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完善检察机关刑事审判制度的若干思考
刑事司法监督是指检察官办公室是否正确地进行了人民法院的刑事诉讼活动,以及判决是否正确地作出了法律监督。它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对于依法开展刑事审判活动,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诉,确保国家刑事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综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权虽有一些概括性规定,但在许多环节和问题上还很不具体、很不全面,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加以完善。为此,笔者略表意见。一、人民检察院的审理与执行(一)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审判委员会研究退回补查、要求撤回起诉、变更起诉书认定的重要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决定免予刑事处分和无罪判决,适用刑法第59条第2款的判决,以及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必须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接受法律监督。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的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凡是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院长认为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可见它是刑事审判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所研究案件处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此前所进行的一切诉讼活动的成败。因此,为使审判委员会客观、合面地评价与决断案件,保证办案质量,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此实行法律监督,并由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地位所决定,这只能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列席会议进行。但是,现有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由院长主持,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而既然是“可以列席”,不是“应当”或者“必须”列席,因而随意性较大,实际执行往往有名无实,列席不列席全凭人民法院的意志。同时,该条文中也未明确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的职责是“实行法律监督”。客观上影响了人民检察院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发挥。当然,由于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条件较多,加之检察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会议,检察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列席。但是,对于研究下述案件的审判委员会会议,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必须列席,实行法律监督:(1)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2)变更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中认定的重要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3)决定免予刑事处分的案件;(4)决定宣告无罪的案件;(5)适用刑法第59条第2款,对犯罪分子虽然不具备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而决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决的案件(6)人民检察院按照上诉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7)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包括提审和指令再审)的案件。此外,对于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的其他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检察长有必要列席的,也应当列席,实行法律监督。(二)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同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不能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而只能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包括提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9条第1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和裁定,可以重新审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既可以提审,也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而对于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究竟是由同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或者提审、指令再审,却没有明文规定。因此,有观点认为,再审是人民法院内部的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后,只能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如何再审,应由人民法院根据抗诉案件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可以由自己重新审判或者提审,也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必须重新审判或者提审,而不能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第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9条第1、2款的规定,在人民法院内部决定而引起的再审程序中,上级人民法院无论是提审还是指令再审,都是引起再审的主体。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9条第3款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再审程序中,上级人民法院仅仅是再审的主体,而不是引起再审的主体。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标志着再审程序已经开始,同级人民法院已失去了作为引起再审主体的资格,应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抗诉案件直接进行再审(包括提审)。如果人民法院又作出指令再审的裁定,就会出现两个引起再审的主体。这实际上就把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引起的再审程序变成了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引起的再审程序,从而取消了提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作为引起再审主体的资格,这显然是违背刑事诉讼的立法本义的。第二,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不仅仅就是引起再审,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在引起再审后,还要对人民法院的再审活动实行监督。如果上级人民法院将同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上级人民检察院就不能派员出席下级人民法院的再审法庭,下级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因不享有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也不能代替上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同级人民法院的再审法庭。那么,人民检察院对再审抗诉案件的审判监督就无法实现。第三、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毕竟仍由原审法院对自己作出的生效裁判进行再审。由于原审法院在再审前已经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有了成见,何况有些案件已经经过审判委员会研究,这就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弊端,而无视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意见,有的还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所谓“尊严”和“声誉”,而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判刑事案件(包括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而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采取开庭的方式审理,并且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行使审判监督职权。对于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上诉案件,包括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而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是采取开庭审理还是书面审理(包括必要的调查讯问活动)的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至于对“本章已有规定的”,只是在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了二审法院应当就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至于采用什么方式审理,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参照”是指参考并仿照的意思,这难免引起歧义。因此,有观点认为,所谓“参照”就是说二审程序不一定要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既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书面审理。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可以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从而使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权无法得到实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庭审理。即传唤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到庭,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然后评议判决的形式。二是书面审理。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不再传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再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只审查第一审法院上报的案卷材料,以及进行一些调查讯问活动后,合议庭便进行评议,作出判决的审理方式。我认为,第二审程序的特点和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以利于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实行法律监督。第一、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刑事诉讼法的第二审程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不仅有权维持原判或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而且有权直接改判,这就要求必须为第二审提供更切实的更多的诉讼保障。因此,确定二审的审理形式,应当从有利于审查一审裁判是否正确、有利于纠正一审裁判中的错误等方面考虑,而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并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进行法律监督,不能片面从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办案时间、图方便省事等方面去考虑。第二、书面审理违反了“公开审判原则”。我国宪法第125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阴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第三、书面审理不利于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案件的原审材料及二审期间重新收集的证据是真实地反映了案件事实的,是可靠的。但有些证据材料却部分地或全部地歪曲了案件的客观事实,是虚假的、不可靠的。对于哪些确实可靠,哪些虚假不可靠,仅仅从这些材料中往往看不出来,只能通过直接开庭审理,在人民检察院的配合和制约下,才能分辩真伪。第四、书面审理直接妨碍了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职能的行使。二审人民法院不开庭审理,只审查原审案卷材料及自行收集一些证据而不经过质证就作出判决,使检察机关无法参与二审诉讼活动,对审判活动的监督也就不能正常开展,这实际上剥夺了人民检察院对刑事二审活动监督的职权。(四)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特别是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案件的审理期限。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或虽然有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但也仅仅是指“审判”,并未明确包括审理期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些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长期不予审理或者久拖不决,削弱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用,使一些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得不到及时地纠正。因此,应当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二、检察监督的方式(一)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合议庭解决案件活动应当实行监督。合议庭评议案件,是人民法院审理与裁判刑事案件最重要的集体活动,也是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关键性环节,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对案件事实与证据的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裁量刑罚的轻与重,都要在合议庭作出评价与决断。可是,对于这一重大审判活动,刑事诉讼法却没有具体规定出庭的检察人员可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进行审判监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疏漏。我认为,应该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列席评议活动,对其进行监督。第一,监督评议活动,有利于合议庭客观全面地分析案情,认定事实和适用刑罚,保证办案质量。特别是对人民法院谨慎而准确地处理大要案件和疑难案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第二,监督合议庭评议活动,有利于促使人民法院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办案。目前,不少地方“先判后审”,有的在开庭前还请示上级人民法院就判决作出了批复,甚至事前已经制作好判决书,从而使公开审判变成走过场。合议庭合议时不是喝茶休息,就是草率了事。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现象,检察机关应当予以监督纠正。第三,监督合议庭评议活动,有利于及时处理案件。合议庭评议案件时,有时会作出退回补充侦查或者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决定。必要的退回补充侦查和撤回起诉决定是正常的,但实践中往往有很多这样的决定是不正确的,有的退查甚至是因为时限问题而“借”时间,这难免发生扯皮现象,影响案件及时处理。出庭的检察人员列席评议活动,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二)死刑复核程序规定的是背景死刑复核,是对死刑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特殊程序。一切死刑判决,都只有经过复核程序核准以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正确地适用死刑,能够有力地打击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如果发生错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对死刑的适用,一向持慎重态度,实行不可不杀、坚持少杀、严禁乱杀、防止错杀的死刑政策。为了正确贯彻这一政策,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不仅在刑法上严格限定了死刑的适用范围,而且在司法程序上特别加以严格的控制,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然而,对于如此重大的死刑复核活动,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列席实行监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疏漏。与此同时,为了防止久核不决、该杀不杀而随意改判的现象,检察机关也应该对其进行监督。这对于依法进行死刑复核活动,正确贯彻党的死刑政策和国家刑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检察机关对审判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关于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能否实行刑事审判监督问题,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但是,我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全部刑事审判工作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工作,属于其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其次,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都可以依法实行监督,自然对刑事自诉案件也同样应该进行监督。当然,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与对其审判公诉案件的监督有很大不同。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要派员出席法庭,可以随时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并且,法律随时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并且,法律规定检察关负有审查判决、裁定和对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的职责,可以主动、及时、有效地对法院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实行监督。而对于自诉案件则不同。由于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也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对自诉人提起反诉。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期间不宜出席法庭参与诉讼活动,并且不宜对方生效判决和裁定提出撤诉。但是,对于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有关当事人提出的控告、检举、申诉来发现问题,经查证实属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正意见,直至立案追究严重违法已构成犯罪的审判人员的刑事责任。对于人民法院就刑事自诉案件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发现有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审判和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并出席再审法庭,实行法律监督。(四审判活动的违法我国现行立法上,对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范围,规定得不够完善。虽然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笼统地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际监督”,但是,作为可供具体操作的刑事诉讼法,却只是在第112条规定“出庭的检察人员发现审判活动有违法情况,有权向法庭提出纠正意见”,此外再无其他条文。似乎人民检察院只能对人民法院在法庭上的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而不能对其所进行的其他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三.完善刑事监督和保障机制1(一)民主权利委员会对其他权力机关的监督第一,这样规定,可以防止办理刑事案件“以法院为准绳”,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用,切实纠正人民法院的错误判决和裁定。第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最终的裁决权,也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监督权。第三,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处理具体案件的方式已有立法先例。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二)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人民检察院关于纠正问题建议将纠正方案》内容作出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通知书》后,应当限期作出处理,并将纠正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如有不同意见,可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复议,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要求复核。(三)不纠正违法行为的人员适用条件有以下几种刑事审判监督处分权,是检察处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之互联网销售实习总结
- 2024年煤及矿产品批发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2023年未硫化复合橡胶及其制品资金需求报告
- 银行员工奖惩管理制度
- 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有关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本(33篇)
- 语文继续教育培训总结1000字范文(30篇)
- 《银行庆典方案》课件
- 教师培训课件:如何评
- 《保险的性质》课件
- AQ 1097-2014 井工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正式版)
- 波形护栏安装施工合同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上历史 期中复习【课件】
- 瑜伽合同范本
- 魔术表演娱乐行业研究报告
- 2024风电光伏组合箱变技术规范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2024年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 趣识古文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
- 幼儿园健康领域《脸上的表情》课件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计算练习大全2000题(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