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会展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会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我国会展业发展时间较短,然而每年都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占GDP比重也逐年增加。会展业在我国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伴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教育近年来也呈“雨后春笋”般的高速发展态势。然而,我国会展教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会展观念偏颇,人才素质差,授课教师半道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等方面。而西方国家的会展教育专业化较强,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管理模式也更完备。因此,有必要对会展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首先探究了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以期对国内会展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借鉴;了解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分析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最后,提出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对策。[关键词]中国;会展业;会展教育;现状;问题;发展对策AbstractTheMICEindustryisthedevelopmentofsocialproductiveforcestoacertainstageoftheprodu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theMICEindustryisbecomingapillarofdevelopment-basedindustries,whichcountriesarescramblingtodevelop.China'sMICEindustrytodevelopshorter,buteveryyear20%ofthespeedofrapidgrowth,accountingfortheproportionofGDPalsoincreasedyearbyyear.TheMICEindustryinChina's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hasbecomeanewgrowthpoin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xhibitionindustry,China’sMICEeducationisalsotherapiddevelopmentinrecentyears.However,theMICEeducationinChinalagsfarbehindtheMICEindustrydevelopmentneeds.TheproblemsofdomesticMICEeducationasfollows:MICEconceptofbias,poorqualityofqualifiedpersonnel,inexperiencedteachers,foundationallyprofessionaltheoryisweak.MICEeducationismorespecialized,theeducationsystemisrelativelyperfect,andthemanagementmodelofMICEeducationismorecomprehensiveinWesterncountrie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researchanddiscussionforthedevelopmentofMICEeducation.Thisarticleexploresthefirstoverseasexhibitionof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withaviewtoimprovingthedomesticexhibitionanddevelopmentofeducationforreference;get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developmentofexhibitionandeducationfeatures,andanalysisofthedomesticexhibitioneducationproblemsandills;Finally,theproposednationaleducationexhibitionthedevelopmentofcountermeasures.ThisarticlefirstlyexploresthedevelopmentofMICEeducationinwesterncountriesforthe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thedomesticMICEexhibition.Itgets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developmentofdomesticMICEeducationandanalysisofthedomesticMICEeducation'sproblems.Itfinallyproposessomesuggestions.[KeyWords]China;theMICEindustry;theMICEeducation;DevelopmentStatus;Problems;DevelopmentStrategies目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三)相关研究成果……………………(2)1、会展教育的基本问题………………(2)2、会展人才的培养……………………(2)3、会展课程设计………(3)4、会展培训……………(3)(四)研究方法………(4)1、文献资料法………(4)2、比较分析法………(4)(五)研究内容………(4)二、国际会展教育发展概况…………(4)(一)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的院校不断增加…………(4)(二)会展课程形成完整体系…………(5)(三)会展教材全、更新速度快………(6)(四)会展教育与行业紧密联系与合作………………(7)(五)会展科研与教育的良性互动……(8)三、我国会展教育发展特点…………(8)(一)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快…………(8)(二)办学主体多元化…………………(9)(三)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9)(四)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10)四、我国会展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一)会展产业发展迅猛,教育成为瓶颈……………(10)(二)会展教育观念偏颇,人才培养方向偏差………(11)(三)会展管理课程建设刚刚开始…………………(11)(四)授课教师半路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11)(五)办学同市场脱节,与企业联系少………………(12)五、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对策………(12)(一)控制会展教育的规模和速度…………………(12)(二)整合会展教育资源……………(13)(三)更新会展教学内容……………(13)(四)优化会展课程设置……………(14)(五)拓展会展教育方式……………(15)(六)优化会展教育模式……………(15)(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16)六、结论………………(16)致谢…………………(18)参考文献……………(1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由于显著的联动效应,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国内许多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伴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教育近年来呈现“雨后春笋”般的高速发展态势,公办、民办以及国外高校齐头并进,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共同发展。中国会展业教育的发展,为解决会展人才的短缺现状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会展教育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虽然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对高等院校会展专业的设置设立审批,目前我国以“会展”为名称或方向的专业不断涌现,但是会展会展教育在与国际接轨、与行业密切衔接等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会展观念偏颇,人才素质差,授课教师半道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等方面。而西方国家的会展教育专业化较强,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管理模式也更完备。因此,有必要对会展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首先探寻了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以期对国内会展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借鉴;了解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并分析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最后,提出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对策。(二)研究目的首先,试图了解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以期对国内会展教育的改进和发展,起到借鉴作用。第二,了解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第三,分析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病。第四,提出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对策。(三)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有关会展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教育的基本问题、会展人才培养、会展课程设计和会展培训等4个方面,兹叙述如下。1、会展教育的基本问题刘大可、张文、王向宁(2003)对比了中美两国会展管理教育的状况,提出了建构我国会展管理教育框架体系的构想[1]。金辉(2003)分析了会展教育和旅游教育的关系,介绍了国际会展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我国会展教育的差距,并提出相应对策[2]。刘大可(2006)系统分析了中国高等会展教育总体发展状况和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3]。徐红罡、罗秋菊(2007)介绍了国外三所会展教育先进高校会展管理的教育模式,包括:教育层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4]。马勇、梁圣蓉(2007)从国际化程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向、教育师资以及专业理论等方面,对我国会展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背景进行了剖析[5]。吴建华(2008)将会展教育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大领域,并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6]。俞华、仇薇(2007)探讨了会展学科的定位问题,并建议未来增设会展学一级学科[7]。2、会展人才的培养余国扬、钟汉均(2004)介绍了会展人才的类别、会展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了高校会展人才的培养原则[8]。刘学莉、徐虹(2005)认为会展专业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培养、高校教育、社会职业培训的“三位一引导”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展人才划分为会展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和支持型人才3类[9]。钟颖(2007)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将其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层次会展策划与运营管理人才,并介绍了在本科四年当中的学习和实践重点[10]。张俐俐、庞华(2008)探索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介绍了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和相应对策[11]。3、会展课程设计王春雷(2003)通过比较国内3所高校会展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并以会展项目运作对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主要依据,建构了会展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体系[12]。马勇、肖轶楠(2005)分析了国内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概括了会展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后提出了会展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5大模块[13]。肖轶楠(2005)提出了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6大模块[14]。张显春(2005)提出了由4大模块构成的旅游会展专业课程体系[15]。4、会展培训王春雷(2005)介绍了美国5大会展职业认证培训项目,分析了美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我国会展培训模块式教学的基本框架[16]。李晨霞(2008)建立了会展职业资格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市会展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培训班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17]。张锐(2007)建立了会展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18]。(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检索到与会展教育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50篇,通过分析学习文献资料,为论文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比较分析法将我国会展教育与国外会展先进国家的会展教育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国内在这方面需要反思、检讨和改进的地方。(五)研究内容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第二,归纳和整理出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第三,分析并识别出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病。第四,提出发展国内会展教育的相关对策。二、国际会展教育发展概况(一)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的院校不断增加从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系主任帕蒂·肖克(PattiShock)于1978年在美国开设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后,如今光在美国就有150多所四年制的大学开设了会展专业或课程,此外还有许多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从世界范围来说,会展教育随着会展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而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院校重视并开拓。目前国际上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的著名旅游院校如下表所示。国名开设院校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旅馆接待管理学院、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饭店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学院、东北州立大学(俄克拉何马州)、乔治亚洲立大学饭店接待业管理学院、佛罗里达中部大学饭店接待业学院、普渡大学澳大利亚拉特罗伯大学旅游待业管理学院加拿大亚特兰大旅游接待业学院英国利兹大学旅游接待业管理学院韩国哈勒姆大学香港香港理工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澳门澳门旅游学院(二)会展课程形成完整体系发展一个新的专业,重要的是要抓好一个课程体系、一套完整教材和一支教师队伍。国际上许多著名旅游院校都设有教授组成的课程委员会(curriculumcommittee),经常研究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或做出开设新专业方向的决策。在国际会展教育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经过各院校的努力,会展课程已从最初的一门课程发展到今天的几十门课程,从下面美国两所大学开设的课程中,就可一窥端倪。学校开设课程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会议概况,宴会销售和经营,奖励旅游,会议服务管理,会议策划,目的地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目的地市场营销,博览会服务,展览管理,会议设施管理,展销会经营,国际展博览会管理,高级会议策划,特殊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管理,协会管理,文娱体育场管理,展览服务合同和实习乔治·华盛顿大学旅游学院节庆活动管理最佳实践,节庆活动协调,节庆活动营销,风险管理,财务,法律和道德问题,公司活动管理,会议、赞助、婚庆策划,节庆活动信息系统概况,宴会,体育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的开创、发展和管理,融资活动,博览会管理,节庆管理(三)会展教材全、更新速度快国际会展教育课程已形成完整体系,其原因之一是会展教材全面且更新速度快。国际旅游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深知教育不但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且更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他们在了解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和会展业的前提下,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出版社的支持下,出版了建立完整会展教育课程体系所需要的一系列会展教材和参考书籍。而且许多会展教科书和参考书的作者都根据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地对它们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并多次再版。如《会议销售与服务》这一本书至今已再版六次。正因为国际会议教材全,而且更新速成度快,才满足了国际会展教育和会展业发展的需求。(四)会展教育与行业紧密联系与合作国际上开设会展专业和课程的旅游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重视与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主要表现在:首先,参加会展业有关的行业和专业组织。如: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协会(IAEM)、目的地管理者协会(ADME)、会议中心国际协会(IACC)、国际博览协会(IAFE)、国际节庆活动协会(IFEA)、专业会议管理协会(PCMA)、奖励旅游管理学会(SITE)和国际会议观光协会(IACVB)等。其次,保持与旅游及会展业行业专业组织的密切联系合作。开设会展专业课程的国际旅游院校主要就以下内容,与会展业有关的行业和专业组织联系合作。(1)交流信息与统计数据;(2)就行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开展科研;(3)为有志投身于会展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各种实践机会;(4)组织召开有关行业发展的各种研讨会;(5)为会展企业交流人才资源供需信息;(6)为会展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再次,会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会展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许多知识不是仅从课堂和课本上就能学到的。所以在国际上,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的旅游院校的教师们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接待和服务活动,培养锻炼了学生们的策划、创新、组织和协调能力,既支持了会展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深受会展企业与学生家长的欢迎。(五)会展科研与教育的良性互动由于会展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即使在国际上,会展业的发展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的,再加上其本身的复杂多变,因此它的科学管理与经营、发展规律与趋势、效应与作用、经营模式与行业规则、数据统计与分析、人才培养与使用、科技运用与影响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去探究。在这一方面,国际上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的旅游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会展业研究与信息交流的网站,互通行业信息,充实丰富了各处的教学内容。他们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交流各处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教育与行业的发展。会展教育要求会展科研不断地深入,而不断深入的会展科研又必然大大推动会展教育的发展。会展教育与会展科研已形成了良性互动。综上所述,可将国际会展教育的发展特点概括为:“起步早、发展快、院校多、课程齐、教材全、校企多合作、科研促教学、理论连实际”[2]。三、我国会展教育发展特点刘大可(2006)认为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呈现以下4方面的特点。(一)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快从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美国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于1978年在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开设,在展览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德国瑞文斯堡大学会展管理系始建于1986年,而中国的高等会展教育最早开始于2001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的展览设计专业。这意味着同国外相比,中国晚了近30年。但是,中国会展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资料显示,经过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开设会展专业或者提供与会展有关的课程的高校至少已经达到66所,2004年秋季招生人数在3500人以上。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球提供会展课程教育的高校仅有150所左右,其中一半在美国。中国会展教育发展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二)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国内国外合作办学特征明显。从开办会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来看,公办高校约占3/4的份额,民办高校约占1/4,当然也有“公办民助高校”以及“股份制高校”等其他形式。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征非常明显,来华合作办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中,相对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具有更加明显的“市场导向性”。民办高校以及国外高校对中国会展教育的青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会展教育较乐观的市场前景。(三)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从目前已经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看,涉及学科非常广泛。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有6大类:(1)旅游管理类,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2)工商管理类,如北京联合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3)国际贸易类,如厦门国际会展学院、宁波万里学院等;(4)广告学类,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上海大学成教学院等;(5)艺术设计类,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6)外语类,如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等。从课程设置看,目前各高校提供的会展教育中,主要以会议、展览的策划和管理为主,其次为展示设计,而装饰搭建以及服务接待方面的课程提供较少。(四)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从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生;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左右,而且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普通高校仅仅在成人教育系列招生。真正涉足会展教育(包括设置专业、提供系统课程)的普通本科高校目前不足20所,这些高校的会展教育大多数是从旅游学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商学院等[3]。四、我国会展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国际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会展教育存在着以下一些差距:(一)会展产业发展迅猛,教育成为瓶颈会展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正在步入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中,正在不断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然而,在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与国外会展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会展人员队伍,会展企业中高素质人才比例明显低于高新技术企业及现代服务业的比例,缺乏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擅长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因此,如果人才问题不尽快解决,不利于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更无法与国际接轨。(二)会展教育观念偏颇,人才培养方向偏差我国会展经济起步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缺乏对国际会展业和国际会展教育的了解和研究,所以在观念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严重阻碍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会展教材以翻译国外原著为主,缺乏本土特色,难以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校课程设计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开设会展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再加上会展专业师资的匮乏,这就导致了各校的会展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差别大,职业定位不准,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用岗位差别大,无法形成统一标准。(三)会展管理课程建设刚刚开始我国旅游教育从改革开放开始,旅游管理和饭店管理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主要基于观光游览市场,而缺乏对商务会展市场的充分重视及对会展教育之间关系的深刻了解,当今世界上80%的会议和39%展览会都在饭店举行,而在我们开设饭店管理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却很难发现“会展销售与服务”此类的课程。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一旦制定,起码就是十年一贯制,很难与时俱进,更不用说改革创新。这和美国150多所旅游院校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授课教师半路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2006年止,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大约在50至60所左右。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有12所。虽然我国会展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师资和专业基础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晚,很多学校会展专业是从旅游或者工商管理等专业等基础上创办的,所以大多数会展老师是在原国际贸易、旅游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等演变深造而来,缺乏对会展业的宏观把握,缺乏会展实际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会展管理老师们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使得架构会展理论和教育体系增加了难度,很难培养出适合我国会展市场的人才[5]。(五)办学同市场脱节,与企业联系少国家旅游总局人事教育司陈志学、余昌国在《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不少旅游院校关起门来办学,与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联系很少”“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这一论断同样针对我国旅游院校在发展会展教育上的作为。与国际旅游院校密切注意旅游市场变化,加强同行业与企业联系合作相比,国内几乎没有哪个旅游院校能像美国内华大学饭店管理学院那样同如此众多的旅游与会展行业组织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与联系。国内也很少有旅游院校参加国内外有关的行业协会与专业组织,开展积极的交流,这决定了国内旅游院校的信息不灵,行动迟缓,教育与行业脱节,校企合作不密,导致我国会展教育的落后局面[2]。五、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对策(一)控制会展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控制会展教育过快的发展速度,避免高校争相盲目设立会展专业和方向。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66所高等院校设立会展专业或方向,在校会展专业学生达到3500人[19]。一个专业的设置需要考虑供给双方因素,一则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规范,培养的人才到底去向哪里。另外我们是否具备高素质的师资,能否驾驭会展人才的培养;二则,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各个用人单位接纳毕业生的容量和增速与我们人才培养的速率是否平衡?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建立完善的会展统计体系,从而科学地预测会展产业规模和人才需求量;另一方面,高校应该理性谨慎地设立会展专业,不要盲目跟进[4]。(二)整合会展教育资源发展会展业就是整合各方资源,会展教育资源更需要整合。针对我国会展职业培训以及高校教育资源点多、面广、规模小,资源交差重复浪费,难于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状况,必须对现有会展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重组。学校在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为会展教育服务的同时,还要将优秀会展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会展企业也要将高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库”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将现有大学、公办职业中专、高中资源进行重组,调整布局结构,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撤并一些规模小、办学效益差且无专业特色的会展职业学校及专业,组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彻底改变原来职业学校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的现状。通过对外联合和主攻特色,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增强会展办学的核心竞争力[5]。(三)更新会展教学内容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会展专业,会展教学内容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处于混乱阶段,教学内容不是过于理论而脱离实际,就是过于实际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材和课程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会展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会展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予以更新是势在必行的。更新教学内容要材结合我国实际情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会展教材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将国外一些翻译教况进行本土化改革,编制出有实践有案例有理论的正对性强的会展教材,而不是简单的运用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简单冠以“会展”二字而成,而不结合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通过注重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会展实验室建设方面,建造一个仿真“会议中心”,既为校内实训提供场所,又可延伸为校内校外的实际服务功能,定期组织承办活动或会议。只有这样,国内会展教育才能适应会展业迅猛发展和工作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压力、新要求[5]。(四)优化会展课程设置拓展会展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目前我国会展专业课程主要集中于展览方面,尤其以商业运作和管理为重,实际上展览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会议、重大事件、体育赛事及其他非商业性节庆则没有考虑。因而,我们应该拓宽会展的课程领域,吸收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采取模块式课程体系。按照中国国情,建议由4个模块构成会展课程体系,即工商管理模块、会议模块、展览模块、事件模块。其中工商管理模块是通用模块,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经济学等课程,事件模块包括节庆、重大事件、体育赛事等方面的课程[4]。(五)拓展会展教育方式由于师资和教材的局限,我国会展教育方式主要还集中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很难适应企业需求,所以拓展会展教育方式是当前会展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首先,我国会展教育应采取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世界各大知名企业直接介入学院的教学过程,为相关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各类见习与实习课程。学生可获得同等的各类行业实践机会,具有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成为通晓中西文化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其次,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理念、模式及手段,包括先进的教材和课程,提升专业课程水平,促进学校专业、学科的结构调整,既能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也能造就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骨干,缩短与会展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院校的国际竞争力[5]。(六)优化会展教育模式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会展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呈现不同的院校开设背景,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再加上中国会展教育理论体系的尚未建立,使得目前各高校的会展高等教育差异性大,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尚在摸索之中。德国的“双元”模式以及美国的“多元多层次化”模式都符合其国家会展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国家的会展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成为其它国家模仿的成功典范。我国应在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展业实际情况,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教育模式,以促进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行业的实践性很强,要使会展专业的学生踏入工作岗位能够适应会展企业要求,会展教育模式要强调实践环节,只有知识结构良好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业界所期待和欢迎的。我国会展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应采取大学本科、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原则,形成综合性管理人才、技能性专业人才和辅助性服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鼓励各个教育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增强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5]。(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十分不明确,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导致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帮助学生对会展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工作性质、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要求等,并对决定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从而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4]。六、结论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得出以下一些结论:首先,国外会展教育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会展课程形成完整体系;开设会展专业与课程的院校不断增加;会展教材体系完备、更新速度快;会展教育与会展行业紧密联系与合作;会展科研与教育的良性互动。第二,国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国内国外合作办学特征明显;会展教育涉及的学科包括: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广告学、艺术设计和外语等;普通高校涉足会展教育的少,职业学院会展教育发展迅猛。第三,国内会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主要有:会展产业发展迅猛,教育成为瓶颈;会展教育观念偏颇,人才培养方向偏差;会展管理课程建设刚刚开始;授课教师半路出家,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办学同市场脱节,与企业联系少。第四,国内会展教育未来的发展,可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控制会展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整合会展教育资源;更新会展教学内容;优化会展课程设置;拓展会展教育方式;优化会展教育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致谢衷心感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的付老师,对我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所有在论文写作中,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注释[1]刘大可,张文,王向宁:《美国会展管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金辉:《国际旅游院校会展教育的现状和我国的差距》[3]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4]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5]马勇,梁圣蓉:《我国会展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创新思考》[6]吴建华:《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的关系》[7]俞华,仇薇:《会展学科定位探究》[8]余国扬,钟汉均:《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9]刘学莉,徐虹:《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探析》[10]钟颖:《CAFTA背景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11]张俐俐,庞华:《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王春雷:《我国高校会展专业办学模式研究》[13]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14]肖轶楠:《关于我国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15]张显春:《对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16]王春雷:《美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7]李晨霞:《上海会展职业资格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研究》[18]张锐:《我国会展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19]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参考文献[1]吴建华:《中德高校会展教育实践之比较研究》[2]丁烨:《中德高校会展教育比较和启示》[3]孟铁鑫:《我国高校会展旅游教育发展初探》[4]刘德艳,董藩:《美国的会展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5]张健康:《德国会展教育体系的考察与思考》[6]邬国梅:《国际会展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7]任国岩:《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8]吴雁华,傅桦:《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管理方向的教育体系》[9]马诗远:《关于我国会展专业热身课程的设计》[10]张玉明:《我国高校会展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推动了我国出口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现状特点及整体国际竞争力匮乏的原因进行分析,引起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视,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同时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顺差平冤提供一定支持。随着服务贸易在贸易中地位日显重要,对此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关键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竞争力Studyonthe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servicetradeof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tideofglobaltradeliberalizationacceleratesthedevelopmentoftradeinservices,theproportionoftotalglobaltradeisrapidlyexpanding,thedevelopmentandcompetitionoftradeinserviceshasbecomethefocusofnationalattention.WithChina'saccessiontoWTO,theinternationalenvironmentforChina'sservicetradeistoimproveandpromotethefurtherdevelopmentofChina'sexporttrade.Tradeinservicesisameasureofacountry'sdevelopmentlevelandstageofeconomicdevelopment,animportantembodimentofanationaleconomicstrength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Ac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tradeinservicesisanimportantmeasuretoincreasethelevelofChina'sforeigntradeandabilityto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butalsoastrategicchoicefacingthenewsituationforChina.Thispaperisintendedcharacteristicsandthelackofoverall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servicetradestatusquoreasonanalysis,causingtheattentionoftherelevantdepartmentsoftheservicestradedeficit,andputforwardrelevantpolicyrecommendationsandmeasuresforimprovement,aswellasthelevelofChina'sforeigntradeexportsurplusinjusticesomesupport.Withtradeinservicesisincreasinglyimportantpositioninthetrade,thisanalysisnotonlyoftheoreticalinterestbutalsohassignificant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s:TradeInServices,Serviceoutsourcing,Servicestradecompetitiveness目录TOC\t"1,1,2,2,3,3"\h164351引言 1276371.1选题研究的背景 193621.2选题研究的意义 1135692服务贸易的概论 3192122.1服务贸易的定义 341792.2服务贸易的特点 3209882.2.1服务商品的无形性 385692.2.2不可分离性 4232422.2.3贸易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4184102.2.4服务贸易的差异性 4174082.2.5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564812.2.6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 5165943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特点 618863.1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 687703.2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 7217453.3服务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集中度高 815393.4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 9240303.5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104523.6对外承包工程发展 103489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2219034.1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不足 1211934.1.1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 12180104.1.2发展滞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12105494.1.3发展的结构不合理 1325694.1.4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 1320014.1.5服务贸易缺乏专业人才 14144314.2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14186724.2.1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化不足 1442874.2.2服务贸易立法未成体系 15277115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 1688715.1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6162915.1.1大力发展服务业 1659615.1.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发展 16304565.1.3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1732525.1.4均衡发展服务业贸易,实现地区均等性 17130775.1.5增强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17141785.1.6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开发人力资本 18311355.1.7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 18259015.2创造服务贸易良好的外部环境 19278155.2.1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1953675.2.2鼓励良性竞争,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20184905.2.3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20124275.2.4改善投资环境、国家地方政策给予支持 2074806结论 228830致谢 2315417参考文献 241引言1.1选题研究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国际服务贸易以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迅猛发展,远远超过货物贸易的年增长速度,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也会越发的激烈。服务业目前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排名和贸易结构上一直处于绝对优势。从2005年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迅速,高于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和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结构不合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中国贸易增长方式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表明中国贸易转型已成为现实需要,服务贸易亦应当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进行研究,作出正确的判断。1.2选题研究的意义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常被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与发展水平显然是偏低的。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十五”时期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低于GDP增长速度,其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加速发展服务业是缓解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的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迫切要求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商品贸易和资本贸易出现双顺差,中国近期不断遭受强烈的国际贸易谴责却没有享受到与此相称的国际利益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国服务贸易为对象,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顺差平冤提供一定支持,在此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服务贸易的概论2.1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1]。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2]。2.2服务贸易的特点服务贸易作为非实物劳动成果的交易,与实物产品贸易进行对比,通常表现出如下的特点。2.2.1服务商品的无形性这是服务贸易的最主要特征。由于服务要素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很多都是无形的,即服务产品在被购买之前,不可能去品尝、感觉、触摸、观看、听见或嗅到“服务”,所以大部分服务产品属于不可感知性产品,消费者对它们的价值量很难评估,因为即使在消费或享用之后,顾客也无法根据消费经验感受到这种产品所带来的效用,只能是通过服务者提供的介绍和承诺,并期望该服务确实给自己带来好处。2.2.2不可分离性 实物产品贸易从其生产、流通,最后到消费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比如,卖方要将货物交给承运商,承运商要委托船务(海洋运输)公司进行托运,最后由承运商交给买方,这中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保险、装运、适用的价格术语及索赔等问题)。而服务贸易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的特征,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如医生给患者看病)。服务发生交易时间,也就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时刻,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同时,顾客在消费服务产品的时候,必须或者只有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而且这种服务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显示出国际化的趋势。这种不可分离性特征是服务贸易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3]。2.2.3贸易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服务的卖方就是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并以消费过程中的物质要素为载体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服务的买方则往往就是服务的消费者,并作为服务生产者的劳动对象直接参与服务产品的分享过程。2.2.4服务贸易的差异性差异性表现为服务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水平不同。同样是一种服务,由于其生产者的不同,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也就可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服务的生产者,由于其不同的服务产品生产周期,也表现出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而且这种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一样用其质量标准进行规范,所以很难统一界定。大多数围绕劳动力要素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贸易,至今没有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用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方法统一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服务生产者的自身因素(如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医疗服务人员面对不同职业的人员或者是自己的亲属,往往表现出与看待其他普通患者不同的医疗质量水准;二是服务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其不同的个人偏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与效果,比如,由于患者对医疗人员的偏见或不信任感,往往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等。所以,服务质量和效果产生不同的结果,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4]。2.2.5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国际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这当然是与服务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受各个国家的历史特点、区域位置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医疗工程、网络服务、航空运输及教育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伦理道德等敏感领域,也许就会受到外界(制度)或自身(内省)的限制。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垄断性较强。表现为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垄断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劣势。比如,从国际服务贸易总额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为3:1。另外,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各种壁垒也比商品贸易多达2000多种,从而严重阻碍了国际服务商品进行正常地交易[5]。2.2.6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由于服务贸易标的物的特点,各国无法通过统一国际标准或关税进行限制,更多地采用国内的政策、法令的改变进行限制。如市场准入制度,对于贸易出口国或进口国进行限制或者是非国民待遇等非关税壁垒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趋势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将会呈现出更多的特点,同样也会给服务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3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特点自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进展。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719亿美元,2011年已上升到4209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其中,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只有2.4%;2011年,这一比重已经超过5%,出口世界排名也由第12位升到了第4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10位上升至第3位[6]。3.1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一样,加入WTO以来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329亿美元,进口390亿美元;2011年出口已上升到1828亿美元,是2001年的5.6倍;进口增加到2381亿美元,是2001年的6.1倍。表1是历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除因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进出口额下降外,其他年份服务贸易都在快速增长[7]。表12001—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年份中国进出口额中国出口额中国进口额金额
(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世界比重(%)金额
(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世界比重(%)金额
(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世界比重(%)20017199.02.43299.12.23908.82.6200285518.92.739419.72.546118.13.02003101318.52.846417.82.554919.03.12004133732.03.162133.82.871630.53.42005157117.53.273919.13.083216.23.52006191722.03.591423.73.2100320.63.82007250930.93.8121733.13.6129328.84.12008304521.44.1146420.43.8158022.24.420092867-5.84.31286-12.23.815810.14.92010362426.45.0170232.44.6192221.55.52011420916.15.418287.45.1238123.96.3就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而言,不论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比,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个比重仍然明显偏低。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例仅为0.12,而同一时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23,美国这一比例为2.7(见表2)。表2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例国家/地区对外贸易总额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金额占比(%)金额占比(%)美国41238876421.33247478.70.27德国28278492117.42335782.60.21日81463983.20.2英6965871.40.4法41126480.60.24意大利11364205018.0931382.00.22中国33353362410.92974089.10.12西班牙7695209627.2560072.80.37荷71090383.30.2印度7866239430.4547269.60.43欧盟1348222972922.110509377.90.28世界3784277203719.030639081.00.233.2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行业间收支情况差异较大。当前,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已接近一半,而中国服务出口仍以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为主。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中,运输占27.7%,旅游占28.9%。这两项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6.6%。相比之下,知识与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服务活动,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所占比重仅为7.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明显。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有逐年扩大之势。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2011年,服务贸易逆差较上年增长77%。其中,运输逆差达4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占服务贸易总逆差的81%。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旅游逆差达到2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倍。其中,全年我国入境旅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收入略长;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内地居民出境0.7亿人次,增长22%,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8]。表3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分项目表(单位:亿美元)项目差额出口进口进出口占比(%)1.运输-449356804116027.72.旅游-241485726121128.93.通讯服务51712290.74.建筑服务110147371844.45.保险服务-167301972275.46.金融服务187150.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3122381603.8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79.咨询9828418647011.210.广告、宣传124028681.611.电影、音像-31450.112.其它商业服务14032318350612.1总计-5491820236941891003.3服务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集中度高主要服务贸易伙伴集中在邻近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收支前十名伙伴国家和地区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3%。其中,我国对香港地区大幅顺差412亿美元,对台湾地区小幅顺差4亿美元,对其他主要伙伴国均呈现逆差,逆差较大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为131亿、116亿、105亿和66亿美元[9]。图12011年服务贸易分国别和地区的收支情况3.4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省市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运输、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地区。2010年,75%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91%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东部11个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占65%;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合计占比仅为9%。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省市,工业化基本完成,服务业发展结构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开始向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信息咨询、商务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迅速,这些行业已逐步成为该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位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47亿美元,服务出口和进口均名列全国第一。排第二位的是北京798亿美元。仅这两个城市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1%[10]。3.5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较发达国家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集群,同时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地区的服务外包也有高速的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的大型软件企业为节约成本考虑,也将相当一部分功能外包给我国企业完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下降12.2%,同年服务外包行业规模反而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0247份,同比增长142.6%,协议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执行金额达138.4亿美元。2011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26.2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238.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4.5%和65%,同比增速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另外,在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服务外包企业也在快速成长。2011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4200余家,具有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企业仍是这个产业中主要的受益者群体。2011年,离岸外包执行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数量为500余家,占全国外包企业总数的3%,却创造了整个离岸金融外包市场67.6%的收入份额,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11]。3.6对外承包工程发展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4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但由于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走势的影响,年度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9%,2010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相比,明显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市场格局日趋均衡。总体来看,传统市场的集中度有所下降,而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明显加大;可以概括为亚洲市场热度下降,非洲市场出现强势复苏,拉美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欧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北美市场再创历史新高。公共工程领域继续领跑,业务集中度有所下降,行业结构发生变化。2011年,电力工业业务贡献度首次超过交通运输和房屋建筑,成为我对外承包工程最大签约领域。总体来看,业务集中度出现下降,新签项目业务分部更为分散。从完成营业额来看,各领域分布基本延续了近年格局,房屋建筑、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依然位列前三[12]。大型项目的支撑作用继续巩固,业务贡献度进一步增强。2011年,新签合同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有20个,较上年增加6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5.1%,有业务贡献度进一步提高。与2010年大型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和石油化工领域不同,2011年大型项目分布较为广泛,除上述领域外,房建、电信领域也有不少大单。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入世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在履行我国对WTO有关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方面的各项承诺的过程中,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整体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不足4.1.1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中国服务贸易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内第三产业的逐渐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无论是从服务贸易的出口额的绝对数量还是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中国与世界的发达国将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很南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52%,但是我国目前服务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仅为42%,由此可见中国的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4.1.2发展的结构不合理2003年,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项目,出口额分别为174.06亿美元、150.56亿美元和79.06亿美元,占服贸易总出口比重分别为37%、32%和17%,除旅游、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音像支出下降外,其余项目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保险服务、咨询支出增长较快。尽管我国正在努力调整服务贸易失衡问题,但是到了2011年,服务贸易行业结构还不尽平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的比重仍然偏地,运输、旅游等传统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4.1.3发展滞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除个别年份(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逆差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我国近几年来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情况如下图所示:图2我国近年来国家贸易逆差情况由图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来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不断扩大,2001年,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差额为61亿美元,到了2011年,其差额已经扩大到了549亿美元。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国际竞争力弱;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4.1.4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服务行业的竞争能力。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中,至今没有一家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或金融投资机构风靡世界,是由于我国大型企业一般为国有或是垄断,而中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入世后又面临国际企业的吞并收购的可能性,毫无竞争力可言。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也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制约了行业整体的发展[13]。4.1.5服务贸易缺乏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附加值、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金融、咨询、后,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则比例偏低,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专业技术的积累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对人才的素质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一部分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本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力资本往往聚集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水平还较低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出现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的状况[14]。4.2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4.2.1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化不足市场在服务贸易中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首先,政府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还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其次,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有些行业国有投资甚至达到90%以上。再次,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行业还未建立。最后,市场中介机构多依附于政府部门,使得中介机构不能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影响了中介机构的商业信誉及市场的开拓[15]。4.2.2服务贸易立法未成体系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一直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外资企业法》、《保险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域还是空白,或和GATS冲突。5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我国要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强国,必须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渐进有序的原则下,应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品油海上运输服务协议2024年
- 2023-2024学年之江教育评价高三下阶段测试(五)数学试题
- 2024年企业劳务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办公电脑集中采购协议模板
- 2024年反担保协议条款示例
- 2024年家居装饰协议格式
- 2024年批量锚具采购商务协议条款
- 文书模板-旅游服务转让合同
- 2024年电商管理代运营协议模板
- 2024年公司反担保条款详细协议
- NB_T 10339-2019《水电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高清最新)
- 繁体校对《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 关于统一规范人民防空标识使用管理的通知(1)
- 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试验报告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分析
-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价
- 【MBA教学案例】从“虾国”到“国虾”:国联水产的战略转型
- Unit-1--College-Lif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