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北京交大附高二(下)期末
化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H3
I
CH
A.2一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静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D.异丙苯(结构见图)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2.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用FeCb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
D化合物Y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3.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卤代燃消去产物将产物通入高镭酸钾溶液中
B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后过滤
C比较水和乙醉分子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将水解后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A.AB.BC.C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O3分子都是直线形
B.BF3和NH3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CH3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
D.CCh、HCN分子的结构式分别是:O=C=O、H—C三N
5.如图所示,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键和一个兀键,它们分别是
X
A.sp2杂化轨道形成。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6.关于化合物M,下列叙述正确是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有7个。键和1个兀键
C.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
D.Imol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moiAg
7.甲醇可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3,5一二甲基苯酚
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醛,将获得的有机层(含少量氯化氢)进行洗涤,然后分离提纯得到产物。有
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
物质沸点/℃熔点/℃溶解性
甲醇64.7-97.8易溶于水
3,5一二甲氧基苯酚172-17533〜36易溶于甲醇、乙醛,微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无碰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分离出甲醉的操作是蒸储
C.洗涤时,可用NaHCCh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氯化氢
D.相同物质的量的间苯三酚和3,5一二甲氧基苯酚均可与浓滨水反应,但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8.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W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的是
①离子键②共价键③配位键④金属键⑤氢键⑥范德华力
A.①③B.①④C.@@D.③⑥
9.高分子N可用于制备聚合物离子导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走理的是
HC=CH
A.苯乙烯不存在顺反异构体B.试剂a为o=C,
C.试剂bHO(CH2cH2O)mCH3D.反应1为加聚反应,反应2为缩聚反应
10.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为:NNTQ^COOH它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己经略去),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CHO
①银氨溶
CO,HC1液戊(C9HQ3N)
一定条件②H+
H:,C—£—NH
n0
甲.*
中一定条件
A.甲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
一定条”
B.步骤I的反应方程式是:C1
C.步骤IV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D.步骤I和IV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
11.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0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
溶液
AgNOs过滤
碘水+淀粉
J蓝色蓝色褪去,
产生黄色沉淀
黄色沉淀
下列分析不思现的是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C.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12
D.不能判断4H++4I-+O2=2H2O+2L是过程④中溶液变蓝的原因
12.酸性条件下,环氧乙烷水合法制备乙二醇涉及的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不氐硼的是
HCCH
A.制备乙二醇的总反应为-O-+H20^,Cll:—CH2
uHOOH
B.FT进攻环氧乙烷中的氧原子是因为碳氧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氧
c.x的结构简式为5-浮
on
D.二甘醇的分子式是C4H2O3
13.一种新型高分子M的合成方法如图:
0
II
NH2HN-C
I一定条件
CH2-CHCH-CH2-4-/-OH
H0CH2-CH-COOH---------HO
酪氨酸C-NH
II
o
环二肽
0
OII
HN-C
Cl3co-C-OCC13Jo
CH2-CHCH-CH2o-c--OCC13
C-NH"
0高分子M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酪氨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B.Imol环二肽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o
h
C.局分子M中含有c结构片断
D.高分子M在环境中可降解为小分子
14.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1(用R代表)。经X射线衍射测得
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都结构如下图所示,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不同之处是
H
O
N
C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空间结构D.共价键类型
第二部分(填空题)
15.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
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元素W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9号元素。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一,其价电子排布式为一。
(2)Y形成气态氨化物的电子式为一,氢化物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一。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Z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填或"="),其原因是:o
(4)Y与Z可形成YZ;,该离子空间构型为一(用文字描述)。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12,Imol该配合物中含有配位键为—mol。
(6)W的单质与氨水或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一。
(7)第一电离能:h(X)h(W)(填“>”、“<”或"="),原因是:o
16.图A所示的转化关系中(具体反应条件已略去),a、b、c和d分别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其余均为它们
的化合物。a元素原子的2P轨道只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i的溶液为常见的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H2O—b+f的化学方程式为—o
(2)d中元素的价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为一。
(3)图A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一,原因是—,该物质的分子构型为。
(4)图A的双原子分子中,极性最大的分子是—o
(5)f与d发生化合反应生成k,则k的分子式为一,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属于—分子(填“极性”
或“非极性”)。
(6)Cu与d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B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一。
17.他米巴罗汀是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他米巴罗汀
已知:0+RC]」!2I
(DA是芳香烧,试剂a是
(2)C中含氮的官能团是=
(3)D-E为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4)C和F反应得到G为可逆反应,推测N(C2H5)3(一种有机碱)的作用是
(5)1的结构简式是。
(6)H是制他米巴罗汀的重要中间体,以C2H2为原料合成H的路线如下:
c2H2
已知:Ri-C三CH+__R1-C=C-6-0H
RZ-C-R3L
①试剂b的结构简式是o
②NTH的化学方程式是。
18.普瑞巴林(K)是一种作抗癫痫药物,可用异戊二烯(A)为原料来合成,路线如图。
K
/COOC^HJ/COOCjH,
已知:i.RCHO+HjC^->R-HC=C+H20
X
'COOCMCOOC2H5
ii.RCONH2Br?NaOH>RNH2
(1)A的官能团是一(写中文名称)。
(2)C的结构简式为一,系统名称为—。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一。
(4)F-G的反应类型为。
(5)I中含有一个六元环,H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是一。
(6)若H未发生脱水缩合生成L根据H的酸性推断其直接与过量NH3-H2O反应的产物是一。
13
(7)将K中的碳原子编号标记为H^yA2co4oH,其中由CH2(COOC2H5)2提供的碳原子的编号为(填字母序
号)
a.l,2,3,4b.l,3,4c.2,3,4d.l,2,3
19.I.过渡元素性质复杂多样,请根据下列描述回答问题。
(1)Cu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区,它可与多种有机物形成配合物。CuCL溶液与乙二胺(HzN-CH?—CH2—NH2)
可形成配离子[Cu(En)2]2+(En是乙二胺的简写),配位数为4,请在框内画出其结构示意图并用“1”表示出其中的配位
键o
(2)有机物E与铜(H)的配合物是一种可发光的发光材•料,在发光器材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合成E的路线如
图,回答下列问题:
HCOOCCOOCHCOCH2coOC2H5
33c号蓝、C2H5OOCCH2CO
(B)
(l)NaOH,加热
①C生成D的过程中有一种温室气体生成,写出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②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共有一种。
i.分子中含有口比咤环(Q)且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ii.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四种峰;
汨.毗咤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
③结合题给信息,以^^-CH2cl和为原料合成西佛碱N一苯基苯甲亚胺
NH2
CH=N-^"^请在框内写出合成路线
H.实验小组对NaHSCh溶液与可溶性铜盐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
装置试齐IJX操作及现象
验
加入2mLeuC12溶液,得到绿色溶液,
ImomuCb溶
30s时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上
液
I层溶液颜色变浅。
试剂X
QImolLTCuSCU溶加入2mLeuSC>4溶液,得到绿色溶
II
液液,3分钟未见明显变化。
2mLImolL1
NaHSC>3溶液
已知:i.CM+幽.水一[Cu(NH3)4『+(深蓝色溶液)
ii.Cu+次氨.水->[Cu(NH3)2「(无色溶液)翡置曲‘气中一段时间>[Cu(NH3)4]2+(深蓝色溶液)
(3)推测实验I产生的无色气体为SO2,实验证实推测正确:用蘸有碘水的淀粉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到,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对实验I产生S02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a:Cu2+水解使溶液中c(H+)增大;
假设b:C「存在时,Cu2+与HSO]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溶液中c(H+)增大。
①假设a不合理,实验证据是一。
+
②实验表明假设b合理,实验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H+HSO;=SO2T+H2O
(5)对比实验I、n,提出假设c:cr增强了Cu2+的氧化性。
下述实验III证实了假设c合理,装置如图。实验方案:闭合K,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至“X”处;向U形管一.(补全
实验操作及现象)。
盐桥
(6)将实验n的溶液静置24小时或加热后,得到红色沉淀。经检验,红色沉淀中含有Cu+、Cu2+和SO:。
①通过实验IV证实红色沉淀中含有Cu+和Cu2+„
红色固体浅蓝色溶液
证实红色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证据是:—o
②有同学认为实验IV不足以证实红色沉淀中含有CiP+,设计实验IV的对比实验V,证实了CM+的存在。实验V
的方案和现象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H
I3
CH
A.2一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D.异丙苯(结构见图)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2—甲基丁烷为异戊烷,异丁烷为2一甲基丙烷,故A错误;
B.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B正确;
C.C,Hio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异丁烷中分别含有2种氢原子,所以正丁烷、异丁烷一氯代
物各有两种,所以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连接两个甲基的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故D
错误;
故选B„
2.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呼3H5
l)Na
kH0CH-CH0H
XY(已烷雌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用FeCb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
D.化合物Y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X中含-Br,在NaOH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而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
A错误;
B.Y中含酚-OH,且酚-OH的邻位均有H,则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故B正确;
C.X中不含酚-OH,Y中含酚-OH,Y遇氯化铁显紫色,则用FeCb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故C正确;
H,C,C2Hs
D.化合物Y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Ao
3.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卤代燃消去产物将产物通入高镒酸钾溶液中
B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足量生石灰后过滤
比较水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的活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
C
泼性杯中
将水解后溶液滴入银氨溶液中,水浴加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热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卤代经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挥发的醇及生成的烯煌均使酸性高镐酸钾溶液褪色,则产物
通入高镒酸钾溶液中,不能检验消去产物,故A错误;
B.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储分离,不需要过滤操作,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可比较水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的活泼性强弱,故C正确;
D.淀粉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NaOH,再加滴入银氨溶液,操作不
合理,不能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Ch分子都是直线形
B.BF3和NH3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CHs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卬3
D.CCh、HCN分子的结构式分别是:O=C=O,H-C三N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s分子中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有2个孤电子对,H2s分子是V形,Ch分子
2
二CG
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3,有1个孤电子对,分
2
子呈V形,故A错误;
B.BF3和N%都是含有极性键,BF3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BF3是非极性分子,而N%含有孤电子对,
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
C.CH3co0H分子中,炭基上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甲基上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故C错误;
D.C02分子中中心C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分子呈直线形,结构式为:O=C=O,HCN分子中中心C原子杂化
方式为sp杂化,分子呈直线形,结构式为:H-ON,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键和一个兀键,它们分别是
纨
A.sp2杂化轨道形成"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o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与相连的氢原子、碳原子形成平面三角形,所以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采取sp2杂
化,其中杂化轨道形成5个。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兀键,故选:A。
6.关于化合物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CHO
OHCH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有7个。键和1个兀键
C.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一丁烯
D.Imol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moiAg
【答案】C
【解析】
【详解】A.M分子中氢原子连接碳原子,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化合物M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
键,故A错误;
B.分子含有4个C—H键、2个碳碳单键、1个碳碳双键、2个碳氧双键,而单键为。键,双键含有1个。键、1个
兀键,故分子中有9个。键和3个兀键,故B错误;
C.醛基能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故C正确;
D.Imol醛基反应生成2moiAg,M分子含有2个醛基,故Imol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iAg,故D错误;
故选Co
7.甲醇可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3,5—二甲基苯酚
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酸,将获得的有机层(含少量氯化氢)进行洗涤,然后分离提纯得到产物。有
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
物质沸点/℃熔点/℃溶解性
甲醇64.7-97.8易溶于水
3,5一二甲氧基苯酚172〜17533-36易溶于甲醇、乙酸,微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匹颈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分离出甲醉的操作是蒸镭
C.洗涤时,可用NaHCCh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氯化氢
D.相同物质的量的间苯三酚和3,5—二甲氧基苯酚均可与浓滨水反应,但消耗Bi”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间苯三酚3,5-二甲氧基苯酚
应,A正确;
B.从该有机混合物中分离出某种有机物(甲醇),常利用沸点的差异,操作方法是蒸储,B正确;
C.洗涤时,往混合液中加入NaHCCh溶液,与HC1反应,生成的NaCl不溶于有机物,便于分离除去,所以可用
NaHCCh溶液除去有机层中的氯化氢,C正确;
D.酚羟基的邻对位都可以和浓澳水发生取代反应,故Imol的间苯三酚和3,5—二甲氧基苯酚均可与浓澳水反
应,都消耗Bn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D错误;
故选D。
8.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W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F
熔化、卜
H2O-H—O—B—F[H‘6]+0~^—FJ
QHFRF
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的是
①离子键②共价键③配位键④金属键⑤氢键⑥范德华力
A.①③B.①④C.@@D.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Q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B原子含有空轨道、O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和0原子之
间存在配位键,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水分子中的0原子和其它分子中的H原子易形成氢键,所以不涉及的是
离子键、金属键;
答案选B。
9.高分子N可用于制备聚合物离子导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氐顾的是
HC=CH
A.苯乙烯不存在顺反异构体B.试剂a为o=CC=O
试剂为反应为加聚反应,反应为缩聚反应
C.bHO(CH2CH2O)mCH3D.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上的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H原子,因此苯乙烯不存在顺反异构
体,故A正确;
HC=CHHC=CH
B.根据苯乙烯、M的结构分析可知,试剂a为0=(/C=O.苯乙烯的碳碳双键打开,0=/>=O的碳
碳双键也打开,二者再发生加聚反应得到M,故B正确;
C.根据M和N的结构分析可知,试剂b为H0(CH2cH2OMCH3,M和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反应1为加聚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0.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为:H^TQ^COOH它可以通过下列路线合成(分离方法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CHO
①银氨溶
H£—C—Q&JCO,HC1液,50cocNT、
-------戊(C9H9O3N)
一定条件
②H+
NH2H’C—C—NHH,C—£—NH
I°nOin
甲
一定条件
IV
A.甲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
+一定条件
B.步骤I的反应方程式是:QH3C-C-C1
c.步骤IV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D.步骤I和IV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I中氨基中的氢原子被U,小”取代,反应in中醛基最终转化为竣基,而在反应IV中肽键水解得
-C-
到目标产物甲。
【详解】A.甲分子中含有氨基、竣基和苯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A项正确;
0
坂是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是Q
B.——>T+HC1,B项正确;
H,C-C-NH
NH3II
O
COOH
C.戊的结构简式为,步骤IV是戊中的肽键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项错误;
H,C-C-NH
0
D.氨基易被氧化,因此步骤I和IV在合成甲过程中的目的是保护氨基不被氧化,D项正确;
答案选C。
11.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Ch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目的是除去Ag+
C.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12
D.不能判断4H++41-+。2=2七0+212是过程④中溶液变蓝的原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UHI+HIO,r与Ag+反应生成Agl沉淀,促进L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
行;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和HN0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Ch,加入NaCl溶液,Ag+与C「生成AgCl沉
淀,往滤液2中加入KI溶液,发生1-、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C>2=2H2O+2l2,生成I2,
使溶液再次变蓝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03及未反应的AgNCh,所以pH明显变小,故A
正确;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可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排除Ag+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的干扰,所以目的是除
去Ag+,故B正确;
C.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L,也可能是Ag+促进了卜与H2O的反应,故C错误;
D.过程④中,加入KI,发生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1-+。2=2比0+212,因此氧化「的物
质不只有。2,故D正确;
答案选C。
12.酸性条件下,环氧乙烷水合法制备乙二醇涉及的机理如下:
A.制备乙二醇的总反应为“<?^。见+比0;q%—qH?
uHOOH
B.H+进攻环氧乙烷中的氧原子是因为碳氧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氧
CH__/'Ll
C.X的结构简式为2\:
OH
D.二甘醇的分子式是C4H10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生成乙二醇的机理,总方程式为H2CUCH2+H20MCH2—CH2;A正确;
uHOOH
B.由于碳氧键中氧的吸电子能力更强,共用电子对偏向氧,使氧带负电,氢离子进攻氧原子,B正确;
H,C—
尸0
/进攻
,推测x为CH?--fH?,c错误;
C.根据因
H,C——CH
2on
\%H,—CH2
1V
OH
D.根据图2最后一步,二甘醇为HOCH2cH20cH2cHzOH,分子式为C4H10O3,D正确;
答案选C。
13.一种新型高分子M的合成方法如图:
O
2II
__/fl_HN-C一
HOCH2-CH-COOH—"»HOCH2-CHCH-CH,OH
酪氨酸一C-NH
O
环二肽
o
oIIc
IIHN-CO
Cl3co—C-0CC13
H—O^^J^-CH2-CHCH-CH20-C—OCCI3
C-NHW
II
0自_八7
高分子M
下列说法不正刑的是
A.酪氨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B.Imol环二肽最多能与2moiNaOH反应
o
c.高分子M中含有II结构片断
—o—c-o—
D.高分子M在环境中可降解为小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酪氨酸中有酚羟基(显碱性,可与酸反应),含有按基(显酸性,可与碱反应),A项正确;
B.Imol环二肽中含有2moi酚羟基,2moi肽键,均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最多与4moi氢氧化钠反应,B项错误;
C.根据高分子M的图,将该片段首尾相连,即含有选项中的片段,C项正确;
D.M可脱去HOCCb小分子,而且肽键可以断裂,D项正确;
答案选B。
14.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1(用R代表)。经X射线衍射测得
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都结构如下图所示,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不同之处是
•H
oo
eN
oC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空间结构D.共价键类
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R中阳离子为NH:和HQ*,NH;中N原子形成4个G键,不含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
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H,O+中0原子形成3个c键,含有1个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sp3
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NH:和H'O+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sp3杂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NH:和H3O+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故B不符合题意;
C.NH: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H3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C符合题意:
D.NH:和HaCT中含有的共价键均为。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第二部分(填空题)
15.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
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元素W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9号元素。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2)Y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氢化物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一。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Z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填“>”、“<”或"="),其原因是:。
(4)Y与Z可形成YZ:,该离子空间构型为一(用文字描述)。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12,Imol该配合物中含有配位键为moL
(6)W的单质与氨水或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o
(7)第一电离能:h(X)h(W)(填“>”、"V”或"=”),原因是:o
【答案】⑴①.第四周期HB族②.34。4s2
(2)H:S:H②国
(3)①.>②.水和乙醇之间是分子间氢键,硫化氢和乙醇之间是范德华力
(4)正四面体(5)4
(6)①.铜单质与氨水和过氧化氢混合物反应时,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
应进行()2+
②.CU+H2O2+4NH3-H2O=[CUNH34]+2OH+4H2O
(7)①.>②.Z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4。4si:Zn失的是4s2上的1个电子而Cu
失去的是4sl上的1个电子,4s2全满状态,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更高,故第一电离能:L(Zn)>h(Cu)
【解析】
【分析】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X是Zn元素;元素
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Y是S元素;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Z是O元素,元素
W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9号元素,则W是Cu元素,则X是Zn元素,Y是S元素,Z是O元素,W是Cu元素,以
此解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X是Zn元素,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HB族,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小。4s2;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Y是S元素,其气态氢化物为:H2S,电子式为:H:S:H;在该物质中,S原子的成键电子对为2,
孤电子对为2,则其价层电子对为4,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Y是S元素,Z是O元素,其中H?O可以和乙醇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溶解度,故在乙醇中的溶解
度:H2O>H2S,其原因是:水和乙酹之间是分子间氢键,硫化氢和乙醉之间是范德华力;
【小问4详解】
S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0=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小问5详解】
[Zn(NH3)<|C12中ZM+和NH3之间是配位键,Imol该配合物中含有配位键为4mol;
【小问6详解】
铜单质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不能反应,而同时混合能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
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M+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CU+H2O2+4NH3H2O=[CU(NH3)4]+2OH+4H2O,故答案为:铜单质与氨水和过氧化氢混合物反应时,过
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M+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
2+
CU+H2O2+4NH3-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共享中国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劳动合同竞业禁止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宠物领养合同范本:宠物福利与责任4篇
- 挂广告牌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灌溉设备供应合同4篇
- 2025年度门面房买卖合同附带商业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合同标的追溯保障:1、客户食品安全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泥水工装修工程劳务派遣与培训合同4篇
- 2025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验收评估合同3篇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如何存款最合算》课件
- 社区团支部工作计划
- 拖欠工程款上访信范文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wifi协议文库》课件
- 《好东西》:女作者电影的话语建构与乌托邦想象
- 教培行业研究系列(七):出国考培的再研究供需变化的新趋势
- GB/T 44895-2024市场和社会调查调查问卷编制指南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