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四次大论战(略)国家主权论2。1国家主权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西欧“领土国家”的形成。主权概念的出现同领土国家的形成相联系.领土国家:⑴必须有一定的人群组合。⑵这些人群必须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必须能够集体地行动。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第一个提出主权原则的是法国人让·博丹(JeanBodin),他在《论共和国》说,⑴国家的本质是其政府的统一性,一个国家必须且只能有一个君主。⑵君主虽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却受到深得民心法律或自然法或理性法的约束(接近国际法的概念).评价:博丹的主权概念还是很朦胧的,主要是领土国家内的最高权力的体现,基本上没有涉及主权的外部体现。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HugoGrotius)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被誉为第一部国际关系教科书。他认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受另一国的法律制约。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正式承认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关系中应当遵守的准则。该条约是近代史上最早承认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这是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个重大发展。民族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使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而词经常变换使用。具有共同语言、习惯和传统的人民逐渐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和国家应当合二为一,每一个民族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民族.评价:当时民族国家的概念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性,也暴露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是“民族国家”的现实才是主权国家当时被赋予的新属性.瑞士法学家瓦特尔(EmerichdeVattel)1758年出版《国际法》.他认为,国家级不受其他国家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或平民阶级(第三等级)反对君主权力,不承认君主制定的法律,要求平民主权的愿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其原意就是“平民主权”(popularsovereignty),都订了郡主主权的旧概念。卢梭特别强调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2。2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性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即国家主权在国家内部的体现,通常称为“对内主权”(internalsovereignty)国家主权在国内体现为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对人民、土地和其他国家财产行使最高司法管辖权,包括征税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必要得市的征兵权等等,执行国内主权的国家代表是该国合法的中央政府.国家主权的外在特征,即国家主权的外在体现,通常称为“对外主权”(externalsovereity),确切的含义实在外部世界,在对外关系中行使自己国家的主权.体现:⑴独立。⑵平等。⑶一致同意:各主权国家在处理共同的国际植物或处理双边、多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强加于人,只能通过协商和谈判求得一致同意。有时,多数同意的协议或决议也可以施行,但只对已同意的国家有约束力.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否决权也是平等的。2.3国家主权原则与国际法、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的关系一、国家主权原则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致性⑴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部分,是最基本的国际法准则。因此,两者是完全一致的。⑵现行国际法除了国家主权原则无可争议以外,很少为所有国家都接受。⑶现行国际法的许多条文措辞含糊,意义不明,各国解释殊异。对此,各主权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解释行事,包括有条件的接收约束或不接受约束。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作出对有争议条文的严肃负责的解释本身就是行使主权的行为。⑷某些国际法条文,具有明显得历史局限性。此类“原则”和规定,应从国际法中清除出去,或者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加以修订和补充,以维护主权原则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二、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的约束力与国家主权原则的关系⑴一国签订国际条约,加入国际组织(此处特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受该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的约束,如果是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的决定,那么,这本身是主权国家行使主权的行为,与主权原则并不矛盾。⑵历史上有些双边、多边条约或国际组织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一些中小国家的政府在外来压力下签订了有损本国主权的条约,这些条约本身违反了国家主权原则和各国地位平等的原则,因此主权国家有权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者废除,或者在平等基础上重新签订新约。⑶有些国际条约是一定历史时期根据西方某些大国单方面的意志和价值观缔结的,明显不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情、价值观和习俗,不适应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发展。对于此类含有有害观念和不健康条款的条约、公约等等,各国有权做出自己的解释,提出修正的建议,作出保留的权利。.⑷非政府组织不能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相提并论.非政府国际组织(NGO)不能凌驾于各主权国家政府之上,不可能取代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功能。不允许任何人利用非政府国际组织及其会议和讲坛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2.4当代国际环境和西方政界、外交界、学术界对民族国家主权原则提出挑战2.5当代新强权政治和新霸权主义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践踏赫尔姆斯—-伯顿法:1995年11月,参议员赫尔姆斯和伯顿提出的议案经国会予以通过。规定:⑴对同古巴发展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⑵禁止用从古巴进口的产品制造的产品对美出口;⑶禁止同古巴没收的美国公司作生意或收购这种公司;⑷允许被古巴没收的美国公司和个人在美国的法院对收购这种公司或与之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提出诉讼.达马托法(1996年8月)规定要对一年内向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投资达4000亿美元以上合同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1997年8月,改为2000亿美元.国际(政治)体系论3.1系统论在国际政治分析中的作用1950-60年代崛起的行为主义国际政治学即“新现实主义”学派把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运用于国际体系分析,基本原理如下:⑴把事物或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一个过程、一个系统.⑵这个整体、过程和系统由许多部分组成。⑶系统各组成部分各按自己的目的或意图,各以自己独立的方式发挥功能.⑷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相互影响,由此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完成整个系统的更大功能。把系统论原理运用于具体地说国际关系结构和国与国关系的分析,就是当代盛行的系统论。类型:民族主权国家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体为研究对象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所分析的国际体系,①就体系的性质而论,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均势体系”,实质上是大国均势体系。②就地理范围或规模而论,可分为全球国际体系、地区国际体系和次地区国际体系;居支配地位的是大国均势和大国统治下的全球国际体系,地区或次地区的一般称为“亚体系"。③从体系的结构上看,现实主义国际体系论着重分析多级均势体系和两极均势体系。·国际体系存在的条件:⑴组成体系的主要国家在建立、参与和维护这种国际体系的目标和手段上取得一致或共识。⑵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主权国家组成体系,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或规模。⑶体系成员国都接受一定的操作程序,即为实现体系的目标必不可少的准则、规则、惯例或制度。⑷体系必须具有适应变化的机制和能力。·体系演变或转换的条件⑴一个体系内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促发革命与反革命、打破现状国家与维持现状国家之间的政治危机。⑵新的强大的军事手段或军事技术的出现或运用也可以导致体系的改变。⑶组成体系的大国之间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引起体系的大转换,导致体系领导权的永久转移.领导权易手良种方式:外交协议,领土和经济调整/争霸战争3。2历史上的国际体系模式分析一、多极均势体系一般认为,理想的多级体系是五极体系。1648—1793年的欧洲五强体系(英法普奥俄),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1892年的欧洲五强(英、法、普/德、奥、俄),即维也纳体系.以上两个被认为是五极均势体系的典型,特征:⑴至少有五个强国的国力均等.⑵五强中大多数国家整体相同或相似,并成为体系内居之支配地位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以此为合法正统。⑶主要大国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谋求稍稍大于确保现有利益与安全的优势,但不过分;时刻警惕对手国力的增长和形式强权意志的增强。⑷主要大国和整个体系承认最近一次和平解决的合法性。大国的政策一般是维护既得利益,而不冒打破体系均势的风险,不试图摧毁体系内任何一个大国,不管奋战白大国的领土,不试图利用对手的弱点,接受某种自裁性约法的约束。·概括:“均势"原则,“正统”原则,安全=“均势+"原则,“维持现状”原则二、两极均势体系两极均势体系的基本特征是:⑴最主要的标志是组成体系的主要国家形成两个集团,每个集团各有一个“头",两个集团的实力大体上势均力敌,经常处于恐怖平衡中。⑵两大集团在实力上进行激烈的较量,各方的最终目标是试图压倒对手。⑶两大集团各自的头头同本集团内其他成员国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或者说霸主与从属关系。⑷集团对抗体系的中立国处境困难.·概括:构成体系的主要成分是两大集团,两大集团的较量你死我活,每个集团内部的霸权与从属关系,中立国的困境。雅尔塔体系是以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特别是秘密协定)和其他解决战后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文件所确定的原则为基础的美苏两家在“协调"和“合作”的名义下划分势力范围而形成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在欧洲是东西欧和德国分裂,在远东,苏联在中东铁路、旅顺港、朝鲜三八线以北、蒙古享有特殊权益并占领日本北方四岛。但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远比雅尔塔体系复杂:⑴战争结束时的美苏势力范围现状,就东西欧分裂和德国分裂而言,维持了45年。但美苏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不久就被中国革命打破.⑵美苏/东西欧的两极化一开始是相对松散的,随着冷战的爆发和激化,美国冷战遏制政策的形成和贯彻,两极体系在欧洲的格局明朗化,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使之紧密化。⑶紧密的两极局面也维持不久,两霸对各自势力范围的控制出现了裂痕。⑷在两极对抗的形势下,中立国的处境困难而微妙。评价: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就其基本特征而言,是两极均势体系,但两极结构时紧时松,总的趋势向松散化、多极化发展。3.3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体系的现状一些旧的力量及其结构依然存在,还在顽强地发挥作用,甚至顽固地维持既得利益,扩充新的全球利益;冷战结束前已呈现的结构松散化、多极化趋势,在两极结构崩溃后还会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力量,如: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宗教势力等,在冷战后世界十分活跃。一、当代国际体系仍然是民族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系”,而不是什么抽象的一统的“世界体系”或“全球体系”。即混合主体组成的体系。“复杂的混合体系"是由特定主体在特定形式下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个组合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互补的目的。这种体系缺乏定型的传统同盟结构,比较灵活多变,意识形态五花八门。当前,目前体系内的国家包括大多数大国的政策缺乏适应体系变化的能力,原有体系稳定机制的应变能力也较差。科济列夫主义:俄国1994年宣布有权对周围邻国境内的俄罗斯民族实行保护,对这些国家负有维和使命。二、西方经济意识形态的霸权体系。以西方民主制度和全球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以个人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人权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意识形态。这些旧体制的机制和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北约、G7)背后的支持、推动力量,即旧体系的统治势力如全球精英集团、跨国公司、西方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权势集团,军工综合体和军工大学综合体等依然存在,而且从体系转换中获利。三、“一超多强"的结构特征⑴一超与多强之间、多钱相互之间以综合国力为标志的实力并不均等.⑵一超和多强中的大多数国家,除中国外,整体大致相同或相似,成为体系内居统治地位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⑶一超与西方诸强的相互关系中除了经贸领域外,各方的行为一般还比较克制。⑷美国的结构霸权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苏珊·斯特兰奇(SusanStrange)在《国际组织》杂志1987年秋季号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她认为,美国的结构霸权或结构强权体现在:①安全结构霸权;②生产结构霸权;③金融和信贷结构霸权;④知识结构霸权.在国际竞争中,起决定作用得着已不再是相对强权即A要B做B本来不想做的事,起决定作用得着是结构强权,即选择和左右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能力.结构霸权的意思实说,尽管美国霸权相对衰落了,但霸权所形成的结构还存在,美国仍能利用这种结构左右国际事务,并试图影响未来的势态发展。3.4未来的国际政治体系展望二、美国领导下的准单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⑴美国经济的国内压力很大,军力下降。⑵美国公众舆论态度冷漠.⑶盟国支持美国的意愿靠不住。强权论和均势论4.1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概念和强权政治所谓强权,就是“控制他人(他国)意志、影响事态发展的能力”。“强权就是人对人的统治”,“强权,最粗俗最简单地说,就是在冲突中占上风和克服障碍的能力"。按照西方国际政治学学理论,强权当然包括武力,但并不意味着非用武力不可,甚至主要不是靠使用无武力,而是凭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乃至心理上控制、影响他国的能力,对别国政府和人民施加影响,达到控制的目的。这就是西方国际政治和大国对外政策中的强权政治论。现实主义学派强权政治论者认为,国家的本性也同人的本性一样,就是争夺强权的欲望。评价:P674。2国家实力在一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一、国家实力(国力)的概念“Power”除了用来表示一国控制另一国的“强权”含义外,也可用来表示一国本身的强弱,通常称“实力”。国家实力(国力)在正常的国际关系中的涵义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能力。二、国力的形态⑴实在的国力与潜在的国力实在的国力是指一国实际已经拥有而且可以使用的实力。潜在的国力是指一国实际可能具备但尚不能使用,或许将来可能拥有和使用的实力。无论是实在的国力还使潜在的国力,在国与国的较量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⑵真正的国力与可感国力真正的国力是指一国客观已经实际拥有并能实际使用的货真价实的实力。可感国力是指别国主观上人为一国拥有并可能使用的实力,或者说一定的实力产生的“威望”。真正的实力表现为实际能力,可感实力则表现为影响。对真正实力的正确估量对于正确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三、国力的特征⑴相对性一国与另一国实力对比两种情况:①“零和对局”:即一国实力之所的意味着另一国之所失,一般在两个对抗乃至争霸的国家之间发生。②“非零和对局":即一国实力之所得未必意味着另一国实力之所失。(正数和对局:两个盟国或友邦之间,一国之强即为另一国之强.不固定代数和对局:一国表面上有所得,实际上可能背上包袱,最终反而是失,反之亦然。)⑵多变性,即实力随形势变化而变化的性质⑶能动性,即使里随着经济繁荣与衰退、军备增强或过时、资源发现或耗竭而变化。⑷多面性,既包括实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四、国力的要素及其测定⑴有形的实力要素:自然特征、人口数量,自然资源,工农业产出,信息技术与通讯能力,军力、工艺技术等等⑵无形的实力要素:政府素质、人口素质、军队素质.⑶国力测定雷·克莱因国力测定公式:Pp=(C+E+M)x(S+W)Pp:perceivedpower(可感实力)C:CriticalMass(必要的板块,指领土和人口)E:EconomicCapability(经济能力)M:MilitaryCapability(军事能力)S:SrategicPurpose(orCoherentPlanning)(战略目标或周密计划)W:Willtopursuenationalstrategy(推行国家战略的意志)4.3均势论的基本原理二、关于“均势(BalanceofPower)”的定义⑴厄内斯特·哈斯:①民族国家间实力均等分配导致的均衡;②民族国家间实力不均等分布导致的均衡;③一个民族国家占支配地位所导致的均衡;④一种维持相对稳定与和平的体系;⑤一种具有不稳定与战争特征的体系;⑥全力整治的另一种表述;⑦历史普遍规律;⑧政策制定者的指南。⑵英尼斯·克劳德把均势解释为状态、政府、体系三个概念.状态指实力均等还是不均等的状况;政策指对状态所作出的反应;体系指权力分配的机制、工具和规则。⑶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国家间政治》将均势限定在四种不同的意义之中:①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②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③大体均等的实力分配;④泛指任何实力分配.·学界公认的见解:均势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三、传统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均势原则⑴大国追求国际强权的基本做法有两条:①宁谈勿战;②若不能增强实力则宁可一战。⑵不论是通过外交手段还是战争手段争强权,均不能完全摧毁均势体系中的任何一个主要国家,允许每一个战败国重新加入均势体系。⑶尽最大努力反对威胁到整个国家体系稳定的居统治地位的国家或国家联盟。⑷均势体系内的主要国家保持大致的实力均等,即已过实力有所加强时,其他主要国家应获得相应的补偿。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原则”。四、均势原则的局限性和有害性⑴均势尺度的不确定性⑵均势的基本信条是争强权⑶大国均势游戏的主要手段是讨价还价和补偿原则,总是以牺牲弱小达到分赃和相互不补偿的目的⑷均势的必然逻辑是导致同盟政治,同盟政治的主要信条是: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帕默斯顿Palmerston),只有永远的利益。⑸均势政策的基本倾向是维护现状,既维护现有不对称、不平等的强权关系,维护的大国霸权秩序⑹均势论者鼓吹争抢权就是求和平,这种和平只能是大国霸权下的和平,不是世界人民所希望的和平.评价:P78四、马基亚维利及其强权政治论和均势论《君主论》:君主是通过无休止争强权的竞赛来筛选的.他主张权谋不留情,机变不讲德。为了达到争强权这个目的,君主要无所不用其极。对于“外交”的论述:外交可以促进君主的强权,因为外交为他提供盟友,孤立眼前之敌.但君主必须懂得什么时候被弃旧的同盟,什么时候该同今天的敌人结成新的同盟。每一个君主或每一个强权争夺者,都是另一个君主或强权争夺者的潜在敌人。对每一个君主的最大威胁来自最强的竞争者或竞争者的联盟。君主在邻邦之间的战争中决不应保持中立,因为如果最强者获胜就会对保持中立的君主构成威胁。西方均势论(P81)五、均势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和误用第五章帝国主义论5.1关于帝国主义定义的历史命运19世纪晚期,人们一般以“帝国主义”一次来称呼法国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的扩张主义。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精英广泛地把帝国主义看作是解决国内社会问题的一种办法,看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变策,或者叫“宁愿采取”的政策.1980年版《韦氏辞典》的定义:①组建或保持帝国,谋求征服其他国家;建立殖民地,等等,以控制原料和世界市场的政策和实践;②谋求同志不发达地区或弱国经济或政治事务的政策和实践。5。2从霍布森到列宁的现代帝国主义论一、霍布森与现代帝国主义论约翰·霍布森(JohnHobson),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激进派帝国主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通过采访布尔战争,于1902年出版《帝国主义研究》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帝国主义的著作,以大量事实正民现代帝国主义的主要成分是“金融帝国主义”。霍布森帝国主义论的特点:⑴反驳当时盛行的把帝国主义仅仅当做军国主义,仅仅作为一种政治权益或某种政策的偏狭观点.他第一个揭示了现代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支出已在国外牟取暴利为目的的金融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决定性根源。他还揭露帝国主义是战争的一个根源。⑵霍布森虽然局势分析了金融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但他着重分析的是19世纪最后30年,“1870年以后英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他也提到了898年美国加入帝国主义行列而改变并复杂化了问题.⑶霍布森试图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探索现代帝国主义的根源。其它先进国家筑起关税壁垒,因此只能面向未被征用的地区。评价:P92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列宁1916年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将帝国主义定义为: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现代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⑴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其最主要的标志是金融资本的垄断统治。⑵列宁用帝国主义这个词来描述使用国家权力在国界以外追逐经济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保护关税,垄断价格和市场,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领土扩张和战争。⑶帝国主义搞兼并和争霸的称霸政策。其与前人不同之处还有:①列宁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不早于1898-1900年。"②列宁指出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高利贷帝国主义、英美的财政资本帝国主义,尤其着重分析后起帝国主义强国对西欧列强的旧帝国的掠夺。③列宁强调垄断并未排除竞争。④列宁币不否认资本帝国主义在某个时期某个部门的发展,但这并不排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的论点。⑤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论断是对的,但对垄断国家花的程度和趋势的估计,尽管符合当时和直到二战结束的情况,但是战后的情况起了变化;国家干预作为一种政策具有延续性,但干预的对象、时间和措施则是有限的,时松时紧的。5.3列宁后的西方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论(P96)三、美国官方史学正统派的帝国主义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总是缩小其含义,缩短时间跨度,或者贴上许多保护性的标签:⑴帝国主义只不过是“一时冲动”,是“大脱轨”。⑵美国搞帝国主义是“预防性帝国主义”。⑶“保护性”或“防御性”帝国主义.⑷美国不承认别的主权国家是出于高尚的道德,甚至为了“更崇高的道德原则”而发动战争,即“道德帝国主义”。⑸美国金元外交是拿钱帮助拉美国家解决外国债务,是拉美剥削了美国。⑹后修正派乐于承认冷战时期美国对盟国搞了帝国主义,但这是“受人之邀的帝国主义”,是“仁慈的帝国主义”。⑺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思潮中的帝国和帝国主义“打回来”的反扑思想的核心是帝国主义“有益”论.5.4当代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种种表现当代帝国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实行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和平扩张,对主权国家实行间接控制,或者“分而治之";按照帝国主义大国的价值观、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来改造世界.这是一种无形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表现:⑴军事帝国主义⑵经济帝国主义:主要标志不是资本输出或商品输出本身.是指金融和工业大国、八国凭借国家强权和政府干预,或利用他们操纵的国际金融、贸易和其他国际机构,以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对外援助等为武器,强加不正当的政治条件,控制其他主权国家的财政经济命脉和政治经济制度,控制其它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具体表现:①20世纪初对中国和拉美国家的“金元外交”;②一战后对欧洲国家的贷款以及收取战债(1922年“四不贷政策”:“拖欠美国战债不还者,利用美国贷款搞军备者,美国政府为与成人的国家,坚持歧视美国公司的外国垄断公司的,不予贷款”;1929年又加了“凡利用美国贷款搞预算平衡者,不予贷款”。)③利用美国拥有最大发言权的金融、经济机构等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程序,迫使其他国家就范;④7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相互倾轧,又共同对付第三世界。(破坏稳定战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受到美国和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谁敢不听就将其搞乱)⑶文化帝国主义和“道德”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约翰·鲁尔克):按照其他国家的信念和行动是否同本国的信念和行动相近来评判别国.即把自己的意识形态、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强加于别国社会和人们,就是文化帝国主义。道德帝国主义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变种.以为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高人一等,是普适的,要求其他国家的社会和人们无条件地接受它、仿效它。文化或道德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一种辅助手段,没有经济渗透、经济霸权或军事霸权便很难奏效。一旦渗透到其他国家,同样能促进经济政治控制。重在潜移默化,争取人心,通常的手段是向其他国家发动宣传战和心理战.第六章现代战争与和平论6.1现代国与国战争的起源人性根源论,战争“恶魔论"和“阴谋论”,科学误区,社会制度或社会条件与战争起源,列宁“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理论6。2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6.3关于世界和平的理论与实现和平手段之探索二、所谓“科学的和平”构想和平学,科学疆界,科学关税,科学裁军,科学的和平变革三、马克思主义的和平理论P119醉汉随机走路模式,赌徒的毁灭模式,异处理模式,概率处理模式6.4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理论P122当前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没有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模式.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①立即放开物价是指摆脱政府的一切控制;②削减开支而后保持平衡的预算,同时通过独立的中央银行确保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并允许货币比价浮动;③迅速实现国营企业私有化,并鼓励建立新的私有化化企业;新的骨片市场和债券市场以及私人银行将为资本需求提供资金;④开放边界一边外国贸易及外国投资带来西方的先进、游客、技术、商品和知识.其要害是让物价失控,使经济摆脱政府控制,实行私有化,消灭国有经济。第七章“世界秩序”论7.1“世界秩序"论产生的国际背景及其国际政治倾向第三世界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①经济独立自主;②生存权和发展权;③对第三世界赖以生存的原料生产、市场和价格的控制权;④国家参与原料工业的所有权“比尔德堡会议”:面对第三世界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和对外政策权势组织加紧内部协调和共同对付第三世界的活动。1954年5月在荷兰奥斯特比克的比尔德堡饭店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此得名,以后经常变换地点但仍称比尔德堡会议。会议十分秘密,对新闻界封锁消息,会议文件不发表,以通讯和私人联系方式同与会者沟通,与会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北约等西方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士,欧美加各国的政府要员(有时是政府首脑),经济界,外交界,政界要人,“挤奶后会出任最高级政府官员的人士".会议每年举行,针对性强。“三边委员会”和“80年代工程”。是美国对外政策全市集团组织对外关系委员会为了“帮助美国形成共识”,在1973年建立的。三边委员会创始人是大通曼哈顿银行总裁戴维·洛克菲勒,会员包括北美、西欧、日本会员300人,许多人参加过比尔德堡会议(被称为“比尔德堡分子”。“80年代工程”最初是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国际秩序研究小组”,任务是“探索新的对外政策的共识",“谋求逐渐把事情理顺的那种国际体系”.都提出了建立“世界秩序"的设想和战略。“世界秩序”论成为卡特政府对外政策的主旋律,叫作“世界秩序政治”。7。2“世纪秩序”论的基本主张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n)对于世界秩序地阐述体现在其1978年的著作《支配地位,还是世界秩序》中,被奉为“80年代工程的”白皮书概要。他提出世界秩序三个不可分割的定义要素:①世界秩序是国家关系处于和睦状态的一种理想化模式;②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友好共处的重要条件和有规章的程序,它能提供制止暴力、防止动乱的有效手段;③世界秩序是指合理解决争端和冲突、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有序的状态。他认为,尤其重要的是不要视世界秩序为维持世界现状,也不要把它同世界革命等同起来,世界秩序是“世界政治深刻的、渐进的,但是有限度的变革过程".世界秩序论和卡特“世界秩序政治”的目标:①主要靠“跨国力量和国际力量”来实现“世界秩序”。②世界秩序解决人类共同问题。③要大力、全面地推行“民主”目标,不论是否会造成其他国家的不稳定,也不必非打出“反共”旗号不可。④保卫资本主义和政治民主。⑤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美国道德主义"外衣.斯坦利·霍夫曼“稳健+”的世界秩序政策。所谓“稳健",就是“暴力和经济破坏被制服状态”、“行为主体间的一种和平状态"。所谓“+"就是加上“某种经济进步”。其实就是“维护现状+修补”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放弃地位。7。3美国“世界秩序政治"及其影响P140第八章世界(经济)体系论8。1世界体系论的由来及其政治影响此处所指“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激进派学者、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论,在70-80年代名声鹊起,被称为“沃勒斯坦世界体系学派”。他的世界体系论基本上反映了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激进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批评。8。2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⑴现代世界体系是一种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它诞生于欧洲,是作为“解决封建主义危机”的一种方式而诞生。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地理范围上由核心、半外围和外围三个地区组成,核心—-外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交换关系。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现代世界体系如同一切体系一样,既有循环,又有趋势;世界体系结构与变化、循环与趋势构成螺旋型运作过程。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机制是:从竞争中产生一些生产者/企业主,按照资本不断积累的绝对命令办事。生产者/企业主个人活动的总和不断增加世界生产,但需求50年左右的时间里相对固定.因此,经济体系必然形成周期性的生产格局,即扩张和停滞(收缩)周期,为期40-50年,通常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循环进行和世界体系在生产自身靠三个机制的结合来解决。三个机制:①技术进步,从而造成新的市场垄断,即不断地重新瓜分市场;②家庭的不断“无产化”造成新的更广泛的最低工资劳动者的“家庭”.③把新的直接生产者吸纳进世界经济,把新的低成本、打半工的工资劳动者群所在的地区(外围、办外围地区)纳入世界体系,即强化核心和外围的统治和依附关系。这三个机制相结合的结果是:①保证生产者/企业主—-世界资产阶级利润最大化,其中核心地区的资产阶级获利最多;②造成地理上不断重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势⑹世界体系来已在生产自身的三个机制的运行,形成了世界体系的基本矛盾,产生了当代体系的危机.无产化和吸纳造成了体系内部的反体系力量——社会运动和民族运动,成为全球体系改革的社会中介.⑺反体系力量和运动本身也是螺旋形循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造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但暂时却还要利用国家机器,这就反而加强了维持世界体系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最终还是实行“历史性妥协",运动终究复原,运动自身被后代斥为“背叛”,“修正主义”。⑻“无产化”和“吸纳”的最大比例为100%,反体系力量的循环是升--降——升的渗灌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趋势则是升—-降——升-—降的下旋趋势。⑼沃勒斯坦对当代的上选和下旋趋势作了测算,他指出,二战后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下降转折点是1967年,并预料世界经济在90年代将再次上升;但“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评价:P1538.3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世界体系论”⑴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按照它们及其所代表的多国公司和其他国际垄断资本势力的眼光看世界,用自由主义经济学原理美化现实世界,是以多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概括,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挂念的主观外化.⑵宣扬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斯将达到其最后的、无所不包的边疆,世界体系和世界几乎就是一个东西,即一个世界而不是三个世界。⑶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个一次廉洁的区域即核心、半外围、外围地区的等级划分曲解为“在复杂的国际分工中完成专门功能"的功能划分。⑷片面宣传“相互依存‘受益’”论,掩盖国际经济关系中不对称、不等价交换的实质.其关于相互依存的经济实惠有:①“滴淌”论;②“横溢”论;③“水涨船高"论;④“涨饼”论。⑸宣称这个体系的主要行为主体是跨国企业组织,即跨国公司和跨国货币、金融和经济管理组织,贬低和否定主权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决策和走自主发展道路的权利。⑹宣扬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可逆转”论。评价:P1568.4当代世界经济秩序的现实一、“世界相互依存"的性质发达国家: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最大,美国是世界资本、劳务、商品的国际流动吞吐量最大的国家,诶国际是世界最大的资金供应国,又是世界最大的投资市场。发展中国家:没有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经济不可能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多国公司、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与民族主权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三世界自身的优势:①在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吸收工业品时,又无可争议的选责权;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利于第三世界而不利于发达国家和多国公司;③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本构成、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二、多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统治地位跨国化资本主义的特征:①中心控制下的多样化国际生产;②大本营机关单位财大气粗;③技术能动性和领导权;④生产权力高度的不断增长的集中。多国公司不仅在于雄厚的资本实力,而且在于它所形成的体制的结构性强权:⑴经济权利史无前例的高度集中,几家最大的多国公司年销售额超过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⑵多国公司运作范围广,产品种类多,营销地域广.⑶多国公司在“技术边疆”上运行,在高科技开发方面投资多,他们推出大量新产品、新工艺进入世界经济生活的主流。⑷多国公司内部的权力集中在大本营(总部),和对于理解权力至为重要,其主要的权力工具是财政控制。⑸多国公司内部结构紧密,等级森严。⑹多国公司的权力还来自多国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力,形成一个世界规模的大卖方市场的寡头垄断权力,即行业寡头垄断或同行业寡头垄断和分割市场份额的权力。⑺多国公司改变了世界贸易的传统格局。⑻多国公司的最优化战略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是造成全球财富迅速高度集中、贫富分化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它造成母国的结构性失业,促使国际流动资本从第三世界国家向公司大本营所在发达国家倒流。隐蔽的运作技巧。多国公司的权力却是对民族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构成了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严重挑战P168三、第三世界国家依附地位日趋严重·主要原因: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居支配地位的战后货币金融体系——多边自由汇兑体系中,发达国家总是因国际收支逆差而进行单发面的外部调整,从而将负担转嫁到第三世界。关贸总协定体制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和历次回合谈判,主要关心和解决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处于旁观者的被动地位。发达国家答应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数额太少,而且往往不到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对外援助方针和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并作为受援条件迫使受援国接受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战略,存在严重的不良倾向.发达国家的贷款利息高,受援国还本付息负担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错误“指导”。发达国家以强加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上推迟了和阻碍了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九章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9。1国际法的定义、来源和性质一、国际法的定义布赖尔利:国际法可以界定为当时文明国家相互关系有约束力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和原则.瓦特尔:国际法是关于国与国之间存在权利和与这些权利相对应的义务的科学。格拉恩:国际法是主权国家和依附于国家个体资格的尸体公认为有效约束义务的一系列原则、习惯和规则;国际法也越来越适用于个人同各国之间的关系。已上定义表明:国际法的含义带有时代特征。国际法只能让主权国家自愿接受。评价:国际法定义的演变,同国际关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他还将随着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现行国际法乃至国际法本身仍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国际法并没有自己的实施或执行机构,其效力在于主权国家的认同和共识.二、国际法的来源⑴惯例。只有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有益于正常的国际交往因而被普遍公认为具有时代约束力的惯例和习俗,才被公认为国际法的原则.⑵国际法的第二个来源,即所为的“文明国际公认的普遍法律原则”。卡尔沃条款/卡尔沃主义(阿根廷法学家):外国公司同东道国政府谈判签订合约时,不得依靠本国政府的保护,争议不交付国际仲裁,应由东道国法院裁决。卡尔沃条款得到了拉美国家的赞同,并在他们同外国公司签约是坚持加上这一条,在1933年12月第七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又称“蒙得维的亚会议”),将“卡尔沃条款"列入会议正式文件,从此便具有了国家法的意义,被称为“卡尔沃主义".⑶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来源。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多边条约、议定书和协定,等等。但它必须经有关各方签字并正式批准生效后,才对签约国产生约束力和国际法效力.最具普遍性、最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是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大会决议。9.2国际政治中常见国际法原则及其运用二、外交活动规则⑴外交官身份、头衔和级别的规定。1815年维也纳会议解决了头衔问题:大使(特命全权大使)、全权公使、临时代办,各国派出的使节身份就是两国关系规格和级别的反映。⑵驻外使节在东道国排定座次的规则。1818年亚琛会议:安达十个人的资历记住界该国的长短排定座次,在东道国任期最长的大事排在首位,出任外交团团长。⑶外交官豁免权。1961年维也纳公约奠定了外交的基本规则:①大事和大使馆其他官员免于刑事诉讼。②大使馆馆舍免于搜查;即使在战时,未经许可不得擅入。同时,不得已不符合外交管理的方式使用大使馆③大使馆享有同本国秘密通讯的自由,外交邮袋不受海关搜查;可利用无线电传送通讯。三、有关出入境的国际法规定加农炮射程规则:1733年荷兰一法官对领海的裁决;加农炮射程约3英里,故领海宽度为3英里。198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领海为12海里,经济作业区为200海里.四、关于战争问题的国际法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会议规定了陆战规则,意在限制战争中的暴力:①战斗人员必须穿特定支付或佩戴特定标记;②必须先宣战后在开火,以便非战斗人员撤退;③1929年日内瓦公约对战俘待遇作出规定,不得强迫战俘从事与对敌有关的工作;战俘的营养标准与复活他的部队相同;战俘秩序通报姓名、出生年月、军衔和编号。④1940年日内瓦公约把未经宣战的战争列为战争。,1945年另一个公约规定保护平民。五、关于作战武器的国际法规定1849年海牙会议发表了宣布将毒气武器为非法的海牙宣言。六、关于海战和中立国战时权利的国际法规定和争议19世纪中期以前欧美海军国家、交战国和中立国之间关于海战规则和中立国战时权利之争的实质的是小海军国和其他中立国家抵制交战的海军大国海上霸权的斗争.焦点:⑴中立国是否有权在交战国敌方的港口与港口之间进行无害商品贸易的权利。英法七年战争中(1756—1763),英国宣布1756年原则,规定:凡在和平时期对外国船只关闭其殖民地贸易的交战国,在战士已不能向中立国开放这种贸易,违者作敌船处理,予以截获。在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提出“连续航行”和“不连续航行”规则,对中立国与敌船港口或殖民地贸易的加以区别对待。“不连续航行”原则:允许中立国与敌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战时贸易;“连续航行”原则:禁止中立国将敌国海外殖民地的货物经中立国转往敌港。⑵中立国船、活在公海上受保护的原则。“敌船敌货”,“自由船自由货”⑶违禁品的定义⑷合法封锁的定义1856年英法俄通过巴黎宣言,奠定了海战四规则:①废止私掠行为;②除展示违禁品外,中立国船保护敌货;③除战时违禁品外,敌船上的中立国或不予截获;④为具有约束力起见,封锁必须有效。海战的另一个重要的规则是关于海上作战区域的规定。海战区域通常包括交战各国的整个沿海地区及领海和领空,还有公海和公海上空,过去有时还包括交战国的海外殖民地.9.3国际法的实施机制及其困境P191第十章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规则和外交艺术10.1外交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二、外交行为主体和个体外交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代表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政府官员是外交行为个体。外交才能:①外交官必须是“博学强记的人”.②外交要求高度的聪明才智,要掌握派驻国语言、文化、政治和社会。③成功的外交还要求外交官具备善于听取意见的禀性。④成功的外交官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韧性.三、外交官的任务和职责⑴外交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谈判达成有关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⑵观察和报告;⑶象征性的代表本国,必须体现主权国家的尊严;⑷干预;⑸宣传.四、有效外交的原则现实态度,力戒教条,理解对方,寻求共同利益,在非重大问题上妥协,耐心,留下退路成功谈判的原则:⑴应当把国际冲突认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一次操作。有关国家在共同的问题上要坚忍不拔,但要和气地对待其他各方,咬着严于襄樊设法使各方脱离冲突局势而不诉诸大规模暴力或加剧暴力,要着眼于问题,若把对手看作解决问题的手段,这边大大则加战争的风险。⑵尽管冲突各方往往提出结束冲突的先决条件,但冲突解决的最佳前景是朱厄严于各方基本需要,进入谈判时提出的要求同潭门实际需要之间往往是有差别的。(埃以1978年戴维营协议)⑶在另一国已武力对峙时,一国应坚定的迎击挑战,但允许对方不是威望的脱离争端,避免把对方逼到死角,而应当构筑变达供对方选择而又挽回面子。⑷实力不均等的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中,强国有时应为了赢而输,这样做的基本逻辑史,又是大国维护同效果的永久稳定关系的利益避灾要处理的争议问题上“获胜"更重要。大国强国首先采取高姿态,主动和解是十分必要的,大国强国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实力谋求不正当私利,才能造成真诚和平的局面。⑸各方应寻求办法让对方和己方都明白,若挑起冲突或急需冲突则代价高昂,若解决问题则实惠多多。基本的办法是对各方的种种选择作成本-—效益计算,以寻求最接近于为中途各方提供理想结果的选择方案。10。2西方外交的传统和演变伊朗门事件: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的竞选班子出面,同当时还拘留美国人质、同美国关系紧张的伊朗人做秘密交易,由美国通过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向伊兰提供武器,以换取伊朗释放人质.经济外交,是外交的重要工具,经济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经济外交包括给于特定权利或特权,通常可概括为贸易和援助;负面的经济外交包括暂停或终止特权或关系或强加定的限制,如制裁、禁运、惩罚性征税、冻结财产、撤销贸易和援助。经济外交的效能取决于行为过的经济实力,但也取决于贸易伙伴之间互通有无、无粮户让和互利互惠的良好贸易环境。江贸易当作输出间直观和政治、文化制度的工具.文化外交在西方外交中占有独特地位,文化工具能产生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变革。政治文化是指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政治的一整套态度、信念和感情。政治文化影响个恩在他们的政治作用中的行为,影响他们政治要求的内容,影响他们对法律的反应。政治文化为现存政治结构所左右,活跃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精英集团是决定该国政策的重要因素。美国文化外交的基本假设是:①所有文化都会由于同外部力量密切接触而易改变.②通过使用某些工具,一国能诱使其他文化改变。③文化改变能导致所希望的政治改变。④有力的世界舆论对于实现美国目标是必要的;⑤施加文化影响以服务于美国对外政策是美国的权利和责任。--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10.3美国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又称国际公关,在美国过去只呼为宣传(propaganda)。美国的文华外交一开始是由民间发起和组织的,而公共外交获国际公关或宣传一开始就是一种官方外交,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岩棉产品销售合同模板
- 污泥处理低价服务合同模板
- 公司组织培训合同模板
- 仓库修缮合同模板
- 正规租赁房屋合同模板
- 2024年品牌文案创意服务合同
- 委托发工资合同模板
- 个人楼房承建合同模板
- 供水设备订货合同模板
- 2024年劳动合同:员工聘用与管理条款
- 三秦思语(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6课观察与比较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 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世界急救日常见的急救基本知识科普讲座课件
- 乡村振兴民宿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真题】2024年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10S406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安装
- DL∕T 1736-2017 光纤光栅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 2024年乡村农业(农机修理工、技师)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10kV架空线路专项施工方案
- 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