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自然辩证法部分1、自然辩证法概念、对象、内容及性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象:(1)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客体——自然 ——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主体——人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中介——科学技术(2)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辩证的说明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2)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3)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对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性质: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它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2、自然辩证法产生:(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就开始酝酿和研究与之相联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2) 1873年5月,马克思的一封信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3) 1883年,马克思逝世前,恩格斯为完成《自然辩证法》倾注了全部精力,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未完成,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4) 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首次在前苏联公开出版,接着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的学习与传播,推动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3、自然辩证法现状:(1)在自然观方面:过去是以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为中心,当代已转移到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中心。于是人工自然系统的性质、存在方式、演化形式等便成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2)在科学技术方法论方面:过去是以对某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微观研究为中心,当代则转移到以对整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进行宏观研究为中心;过去是以对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为主,当代则转移到以科学方法论与技术方法论研究并重的状况。于是系统认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论便成为现代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3)在科学技术观方面:过去是把科学观与技术观分别加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整体化,现在已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综合对象加以研究,于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4、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高层次物质系统和低层次物质系统自然界的存在方式:(1)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系统有具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组成,要素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系统在环境中发挥功能。(2)物质联系的层次方式。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大系统,是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的统一体。高层次物质系统与低层次物质系统:(1) 必要性:提出这两个概念有利于用层次的观念分析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具有认识论的意义。(2) 关系:上向因果:低层次物质是高层次物质的基础与载体,低层次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高层次物质,并从一个方面说明高层次物质的属性和功能。下向因果:高层次物质包含低层次物质,出现低层次物质所没有的功能,并对低层次物质起制约、选择作用。(3) 分析后所得的规律:层次由低到高,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增强。层次由低到高,环境的作用增大,系统逐步由孤立和封闭到开放。层次由低到高,系统的结构由固定不变到流动变化。层次由低到高,系统对要素的束缚减少,选择增多;要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性下降,对系统的依赖性增强。总之,层次由低到高,物质系统的主动性增强,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提高,结构趋于更为有序。5、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的生成恒星演变与核素生成地球演变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人脑起源自然界的演化规律:(1) 演化:简而言之: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循环地、螺旋式地向前推进的过程。详细分析:每个循环都是先发生沿着一个或几个物质层次向上的演化,逐一生成较高层次的物质系统;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大部分物质发生沿层次下降的演化,但少部分进入新的循环;先前循环的最高点成为后续循环的起点。(2) 基本特点:进化与退化/进化: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退化:物质系统日益简单,组织化程度日益降低,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级向低级下降的过程。(从高层次到低层次)/进化与退化的关系: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相反的方面,然而两者密切结合,互为对方发生的条件。正是退化与进化结合才能组成循环,使演化能够进行。因此退化并不是消极被动退步的东西。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吸引与排斥在微观与天体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同化与异化在生物体系中起主导作用高级循环与低级循环/运动循环分层次。物质层次有高低之分,运动形式分为高级与低级,同样,自然演化过程中的各个循环也可区分为高级循环和低级循环。/低级循环是高级循环的起点。自然界的演化达到高级循环后,低级循环作为高级循环的基础继续存在,不断为高级循环提供必要的原料。/从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的递进中孕育更多变化发展的可能性。/自然界从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演化,循环周期变短,空间尺度变小,参加循环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少。/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在从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的推进中,自然系统由自身被“淹没”到逐步维持自身的存在,进而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一直到人类。总而言之,低级循环是高级循环的基础与载体。由低级循环到高级循环,时空区域缩小,物质量减少,各种演化途径的可能性增加,有序程度增加,演化主体逐步显现,最终诞生了能够反过来并改造宇宙的人。6、自然观的历史演变:(1) 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自然是各部分相互联系的,不断发展的统一体。核心内容:始基变化说特点:自发的朴素的辩证唯物倾向。基于感觉的直观,具有思辨性、猜测性。(2) 近代机械自然观:世界是孤立的、禁止的、机械决定论的机械的因果决定论为理论基础(3)现代辩证自然观:全面的、历史的、深入的、辩证的认识自然(4)关系与意义: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开端,对后人富有启发性。近代机械自然观否定古代自然观,标志人类认识的进步,是后来全面深入历史地认识自然的必由之路是自然观发展过程中的否定阶段。现代辩证自然观否定近代机械自然观,标志人类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古代自然观辩证的复归,是向更高目标前进的起点。7、人工自然的概念、演化过程及规律人工自然的概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心,人工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人工自然的演化过程:(未找到)人工自然的演化规律:(1)人工自然与运动形式关系的规律:由复杂运动形式到简单运动形式,再由简单运动形式到复杂运动形式。转折点:17世纪后在整个近代成为主流的机械。人工自然的发展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基础。转折前后的特点比较:转折前转折后发展方向人工自然的发展不能认为是进化人工自然才开始进化发展人工自然的运动未以相对人工自然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过程中以相对简单的运基础简单的运动形式为基础动形式为依据的人工自然(先前的成果)作为基础人的参与人的参与在人工自然中微不足道人的因素全面介入人工自然的生成过程2)人工自然物彼此的组合关系:工作机、动力机、控制机的关系:工作机f工作机+动力机f工作机+动力机+控制机另一角度:材料能量信息的关系(材料发展f能源发展f信息发展)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个性化f标准化f新的个性化(个性f共性f个性与共性的统一)8、 人工自然演化对自然界的影响:(1) 人工自然的进化导致自然的退化——能源危机(2) 人工自然的进化破坏自然的演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与环境危机的实质:在人工自然的进化中没有与之耦合的退化过程,从而制约了人工自然的继续进化,也破坏了自然界的进化。进化与退化的关系(退化的意义):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相反的方面,然而两者密切结合,互为对方发生的条件。正是退化与进化结合才能组成循环,使演化能够进行。因此退化并不是消极被动退步的东西。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9、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1)古代的“天人合一”从认识论的角度:古代人站在自然之中,观察这个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古人的心灵沉浸在自然之中。从实践论的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系出能动性和受动性。(人能动的改造自然,人受到自然的制约)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一”的“一”是原始的、抽象的、自在的自然。(2)近代的“天人分离”从认识论的角度:近代人站在自然之外观察不包含人本身的自然。人与自然相分离。从实践论的角度:人类体现出膨胀的能动性,给自然越来越深地打上人类的印记,而忽略受动性的影响。从本体论的角度:自然机械化,人机械化。“天人”合于机械。(人以机械理解自然,人本身也机械化)(3)现代复归于“天人合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现代人在自然之中观察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并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自然已不断由“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的人化。从实践论的角度:在受动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以能动性改善受动性,人与自然达到越来越高水平的和谐统一。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于“人”。原始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10、科学认识及其特点科学认识的定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个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科学研究的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问题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特点:实证性:提供具体确定的知识,结果比较明确,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深刻性:在对事物表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本质,阐明内在机理。创造性: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建新概念、新理论,并指导实践。11、 科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科学问题的本质: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在科学中的研究地位:是科学研究的开始是科学研究前进的动力12、 科学观察的概念与本质科学观察的概念: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科学观察的本质:科学观察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科学观察的本质表现在观察之中渗透理论成分观察过程的展开受制于一定的理论对观察结果的陈述渗透着理论总之,观察之中渗透着理论的成分。观察的感性直观性和理论渗透性是辩证统一的。13、科学实验的概念及其与理论思维的关系科学实验的概念:是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物质手段,人为地变革和控制客观对象,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与理论思维的关系:科学实验是感性物质活动,是能动的实践活动,不同于纯粹理性的、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性思维活动。科学实验是物化的理性活动。/同时具有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的优点,还具有二者高度结合的特殊优点。/实验中的每一环节都渗透着理论的成分。14、 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形象与直觉思维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1) 科学概念:定义: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地位:是理性思维建构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认识的新结果最终要凝结在科学概念中。结构:内涵——概念中所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和。特点(相对于一般概念):可确定性、可检验性、可变动性(2) 科学符号:定义:是人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地位:推动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手段。特性:物质性、可感知性、单义性、无歧义性、明确性(3) 思维模型:定义:它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并具有某种特征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地位:是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型之间的必要的中介。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方法的特点:(1)形象思维:定义:实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特点: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其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2) 直觉思维:定义: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特点:是思维过程在量变基础上实现变质,表现为逻辑上跳跃的突变是打破常规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律的束缚
地位: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是在科学研究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
本途径。15、 数学方法的功能、数学模型数学方法的定义:数学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质的特点,分别地或综合地运用各个数学分支所提供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巧,对研究对象进行数量、结构方面的描述、计算和推导,然后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数学方法的功能:◊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工具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工具数学模型:就是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过程,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其中包括这些过程的因素之间的数量依赖关系。(数学模型实际是个科学抽象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最为关键和困难。)16、 假说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作用假说的定义: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的问题所作的一种假定性推测与说明。假说方法的特点:(1) 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根据需要接受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2) 猜测性:包含猜测成分可以不断修正或证伪假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经环节假说是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假说有利于学术的繁荣17、 工程技术活动的特点、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1) 定义:在工程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社会规律为导向、变换物质、人物结合,从而实现人的意志与目的的手段、途径与行为方式中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2) 特点:实践性:要求实践的操作规则或模式社会性:适应社会形式的变化综合性:恢复考虑简化掉的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创造性◊效益与可行性(3)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统一的原则需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18、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1) 定义: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等)的方法。(2) 特点:把研究对象看为系统,从系统整体出发,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考察事物,能够辩证地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的关系,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化。19、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类型(1)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2)内涵:发明(二引入经济中的发明)技术革新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保证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基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根源是技术创新(3)类型:渐进性:一种渐进的、连续的创新◊质变性: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系统变革性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型,也称为技术革命。20、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与特征(1)定义:现代技术革命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技术革命。(2)内容:信息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前导新能源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支柱新材料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基础生物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前景空间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外向延伸海洋技术——现代技术革命的内向拓展(3)特征:技术科学化:科学对技术起主导作用技术群体化:学科的群体化和科学人才的群体化技术智能化:控制机引入生产;智能教育第一,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结合技术产业化:高技术改造产业部门;技术迅速投入生产高技术化:技术扩散迅速;技术研究全球化21、 高技术的内容与特点(1) 定义:高技术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突破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2) 内容:6大技术领域和12项标志技术信息技术——高技术的先导(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新材料技术——高技术的基础(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超导材料)新能源技术——高技术的支柱(核能剧变、太阳能)海洋技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深海挖掘、海水淡化)空间技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3)特点: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技术是高风险、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是高战略价值的技术是高情感,强调人的需求的技术22、 高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1)高技术的商品化:“技术立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历史证明了“军事立国”、“贸易立国”和“资源立国”模式的失败当代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技术立国”的基本内容:极端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高技术开发;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高技术竞争日益白热化特点:最高层次的竞争方式;最大范围的竞争力量;宏观竞争和微观竞争相统一的竞争内容“科技兴国”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四化目标与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式要求只有发展高科技才可以完成四化,振兴中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科技兴国”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解决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发展模式是推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最佳选择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是高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关键(2) 高技术的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定义: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增长率、高效益、高额研究开发经费、高附加值、强烈的出口导向与国际分工、高技能劳务密集的生产技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活动——高技术产业的发生;广义的高技术的产业化——高技术产业的运行;高技术的渗透、扩散和改造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扩散。传统产业的改造:高技术产品、工艺和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可以改变传统产品的设计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极大地节省资源,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变革:在第一产业(农、林、渔业等)、第二产业(采矿、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后,出现第四产业(信息产业)改变社会中产业中工作人数的比例(3) 高技术的社会化:高智力:高技术支撑环境的核心级高技术开发必须具备高投资的经济支持高技术开发必须具备匹配和谐的人才群体智密区:高技术支撑环境的主体级信息经济:高技术支撑环境的基础级23、高技术与思维方式的变革(1)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现代高技术要求思维系统化思维客体的系统化:新对象的不断开拓;新领域的不断开创;新课题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业地产购买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合同:优化资源共创双赢
- 2024年度上海市室内设计效果图版权合同2篇
- 2024年度保险代理合同(标的:保险产品)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仓储设施2篇
- 2024年购物商城餐饮租赁合同3篇
- 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协议20242篇
- 2024年个人汽车按揭贷款条款3篇
- 2024年企业运营分析与改进咨询协议2篇
- 2024年融资代理协议2篇
- 【初中道法】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规划课件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单(微调版)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戏剧学院等跨校共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