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周时期自名的辨析
一、从汉到汉,从汉到汉考古发现的东汉秦汉铜墓是一种铜制的铜乐器。这种乐器,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域,都有一些不大一样的名称。东周时期的钲,现知带自名的大约有三例,如无者俞钲1、冉钲2和徐钲③3即是。后二例分别自名为钲铖和征(城)。无者俞钲的自名由两个字构成,因铭文残泐而不可全识。据郭沫若考释,其自名的第一字从金从三黾,古音与丁、征俱近4。看来,无者俞钲的自名可能也是钲铖之类。东周铜钲的这种自名,并不见于先秦文献。在先秦文献里面,是把钲叫做丁宁的。其例如下:《左传》宣公4年:“伯棼射王,汰辆,及鼓跗,著于丁宁。”杜注:“丁宁,钲也。”《国语·晋语五》:“战以锌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注:“丁宁者,谓钲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于,振铎。”韦注:“丁宁,钲也。”5丁宁应是状声词,可能表示击奏钲时所发出的声音。丁宁、钲铖均为叠韵字,韵属耕部。丁宁即是钲铖,大概不成问题。汉代,钲铖一名仍有所见。青海大通上孙家寨115号墓所出汉简中,有一简记有“军吏六百以上,兵车御、右,及把摩(麾)、干(竿)、鼓、正(钲)铖者,拜爵赐论”(339)⑥,即其一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有钲字。出土的汉钲,其自名可以与《说文》印证。河南襄城范湖尧城宋所出新莽天凤四年钲⑦和6《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所录一汉“平周钲”的自名均为正(钲),便是其例。由上可知,东周时期的钲铖一名,到汉代已省称为钲。钲、铎、句鑃、甬钟和钮钟都属钟类击奏乐器,其体制都是平顶、凹口、侈铣的合瓦形钟体。正因它们的形制具有这些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常能见到它们的名称被互相混用。例如,郭沫若认为钲的“形制与句鑃同而自名为征城,可知征城即是句鑃……其别名句鑃者,合音则为镯为铎,均一物之异名。”3他进一步指出,“钲与铎,就现存古器看来,形制相同,殆一物而二名。”⑨郭7说影响较大,以致迄今大家对钲的名实认识不一,称谓无定。而钲与甬钟或钮钟的区别,也就同样成了问题。我们认为,钲与铎、句鑃、甬钟和钮钟的体制虽然相同,但在形制、奏法和功用方面仍有一些严格而具体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今选几例东周时期带自名的钲、铎、句鑃和大家都熟悉的甬钟、钮钟作为图示(图一),以便比较和探讨。从图一的比例容易看出,钲、铎的器形大小不同,柄的形制也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别,李纯一已详加辨正8。这里归纳为三点:1.钲体大而铎体小。2.钲用长柄而铎用矮方銎以续木。3.钲为击奏而铎为摇奏(指体内有舌者)或击奏。钲与句鑃的形制乍看比较接近,但仔细观察,还是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乃在于柄制,大体表现于如下两方面:1.钲柄上有穿、旋或柄顶有冠、冠顶加环,而句鑃柄却是光的,无此类构造。2.钲为执持或悬置击奏而句鑃则一般应为置奏或执奏。再来比较一下钲和甬钟、钮钟。如果钲的外形与甬钟或钮钟很接近,那就要根据枚的有无和具体的出土情况来加以辨别。甬钟和钮钟一般都有枚,少数例外(如曾侯乙墓编钟中层二组甬钟和上层三组钮钟皆无枚),而钲则一律无枚。这是它们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例如三门峡上村岭虢太子墓所出一件铜制击奏钟体乐器,原报告笼统地称之为“铜钟”9。按这件钟体乐器体饰卷云纹而不具备枚,柄上也无甬钟所有的干、旋而有一横穿(图二),形制与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钲10和无者俞钲比较接近,而与甬钟相去较远,因此它当为钲。又如秦俑一号坑出土的两件铜制击奏钟体乐器,发掘报告名之为“甬钟”11。党士学曾作专文探讨,以为应称之为铙或钲12。而目前有关秦俑兵阵的研究文章则多从铎说。今看这两件铜乐器,虽然柄上有干、旋,造型与甬钟相同,但它通体饰交体蛇纹而不具备枚(图三),且与鼓同出于战车(指挥车)之上。因此,无论从它的形制和出土情况所显示的性能来看,它都应是钲而非甬钟或铎。再如江西修水所出一钲,与一于同出且置于于腹内。此钲顶部设钮,除体部无枚外,形制几乎与钮钟一样(图四)。原简报名之为钟13,也是不确的。其实,钲除体部不具备枚外,还有一个与甬钟或钮钟最大的差别,那就是:钲的内壁没有甬钟或钮钟内壁所有的因磨锉调音而形成的隧或音脊。综上比较,钲、铎和句鑃应属于三类不同品种的乐器,并非“均一物而异名”;钲与甬钟和钮钟,更是形制不同、性能相异的乐器。三、月际的其他地区主要发现了两汉至两汉之时东周秦汉铜钲主要出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地区,个别出于长江以南的广东地区。在黄河流域,钲主要发现于中、下游地区。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太子墓9、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10、陕西旬阳楚墓14、西乡15、临潼秦俑一号坑11、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三号随葬坑16、河南襄城范湖尧城宋6等都有一些发现。长江流域地区,钲的发现地点较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宿县1、寿县17,江苏丹徒北山顶18、谏壁王家山19,湖南衡南胡家巷20、慈利官地石板村21、溆浦马田坪22、大江口镇23、长沙24、平江25、吉首21、泸溪26、花垣21、凤凰21,湖北宜城27、长阳28、江陵29、建始30、恩施30,江西修水13,广东清远43、罗定31等都发现有东周或汉代铜钲。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涪陵32、贵州松桃33等地也有少量发现。上述地区发现的钲,大部分已经发表或见于报导。今以表格的形式,把各地出土的东周秦汉铜钲做一初步统计(表一),以观其概。黄河流域地区出土的钲,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有的钲时代相对较早,如虢太子墓钲,时代在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之交,就是今知铜钲的最早一例。这一地区的钲,大约从春秋初期一直延续到汉代,但目前的发现尚存缺环,如春秋钲目前仅见于虢、莒,战国钲则很少被发现。长江流域地区出土的钲,数量比较多,但时代相对要稍晚些,大约从春秋中晚期起,一直延续到汉代。这一地区的钲,主要分布于以下四个文化范围之内:1.许、蔡文化钲——主要发现于皖北地区,时代属春秋晚期。2.吴、越(族)文化钲——主要发现于江苏宁镇地区以及湖南、广东等地,时代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之间。3.楚文化钲——主要发现于湘、鄂两地以及陕南汉水流域地区,时代皆属战国时期。4.巴文化钲——大多发现于川东、湘西和鄂西南,个别出于黔东南和陕南汉水流域地区,时代在战国晚期到汉代之间。钲大多出于上述诸文化的分布中心地区,而这些文化分布的边缘地区,所出钲尚为数不多。以楚文化钲来看,目前所见基本是战国时器,其出土地点的最北界尚未进入河南境内。但从考古学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在河南南部也有分布。据前引《左传》宣公4年记载,楚国拥有钲的时间当不会晚于春秋晚期。因此,今后楚钲的分布范围还当因新的发现而有所扩展。而楚钲的时代,也可能会因之而有所提前。再看徐钲,过去曾有出土品见于著录,可惜出土地点不详。虽然现在好像还没有徐钲的新发现,但已可确定徐国有钲。总之,目前的考古发现大体上反映了钲所流行的文化范围,而钲所存在的整体空间位置之全面揭露,还有赖于今后的发掘工作。四、起物前国的式东周秦汉铜钲的体制大致是相同的,即都是平顶、凹口、侈铣的合瓦形钟体。虽然钲体的局部形制也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不太容易从外观看得出来。而钲柄的局部形制,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出钲的具体演奏方法的不同。为此,我们即拟从钲的柄制着手,来划分东周秦汉铜钲的型式。根据现知的材料,可把东周秦汉铜钲初步分为七式。Ⅰ式:即有穿式。圆柱或棱柱柄,柄上有一穿孔。此式钲出于春秋时期虢、莒、许、吴墓葬。如虢太子墓钲、沂水刘家店子墓钲、无者俞钲以及丹徒北山顶、谏壁王家山所出钲皆为其例。惟江苏高淳漆桥拣选一件34,体两侧有扉棱,迄为仅见(图五,1—5)。Ⅱ式:即有穿戴冠式。圆柱或棱柱柄,柄上仍保留有穿孔,柄顶增设一冠。冉钲、楚皇城和53长黄M37所出钲即为其例(图五,6—8)。Ⅲ式:即有冠式。棱柱柄,仅柄顶置冠,别无穿悬构造。徐尹钲、长沙M322:3钲、溆浦大江口镇、恩施、西乡以及涪陵小田溪M1、M2所出钲皆属此式(图五,9—12)。Ⅳ式、即有旋式。圆管柄,近柄根处设旋或干旋齐备。清远马头岗M1:006钲、罗定出土钲、长沙M315:7钲、秦俑坑钲、临淄西汉齐王墓三号随葬坑钲和新莽天凤四年钲即为此式。惟马头岗M1和罗定所出钲柄的正、反面设对称双旋(图五,13—17)。V式:即有钮式。无柄,钲顶设长方形钮,形似钮钟。仅江西修水出土一例(图五,18)。Ⅵ式:即有环式。椭圆、扁圆或圆柱柄,柄顶有圆环。溆浦马田坪、江陵雨台山M448、53长黄M6、旬阳、平江瓮江及建始所出钲皆其同例(图五,19—22)。惟53长黄M6所出钲正鼓部凹甚,形成一豁口;旬阳钲柄上之环饰兽形,均较有特点。另外,《商周彝器通考》所录图九三四、九三五两件亦属此式。Ⅶ式:即冠顶置环式。棱柱柄,柄顶有冠,上置半圆形环。泸溪大陂流西汉窖藏出土10件,皆属此式(图五,23)。Ⅰ式钲皆为春秋时器。此式吴钲的柄都是棱柱形或方形,而不同于虢、莒钲的圆柱柄,显出其器制特点。棱柱柄的形制,到战国时期乃至汉代,仍有所沿留和发展。高淳漆桥拣选的一件,按其型制当属吴器。此钲体两侧(两栾)有残断的扉棱,两个侧鼓部还各有一乳丁装饰。这种扉棱构造,也见于南方出土的春秋时期甬钟的体侧。而南方所出甬钟,也有类于吴钲柄的棱柱甬。由此可见甬钟与钲在器型上的相互影响关系。Ⅱ式钲当较Ⅰ式钲晚出。此式钲的最早一例当是冉钲,时代大约在春战之际。Ⅱ式钲可看作是Ⅰ式钲的发展,即在Ⅰ式钲的柄顶增设了一个冠。此式钲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Ⅲ式钲的出现时间亦当比Ⅰ式为晚,而约与Ⅱ式钲相当。此式钲的最早实例应是徐尹钲,属春秋晚期器。这件徐钲的型制,或可能与Ⅰ式吴钲有牵连。它们同是棱柱柄,前者柄上无穿孔,而增设了一个冠。这种型式的徐钲,有可能受吴钲的影响而铸作。从Ⅲ式钲的型制看,也当由Ⅰ式钲发展而来。此式钲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Ⅳ式钲的最早一例是清远马头岗M1所出春秋晚期钲,估计此式钲的出现时间约与Ⅱ、Ⅲ式钲相当或稍晚些。此式钲柄上设旋,其器制当受甬钟影响而形成,Ⅳ式钲的流行时间较长,即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到秦汉。Ⅴ式钲仿钮钟器制,目前仅见江西修水上杉所出一例,为战国中期前后器。因目前发现的此式钲数量太少,故其出现的最早时间还不好估计。Ⅵ式钲均为战国时期制品,目前所见多战国中晚期器,估计其出现时间当不晚于战国中期。Ⅶ式钲乃承袭Ⅲ式有冠钲发展而来,即在Ⅲ式钲的器制基础上,把一半圆形环置冠顶。此式钲见于泸溪大陂流西汉窖藏,估计其出现时间约在战国晚期以后。据上所述,Ⅰ式钲为最早型式的铜钲,其出现于西晚春初之际,主要流行于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此式钲即已不再使用,而演化为其它式样的钲。Ⅱ、Ⅲ式钲直承Ⅰ式钲发展而来,它们的出现时间大体相当,即均在春晚战初之际。这两式钲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即逐渐不见。Ⅳ、Ⅴ式钲分别仿甬钟或钮钟器制,但Ⅳ式钲的流行时间在所有七式钲里属最长,即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Ⅵ式钲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入汉代乃渐不见。Ⅶ式钲的型制上承Ⅲ式钲,虽然其出现时间较晚,但却与Ⅳ式有旋钲一起,成为汉代铜钲所流行的两种主要式样。至此,我们可以把上述东周秦汉七式钲的继承发展关系以及各式钲的流行时间作为如下图示(图六):上述七式铜钲,除Ⅲ式外,其余六式柄上都有穿或旋、钮、环之构造,当然可以悬置击奏。如秦俑坑钲出于战车之上,且有悬置钲的支架,即其适例。不过,从这六式钲的柄长看,其用于执持击奏的可能也不宜排除。Ⅲ式钲有冠而无穿悬构造,恐怕仅能执奏。Ⅰ式钲除虢太子墓钲体饰素简的卷云纹外,其余几乎都是素面。吴墓所出此式钲除体饰一周弦纹外,别无它饰。Ⅱ、Ⅲ、Ⅳ、Ⅵ和Ⅶ式主要盛行于楚、巴(族)、越(族)文化分布区,少数属于徐国或秦、汉。这些钲分素面或有纹饰两种。楚钲有Ⅱ、Ⅲ、Ⅳ、Ⅵ四式。这四式钲在湘、鄂两地都有发现,形制也应属同一体系。有些楚钲体饰三角云纹或交体蛇纹,∽纹和虎纹,如平江瓮江和53长黄M6(图七)所出者即是。巴钲有Ⅲ、Ⅵ、Ⅶ三式,其中Ⅲ、Ⅵ两式也见于楚钲,但时代比楚钲为晚。巴钲基本为战国晚期以后器,有些钲在出土地域上与楚钲是重合的。从此可见,巴钲的铸作和使用,有可能受到楚的影响。楚、巴同型式(Ⅲ、Ⅵ式)素面钲的外型很相似,如果出土时没有共存物或其它可供判别其国别或族属的遗存,那就不易区分。而一些出土地点不明的征集品,就更不好推断其国别或族属。如湘西地区的一些窖藏出土钲或一些征集品,其族属还不好确定。这些钲有的素面,有的有纹饰。后者大多柄饰叶脉纹,体上部饰三角纹。这些纹样,也曾见于吴、越、徐、楚等器之上。湘西地区由东周至汉代,民族杂处,相互交融,这里的出土文物既有巴文化因素,又包含楚文化成份。因此,湘西地区出土钲所反映的文化构成因素应不是单一的。有些巴钲体饰所谓“巴蜀符号”,显然属于巴器。如涪陵小田溪和陕西西乡所出钲体部有王、虎纹等图符,即其显例。西乡钲的体部除饰虎纹外,还有目前不能辨识的巴蜀文字。铜钲的这些图符,也见于巴族的于、扁钟之上35,其间也应有一定联系。虽然这些巴钲体饰“巴蜀符号”,但严格来讲,现在还未发现可确指的“蜀”钲。多数人公认的蜀人船棺葬,好像也没有出土钲。不过,既然钲体有巴和蜀铜器上都出现过的符号,那么按理蜀也应该拥有钲。这一想法,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证实。越(族)钲见于湖南衡南、广东清远和罗定等地。这些地方出土的钲,一些学者认为是越族遗物36,应是比较可信的。清远、罗定两处所出钲,柄根置对称双旋,颇具地方特色,应属当地铸品。以上是我们对各式钲的外部形态所作初步综述。下面我们试图对钲的形制作进一步的考察。从我们对大多出土钲的各部尺寸所做实际测算可知,Ⅰ式钲的口普遍较宽,体两侧(两栾)自顶至口向外斜张,倾斜度约为3°~12°。其口横(宽)与顶横(宽)之比平均约为1:0.75;口纵与顶纵之比平均约为1:0.74;顶纵横之比平均约为1:1.37;口纵横之比平均约为1:1.4(参见表二)。其余六式钲与Ⅰ式钲相比,各项比例均发生了变化。一般口微宽,体侧倾角减小,有的甚至是垂直的,即约为0°——4°。因此钲体就显得相对瘦长。其口横与顶横之比、口纵与顶纵之比和顶、口的纵、横之比均变得有所接近,有的甚至是相同的,即为1:1(参见表二)。这就是说,春秋时期的钲,一般看来是体两侧向外斜张的合瓦式斜筒形,且体较扁;发展到战国秦汉时期,钲体己逐渐演变为上、下宽窄接近或相等的合瓦式直筒形,且钲体变得较前为阔。Ⅰ、Ⅱ式钲大多内壁光平,而Ⅲ至Ⅶ式钲则大多在内壁相应于四侧鼓处有四至六条微凸起的、从口到顶(或近顶)的棱脊(图八),个别钲的内壁还另有一周横脊。这种棱脊见于南方所出钲,约出现于春秋晚期并延续到汉代,它当不同于甬钟或钮钟的音脊。音脊是磨锉钟内壁对音高进行微调所形成的高出“隧”(即凹的部分)的那部分(图九),而钲的棱脊与此相比要细得多,疑此可能与调音无涉,而可能与钲的铸造工艺有关。还应提到长沙53长黄M6出土的一件Ⅵ式钲,此钲口凹较甚(图七),致使钲体受击面积变得狭小,这种设计意图我们还不大清楚。另外,有的Ⅶ式钲口部有较宽的唇,底视口部呈“花朵形”。这种构造是否与音响有关,也还需要考虑。这里附带说一下,清远马头岗M1和罗定战国墓所出钲的体部和顶部皆有一些长方形或圆锥形小孔,原简报认为是调音孔26,这是不对的。其实,容庚早就发现钟类乐器体部的这种穿孔与调音无关。他在《颂斋吉金图录》里写道:“初疑腹内方孔所以调节声音者,塞而击之,其声无异,殆初作器以调节声音而穿孔,后穿孔之习成,与声音无关而亦穿之矣。”不过,容氏以为钟体穿孔最初仍为调节声音而设,则属千虑之一失。近年李京华详加研究,指出其为芯撑槽37,这是十分正确的。五、以为信号的组合我们在探讨钲的功用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钲与其它军乐器的组合情况。就今知材料看,钲常与军乐器里的锌、鼓、扁钟等构成一定的组合关系,其组合形式有下列五种。1.钲、组合始于春秋中期并沿用至汉代。一般一墓出一钲一锌,也有一墓出一钲二锌的,如沂水刘家店子春秋莒墓所出即是。最多组合是一钲三,见于春秋吴墓。出土时,有的钲置于锌内,这种组合例见本文表一序号2、4、5、7、15、17、29。2.钲、、鼓组合仅见于春秋末期吴墓,一墓所出为一钲、三、一鼓,钲出土时也置于内。例见表一序号6。3.钲、、扁钟组合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巴墓葬,一般一墓所出为钲、锌、扁钟各一件,个别墓锌于多达5件。例见表一序号23、24、26。4.钲、鼓组合仅见于秦俑一号坑战车(指挥车)之上,有钲、鼓各一,均伴出悬置的架子。从《左传》宣公4年的有关记载和前引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所出汉简看,这种组合形式当有可能提前到东周并沿用至汉代。5.钲、扁钟组合流行于战国或汉代,平江瓮江所出为一钲一扁钟,泸溪大陂流所出为十钲五扁钟。上列五种组合形式,凡出墓葬者一般都有兵器随葬,其中第一种钲、组合形式最为常见,且流行时间最长。这些组合形式表明,钲作为一种发号施令的信号工具,可以与锌于、鼓、扁钟等一起配合使用于战争。秦俑坑钲与鼓同出于战车(指挥车)之上;西汉齐王墓三号随葬坑除出钲、外,余皆为仪仗兵器;新莽天凤四年钲更铭记其为“司盾发弩令钲”,即是很好的例证。另外,巴钲体上的一些“巴蜀符号”,与巴蜀墓葬出土铜兵器上的符号是一致的,这也表明了钲与军事战争的密切关系。附带指出的是,北山顶吴墓所出军乐器的配置,与《国语·吴语》所记基本相符,唯缺铎。据文献和考古材料可知,铎也可用于战争。但迄今尚未发现钲、铎共出的实例。因此,它们能否一起配合使用,还有待于新的发现来验证。钲多出于大型墓葬,一般出钲的墓随葬品丰富,且往往有兵器、车马器和乐器等出土。拥有指挥作战所用钲的墓主人,其身份都比较高,如有虢太子、蔡侯、吴王、西汉齐王等即是。有些出钲的墓葬或随葬坑虽然规格并不是很高,但使用者也非一般平民庶士,如秦俑坑所出钲,为指挥作战的高级军吏所操纵,即是其例。因此,用钲随葬,还象征着墓主的权力和身份。江陵雨台山的钲出于中型墓,随葬品不多,仅有少数铜兵器,这当与江陵楚墓普遍随葬铜兵器的习俗有关。江陵楚墓的钲,无其它军乐器共出,这种情况也见于楚皇城LM2和湖南衡南胡家巷春秋墓。看来,钲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可以单独使用的。钲除与军乐器同出外,还与旋律乐器编钟、编镈、编磬等共出(例见表一序号1、2、5、6、8、9)。我们不禁要问,钲是否可与这些乐器一同用于日常音乐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网签版试用品买卖合同范文
- 2024年中国广式炒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简化版担保协议协议指导文本版B版
- 2024年式样个人汽车质押贷款协议3篇
- 2024年中国袋式气调包装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合同范本广告发布协议范本
- 专利知识产权申请合同样本
- 2024年空运代理协议
- 2024年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同的标的、运营责任与收益分配
- 2025烟花炮竹运输合同书
- 部队春节文艺汇演策划方案
- 2021年直播复盘表
- 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应急预案
- 小说网站创业计划书项目运营方案
- 电影制作与影视剧创作培训课程大纲
- 三年级上递等式计算300题
- 2023-2024学年广州市越秀区八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习题2
- 某市区域调研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 春节的花车巡游繁花伴随的盛大游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