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八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八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八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八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八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教师备选专项特训八文言文阅读一、(2022·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①,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②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圭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③,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注】①小极:困倦、小病。②叶:同“协”。③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孩子未举行加冠礼时的发型,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就像头顶有两只角。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向南望,其地处在长江之外,所以称其为“江表”。C.“夺服”指的是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的意义基本相近。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世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规劝皇帝予以纠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2·济南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章奏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B.“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遭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次找寻他、敦促他入宫。C.马周深得皇上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肱重臣。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2·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邳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B.“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文中用的是后一种意思。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B.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C.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身供养不足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邳坐事贬。(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雷德骧,字善行。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显德中,入受诏均定随州诸县民田屋税,称为平允。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及奚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德骧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太祖贷其罪,削籍徙灵武。数年,其子有邻击登闻鼓,诉中书不法事,赵普由是出镇河阳。召德骧为秘书丞,俄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太祖崩,以德骧为吴越国告哀使。还,改职方员外郎,充陕西、河北转运使。端拱初,迁户部侍郎。会赵普再入相,宣制之日,德骧方立班,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太宗召见,安谕之,赐白金三千两,罢知考课。会议事尚书省,乘酒叱起居员外郎郑构为盗,御史奏劾,下御史台案问,具伏,帝止令罚月奉而释之。淳化二年,为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B.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C.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D.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其中“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削籍:文中指削除户口册中登记的名字,将身份变成流民后流放到边疆。C.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D.考课:指对各级官吏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与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德骧急于当面上奏,冒犯皇上。德骧急于将官员擅自增加刑罚名目的情况上奏皇上,但皇上没有理睬,他就直接到讲武殿上奏,皇上因此大怒。B.雷德骧不堪上司傲慢,遭到报复。德骧不能忍受奚屿傲慢的行径,口出怨言,奚屿因此怀恨在心,随后借机将德骧关押起来。C.雷德骧听说赵普为相,朝堂失态。德骧在朝堂上听到任命赵普为相的消息,不由自主把朝笏掉落到地上,于是立即上疏皇上,请求回归故里。D.雷德骧受到家事牵连,惭愤而死。雷德骧的女婿讼告雷孝先家里发生内乱,德骧和儿子终受牵连被处罚,德骧惭愧不已,愤恨成病而死。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余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余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余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余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选自《新五代史》)【注】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B.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C.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D.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敬达仕途顺利。他年少时因为善于骑马射击而效力于庄宗,被提拔担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B.张敬达深受倚重。废帝怀疑石敬瑭有二心,张敬达受命分散其兵权,石敬瑭造反,张敬达又受命招讨。C.张敬达尽忠职守。在晋安被围困时,他奋力阻敌,援军不至,直至粮马殆尽,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D.张敬达颇有气节。他宁死不屈,忠烈感动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得知张敬达死讯,派人来为他收殓埋葬。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原文标点: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4.(1)(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敕喻、听、遇各1分,大意2分)(2)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忝、宥、正各1分,大意2分)附【译文】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遇见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顾和曾经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品德高尚,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美好之人,实在也是海内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街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宁可使网漏吞舟,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逞威施虐。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书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以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本是远亲,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皇帝下诏书同意他的建议。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原文标点: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摄”即古代暂时代理某官职的人事安排,“摄吏部尚书”意指暂时代理吏部尚书。由“遣使者四辈敦趣”可知,派出来四次寻找、敦促马周的不是常何。8.(1)投宿新丰,旅店的主人不回头正眼看他,马周吩咐上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都觉得他奇怪。(每句1分,共5分)(2)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临翠微宫,寻找风景秀美的好地方为他建造住宅,还经常诏命御膳房为他准备饭菜。(每句1分,语句通顺1分)附【译文】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幼年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他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补缺做了州里的教官,不处理政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备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厚重地给他准备行装,让他入关进京。马周逗留客居汴州时,被浚义令崔贤羞辱,于是感奋激发继续向西进发。投宿新丰,旅店的主人不回头正眼看他,马周吩咐上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都觉得他奇怪。到了长安,他投在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客。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论谈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拟写条陈,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当世所急切要解决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我家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马周还没到,太宗就又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皇帝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奉命出使称职。唐太宗因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段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不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同时做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任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虚高,却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朝,马周又代理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强健的羽翼;所要寄托依靠的股肱重臣,关键在于能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临翠微宫,寻找风景秀美的好地方为他建造住宅,还经常诏命御膳房为他准备饭菜。派御医前去诊视看护,甚至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慰问病情。病重时,马周拿出原来上奏的奏章,并把它们全部烧掉,说:“管仲、晏子靠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声名,我不能这样做啊。”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唐太宗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让他陪葬在昭陵。原文标点: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项“每串一百文”错,应为“每串一千文”。C项“全体官员”不正确,应是“文官”。12.(1)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素”“善”“坐”各1分,句意通顺2分)(2)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比”“宿”“归重”各1分,句意通顺2分)附【译文】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适逢宪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被刘光琦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执政,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的名字。等到郑余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余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败露,皇帝渐渐听说郑余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余庆坚持上奏:“各道的散将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启侥幸之路,不行。”掌权的人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余庆认为时世太平已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余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余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做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余庆举荐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希望从文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郑余庆少年时磨炼节操,立身行事清正纯洁。在四朝为官,他的俸禄全部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大抵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旌旗符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余庆,一定告诫使者说:“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原文标点: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字,意思是革职。“皇上没有理睬”说法错误。文中是说还没有被引见应对。16.(1)恰好有人说德骧到郡县后写文章毁谤皇帝,奚屿召见德骧跟他谈话,暗中派官吏欺骗德骧的家人拿到文章。(得分点:适,恰好;潜,暗中;绐,欺骗;各1分。大意2分)(2)太宗一向怜惜德骧,恐怕张扬他的家丑,不把孝先交给官吏处置,只除去名籍流配均州。(得分点:怜,怜惜;暴扬,张扬;属吏,交给官吏处置;各1分。大意2分)附【译文】雷德骧,字善行。后周广顺三年,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时任磁州军事判官。显德年间,入朝接受诏命公平规定随州各县民田屋税,以公平正直被称道。北宋初年,雷德骧授任殿中侍御史,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他的下属官吏与中书省官吏依附宰相赵普,擅自增加刑罚名目,因而上言,想求见太祖报告此事,还没有被引见应对,他就直接到讲武殿上奏,言辞语气都很严厉。太祖发怒,命令左右侍从把他拖出去,诏令处以死刑。不久皇上怒气消解,贬他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道德骧过去担任省部郎官,用客人的礼节待他。等到奚屿任商州刺史,迎合宰相的旨意,到任后就傲慢地接受属吏在公堂上的参见。德骧不能忍受,口出怨言,奚屿怀恨在心。恰好有人说德骧到郡县后写文章毁谤皇帝,奚屿召见德骧跟他谈话,暗中派官吏欺骗德骧的家人拿到文章,立即给德骧戴上枷锁拘禁起来,罗列罪状报告朝廷。太祖宽恕他的罪行,削除官籍流放灵武。几年后,德骧的儿子雷有邻击登闻鼓,诉讼中书省违法的事情,赵普因此被外放镇守河阳。召回德骧任秘书丞,不久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太祖去世,以德骧为吴越国告哀使。回朝后,改任职方员外郎,充任陕西、河北转运使。端拱初年,升任户部侍郎。恰逢赵普再次入朝担任宰相,宣布任命的那天,德骧刚刚站立朝班班次,不由自主掉落朝笏,立即上疏,请求回归故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