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_第1页
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_第2页
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_第3页
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_第4页
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领域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一些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规定了“专业知识广博的人”。而且《民事证据规定》的起草者认为,“专家辅助人”这一称谓,能够准确反映“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本质。“专家辅助人”及其制度已经成为业内约定俗成的法律用语并被广泛接受。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这些规定标志着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刑、民两大诉讼领域的正式确立。专家辅助人经历了13年的司法实践,这一凝聚法院智慧的新制度在中国司法环境中明显“水土不服”,被法官和当事人视为“鸡肋”,相关可操作性细则无人架构,实践经验的积累乏善可陈。专家辅助人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何在?是笔者在本文试图讨论回应的重点问题。1鉴定意见是证据效力的实任何一个证据,要转化为法院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相关性,证据有助于证明事实存在的可能性;二是证据能力,就是在法律上能够为法院所接纳的资格和条件;三是证明力,也就是在经验上和逻辑上发挥证明作用的能力。证据必须经过审查判断以确定其证据效力。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鉴定意见是专家的言词证据,鉴定专家的自然人属性,其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案件的随机特定性;鉴定意见具有生成证据和转化证据的功能,相比较而言其证据效力有一定优势;鉴定意见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不为外行的诉讼当事人和法官所熟知,对其审查质证的手段和方法相对独特;刑事诉讼中一般侦查机关内部鉴定机构垄断鉴定意见,其“打击犯罪”可能的偏向性亟需公开质证。1.1司法鉴定救济途径的确定—法律规定的系统性在刑事诉讼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既是公权力的职权和义务,又是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性措施,贯穿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审查质证的措施和方法多种多样。鉴定意见自产生至作为裁判依据的“征途”中,可谓“层层设卡,戒备森严”。我们根据公检法贯彻实施刑诉法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将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的规定整理制表(见表1)。从刑诉法的规定来看,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审查。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八条和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及预审人员应当审查鉴定意见;第二百四十四条还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提出申请,以及办案部门或者侦查人员对鉴定意见有疑义的,可以将鉴定意见送交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提出意见。必要时,询问鉴定人并制作笔录附卷。”审查方式可以询问鉴定人,或者请专家辅助人帮助审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公诉部门对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的,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审查,审查后应当出具审查意见。”这里也明确了内部技术审查和专家辅助人审查两种方式。法院还规定了应当审查鉴定意见的主要内容。二是新鉴定。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检察院和法院可以提起新的鉴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了新鉴定的三个启动程序,即要求侦查机关鉴定;检察院自己内部鉴定和委托社会机构鉴定;同时规定可以请侦查机关或者社会鉴定机构监督鉴定活动。人民法院还规定,“没有法定司法鉴定机构,或者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可以进行检验的,可以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检验,检验报告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三是质证。刑诉法对鉴定人出庭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作出了更进一步的确认和强化,设立了鉴定意见排除性规则。刑诉法详细规制了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程序,以及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参与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的权利和措施,可以说司法鉴定救济途径“畅通无阻”。据统计,与鉴定和鉴定意见有关的规定总共有近30个法律条文之多,理论上这些规定使得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运用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律依据。1.2审查质证程序可能会被党组织作证与上述系统严谨的规定相对的是司法实践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流于形式,刑事证据规范形同虚设的问题。(1)虽然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但刑事审判制度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依然沿用着“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裁判模式”。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要真正发挥作用,其基本前提是要通过当庭审判来形成裁判结果,但在我国,侦查程序通过案卷笔录对法庭审判产生了绝对的影响,成为了刑事诉讼的中心,新刑诉法中“全卷移送主义”的回归则更凸显了案卷材料对整个审判程序的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庭审的过程就异化成了法官对侦查结论的审查和确认过程。刑事诉讼中绝大多数的鉴定意见都是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的鉴定人员生成的,作为“门外汉”的法官往往拿来就用,依靠专家辅助人来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质证的制度在刑事诉讼中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呢?在这种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裁判模式没有受到触动的情况下,即使法律要求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要求专家辅助人当庭对鉴定人进行质证,恐怕也无法将刑事审判制度从这只“无形之手”中解放出来。(2)法律法规中有关审查质证鉴定意见的程序规则缺少可操作性,特别是程序性制裁和其他制裁机制的缺乏,立法者所设计的“理想程序”难以得到有效实施。除了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之外,其他法律条文规定的“应当”义务并无相应的“不作为”责任,条文规定的“可以”基本上等同于“可以不作为”,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作为,实践中违反这些规定的诉讼行为不可能被宣告无效并受到有效的遏制,貌似系统的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程序被规避似乎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3)鉴定意见的抗辩式运作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对鉴定意见审查质证的落实将会造成诉讼效率的降低,这也是现行法规所构架的相关制度可能会被架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对于侦查机关的鉴定人来说,随着强制出庭规则和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推行,其出庭作证的频率必然会增多,他们一边要承担着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的重大任务,一边还要充分准备以完成出庭作证的演出秀,应对同行“鸡蛋里挑骨头”的苛刻评议,这种横生的司法成本必然会让侦查机关的鉴定人滋生抵触情绪。目前,侦查机关对其鉴定人出庭作证基本是消极应对,甚至面对法院的出庭通知找理由敷衍搪塞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对于法官来说,对鉴定意见可采性的审查、证明力的判定以及相关事实的认定都要在控辩双方的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的同时参与和有效质证下当庭予以完成,这对于习惯鉴定意见拿来就用,擅长通过书面鉴定意见来形成审判结论的法官而言,无疑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因此,可以预见,如果要强力推行审查质证鉴定意见的相关规定的话,无论是公安机关、检察院还是法院,无论是法官还是鉴定人,必定会想方设法将这一系列程序架空,而沿用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方便快捷的“潜规则”。1.3司法鉴定的当事人不但审判实践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质证容易流于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更是存在着严峻的挑战。(1)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出庭应以侦查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为前提,否则无法形成对质,但刑事审判实践中鉴定人的出庭率非常低,这就为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推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有学者在“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中,为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在上海市、青岛市和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随机调阅的2005~2007年所有法院案卷中,没有1起案件有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记录。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名侦查机关鉴定人中,只有7人愿意出庭作证,占鉴定人总数的35%;持反对意见的有13人,比例为65%。(2)刑事诉讼的当事人缺乏对司法鉴定过程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专家辅助人无法通过法定渠道获得鉴定材料和物证,因此无法与鉴定人形成有效对抗。我国法律只要求侦查机关“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既没有规定当事人及其专家辅助人在鉴定之前有获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必要信息的权利,也没有规定司法鉴定进行时当事人及其专家辅助人的在场权,更没有赋予其在司法鉴定进行过程中发表意见的权利。此外,个案中侦查机关对犯罪现场的先行控制决定了其在检材方面的压倒性优势,作为侦查机关工作人员的鉴定人掌握了几乎所有的第一手鉴定材料,专家辅助人无法获得诸如法医病理学检验切片和蜡块之类的重要证据,再优秀的专家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鉴于侦查机关专家不愿意担任专家辅助人,成为本系统的法庭“对手”,当事人难以获得在资质、能力、经验等方面能与侦查机关鉴定人相匹配的专家充当自己的专家辅助人。我国侦查机关的司法鉴定机构属于国家所有,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加,借着处理突发事件和反恐的契机,我国刑事技术设施硬件水平达到了甚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犯罪实验室水平;而公务员待遇和所属体制的优势也吸引了诸多优秀人才加盟侦查机关鉴定人队伍,形成了人才梯队合理、专家分工精细的鉴定团队。这使得除侦查机关鉴定人之外的其他法庭科学专家难以在能力和经验方面与之抗衡,当事人在选择、确定合适的专家辅助人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4)通常法官认为,当事人花钱聘请的专家辅助人很难挑战公权力圈里的鉴定人,否则,采信其所出具的与侦查机关相反的专家意见可能会导致整个刑事案件诉讼结构的坍塌。中国的审判实践就是公检法流水作业,法院将侦查人员制作的案卷笔录视为具有天然证据能力的证据,刑事判决书普遍以侦查案卷笔录作为判决的基础,法官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往往直接采纳侦查机关鉴定人所出具的书面鉴定意见。如果法官采纳了当事人聘请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做出的专家意见,这不仅威胁到了公安机关鉴定人的权威,还威胁到了几十年来一直沿袭的以侦查为主导的刑事诉讼模式,会让法官感到无所适从。2专家支持的功能及其选择2.1专家辅助人对案件的态度根据诉讼进程,专家辅助人通常可以分为出庭专家辅助人和庭前专家辅助人。此分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必须经法庭同意,而后者则由聘请主体自行决定,当然有时庭前专家辅助人可以转化为出庭的专家辅助人;依据司法鉴定情况,又可以分为鉴定前专家辅助人、鉴定中专家辅助人和鉴定后专家辅助人;如果按照聘请专家辅助人的主体划分,还可以分为侦查人员的专家辅助人、公诉人的专家辅助人、当事人的专家辅助人和辩护人的专家辅助人。当事人和辩护人通常共同聘请,但有时辩护人因工作需要可不经当事人同意自行聘请专家。出庭专家辅助人功能无须赘述。庭前专家辅助人主要功能有三项:一是咨询专家,对可能需要鉴定的问题,或者其他非常规性专门性问题给出咨询意见;帮助委托人准备并评估鉴定或者解答专门性问题。二是见证专家,主要是经相关部门同意参与鉴定的某个过程,监督鉴定人的行为,固定阳性变化或征象。三是审核专家,一般是在鉴定意见已经出具后,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分析,答疑解惑或者发现缺陷。关于专家辅助人的保障问题,最根本的是公安司法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要承认和尊重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的职能作用。专家辅助人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和质证权,这对辩方而言是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正义的最基本要求是: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因该结果蒙受不利影响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诉讼中,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和证据以及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和证据的机会”。专家辅助人制度正是给予了诉讼利害关系人真正参与到诉讼活动中的机会,建构和完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满足了程序正义的需要。首先,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侦查终结后,或者辩护人在检察院均可获取相关鉴定意见,并提出书面专家辅助人意见。在侦查机关鉴定人出庭率较低的情况下,对此书面专家辅助人意见应在程序上给予认可。其次,适当允许专家辅助人调阅或查看相关检验资料和物证,侦查机关鉴定部门应予配合。同时,也可以在侦查人员或者公诉人的主持下,召开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共同参加的听证会。再次,无论书面专家辅助人意见,抑或庭审质证的专家辅助人意见,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应该要求原鉴定人作出书面回应。根据质证情况,法官也可以此作为要求原鉴定机构进行补充鉴定,或者启动重新鉴定的理由;对专家辅助人意见不予采信的,法官应在判决中作出说明。2.2专家辅助人的一般要求在我国刑事诉讼现实环境中,特别是专家辅助人制度实施初期,专家辅助人遴选问题是该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争论最多的是专家辅助人资格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对有专门知识的人没有任何资格限制,法庭在面对控辩双方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参与诉讼时就会难以决定,一些“伪专家”就有可能进入诉讼,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不但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还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就此提出四项原则:(1)能力水平相当原则。即选择的专家辅助人应与原鉴定人专业背景、从业经历及其业务水平相当,或者整体情况高于鉴定人的技术水平。司法鉴定涉及的学科本质上属应用学科,经验性较强,有时与学历的高低无必然的相关性。审查专家辅助人的从业经历是重中之重,特别要考虑办理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经验。(2)资质经历证明原则。专家辅助人应提供由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印章。证明材料应载明该专家从业经历和相关资质客观性证据。例如,专业学历、从业年限、职称职务、鉴定案件数量和社会团体兼职等信息。如果专家没有挂靠单位的,也可以由相关专业委员会提供证明。出具证明材料的单位或社会团体应对证明内容负责。(3)遴选征求意见原则。这里主要指侦查机关或者检察院在审查鉴定意见时,遇有当事人及其辩护人对鉴定意见也有意见,公安司法机关依职权遴选专家辅助人可以征求当事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遴选专家辅助人贯彻公开公正原则,可以极大地提高诉讼效率。(4)重新鉴定回避原则。毫无疑问,在同一个案件中,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绝对不是同一人。但是,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能否是同一个鉴定机构的呢?我们认为,就同一个鉴定机构而言,司法鉴定在前,专家辅助人在后,而且两者意见相左,此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专家辅助人在前,那么,在本案重新鉴定的启动中,原专家辅助人所在机构必须回避。换言之,本案专家辅助人所在鉴定机构不得受理该案的重新鉴定。2.3专家辅助人一般应在庭审中参加鉴定在我国刑事诉讼架构中,检察机关一方面要作为刑事诉讼控诉方发挥公诉职能,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法律监督职责,有作者曾详细论证检察机关专家辅助人的功能。检察机关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担任专家辅助人,有利于实现其检察监督职能。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相关规定,公诉人聘请专家辅助人有三种情况:(1)新鉴定的见证专家。该规则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而侦查机关没有鉴定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进行鉴定;必要时也可以由人民检察院进行鉴定或者由人民检察院送交有鉴定资格的人进行。人民检察院自行进行鉴定的,可以商请侦查机关派员参加,必要时可以聘请有鉴定资格的人参加。”此处“有鉴定资格的人”是指依法获得国家鉴定人资格的专家,由人民检察院聘请参加鉴定,鉴于“鉴定人应当在一个鉴定机构中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规定,显然该鉴定人的身份是专家辅助人。只是人民检察院对见证专家(专家辅助人)的资格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从国家鉴定人群体中进行遴选。(2)对鉴定意见的审核专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三百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公诉部门对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的,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有专门知识的人审查,审查后应当出具审查意见。”此处规定的专家辅助人一般无需出庭质证,其出具的审查意见供公诉人参考使用,也可以说专家辅助人扮演了检察官技术助手的角色。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到聘请“专门知识的人审查”的相关操作细则,包括对“审查意见”的使用程序。(3)出庭的专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四十条第三、四款规定:“公诉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不得采纳该鉴定意见作为定案的根据,也可以申请法庭重新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申请重新鉴定。必要时公诉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此条规定的本质是公诉人在庭审中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认为鉴定意见有缺陷。通常鉴定意见由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提出,假设公诉人在审查起诉阶段未发现鉴定意见有问题,而在法庭上聘请专家辅助人质疑侦查机关的鉴定意见,并借助公共资源支出专家辅助人出庭费用,其目的何在?这一制度设计的价值何在?其结果有时会在本质上影响或颠覆公诉检察官的控诉主张,从另一个角度有“帮助”被告人之嫌疑。因此,我们认为公诉人在庭审中聘请专家辅助人一般是针对法院启动重新鉴定的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整体检视人民检察院关于专家辅助人的相关规定,感觉有盲目过度引入问题,而且没有真正处理好其内设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关系。3专家辅助意见的属性和管理3.1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资格、证据能力和程序要求我国刑诉法对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属性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意见是否属于诉讼中的证据,这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有明显的争议。有学者认为,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只能作为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参考,不具有证据效力。“专家辅助人的身份不是证人,他所发表的意见也不是证据。专家辅助人在行使辅助询问职责的场合下,其身份应当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因为他在当事人的委托下展开诉讼活动。由于专家辅助人不是证人,他所发表的意见自然也不会成为定案依据,其意见的效果充其量是否定鉴定结论或使法官对鉴定结论的客观性或科学性、关联性出现动摇”。也有的学者认为,从证据法角度来看,专家辅助人属于广义的证人,其意见应当具备证据资格。笔者认为,专家辅助人意见属于证据,具有言词证据、意见证据和弹劾证据的综合特征。关于弹劾证据,是相对实体证据而言,有学者提出的证据分类:实体证据指证据提出之目的,在于证明该证据所陈述事实的真实性,亦即证明犯罪成立或不成立。所谓弹劾证据,系指所提出之证据,只能弹劾证人或被告人之凭信性,但不能证明犯罪事实。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功能在于质疑鉴定意见的效力,而不是直接用来认定案件事实,应属于弹劾证据的范畴。在证据能力的限制方面,弹劾证据和实体证据不同,虽然传闻陈述、笔录、品格证据等一般不能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实质证据使用,但却可以作为弹劾证据。可见,相比实体证据,弹劾证据所受到的证据规则限制比较少。当然,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大差异,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英美证据法上,通常普通证人的意见不具有可采性,专家证人的意见则具有可采性,且专家证人必须出庭接受交叉询问。那么,我国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能力(可采性)是否以其出庭作为确认的前提条件,也即未出庭质证的专家辅助人意见不具有证据能力,这样许多庭前专家辅助人提供的意见将依此可以排除。由此我们推断:当事人及其辩护人向法官提请专家辅助人出庭,法官很难找理由拒绝,否则,庭前系统准备的专家辅助人意见将面临被排除的风险,致使当事人利益受损。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的,应当说明理由。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应当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法庭认为有必要的”恐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加之侦查机关鉴定人不愿意出庭,专家辅助人出庭难成对质,造成无的放矢的尴尬情景。3.2强化专家辅助人意见的中立性明确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属性之后,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对这种专家意见进行司法评判了。在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专家辅助人意见是对原“鉴定意见”的意见,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处理完全在于法官如何理解和认识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科学解读。(1)专家辅助人意见与鉴定意见各持己见,针锋相对,使得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更加混沌,法官不知对错难以取舍。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科学问题本身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同时存在好几种理论,而基于不同的理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专家意见,这就为鉴定意见和专家辅助人意见的不一致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事人聘请的专家辅助人可能存在偏向性,使得他们在其专业知识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己方的当事人说话,从主观上加大了专家辅助人意见和鉴定意见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外行人”的法官对专门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无法在看似都正确的鉴定意见和专家辅助人意见中做出取舍和评判,使得这种以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裁判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争议事实为目的的制度与初衷背道而驰。英美法系的诸多学者就将专家证人的偏向性和事实裁判者对专门性知识的缺乏视为在对抗制诉讼中使用专家证据所遭遇的两大困境(1)。在初遇这种对立专家意见的中国,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强化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通过行业的内部制约和法律的外部规范来限制其自发的偏向性,从主观上缩小专家辅助人意见与鉴定意见形成分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官的专业培训,增强理解和认识案件中所涉专门性知识的能力,了解司法鉴定活动的相关程序和规范性要求,从而能提高法官选择和判断对立的专家意见的能力。(2)法官认为专家辅助人意见缺乏科学依据,不具有证据能力,采信了原鉴定意见,将专家辅助人意见排除在证据链之外,不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我们既然承认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证据地位,按照证据裁判原则,就应该对其可采性进行审查判断,对不具有可采性的专家辅助人意见予以排除。笔者认为,法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可采性进行审查。首先,要审查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根据前述专家辅助人遴选原则,所选择的专家辅助人应与原鉴定人专业背景、从业经历及其业务水平持平或略高,并应提供由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印章,以证明其资历和经历。其次,要审查专家辅助人意见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可靠性。此外,还要审查专家辅助人意见的中立性,例如专家辅助人与聘请人之间的关系,专家辅助人所属组织与鉴定人所属鉴定机构之间的关系,专家辅助人在其出过庭的每一个案件中是不是都就类似的问题提出了统一的意见,专家辅助人与律师之间的关系,专家辅助人与本案的审理结果是否存在利害关系等。如果法官没有采信专家辅助人意见,应当在判决书中就不予采信的理由予以说明。(3)法官通过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厘清了本案中与争议事实或证据相关的专门性问题,基本掌握了原鉴定意见中存在的问题。这时,针对不同的情形,应当对鉴定意见做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经过专家辅助人的询问和鉴定人的回答环节后,法官认识到鉴定意见中的错误并不涉及核心内容,不会对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产生实质影响,法院可以要求鉴定人员补充鉴定或申请重新鉴定。由于刑事案件中的鉴定意见往往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因为一些情节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