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素养评价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不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从而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B.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C.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来规范和管理网络”错,第二段说“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选项强加因果,且应当规范和管理的是青年的网络行为;B.“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错,第三段说“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可见没有对线上、线下的工作效率进行比较;D.“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错,第五段说“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可见是对线上、线下行为的道德要求一致,并非要求线上、线下的行为始终保持一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B.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C.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D.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统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B.“比‘不做什么’更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先介绍了底线意识,即“五不”要求,然后说“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不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可见基准意识是有了网络行为后的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文中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谈不上哪个更重要。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为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B.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D.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文的论点可以从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出。A.是从网络立法和惩治的角度谈网络文明规范,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B.讲的是网络基准意识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没有围绕青年来讲,且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C.从底线意识讲如何规范网民尤其是青年的网络行为,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答:答案本文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结构的能力。文章开头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接着从青年人的角度提出论点,“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然后从“不能做什么”的底线意识角度论述“五不”的具体内容,“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这“五不”分别为“不伤害”“不偷盗”“不造假”“不浪费”“不盲从”;接着从“能做什么”的基准意识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可见本文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中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答:答案①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中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②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③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④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的“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分析的能力。谈对某种现象的看法,首先要明确这种现象的性质,亮明自己的观点。如针对为炫技故意在网络中植入病毒的行为,首先明确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接着可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依据第一段“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以分析出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从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然后可以分析他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些网络行为规范。依据第三段“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可见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最后分析应当如何教育这样的青年并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依据网络基准意识中的“等效意识”,“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这些青年应当明确线上和线下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依据“反身意识”,“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他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从而约束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依据“价值意识”,“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他们应当明白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负面价值;依据“契约意识”,“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青年应当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义务。总之,他们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朱光潜①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慨,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文本二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注]①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B.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术功底。C.这篇散文通过介绍丰子恺的人品进而让人了解其画品,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D.这篇散文通过对丰子恺的神态、行为举止等特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错误,根据注释可知,本文是作者为丰子恺画展所作,但作者与丰子恺相交二十年,了解丰子恺且敬重其为人,故而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作者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流露,并不是为了宣传而赞美。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B.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作者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的雍容恬静。C.“月上柳梢头”是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D.文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然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本内容、作者观点的能力。B.“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作者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的雍容恬静”错误,此句指人的胸怀坦荡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作者引用此句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并不是赞美其雍容恬静。C.“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错误,“元夕”是指元宵节。D.“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错误,“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的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8.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6分)答:答案①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②要有趣味,要关注形式、语言、节奏等,可用闲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文本二中,贾平凹从“情感”和“趣味”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首先,开篇就提到“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后又说不能“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说明好散文要有感而发且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接着,贾平凹又谈到“趣味”,他认为散文写得有趣味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原因,还要“会说闲话”,这些闲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答案①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真实动人。②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③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观点,赏析散文写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文本二的观点为基础,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进行评论,即从“情感”“趣味”“语言”等方面分析文本一的写作特色。从情感上看,文本一中丰子恺先生人品与画品相统一的画家形象之所以真实动人,源于作者在与他长期交往过程中的观察感受,如此写就的散文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从趣味上看,文本一所叙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趣味;从语言上看,文本一的叙事语言平易朴实,娓娓道来,少有华丽的辞藻,却饶有趣味,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指所受的蒙蔽,与“为赵蔽”的“蔽”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4分)译文:(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4分)译文:答案(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降低身份,屈己下人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岁”,年成;“熟”,有收成、丰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办。(2)“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以”,把;“与”,送给;“去”,离开,即撤兵。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答:答案(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之以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由于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实力没有太大差别,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亡,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燕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的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战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但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原因。”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派出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就看见秦军,即使想跋涉几千里去援助他人,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我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我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降低身份,屈己下人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在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他人,还是好在出燕国的南门而望见他国的军队呢?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路程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派出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很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请求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睡觉闻子读书陆游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①奏九成。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檠。[注]①箫韶:相传为大舜所制音乐。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孩子读书声时的喜悦之情。B.颔联中诗人告诫儿子:学习本身就很快乐,不一定要以求取功名为目的。C.“人人本性初何欠”与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表达意思相近。D.颈联中诗人叮嘱儿子: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但努力实践才更加重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微言”指典籍中精深微妙的言辞,选项中错解为平易的字句。“字字微言要力行”的意思是:对典籍中每一处精深微妙的言辞都要努力实践。16.有人评价最后一联“苦乐杂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6分)答:答案①因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继续享受夜读乐趣而感到遗憾;②对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的表率感到惭愧;③对儿子能深夜勤学感到由衷欣慰;④对儿子寄予深切的期望。(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作者在最后一联自我怜惜:衰老如此还疾病缠身,没办法与儿子一起夜读,感觉辜负了燃着的油灯。这一联承载了多重情感:一是因自己年老多病不能挑灯夜读享受读书乐趣而感到遗憾;二是对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的表率而感到惭愧;三是儿子夜晚的读书声让作者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从首联也可以看出;四是对儿子的殷殷期盼,颔联、颈联中的“要”字也体现了这一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衣的句子是“?”。(2)《将进酒》中,表现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3)“扁舟”这一经典意象,承载着古代文人或淡泊悠然或羁旅漂泊或自由洒脱的情感寄托,如“,”。答案(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2)钟鼓馔玉不足贵惟有饮者留其名(3)(示例一)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示例二)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示例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易错字的书写:泽、馔、惟、匏、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2年)世界杯又来了。小组赛首轮战罢,最风光的当属沙特和日本两支亚洲球队,他们分别击败夺冠热门球队阿根廷队和德国队,被称为“亚洲之光”。此番战绩,对于一向“积贫积弱”的亚洲足球来说,可以算是。回望过往,沙特队和日本队可都是交足了学费。沙特队曾经是世界杯“惨案”的集大成,遭遇欧美强敌,几乎差不多是一边倒,经常被打到崩溃;日本队当年首次参加世界杯,面对牙买加队这样的弱旅,中山雅史打进个安慰球,教练、队员集体欢庆的场面还。日本足球队的进步,其实不能用神速来形容,他们的可怕之处,在于奉行一种慢文化的模式:不走捷径,不求一时虚名,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几代人,迎来成功自然是了。曾经,不惜赞助将头号球星三浦知良送到意甲坐冷板凳;曾经,因为出现了一个在五大联赛立足的中田英寿而欢呼不已;时至今日,日本队已经是一支完全欧化的球队,他们的球员在欧洲各大联赛里都已成为争抢的对象。足球这个系统工程,远比其他任何体育项目,更需要“久久为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示例)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指一向“积贫积弱”的亚洲足球队击败夺冠热门球队阿根廷队和德国队,可以用“扬眉吐气”或者“一雪前耻”。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心中怨气,形容摆脱长期的压抑心情后快意舒畅的神情。一雪前耻:洗掉耻辱。第二空,使用对象是“教练、队员集体欢庆的场面”,可以用“历历在目”或者“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指景物或事物的面貌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第三空,语境指日本足球队迎来成功是自然的,可以用“水到渠成”或者“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答:答案沙特队曾经是世界杯“惨案”的集大成者,遭遇欧美强敌,几乎是一边倒,经常被打到崩溃。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沙特队曾经是世界杯‘惨案’的集大成”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沙特队曾经是世界杯‘惨案’的集大成者”;二是“几乎差不多”语意重复,可删除“差不多”。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答:答案①整散结合:两个“曾经”句连用,读来整齐上口,既说明了日本队心酸的足球历史,又照应了前文“一向‘积贫积弱’的亚洲足球”;写“今日”用了错落有致的散句,给人一种欢腾雀跃之感;前后整句与散句交错运用,体现参差美感。②运用对比手法:用曾经和现在对比,突出了日本队足球的长足进步,隐含着作者对日本队“久久为功”的过程和结果的肯定和赞扬。③运用比喻手法:“坐冷板凳”比喻球员长期受冷遇,得不到上场的机会,形象地说明了日本头号球星三浦知良在意甲不被重视的境遇。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整散结合:“曾经,不惜赞助将头号球星三浦知良送到意甲坐冷板凳;曾经,因为出现了一个在五大联赛立足的中田英寿而欢呼不已”,两个“曾经”句连用,读来整齐上口,既说明了日本队心酸的足球历史,又照应了前文“一向‘积贫积弱’的亚洲足球”;“时至今日,日本队已经是一支完全欧化的球队,他们的球员在欧洲各大联赛里都已成为争抢的对象”,写“今日”用了错落有致的散句,给人一种欢腾雀跃之感。整散结合,体现参差美感。②运用对比手法:“时至今日,日本队已经是一支完全欧化的球队,他们的球员在欧洲各大联赛里都已成为争抢的对象”,用曾经和现在对比,突出了日本队足球的长足进步;下文说“足球这个系统工程,远比其他任何体育项目,更需要‘久久为功’”,可见画波浪线句还隐含着作者对日本队“久久为功”的过程和结果的肯定和赞扬。③运用比喻手法:“不惜赞助将头号球星三浦知良送到意甲坐冷板凳”运用比喻,把球员长期受冷遇,得不到上场的机会比作“坐冷板凳”,形象地说明了日本头号球星三浦知良在意甲不被重视的境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①,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②。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③,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答:①②③答案①但遗传之外②孩子不一定高③对于多数孩子(正常情况下)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语境“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以及后语境“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可确定需要填写的句子应含具有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并照应“也”这个词语,空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方案
- 朝阳别墅室外假山施工方案
- 朔州广场石材翻新施工方案
- 2024年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合同标的股权分配与激励条件
- 佳木斯大学《外科学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生药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程采购合同模板
- 同意售卖合同模板写
- 汽车喷漆合同(2篇)
- 外贸业务 合同模板
- 淡雅古典诗词中国风PPT模板
-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 施工方案-悬挑平台施工方案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路径研究
- 纯燃高炉煤气锅炉吸热特点及运行
- 标准电线平方数和直径一览表
- 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责任清单
-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收藏)
- 1.水轮发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 英语朗读技巧
- 食堂供餐招标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