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学科到底指什么?它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属性它,是从哲学上(以道观物)来思考与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与工程以及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redisc切血巧)(或叫交叉科学、学科互涉)性质。2、 列宁的贡献:列宁首创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自然辩证法学科进大学与研究机构以及用国家名义向全世界出版发行马恩的著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他还与时俱进开创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新篇章(如物质定义、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等等。思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科技思想(如功能、人才、创新问题等)?3、 20世纪中叶后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工程方—面—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技术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问题,工程问题等;(3) 科学技术与工程和社会相互作用方面——科技与工程和社会互动问题、科技与工程的社会评判问题、科技与工程革命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现代化)问题等。第二节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性质1、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对象与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与工程)—社会广泛的领域。具体指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工程)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作为子系统的科学技术和母系统的人类社会互动发展的关系等;相应基本内容自然观和科技观以及方法论和科技社会论(STS)等“两论两观”几大部分。2、 学科性质和地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见下图。辩证唯物主义(马哲)包括: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与国外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内著名学者于光远认为它是一个大口袋,包括了许多小口袋(广义的划,分如)此实际上相当于国外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合称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与技术社会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学、系统科学等等的总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发文称对外改叫科学技术哲学)。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学科在中国的传播发展1、 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西学中渐的产物,它与中国传统哲学和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思考?2、 近代中国的救国救民运动回顾?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终被迫打开国门,开始长达1百年左右的救国救民社会革命,其重大历史事件有1911年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建立等。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问题(如瞿秋白的贡献、科玄之争等)?4、 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简介——建国初期、全国第一个科学规划时期(1956-1967)、十年动乱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时期(1979-)。其中特别注意双百方针、“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叫法以及新版大纲特点?等问题。5、 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等);(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科学技术的理论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等(;3)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科技的特点与规律、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管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等等。思考题: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2、试思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普里高津对它的评价?第一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人类对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观点或者说根本看法,即关于自然界本原、存在方式、演化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等方面的总认识,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总方法论,它是世界(或宇宙)观重要组成部分。思考:1、自然界是否客观存在问题?(实在论与观念论或者说科学实在论与科学工具论的争鸣探讨?)2、自然界本原究竟指什么(如物质、精神、信息与暗物质等)问题探讨?3、存在、实在、物质三者的关系探讨?存在问题是西方传统哲学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存在的英文为ING,涉及哲学的本体论,说的是有否离开人的心灵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认识对象(如世界、事物,等存)在与实在密切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实在的英文为EAL,实在被看作是“存在物”的属性;实在问题则主要反映在近代哲学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兴起科学实在论学派。实在的含义有(1)它是不依赖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客观对象,无论是物理还是概念的、科学的还是常识的(本体论与认识;论()2)它是某种外在对象或属性的存在(广义,)包括外在世界、数学对象、理论实体、因果关系、道德和美学属性以及他人的心等;(3)它涉及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即实在与语境和语义有关(;4)它离不开经验的世界,“所谓的实在就是这个现实的日常世界,就是这个充满感性并能用语言把握的现实世界”。物质问题涉及哲学的本体论话题,与世界的本原问题紧密相关,物质的英文MATERIAL它与意识或精神相对应。列宁经典物质定义的三要点:客观实在性、可知性(可理解、性)哲学上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等。物质还是实体与属性(内在与关系)的统一,反映到语言上对应于主词和谓语。物质的形态问题?信息问题思考?虚拟实在(或存在)问题探讨?暗物质(或能量)问题思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整个宇宙世界,又可细分为从组成来看,包括生命和非生命两个子系统,其中生命系统又包括了人类生物界和非人类生物界两个更小的子系统;从认识来看,既包括人类已经认识的部分,更包括许多尚未被人类认识的部分等。狭义的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那部分宇宙世界,也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总体等。一、原始社会人类有无自然观探讨?1、 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技术基础、哲学基础与社会现实基础问题?2、 技术起源与科学起源比较思考?3、原始社会有无自然观、技术观与科学观(中外)二、古代中西方科学技术形态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比较1、西方典型代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天人相分的基调;古典原子论等;科学成果如下(1)阿基米得的静力学(2)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3)托勒密的天文学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问题思考?2、东方典型代表——古代中国的人伦哲学、社会哲学与天人合一的基调;强调工程技术的社会作用,工程技术较发达如技术上五大发明等;具备实用科学形态,古代中国有无科学之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问题思考?也是围绕万物的本原问题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等展开的,但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二节16~18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科学基础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和医学生理学革命为标志2、近代自然科学的代表——牛顿力学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机械论、决定论与还原论三、如何评价?第三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已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的阶段,迎来了自产生后第一次全面飞速发展,主要成果有: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哲学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重要意义(注意它是整个自然辩证法体系的理论基石)16-18世纪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1、牛顿的“宇宙不变论”2、林奈的“物种不变论”3、沃尔夫的“目的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第一节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然观1、近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思考?2、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概述——(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2)分子生物学的诞生;(3)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旧三论、新三论与又三论)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重大意义:第二节自然存在观一、自然界物质本原问题再思考?(客观实在性、可认识性、暗物质、暗能量、万有斥力等)二、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方式问题?1、系统概念探讨?2、系统的两个基本原理:整体涌现性(或非加和性)原理与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3、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开放性;(3)动态性;(4)层次性(等级性、等级秩序)——系统的高低层次的辩证关系问题?3、宇宙世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图景:物质系统的最低层次问题—在非生命世界中,目前认为夸克与轻子是最低层次;在生命界,最简单的生命现象出现在,由蛋白质和核酸结合成的分子体系水平上,生物大分子构成的细胞是基本单位;物质系统的最高层次问题?4、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规律思考?第三节自然演化观一、何谓演化?进化与退化关系如何?进化说与热寂说的例子二、近代自然界演化观(或历史观)的重新确立问?题三、宇宙世界四大起源假说(理论)即宇宙、恒星、地球与生命(智慧)的起源与演化问题?四、物质系统演化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周期性与基本方式问题?五、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自组织机制和条件:1、两组重要概念:序(有序与无序)有序度的表达问题——熵理论介绍(静态意义上量的规定性如波尔兹曼统计熵、申农的信息熵等;动态意义上方向的规定如克劳修斯热力学增熵、维纳与普里高津等人的减、熵对)称和破缺理论介绍组织{自组织与它组织}2、自组织的机制与条件问题:开放是首要前提;非平衡是有序之源;非线性作用是内部根据;随机涨落是直接导火线。六、自然界循环发展的问题思考?1、辩证法的发展指什么?2、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是如何?3、现代宇宙学的“宇宙的弗里得曼模型”预言:大爆炸造成的膨胀宇宙的未来命运取决于它的物质密度,据计算我们现在的宇宙密度大于临界物质密度,因此宇宙不会永远膨胀下去,而将收缩回去。第三章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生态自然观探讨(人与自然两难问题思考)第一节、自然人化观——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一、从自在自然(或叫天然自然、第一自然与自然环境等)到人化自然(或说人工自然、第二自然与人工环境等)再从人工自然到人工智能(1950年图灵首先提出)的问题?二、人与自然关系历史考查三、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人工环境)的关系?一、社会现实根源既全球性难题(或说生态危机问题)它是指人类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近现史上所产生的危害世界各国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二、对问题的研究反思?教材P79-80,另加思想文化根源探索人类中心主义思考?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主义等为代表,而其中的生态中心主义所起作用尤其重要。生态中心主义又称生态中心论,是一种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生态系统的伦理学说,代表人物有利奥波德、罗尔斯顿与纳西等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三、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与系统科学四生态自然观主要观点、基本特征和意义?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是个整体,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人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维持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准则;人类要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等。基本特征:意义:生态文明思考?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探讨一、基本观点:二、基本特征:三、重大意义:第四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与哲学基础,而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与实践形式。如何理解?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与基本含义?近、现代发展观的历史演变问题?三、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或原则):四、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五、生态产业问题思考?六、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或者说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科技观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源头问题-含哲学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B、 近代自然科学的学科种类问题?C、 小科学与大科学问题?D、 科学活动主要指什么?科研E、 科学文化问题?第五章科技的本质、特征与结构等第一节、科学的本质、特征与结构一、科学究竟指什么?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理解把握,特别是要从哲学、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认识它。教材的定义: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认识活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事业),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等。二、科学的基本特征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认识,如具有: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包括可证实与可证伪)3、系统性(含理性)4、主体际性(与物理主义分析哲学提出的主体间性是何关系?)等等科学划界问题探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区分、尤其是自然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分问题;伪科学举例——现实事例以及中国传统占星术、占地术(风水术)与相人(面)术例子?三、科学价值问题思考?1、有无科学价值的争论?2、科学价值为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两大基本方面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思考?科学精神具体指什么?人文精神又指什么?四、科学的分类1、原则——首先要坚持客观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其次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现代科学一般分为基础科学(纯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与工程科学(实践科学)三大类。第二节技术的本质、特征与结构一、西方对技术的思考始于古希腊,本意是“技能、技艺与技巧”,不同于精神形态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技术是“制造的智慧”;近代则是培根首先提出要把技术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随后法国学者狄德罗在18世纪末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把其定义“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哲学的首创者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卡普,他在《技术哲学纲要》中提出了对技术的看法;后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东方(中国)对技术的观点思考?当今世界上技术哲学学派分类?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派、理性主义技术哲学学派(德法为代表)和实证主义学哲学派(英美为代表)等。三者的技术观各指什么?有何异同?自然物与人造物(制造物)的关系思考?二、马克思主义技术观: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既包括技术的活动(狭义指人和自然,广义包括了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也指技术的成果(如理论、技能技巧、工艺与产品等)。技术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或对象化,)如何理解?国外著名学者的技术观探讨:1、欧美技术哲学作为客体(指具体特殊的工具、机器、电子设备等人造物)的技术、作为活动的技术(设计、制造与使用等过程、)作为某种知识体系的技术、作为人的意志(如目的、意向、愿望与选择等)显现的技术等。2、日本的技术论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与知识应用说等三、技术的特征同样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理解:它是人类社会需要和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结合(有自然与社会两个基本属;性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其自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标志等。参考教材的观点:P186-188四、 技术的构成与分类1、 技术的构成:从技术微观角度与单项技术而言,技术的多种具体要素可概括为经验形态的、实体形态的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三大类且相互之间有辩证关系。188-191注意从宏观角度与各项技术之和看,则有所谓的技术体系和结构问题,略。2、 技术的分类:P191-194五、 技术的价值与伦理问题思考?1、 属于技术的形而下问题,更侧重于其实践方面2、 技术价值论关涉两方面问题:第一是指技术的内在价值负荷,既指作为物质手段、知识体系及活动过程的总和的技术所蕴含的价值,有技术中性论和技术负荷价值两种基本观点;第二是指技术的外在价值,既技术的使用价值,是指技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有用性,其负荷价值是公认的,只不过有善恶之分。它与技术的二重基本属性(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3、 技术价值体的对立统一问题有:预期与现实、不同价值体之间、正价值与负价值、主价值与次价值等。4、 技术伦理问题伦理观简介:何谓技术伦理:现代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人性(或人格)的自然律与道德律永远二律背反问题?即人的理性和人的畜生的欲望(或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永远分离问题?(康德语)西方传统伦理三大学派——后果论(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或道义论)以及德性论中国古代的道德学说思考?(道、德、术等概念理解)第三节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一、古代技术与近现代技术的异同思考二、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异同比较首先是不同之处(见下文)1、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看:科学是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是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2、从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看:科学追求精确的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认识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主要运用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技术则追求比较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多用调查、设计、试验、修正等方法。3、从成果性质和评价标准看: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理论或知识体系,具有公共性或共享性;评价是非正误,以真理为准绳。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是某种程序或人工器物,具有商品性;评价利弊得失,以功利为尺度。4、从研究取向和价值观念看:科学好奇取向,与社会现实联系相对较弱;价值中立。技术是任务取向,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处处渗透、时时体现价值。5、从研究规范看:科学有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创造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而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的;保密和专利1、两者的总目标是一致的;2、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技术可以成为科学的先导并转化为科学;3、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也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4、科学技术与经济生产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并呈现出了明显的一体化趋势。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越来越表现出两者结合成统一整体或者说一体化的趋势,并且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必须高度关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探讨?钱学森提出的模式:层次结构模型:四、科学与技术发展模式、动力与特征问题1、科学发展的特征、动力与模式: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是最基本的内部动力;特征则有分化与综合、渐进与飞跃、继承与创新等;模式?参见第八章内容2、技术发展的动力、特征与模式:社会需要与技术水平的矛盾是基本动力,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是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重要推动力等。模式与特征:累积式和阶段式二大类国外相关资料简介: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第一节科学认识概述一、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的关系?有无科学方法的争论?二、科学认识过程探讨——两种典型认识模式的比较,即传统的归纳主义模式和新的-假说演绎模式比较问题?三、知识与信息关系思考?第二节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一、为什么说科学问题是科研的起点?观察要首先回答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的问题。漫无目标的观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波普尔在一次演讲时,一开始就宣布:“女士们,先生们:请观!”察听众莫明其妙,不知道要观察什么。波普尔认为,这就是没有问题引起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什么?二、科学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科学问题?从哲学上讲,问题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产生的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客观世界本身是无所谓“问题”的。科学问题指,在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当时科学认识与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疑难、困惑或矛盾。科学问题首先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与时代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既已知和未知部分,并隐含了对问题回答的范围,既所谓的应答域。科学问题的分类—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事实问题与理论问题等。科学问题的转换思考?2、科学问题的来源:它大体上可分为两方面来源即科学的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具体化为五点:P110-111三、科研选题的原则和步骤1、 科研选题的必要性:2、 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3、一般步骤:首先是前期调研,进行文献查阅和实际考察;其次进行构思论证,对前期资料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判断、分析等,论证课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课题的主要难点,大概地构思完成课题应采取的方法、技术、时间;等最后是申报评审。第三节技术认识、技术方法与技术创新概述一、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简介技术认识论是人们以技术活动及其成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技术的特征与过程、技术研究与活动的方法论、技术认识(方法)与科学认识(方法)的关系等问题,其真正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网络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理论生长点;二是在范式上,工程的范式与人文的范式开始相互融合;三是在方法上转向实证方法等。国内相关研究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科学认识与技术认识的不同4、科学技术与经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一般包括科学研究过程即科学理论-试验-技术理论与技术开发过程即技术理论-研究开发-技术应用等两大部分,具体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模型—检验—计划—生产—评估新教材归纳为三个阶段:P2035、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比较技术知识指依据对物质的认识,借助于物质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改造,使它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形式的知识。类型有(1)经验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2)物质形式与观态形式的知识(3)结构性知识和功能性知识等技术发展中知识的整合问题:科学知识:P97两者的异同?科学是认识世界,是精神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是现实生产力,两者在整体方面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到认识论上,首先认识的目的不同;其认识的对象不同;再次认识的过程不同;最后解决的问题不同等。参见P203-204技术和工程的异同问题思考?2、 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1) 科学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加盟品牌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储能系统购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人才培养合作造林协议3篇
- 2025年度老旧房屋漏水检测与赔偿专项协议3篇
- 2025年度股东退出与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服装租赁拍摄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合伙人项目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循环水养殖养鱼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场馆物业用房移交及赛事运营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业年会活动宣传片制作服务合同模板3篇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24.教育规划纲要(2024-2024)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我的家乡陇南
- 2023-2024学年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情况自我评价
- 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方案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军人怎样战胜挫折
- 学习提示及单元任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大祥区三八亭小学2023年春季研学实践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