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

②俄而雪骤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3)下面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因子侄辈展示出才华而感到欣慰。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在这篇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你的观点。

___

(5)兄妹两人的回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出两句古代诗歌中描写飞雪的诗。

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真是目中无人。

C.陈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

(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大意。

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5期,有改动)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炸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___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___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盛放的百合

世间所有的花,都是可爱的。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束,插在花瓶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百合花,无论是粉色、白色、黄色,皆喜。可是,近些年,我已经和百合花疏离得陌生且隔膜了。

我清晰记得,最后一次买百合花是在7年前的那个初春,我回北京探望病重的父亲。与癌症抗争了8个年头的他,已经形销骨立,疼痛折磨得他连刷牙也要蹲在地上。这个当年在边境作战中用铮铮铁骨对抗枪林弹雨的军人,没有倒在前沿阵地,却被病魔击垮了。我们都明白,那个说“再见"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父亲一辈子爱花草植物,但凡能出门走走,也会举着我淘汰的那个尼康相机对着小区花丛和树木拍个不停。屋里更像是个小植物园,客厅卧室都是盆盆罐罐开花或不开花的植物。是预感到主人气数将尽吗?那个冬天,许多已经跟了父母多年的花草居然相继死掉了。望着那只剩下枯枝的破败景象,我决定去不远处的花卉市场买束鲜花,给萧瑟的屋里带来点生机。

我们买了一束粉百合,挑了花苞最大最饱满的几枝。花贩都说,我们挑走了那天市场上最好的一束百合。那束“最好的百合”被插在花瓶里,最终一朵也没开。那鼓胀的花苞像一条条饥饿而死的蚕,没能挺过路上那半个小时的寒冷。

“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他眼里充满怜惜,似乎那花的生命比他的还金贵,似乎忘记了他自己也将油尽灯枯。去医院开药,他舍不得打车,坐公交车,常常一下车就找个树坑蹲下吐了。医生说他吃的药副作用太大,整个手掌都是黑的。医生还吓唬他,说不许他再吃什么偏方了。

不久,父亲走了,当时窗外一树桃花开得正绚烂。他不仅彻底卧床,还瘦得脱了相。他早没力气说话了,微微摆摆手,拒绝了母亲想搀扶他去窗前看一眼那美丽桃花的建议。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甚至,每次看到它们,我都本能地躲避着目光。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疤,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花和父亲,都提前结束了生命的旅程。花被扔掉,父亲被埋在了土下,陪伴着那些青了又黄的小草。

一天,我无意间在柜子里翻到父亲的黑白照片。我那五官俊朗、神态英气的父亲,似乎一点没在意被如此冷落,仍淡然而微笑地望着我。我把照片放在书架上,偶尔打扫除尘,或只是走过,我禁不住轻声呼唤他一声:爸爸!他只与我交换目光,微笑无语。

有时,我的心会“咯噔”一下,陡然疼几秒。有时,我只是望着他,唤他一声,然后走开,继续手头正做的事。我明白,这么多年来,父亲并未走远。

春天又来了。花儿们如期赴约。从公园跑步后回家,踟蹰着走进经常路过的那家花店,打量各路花神片刻,我突然上前,走近一堆粉色、白色、黄色的百合花。我选了黄色的两枝,各顶着四个花苞。

天上飘起了细雨。我快步走着,尽量不去想几年前的那趟买花之行。

换水,剪枝,去掉多余的叶子,我把它们插进一个细口大肚瓷瓶,放在客厅的书架旁。读书写字间隙,我不时把书和笔记本放一边,默默地打量瓶中的花枝。它们像懂事的孩子,晚上也不眠不休,趁我睡觉的时候,一朵朵悄然次第盛放。客厅里弥漫着馥郁的香气,经过它们时那芬芳更浓,热烈地扑过来,给我一个最厚实、最缠绵的拥抱。我不再担忧它们不开,而是忧心开得过快过猛。就像母亲,既期盼着孩子成长,又生怕他们太快长大。

三朵,五朵,八朵。再一数,居然是九朵!有一个细小到我都没留意的花苞,居然也奋力地开放了!父亲在书架上,正望向这一瓶铃铛一般挂满枝头的百合,那微笑仍是淡定而温暖的,似乎在说,不错。他一向是个寡言安静的谦谦君子。我突然顿悟,要报答那个老人几年前的悲悯之心,这些花儿原来是为父亲开的。我感激得无以言表。这束世间最知心的百合花,它同时陪伴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另一个世界的父亲。

面对着那纯洁脆弱的美,我也曾有过摇头叹息——我们,谁也不能逆时光而行。世间万物,其实哪样可以久留?无论美丑垢净,不过弹指即谢。然而,我们依旧深怀感恩,努力前行。现在想来,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

(1)文章标题《盛放的百合》有什么含义?

___

(2)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从人物描写角度)

___

②它们像懂事的孩子,晚上也不眠不休,趁我睡觉的时候,一朵朵悄然次第盛放。(从修辞角度)

___

(3)“当时窗外一树桃花开得正绚烂”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

(4)父亲离世后,“我"觉得百合花像一根刺、一个伤疤,但后来又买了百合花,这是为什么?

___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里的菜地

晓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走,边走边看。黄瓜开花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捉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质地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的时候便会问我一声,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这时候那块菜地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如今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他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___

(3)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

___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孝道

万芊

①陈墩镇有一条孝道,名副其实的孝道。据镇志记载:明嘉靖年间,镇上陈家出了一位进士,在京城为官。当陈进士回陈墩镇省亲时,年迈的老母亲已经耳聋目盲。离开陈墩镇时,陈进士不顾自己六十岁的高龄,执意背着老母亲,从自己的老宅院一直走到停泊在镇南菱荡湖的官船上,一路小心伺候,迎回京城。陈家老母亲在京城颐养天年,寿终百岁。此道,后人便称为“孝道"。几百年间,有好多名人雅士为孝道写诗题词,更有镇上大户人家出钱捐物,为孝道铺路、筑桥、盖廊坊。

②自从陈墩镇开发旅游以来,孝道更是陈墩镇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路的起点,是国家级保护单位明代江南古建筑陈宅。一路上都是风景,上街是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商店,下街是沿河长廊。路的尽头是向菱荡湖里延伸的石埂基码头。码头上,是早年的建筑,唤作“孝亭”,专供上下船的老人们歇脚。

③镇上也经常举办一些孝道活动,今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就举办了一次“陪老人走走孝道"的活动。活动规定的条件是镇上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由儿子或女儿陪着走完孝道全程。市广播电台、报社、电视台都派记者到现场,沿路进行随机采访,活动还评奖。

④走在队伍最后的是陈家妈妈和他的儿子。

⑤陈家妈妈今年八十三岁,虽个子不高,但身子硬朗,逢人都是开朗的笑声。与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家不同,陈家妈妈不是由儿子陪着,反而是她推着轮椅,儿子坐在轮椅上,缓缓地朝孝道的终点走去。坐在轮椅上的陈刚,也已年过六十。陈刚从小脑瘫,下肢瘫痪,上肢也不大好使唤,在轮椅上已经坐了半个多世纪。

⑥有记者发现了队伍后面这对特殊的母子,想过来帮忙推轮椅,但陈家妈妈拒绝了,说,没事的,我身子硬朗着呢。

⑦记者问,人家都是儿子陪爸妈走全程,而您却要陪儿子走全程,您是怎么想的?

⑧陈家妈妈说,我们跟人家一样,儿子虽说没有用脚陪我走,但他是用心在陪我走。她还说,这孝道,我们每天都要走一趟,这是我们母子俩最开心的时刻。

⑨记者问,怎么个开心法?

⑩陈家妈妈说,每天走这条道的时候,儿子都会给我讲一个笑话,笑话都是他自己编的,先写在本子上,反复琢磨,最后讲给我听。我们走孝道时,他一边讲,我一边听。他的笑话确实非常精彩,听得我常常忍不住笑出眼泪。有时,儿子发现我没笑或者是假笑,就会回去再琢磨。他为了编这些笑话,整天听广播、查电脑、看书,如果那笑话不能让人笑出来,他决不罢休。

记者有点儿诧异,问陈刚,你读过书?

陈刚断断续续地说,爸爸妈妈教的。陈家妈妈补充说,我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从小一笔一画教他写字读书;他爸爸是中学物理老师,后来便一点点教他学电脑。陈刚哆哆嗦嗦了好半天,不知从哪儿取出了一个打印本。打印本几乎磨烂了,白色的纸张也变成黄色。打印本封面上的书名《给妈妈讲笑话》,大而醒目。

陈家妈妈说,这都是他自己编自己打印的,这是他的宝贝。他做这些事,其实非常艰难,他的手指是不听使唤的,打一个字要哆嗦好一阵子,但这是他毕生喜欢做的大事。长期坐轮椅,儿子的体质很差,常常生病,有时发烧接近40℃,可人烧得晕晕乎乎的,还记得编笑话、给我讲笑话。有时,他的喉咙都烧得讲不成话,还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他编笑话是用心的,每个笑话,我都会由衷地笑。儿子确实是编笑话的天才。有儿子给我讲笑话,我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儿子现在学会了玩短视频,编了特别精彩的笑话,他就录成视频,也让街坊看。那些街坊也特别喜欢他的笑话。

陈刚插了几次,终于插上了话,说,我要给妈妈编一千个笑话,还要做一千个视频。顿了一会儿,陈刚又断断续续憋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在我不在的时候,也能让妈妈天天听到我讲的笑话。陈家妈妈冲记者笑笑,说,他净说胡话。我们都会活得好好的,因为儿子是个开心果。

陈家妈妈说着,推着儿子的轮椅,到达了终点。他们是最后一名。

出乎意料的是,在活动颁奖仪式上,镇领导把“陪老人走走孝道”活动的特等奖,颁给了陈刚。当镇领导走下台为陈刚颁发奖牌的时候,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相关情节。

①镇上举办“陪老人走走孝道"活动,陈家母子参加。

②记者想帮忙推轮椅,。

③记者询问“开心法”,。

④记者对陈刚读过书感到诧异,。

⑤陈刚告诉记者自己的设想。

⑥陈家母子最晚到达终点,镇领导颁奖给陈刚,。

(2)文章开头写陈进士背母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孝道》的?

___

(4)假如你是在场记者,请你为镇领导写一段给陈刚的颁奖词。(50字左右)

___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①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②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只铁皮小炉,烧蜂窝煤来取暖,铁皮小炉美观大方,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不过经济适用,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充满温情和欢乐。

③漆桶很好找,家具厂多的是,选择一个比水桶小,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因为里外残留有油漆痕迹,铁皮上还花花搭搭,没多大用处,做简易煤炉很适合。要想制成蜂窝煤炉,还得买两样,一是炉胆,二是顶上的盖盘,土产商店都有卖,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甲】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个小孩巴掌大的口子做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箅子;炉胆坐在箅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摊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乙】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④【丙】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⑤【丁】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去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

⑥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冰天雪地的清晨,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常常喊好几遍,我还贪恋温暖舒适的被窝,迟迟不愿起来,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⑦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⑧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他的肚里却装有许多民间传说,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抗金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

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父母早已去世,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可是一到冬季,每当我坐在取暖器前,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火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的爱的温暖时光。

(摘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文章围绕“小火炉”,回忆往事,传递温情。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温情故事感受

烤冻僵的小手①

②温暖舒适,心间暖融融的

③津津有味,充满欢声笑语

听父亲讲故事④

(3)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文字。

①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

②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

(4)文章以《温情的小火炉》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

(5)文章结尾的“温暖时光"指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温暖时光”的感悟。

___

参考答案

1.【答案】(1)文章的义理。;急。;相比。

(2)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3)D

(4)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的家庭氛围。

(5)示例一:“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语句要有意境,意境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境。

在古代还有许多咏雪的名句,如韩愈《春雪》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答案】(1)C

(2)①您与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②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3)元方将父亲“期行不至"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3.【答案】(1)扒香椿;吃香椿

(2)示例一: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的愉快心情。

示例二: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写了香椿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和享受,分为盼香椿、扒香椿、炸香椿、吃香椿四部分。

(3)本题考查动作描写的作用。第④段具体描写了“香椿鱼儿"的制作过程,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即香椿叶的清洗腌制、面糊的制作、裹面油炸。三个步骤,作者都运用了大量的动词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回答此题要落脚在两点:一是大量动词的运用使描写细腻;二是这些描写能体现母亲的某些特点或品质,比如做事麻利、炸“香椿鱼儿”的技艺娴熟等。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前后呼应、深化主题等。本文第⑦段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句子:“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这句话特别提到了香椿的味道,这就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另外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写自己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香椿这件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本段中写母亲春季让“我”吃上嫩香椿芽,其他季节让“我"吃上干香椿,这香椿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母爱,让读者也从中感受到这种母爱的真挚伟大,所以这一段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这个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表层含义,即香椿本身的香味,这层含义较浅显,容易领悟;一是深层含义,这需要深入文章,挖掘其中包含的情感。

4.【答案】(1)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百合”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美好的象征,象征父亲对美好生活和生命的热爱;③暗示了文章主旨:生命固然短暂,但只要尽力就是圆满。

(2)①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一方面写出了父亲对百合花被冻死的伤感与惋惜;另一方面也写出因病痛的折磨,曾经高大伟岸的父亲已经变得瘦弱,特别是“佝偻"“矮了一大截”更是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病得很严重。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百合花比作“懂事的孩子",并赋予百合花以人的行为动作和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合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我”的惊喜之情。

(3)以乐景写哀情,用桃花绚烂盛开的美景,衬托父亲离世的悲伤;照应下文他拒绝母亲想要搀扶他去看桃花的建议的内容,表明那时父亲已病得很严重。

(4)父亲离世后,“我"觉得百合花像一根刺、一个伤疤,是因为百合花“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花和父亲,都提前结束了生命的旅程”,父亲的离世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后来又再买百合,是因为“我”觉得父亲从未走远,想让生前爱花的父亲能再见到百合花。

5.【答案】(1)“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一路走来,顺次看到它们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说明菜地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去看菜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2)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蔬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菜地的喜爱。

(3)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土地和庄稼的感情,具有典型意义;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了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写出两点即可)

(4)内容上,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了“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入胜。

结构上,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鲜活的日历”出现在第②段的最后,阅读本段可以找到“我是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