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_第1页
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_第2页
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_第3页
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_第4页
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与河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散文戏剧和散文文化研究蓬勃发展。山西省鹿城县南社村在明朝万历二年发现了流行的“十歌宫调”,记录了祭祀仪式和表演节目。此外,还发现了23年前在山西省不同地区发现的类似手稿《唐乐星图》和《社会主义者图》。以前,山西省各地都发现了大量的宗教祭祀活动和戏剧表演,如雁北的西剧、金东南的西剧、晋南的高太谷和南鼓的复杂戏剧,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九十年代,在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又发现傩戏《捉黄鬼》演出,涉县上清凉村、邯郸东填池等地发现众多的祭祀活动和赛戏表演,并存有数十种古抄本,也同样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笔者多年来对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宗教祭祀活动和戏剧演出进行实地考察、观看录像和印证田野文献资料,发现晋冀二地,特别是晋东南和冀南地区的宗教祭祀与戏剧演出有许多相同和相类之处,保留了古中原地区的祭祀、民俗文化的特点,与南方、西部诸省情况迥异。现将观察所得报告如下。一祭祀对象:神、享祭、送神首先,是宗教祭祀活动的类同性。晋冀二地的宗教祭祀活动有明显的泛神祭祀色彩。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民众,最早祭祀的神灵有天神和地神,天神祭祀中,上帝(天帝)是主神,日月、星辰、云雨、雷电诸神是从祀的次神。地神祭祀中,后土(社稷)是主神,其次有五祀、山川、林泽、百物之神。在“万物有灵”观念影响下,民众更创造出种种神灵,其后佛教传入,道教产生,神灵的类别、数量更多,民众同时予以祭祀。晋冀二地的宗教祭祀,一般都是泛神祭,虽然各地祭祀的主神各有不同,但祭祀时均迎请诸路神灵参与享祭。以《唐乐星图》抄本所收长子县禹王庙赛祭为例,其排神簿为:(中)玉皇上帝尊神、南无佛祖尊神。(左)禹王、仙师、西宫、至圣伯益、至圣后契、二郎、义济王、冲淑、冲惠、行雨广禅侯、雷公、土地。(右)观音、天齐、东宫、先农后稷、至圣皋陶、孔子、圣贤、太宗、五土、五谷、三宗、五龙、五道、风伯、雨师。又如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的赛祭,主祀神为白眉三郎(当地民众称为伏魔大帝),参与享祭的神灵有玉皇大帝、南极仙翁、观音菩萨、寿星、财神(比干)、阎王、八仙、赵公明、二郎、关羽、关平、周仓、黄虎、黑虎、四值、四尉、判官、城隍、门神、土地、灶君、五道、牛王、马祖、行雨龙神、风云雷电霹雳冰雹之神、虫蝻神、大耗、小耗等60多位。既有道教奉祀的神祇,也有佛教信仰的诸佛,还有民间供奉的自然神、动物神,以及由历代帝王圣贤转化而来的神灵。这种泛神祭祀,与南方某些地区的单一宗教祭祀不同。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纳吉”,同时也为了“消灾”,所以赛祭和傩祭往往相混合,或傩杂于赛,或傩赛融合,影响了祭祀中戏剧的演出:祈福戏和逐疫戏混杂,这也与其他地方单纯的赛社戏剧或傩戏不同。晋冀二地的宗教祭祀,都有一套完整的迎神、享祭、送神仪式。迎神时组织盛大的请神队伍,到各神庙迎请诸神到主祀神庙享赛,一般在正赛前一日进行,诸神(神像或神画、神位)驾乘车马到主办神庙,民众焚香献爵。享祭又称正赛,时间一日或三日不等,由主礼生对诸神诵念祭文,供馔献艺,包括诵词、奏乐、唱曲、舞蹈、演出各种祭祀戏剧等。送神在享赛后一日或当日进行,排班供馔,用车马送诸神回原在神庙,或焚烧纸马、神锞,以示诸神回归天界。这一套仪式,晋冀各地繁简不同,但都有规定的迎送程序,穿插献演各类技艺和祭祀戏剧。祭祀活动的主持者不是专职的“巫”或道士,而是非专职的社首或阴阳先生。这些社首或阴阳先生,本身就是农民,只是在赛祭期间才充任主持人的角色,并非作为职业,以此谋生。这也与南方一些地区的祭祀不同。在晋冀二地的赛事和演出活动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它一直参与其事,或在请神、祭神、送神时念诵致语,或在献艺时导引技艺和戏剧演出(有时还参与演出),在晋东南各地,称之为“前行”,在冀南,则称之为“掌竹”。从其职能、服饰、手中所执仪物来看,乃是宋代教坊参军色(又称“竹竿子”)的遗留。宋代教坊的参军色,在宫廷乐舞演出中具有指挥协调职能,有时还参加表演,驾出郊祀、游幸、燕射,亦导引动乐,其服饰为头戴黑纱展脚幞头,身穿红色宽衫,手执竹竿子。在晋东南和冀南的赛祭活动中的“前行”和“掌竹”,其服饰与之相类,惟“掌竹”将幞头由展脚改为无脚,有须改为无须。所执仪物竹竿子,亦称“戏竹”,长二尺许,直径二至四厘米,顶部劈成细蔑,或于冒头上插上许多细竹枝,用红绸束扎,下部为竹柄,可执握,与山西省浮山县上东村宋墓和高平县西里门二仙奶奶庙金代露台基座所绘刻竹竿子形象,以及朝鲜李朝成宗二十四年(相当于中国明朝弘治六年)柳子光编纂的《乐学轨范》卷八“唐乐呈才仪物图说”中所记竹竿子形制基本相同。《元史·礼乐志》一“制朝仪始末”条记教坊乐工有“前行色”,与“杖鼓色”、“笛色”等并列,“进发册宝导从”条又载“前行”持戏竹,更证明“前行”实为参军色。它们在晋冀二地的祭祀活动中留传,乃是宋金时期中原文化流传的结果。二p首民族宗教表演的队戏其次,是演出形式的类同性。晋冀二地的宗教祭祀戏剧,其演出形式丰富多彩,有于迎神途中行进时表演的,有在神灵前供盏献艺时演出的,还有在祀神后在神庙戏台上献演的。所演戏剧类型也多种多样,大多为宋元时期流传下来的雏形戏剧,甚或是泛戏剧形态,如队戏、院本、杂剧、赛戏等。这与其他地区的宗教祭祀戏剧表演场所和演出类型单一迥然不同。我们先看迎神途中行进时表演的一类,它主要以队戏(在河北,因表演时头戴面具,又称脸戏)形式出现。队戏是唐宋时期流传的初级戏剧形态,队戏一词最早见于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之五《隋炀帝海山记》,文述陈后主与隋炀帝“同队戏”,元杨维祯《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也提到宋孝宗时李瑞娘善演队戏,但如何演出语焉不详。《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条记载元代每年正月十五日“兴和署掌妓女杂扮队戏一百五十人……首尾排列三十余里,都城士女,闾阎聚观”。说明它最初的演出形态是装扮人物于队列行进中表演,与宗教祭祀有关,可能渊源于古代的赛傩。《后汉书·志第五·礼仪》、《隋书·礼仪三》、《新唐书·礼乐志第六》都记载各代装扮方相、傩神遍游禁中以至城外逐疫情况,《荆楚岁时记》亦记南北朝时的赛祭和傩祭:赛祭是“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傩祭则“村民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晋东南和冀南各县赛祭演出队戏和脸戏,比古代有所变化,因演出时间、地点不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行进性演出、供盏献艺时演出和神庙戏台上演出三类。行进性演出是迎神赛社时将诸路神灵迎请到预定神庙途中的娱神表演。因其演出时行进与流动,故山西各县又称“走队”、“行队”、“流队”。这类队戏,多为人物装扮,间有舞蹈动作或简单的故事情节,《礼节传簿》和《唐乐星图》所附“排场角单”,大多为这类队戏。这些剧目参加人数众多,如《唐僧西天取经》,角色多达一百五十余人,这是神庙戏台上演出无法容纳的,相反却适宜于行进间装扮人物的表演。另外,“排场角单”所载,只开列所装扮的人物姓名,所持器物,无甚故事情节,这也符合行进间表演的需求。这类队戏,间有故事情节的,如山西上党地区《过五关》的演出,先是在神庙戏台上上演《封金挂印》,然后关羽和甘、糜二夫人走下戏台,在乐队、兵卒引导下骑马乘辇行进,曹操及蔡阳等五关战将和村民在后相随。每到一“关”(即预先搭建的草台),关羽上台与守将战斗,其余角色在“关”下等候,关羽斩将后再上马与众人继续行进,被斩之将退出队列。按规定情节过五“关”斩六将后,返回原神庙戏台续演《古城会》。在河北,也有类似表演。如武安市固义村的《捉黄鬼》,就是在行进中演出的。黄鬼为不孝忤逆子象征,被阴曹阎王侦知,派遣鬼差(大鬼、二鬼)捉拿,在地方(跳鬼)协助下擒获,送阴曹判官和阎王审判处决。其表演形态为:大鬼手持钢叉、铁链,二鬼手拿钢刀,不断驱赶黄鬼;黄鬼为逃避惩罚,四处躲藏;跳鬼身背案卷,手执令牌,不停跳踢,引逗黄鬼,迫其就范;村民二十,装扮侲子,手持柳棍呐喊驱赶。他们在村中道子(由该村所有演出节目的角色及围观村民组成)行进,往返进退,一直把黄鬼押到村南判官台和阎王台接受审判,再送到斩鬼台处决。演出是在行进中进行的,地点不断变换,保留了初期队戏表演的特色。另一种是在神灵前供盏献艺时的演出。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神庙前的献庭上表演,另一是在临时搭建的神棚前空地上表演(因为原神庙已毁)。所演有各种技艺和戏剧,《礼节传簿》中记载古代祭祀二十八宿,每一祭祀都有供盏献艺。如祭祀“箕水豹”,其供盏献艺仪式与演出为:“前行说《百花赋》;第一盏,《万寿歌》曲,补空,《插花乐》、《三台》;第二盏,靠乐歌唱,补空,《倾杯乐》;第三盏,温习“曲破”,补空,再撞再杀;第四盏,《斩华雄》;第五盏,《关公斩妖》;第六盏,《战吕布》;第七盏,合唱,收队。”前行说《百花赋》,为“竹竿子”献艺前的致语,第一盏(供酒馔一次为一盏)为奏乐,第二盏为歌唱,第三盏为舞蹈,第四盏至第六盏为戏剧表演,第七盏合唱收队,献艺结束。这是宋代宫廷供盏献艺的遗留。由于这类戏剧是在供盏时演出的,受时间的限制,表演比较简单,只有大致情节的表达,有的甚至没有剧词,所以又称“哑队”。山西长子等地表演《猿猴脱壳》,就是在神台前进行的。这种演出形态在冀南武安和涉县赛祭中也存在。比如固义村的赛祭,即于村南空地上搭建神棚,由村民装扮玉皇大帝及诸路神灵端坐神棚内,棚前就地围场表演赛戏《岑彭马武夺状元》。演员在打击乐伴奏中边舞蹈边吟唱,对白时动作幅度较小或没有动作。演毕,“掌竹”用戏竹指挥绿脸小鬼上场舞锤,表演《吊绿脸小鬼》,然后又指挥四值、四尉上场表演《吊四值》、《吊四尉》,演员在锣鼓伴奏中作跪拜、上马、下马、巡视动作,而无剧词。它们与晋东南的供盏队戏极为相类。第三种演出形式是在神庙戏台上表演。这是在祀神后的当天下午或晚上对神灵的献演。比之前两种,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它的表演可以充分发挥。在《礼节传簿》中,记载对二十八宿的祭祀,在供盏献艺之后,即专列神庙戏台上献演的戏剧类型和剧目名称。如上面提到的祭祀“箕水豹”,于第七盏后记载“正队:《过五关》;院本:《错立身》;杂剧:《天门阵》”。所谓“正队”,即正规的队戏,与“走队”、“供盏队戏”的简略有别。《过五关》,剧目内容和表演形态前面已述。院本为金代的戏剧形式,为北杂剧的前身。《错立身》即《宦门子弟错立身》的简称,本南戏剧目,此处列为院本,可证此剧宋元时南戏院本皆有,只不过今天院本不存而已。至于杂剧,除指北杂剧外,还包括祭祀时表演的各种杂戏,类似晋南的锣鼓杂戏、雁北和冀南的赛戏,《天门阵》是其中一个剧目,敷演杨家将故事。这类在神庙戏台上表演的队戏、院本、杂剧,在《礼节传簿》中记有数十种之多,《唐乐星图》和《供盏曲目》所记也不少,并分列朝代记录,可见在明清时神庙戏台上演出的繁盛。在今天山西各地赛祭中,神庙戏台还能上演部分明清时期的剧目,如长子县西关三嵕庙大赛常演《斩华雄》、《三战吕布》、《美良川》、《太极图》、《岑彭马武夺状元》、《四马投唐》、《未央宫斩韩信》、《霸王别姬》、《李世民送玉带》等,龙泉山庙赛常演《五虎下西川》、《入长安》、《岳飞征南》、《存孝打虎》、《收岑彭》、《熊精盗宝》、《丛台赴会》、《猿猴脱壳》等,潞城县南舍村玉皇庙赛常演《过五关》、《斩华雄》、《长坂坡》、《三战吕布》、《美良川》、《大会垓》、《取西川》、《光武山》等。在河北武安、涉县、邯郸等地,赛祭后神庙戏台上常演脸戏和赛戏。如武安固义,祭祀诸神和表演《捉黄鬼》之前,神庙戏台上即演出脸戏《大头和尚戏柳翠》和《十棒鼓》;表演《捉黄鬼》之后,又于神庙戏台上演出脸戏《吊掠马》、《吊黑虎》、《点鬼兵》、《开八仙》、赛戏《长坂坡》、《虎牢关》、《巴州》等。脸戏类似山西的队戏,因表演时戴面具,故称。《戏柳翠》和《十棒鼓》,为宋杂剧剧目,可见它们与宋金时期戏剧有渊源关系。赛戏类似山西雁北的赛戏和晋南的锣鼓杂戏,表演时演员勾画脸谱,不戴面具。固义现存赛戏本子还有《伯(霸)王戏本》、《幽州都本》、《火烧赤壁》、《屺城大会总(疑为大会垓)》、《衣带诏》、《西祁(歧)英都本》、《封官拜帅》、《讨荆州》等,可能过去也是神庙戏台上演出的剧目。涉县上清凉、弹音、井店、下庄、台村等村,神庙戏台上也上演过赛戏,并保存许多本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演出形式是在一种宗教祭祀活动中同时存在的,分别处于赛祭的不同阶段,所演的戏剧类型不同,相互穿插。其化妆有假面和涂脸两种,与南方诸省傩戏必定戴面具有异,更多保存了宋代杂剧表演的风貌。三河北不演院本,或有极多相类之处再次,是剧目内容的类同性。山西和河北的宗教祭祀戏剧剧目众多,仅《礼节传簿》即记录神庙戏台上演出的“正队”戏《过五关》、《大会垓》、《霸王设朝封官》等24个,院本《错立身》、《双揲纸》、《土地堂》等9个,杂剧《长坂坡》、《战吕布》、《夺状元》等25个;供盏献艺时演出戏剧《猿猴脱壳》、《鞭打黄痨鬼》、《破蚩尤》等约80个;“排场角单”《鬼子母揭钵》、《唐僧西天取经》、《王昭君和番》等25个。《唐乐星图》亦记“队子”(即队戏),《张天师判风花雪月》、《樊哙鸿门会》、《五关斩将》等38个;头场、正场、末场演出“正对”《十羞李密》等9个;“衬对”《尉迟战八将》等22个;供盏献艺时演出“出戏”《八仙庆寿》等16个;“排场角单”《武王伐纣》等28个。《供盏曲目》中亦记供盏演出“衬队”戏66个。此外,今天山西长子县三嵕庙庙赛常演队戏《斩华雄》等9种,龙泉山庙赛常演队戏《五虎下西川》等14种。河北的宗教祭祀戏剧也不少,除武安固义演出的脸戏、赛戏如前述者外,涉县上清凉村尚保存20多种赛戏本子,计有《渑池县》(即《武王伐纣》)、《大会垓》、《乌江岸》、《火烧赤壁》、《连环计》、《长坂坡》、《华容道》、《取三郡》、《取四郡》、《收姜维》、《七擒孟获》、《葭萌关》、《失街亭》、《战仓汉》、《祭东风》、《取汉中》、《张飞战马超》、《智激周瑜》、《美良川》、《打登州》、《沟家滩》、《擒彦章》、《杨色汉征南》、《江东桥》、《宁武关》、《挡将》。弹音村也保存了20多种,它们是《渑池县》、《孙武子炮雷行兵》、《大会垓》、《虎牢关》、《火烧赤壁》、《伏制张仁》、《讨荆州》、《夜打登州》、《夜探白壁观》、《打蒋全》、《淤泥河》、《水困涿州》、《广武山》、《鬼穴阵》、《沟家滩》、《金钟计》、《下南唐》、《幽州》、《宁国府》、《杨龙开弓》、《铁关图》。井店前街巷保存了3种:《刘秀河北安民》、《司马师带剑进宫》、《破潼关》。台村下堂巷保存了1种:《幽州》。笔者对晋冀二地的宗教祭祀戏剧作过比较,发现河北不演院本,无从比对外,队戏(脸戏)与杂剧(赛戏)有极多相类之处。首先在题材方面,队戏(脸戏)多写神怪故事,或与祭祀、驱傩有关,如山西的《鬼子母揭钵》、《钟馗爨》、《青提刘氏游地狱》、《王母娘娘蟠桃会》,河北的《捉黄鬼》、《吊黑虎》、《点鬼兵》等,它们几占全部队戏剧目的一半。而杂剧(赛戏)则多演历史故事,并且主要是征战之戏,特别是三国戏,如山西的《鸿门会》、《过五关》、《天门阵》,河北的《大会垓》、《长坂坡》、《虎牢关》等。戏剧类型与题材选用,二地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其次是剧目的名称也多类同或近似。晋冀二地的队戏(脸戏)中,剧目名称类同的有《度柳翠》、《十棒鼓》、《捉黄鬼》(山西称《鞭打黄痨鬼》)、《开八仙》(山西称《排八仙》)。而在杂剧(赛戏)中,剧目名称类同的有《武王伐纣》、《霸王封官拜印》(山西称《霸王设朝封官》)、《大会垓》、《乌江岸》(山西称《霸王别姬》)、《岑彭马武夺状元》、《长坂坡》、《虎牢关》、《祭东风》(山西称《诸葛亮祭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张飞战马超》、《智激周瑜》(山西称《三气周瑜》)、《美良川》、《幽州》、《擒彦章》、《广武山》等。从数量看似乎不多,但因河北现存脸戏、赛戏本子较少,从比例看,相类的已占到半数以上了。从剧目内容看,晋冀二地也十分相近。比如《长坂坡》、《虎牢关》,人物、情节、唱词也大致相同。又如河北的《捉黄鬼》,在山西则称《鞭打黄痨鬼》,名字虽有异,但人物、情节、表演完全相同,甚至处置黄鬼的方法也一样,即将黄鬼押到斩鬼台上,抽肠剥皮,行刑时侲子和民众将斩鬼台团团围住,专人施放烟雾,台上跳鬼不停跳动,大鬼和二鬼则将黄鬼裤衩中原藏红水和鸡肠抛向空中,以示抽肠出彩。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是《开八仙》,在山西则称《排八仙》,又有《八仙赞》或《八仙庆寿》。八仙为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张四郎、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却没有何仙姑。有的本子还增加花杨女。八仙中出现何仙姑是在明中叶才确定的,据此可以判断,《开八仙》或《排八仙》应是明中叶以前的剧目。山西潞城县南贾村碧霞宫大赛的《排八仙》是在神庙前献演的,由村民头戴假面,装扮八仙上场,列队站立,依次诵念剧词。首先是“前行”诵念“致语”:“于混沌初分天地,盘古王为君治世。且莫说外国他邦,只表咱中原之地。按四季报答神明,累岁的庆贺天地。今日是广阳大赛,扮的是八仙队戏。众八仙一起排开,听前行开说仔细。汉钟离秦朝将军,修行在终南山内。吕洞宾唐朝秀士,岳阳楼三醒三醉。韩湘子花篮神仙,他也把蓝关雪扫。张果老驴蹄数声,赵州桥压个粉碎。张四郎沽油为生,铁笛响神仙聚会。曹国舅弃职辞朝,身不恋荣华富贵。蓝采和乐中班头,汴梁城许家末泥。铁拐李借尸还魂,两处抛家缘家计。今日是星尊圣诞,后跟着长生大帝。终南山永出松柏,显神通八仙庆寿。”接着是表演《八仙庆寿》,八仙依次诵念:“(蓝采和)抹土搽灰去过河,善知今古起张罗。手内拿定鸳鸯板,口内常念道情歌。人笑我,我风魔,街前认得小儿多。蟠桃会上人不识,拍板高歌蓝采和。(吕洞宾)麻鞋草履布袍新,爱戴青纱一字巾。剑弹一阵黄粱梦,闾州货卖做营生。鱼鼓响,简声鸣,仙童歌舞按仙音。岳阳楼上饮三醉,乃是唐朝吕洞宾。(曹国舅)麻衣草履布袍袖,我把世界都参透。朝中宰相有奸臣,神仙还是神仙做。天止忧,地止忧,拜罢王母金经授。千山万水去修仙,玉叶金枝曹国舅。(汉钟离)丫髻蟠桃大肚皮,络腮胡子腹裸脐。福寿人间增百福,不恋朝中将帅衣。人笑我,世间稀,脚踏金线绿毛龟。千年不老蓬莱客,首洞神仙汉钟离。(铁拐李)生在人间天地里,钟离点化心中喜。有福有分是神仙,散淡逍遥谁似你。脚难挪,势难比,头发蓬松面皮灰。谁知孔目是神仙,借尸还魂铁拐李。(张四郎)不在功夫不在忙,一心跳出是非场。散淡逍遥龙泉县,卖油勿使炼药黄。鱼鼓响,戏秋凉,蓬莱三岛是家乡。笛吹美令如鸾叫,久住蓬莱张四郎。(张果老)拜罢王母离三岛,入山去采灵芝草。扬州度脱华阳女,骑驴踏倒赵州桥。面如玉,胡须少,赛过蓬莱千年老。鱼鼓简板唱道情,大罗神仙张果老。(韩湘子)知人知面知生死,有缘有分福中取。仙花队内作神仙,蟠桃会上精神使。识凡机,晓凡事,在府发下神仙志。十冬腊月献牡丹,能盛仙花韩湘子。”最后又有柳树精上场诵念:“家住岳州岳阳城,岳阳城内有家门。洞宾师傅来度我,肉眼凡胎不识人。稍又大,根又深,小名唤做顺和清。炀帝无道栽下我,千年不老柳树精。”山西长子东大关村发现的《赛场古赞》所收《排八仙》和《八仙庆寿》,剧词与此完全相同。河北武安固义的《开八仙》也与之十分相类,它也是由“掌竹”导引八仙上场,八仙也是由村民装扮,头戴假面,分别依次诵念剧词。现将《开八仙》剧词录下,以作比较:“(掌竹)当初是混沌天地,女娲氏人伦治世。大乾坤天地复生,为人要最良最贵。且慢说他归他乡,且表咱中原吉地。……今日是广阳正赛,排的是八仙队戏。一个个都有名姓,听前行□□分解。汉钟离秦时将军,修仙在终南山里。吕洞宾唐朝秀士,岳阳楼三寝三醉。张四郎云游城外,铁底山神仙聚会。张果老驴蹄数声,赵州桥踏个粉碎。铁拐李借尸还魂,两步跑加言加急(为“两处抛家缘家计”的误写)。曹国舅大宋皇亲,因不恋荣华富贵。韩湘子汉朝(?)公门,他也曾鸾冠所佩。蓝采和乐内班师,东京城徐家摩泥(当作“许家末泥”)。……当今天子护祐,皇王爷江山依旧。终南山永出松柏,赴蟠桃八仙上寿。(蓝采和)搽胭抹粉渡过河,擅能金鼓几张罗。人笑我,我风魔,长街摇带小儿歌。手中执掌云阳板,口内常念道情歌。点头唤帝人不识,半字不差蓝采和,蓝采和。(汉钟离)鬓髻蟠桃大肚皮,迟来化饭饱来归。左手揽,右手推,脚踏金阶绿毛龟。虽然不得神仙奏,且躲人间闲是非。千年不倒蓬莱客,招财利市汉钟离,汉钟离。(张果老)八洞神仙只我老,拜罢王母离山倒(当作“三岛”)。面如铜,敬神宝,骑驴压碎州桥倒。手打鱼鼓唱道情,入山去采灵芝草。手打鱼鼓唱道情,顾托花园张果老,张果老。(铁拐李)一领布袍甚不喜,两眼翻睁吓死鬼。身难挪,步难移,搬黑翦头黑面皮。手拿铁棒过江河,两足不踏代海小。手拿铁棒过江河,借尸还魂铁拐李,铁拐李。(张四郎)玉皇差我降下方,仙丹御酒我先尝。八仙曾赴蟠桃会,王母面前把名扬。海干石烂为一岁,只想长生不老王。海干石烂为一岁,好吹铁笛张四郎,张四郎。(花杨女)我是天边一神女,脚踏彩云就地起。奏神仙,万板起,按落祥云到这里。手打鱼鼓唱道情,变化多端花杨女,花杨女。(韩湘子)知人知面知生死,好颜好色不中取。奏神仙,万板起,摩黑山上神仙子。腊月重锦牡丹花,第八真人韩湘子,韩湘子。(吕洞宾)马(当作“麻”)布袍里布袍巾,爱戴青纱一似新。邯郸一景(当作“枕”)黄粱梦,愚生变化奏营生。鱼鼓响,简板鸣,赵州桥上我先行。酒醉岳阳人不识,道号纯阳吕洞宾,吕洞宾。(曹国舅)皇家宣名不肯受,龙心一点端然奏。千年有,万年凑,回首抱着金金兽。满朝文武齐喝彩,金枝玉叶曹国舅,曹国舅。(柳树精)八洞神仙只我乔,王母请我赴蟠桃。铁拐李的拐,张四郎的箫,洞宾凉席我不宜着。家住岳州岳阳县,岳阳楼上有家门。跟八犬,有子孙,洞宾师傅来度我,两眼翻睁认不得人。有人问我名和姓,千年成就柳树精,柳树精。”与山西《排八仙》和《八仙庆寿》比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