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_第1页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_第2页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_第3页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_第4页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年秋期末成专《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南重庆电大巴南分校课程辅导教师谭昌明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行政管理方向和服装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许燕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心理学》(2006年12月第2版)。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理解和运用相结合。(一)考试范围: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实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二)考核方式。本课程由重庆电大组织考试,考试成绩按照本次考试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按满分100分。(三)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题类型: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10%);不定性选择题(20%);简答题(40%);论述题(30%)。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一)本期巴南电大教学平台上挂的重难点分析,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三)教材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根据重庆电大期末复习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员情况,对本期复习应考重点练习辅导作如下分析辅导。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阿用熟练掌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P3第二章感觉与知觉熟练掌握:知觉的特性;错觉的运用。P41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熟练掌握:注意的品质;注意规律的运用。P61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熟练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遗忘规律和克服遗忘、增进记忆的方法。P87第五章思维熟练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培养。P104第六章情绪熟练掌握: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节。P130第七章动机与行为熟练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社会性动机。P137第八章能力差异熟练掌握:能力发展差异;影响能力的因素。P169第九章人格差异熟练掌握:人格形成的原因P191第十章社会认知熟练掌握:自我完善;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及运用(重点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202第十一章社会行为熟练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224第十二章心理健康熟练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P250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熟练掌握:心理治疗(重点是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P275第十四章心理发展与社会化(略)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熟练掌握:生涯规划与生涯辅导;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P316-329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P32.观察法P153.实验法P164.知觉的恒常性P375.注意的转移P636.随意注意P647.元认知策略P898.聚合思维P989.成就动机P14410.气质P18511.人格P17912.依从P23813.从众P23614.心理健康P25015.人格障碍P26316.心理治疗P27517.心理发展P29318.生涯辅导P334二、不定项选择题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B)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C)。

A.中间稍快B.中间稍慢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C)

A.常规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

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D)的影响。

A.定势B.正迁移

C.原型D.负迁移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C)。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

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

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

A.激情B.心境

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

8.一般来说,(A)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

C.强D.B和C都是

9.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B)。

A.编码、提取、存储B.编码、存储、提取

C.提取、编码、存储D.存储、提取、编码

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ABD)。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成功需要D.尊重需要

1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C)。

A.生理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D.人格心理学

12.“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A)。

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C)。

A.指向和选择B.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D.集中

14.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A)。

A.选择性B.整体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5.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D)。

A.选择性B.整体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6.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C)。

A.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

C.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A)现象。

A.适应B.对比

C.后象D.感受性

18.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访谈法

C.测验法D.实验法

19.精神分析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

A.艾利斯B.弗洛伊德

C.马斯洛和罗杰斯D.斯金纳

20.母性动机是一种(B)。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

21.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C)。

A.定型B.第一印象

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

22.智力是指(D)。

A.思维能力B.特殊能力

C.理解力D.认知能力

23.以下属于一般能力的有(ABC)。

A.观察力B.记忆力

C.抽象概括能力D.色彩鉴别能力

2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B)

A.社会性B.独特性

C.稳定性D.整体性

2

5.(C)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

A.气质B.能力

C.性格D.情绪

26.高级神经活动属强而平衡、不灵活型,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多血质B.粘液质

C.胆汁质D.抑郁质

27.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环境适应力强、但缺乏耐心、稳定性差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B.多血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28.人格特质理论最早是由(D)提出的。

A.盖伦B.希波克拉底

C.柏尔曼D.奥尔波特

29.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性格B.能力

C.职业兴趣D.职业价值观E.环境因素

30.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称为(A)。

A.自我B.镜中自我

C.理想自我D.社会自我

31.(A)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抑郁症B.焦虑症

C.恐惧症D.强迫症

32.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D)。

A.印刻B.最近发展区

C.敏感期D.关键期

33.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D)。

A.适应现实生活

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

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

3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B)。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5.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B)。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B.以“好孩子”为定向

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36.心理动力理论是由(B)创建的。

A.艾森克B.弗洛伊德

C.麦独孤D.拉扎洛斯

37.行为疗法有(ACD)等方法。

A.放松疗法B.释梦

C.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

38.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C)。

A.理性情绪疗法B.代币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D.阻抗

39.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D)

A.焦虑症B.强迫症

C.人格障碍D.疑病症

40.个人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做(A)。

A.从众B.服从

C.去个性化D.依从三、简答题(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考核知识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解答要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认知过程与学习: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与人类心理过程紧密相关。(2)动机与情绪: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内部原应的。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满意,厌烦等情绪。(3)心理特征:就是体现心理差异的现象,包括能力与人格,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高低的心理特征。(4)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人作为社会成员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个体中的人和社会中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现象。(5)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心理发展涉及人生从出生到衰竭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发展心理的主要特点。(二)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1.考核知识点:(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解答要点:(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反映。(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GB3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2\*GB3②但感觉和知觉之间也有很大区别:首先,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次,由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最后,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三)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人格成因(二)解题思路: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社会文化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三)注意:对以上要点进行简要说明。(四)竞争、合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竞争与合作的优缺点(二)解题思路: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使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工作、生活或社会关系中通过相互帮助,协同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享受合作结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1.竞争的优缺点。(1)优点:竞争能激发动机,调动个体的一切力量,充分发挥能量与创造力;竞争能使全身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竞争迫使竞争各方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竞争才能进步。(2)缺点: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发展,甚至使社会关系恶化;频繁的竞争会带来身心压力,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2.合作的优缺点:(1)优点:合作能促进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2)缺点:合作学习也有它的一些缺点:在合作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在合作中,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效率。(五)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二)解题思路: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后天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自身的能力。1.遗传因素。能力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遗传素质。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人先天失聪,有人大脑损伤,有人身体畸形,这些人往往不能获得与具有健康素质的人相同的能力。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对人能力的影响是指每个人一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人所施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环境对儿童能力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的。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不同的对待方式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刺激就不同。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就可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而有家长则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该让孩子自然发展。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虽然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有许多能力都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3.自身努力。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所谓的“熟能生巧”、“笨鸟先飞”这些俗语都反映了实践活动、个人能力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水平。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谦虚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三)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论述。(六)哪种人格障碍最具社会危害性?为什么?(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二)解题思路: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社会的危害最大。2.因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无道德感,情感冷漠,自我中心,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冲动性,耐受挫折能力差。这些个体容易发生违法、违规甚至犯罪行为。(三)注意:适当展开说明。(七)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青春期的社会发展。(二)解题思路:1.充分认识青春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2.要尊重和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建立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3.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要尽可能提供支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正确处理。4.要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三)注意:适当展开说明。(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皮亚杰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划分。(二)解题思路: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前运算阶段(2——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中心化的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智力进入运算阶段,能利用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三)注意: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四、论述题(一)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错觉现象来美化生活?1.考核知识点:错觉的利用2.解答要点:错觉: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人的各种感觉中一般的说来,都有错觉现象。各种错觉中视觉最为明显。例如,两条等长而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人们看来坚线要比横线长,诸如此类的错觉不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在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妙用,人们有时根据特殊需要有意识地引起他人产生错觉,以增强事物的优点或补救不足。在美容、服装穿着、工艺美术设计中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就常常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例如:把头发剪短一点就会产生面庞变胖了一点的错觉。化妆时,利用脂粉化妆品在脸上适当涂抹,目的是强调面容的自然美部分,遮挡面容上的缺点,增强美的效果。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浅色可把物体放大,深色可使物体缩小;竖直线可以把物体拉长,横平行线则会使物体增加横度”的错觉效果,用竖直线条、小花型、冷色调、浊色等来改观体型的过胖,或用横线条、大花型、暖色调、明亮的色彩来弥补瘦长体型的不足。在穿着上,对于身材条件中等的人来说,选择款式简单无特殊装饰要素的筒形裤,短外套看上去会感觉身材很高窕漂亮;身材非常自信,小腿相对修长的人穿深V领宽松长夹克和灯笼裤形看上去会身材更加漂亮。体型过小的女青年,选用轻巧的衣料,看上去会觉得飘逸洒脱。身体太瘦的女青年,穿稍为硬的布料与密褶的裙子,就不会显得太瘦。工艺美术设计中,常常利用错觉,“将错就错”,以错觉达到预期的效果。譬如,圆柱体的搪瓷口杯,一般的口径等于其高度,可是因为它是圆柱形的,侧面看去便觉竖长。又如,以并行的竖纹饰物则显高,以并行的横纹饰物则显宽;黑色饰物感到集中、收缩,白色饰物感到膨胀、扩散。在房屋的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利用人的错觉运用装饰布置技巧装饰低矮的房子里,一样能使人产生宽敞、光亮的感觉。设计师选用明度低的冷色(扩充色),如青、蓝、紫色等装饰低矮住房墙壁及天花板的色彩;采用透明度强的材料,增加光线亮度,并把门和窗户面积改大,以增加房内亮度;选用清新淡雅,如乳白、淡黄或浅紫等家具,给人感觉明快、宽敞,如选用深颜色家具极易给人沉闷的感觉;在家具样式布局上,尽量利用空间,选用组合橱柜或墙上挂橱会少占用房间面积;为使低矮住房获高敞感,利用人的视觉差别得到效果,如窗帘尽量加长,悬挂字画采用竖长幅,墙面上挂上一幅大海的风景画,使人观之亦产生房间空间加大的感觉,这样就弥补房间的低矮感觉,而且感觉房间变得宽敞、光亮和漂亮了。3.答题时注意:联系生活实例或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举例说明。(二)教师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1.考核知识点:注意的规律的运用2.解答要点:注意是对某一对象(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不随意注意: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分心。这种注意的好处在于不费力,不会引起疲倦。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疲劳。有意注意的好处是符合我们的目的;其缺点是很费劲,容易疲倦,又容易受意外刺激的干扰。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在心理与行为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注意,三种注意协同作用、相互转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积极地利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1)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②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闹中求静”的本领。(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随意注意虽然很重要,但它需要意志努力来保持,会造成很大的心理紧张,而且非常疲劳,不能使学生的注意维持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单靠随意注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趣,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①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分散注意的刺激。②教学内容要新颖、科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3)三种注意交替使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答题时注意:联系教学实际来举例说明。(三)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信息加工理论关于记忆的过程(二)解题思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三)解答要点: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1)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个体在将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在记忆中存贮,以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编码的方式、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影响记忆的存贮和以后的提取。(2)存储。存贮是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里,以备日后必要时提取。(3)提取提取是指在必要时将存贮于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四)注意:举例说明。(四)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二)解题思路: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主观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动机;(2)定势;(3)知觉情境;(4)功能固着;(5)迁移。(三)注意:首先要注意审题,不是影响解决问题的所有因素,而是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其次,注意对要点展开说明。(五)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情绪情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二)解题思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有许多心因性疾病就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三)注意:举例说明。(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育教学中有何指导意义?(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二)解题思路: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主要观点是:(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意义。=1\*GB3①需要是人的行动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的最广泛的理论,对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具有指导意义。马斯洛不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关注人的社会性,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使管理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事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如何提高学校组织效能,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思考空间。=2\*GB3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管理者指明根据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的管理策略。如:生理需要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健康的工作环境,其管理策略是工资奖金制、贷款制、医疗保健、合理的工作时间、福利措施等;安全需要追求的是职业保障、防止事故,其管理策略是安全生产、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等;社交需要追求的是友谊、接纳、认同,其管理策略是协调人际关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尊重需要追求的是荣誉、地位、权利、责任,其管理策略是考核、晋升、表彰、参与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是成长发展的条件和挑战性的工作,其管理策略是参与决策、破格晋升等。=3\*GB3③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是指一般人的需要,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一是不同的人,各种需要的程度不一样;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会不同。作为管理者要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关注并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主导需要。如对新教师,要首先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对中年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其在中等层次的需要获得满意。=4\*GB3④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关心、信任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展教师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给他们自我实现的途径,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三)注意:本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深刻理解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能阐述清楚理论的运用,就可以了。最好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进行说明,我们提倡和鼓励提出个人见解!(七)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教师的工作动机?(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及应用(二)解答要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他的内在积极性。赫茨伯格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他把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的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主权,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