9的合与分9.294.310的合与分9.30第四单元测试第六周10.8试卷分析10.9复习1—4单元10.10月考10.11试卷分析10.12月考第七周10.14试卷分析10.155.1加法的初步认识10.165.25以内的加法10.175.3减法的初步认识以及5以内的减法10.185.46、7的加减法第八周10.215.58、9的加减法10.225.610的加减法10.235.70的加减法10.245.8动物乐园10.255.9第九周10.285.1010.295.11有趣的数字10.30第五单元测试10.31试卷分析第十周11.46.1分类的初步认识和按给定的标准分类11.56.2按不同标准分类11.6第六单元测试11.7试卷分析11.87.1认识11-20各数第十一周11.117.2认识计数单位“十”、11-20各数的组成11.127.3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并比较大小11.13第七单元测试11.14试卷分析11.15复习5—7单元第十二周11.18期中测试11.19试卷分析11.208.1不进位加法11.218.29加几11.228.38加几第十三周11.258.47加几、6加几11.268.5连加11.278.6整理和复习11.28第八单元测试11.29试卷分析第十四周12.29.1不退位减法12.39.211减几12.49.312减几12.59.413、14减几第十五周12.99.515-17减几12.109.6连减12.119.7加减混合12.129.8整理与复习12.139.9玩扑克做数学第十六周12.16第九单元测试12.17试卷分析12.1810.1简单事物中的规律12.1910.2加减计算中的规律12.20第十单元测试第十七周12.23试卷分析12.24z.1认识20以内的数12.25z.212.26z.212.27z.3比一比、认识图形、分类第十八周12.3012.31试卷分析1.21.3试卷分析1.6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0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5.认识符号“>”、“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二)解决问题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二、教学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教学进度安排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1.1~5的认识………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1.9加几……………3课时2.8、7、6加几………2课时3.5、4、3、2加几…………………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1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的单一结构不能适应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和知识多样性的要求,适当增设选修课,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的阅读。一、(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二、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