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山西省榆社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表达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以下图是“封”字的不同写法,甲骨文、金文的封字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意为培土植树,又有聚土成坟的意思,引申为堆、冢之义。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就叫做封。此材料最能印证西周分封制甲骨文金文金文大篆小篆A.“封邦建国” B.“建母弟,以蕃屏周”C.“授民授疆土” D.“立嫡以长不以贤”3.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图右),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以下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御史大夫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D.明布政使4.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严密联系5.“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专制,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整个中国传统政治就是专制专制的。由此可见A.明清以前中国政治表达了民主的特征B.秦汉的朝议制度最能说明当时皇帝并非专制C.丞相制度的废除导致了政治专制专制D.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相对于以前发生了质变6.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选项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开展农业生产,制止商业活动B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销售实行垄断C实业救国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7.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成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8.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锋利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那么判案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10.阎照祥所著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写道:“总之,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当国王有权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大臣时,还不会出现两党制度下的责任内阁。所谓内阁制也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材料说明A.内阁制度根本就不存在B.内阁制度的开展受国王影响较大C.内阁就是两党的行政机构D.君主专制是内阁制的最大障碍11.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承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12.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14.以下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选项是历史依据一历史依据二历史结论甲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乙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15.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性能优良,甲午海战中,它曾“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对此事评价符合事实的是A.民族工业有能力突破技术瓶颈B.对近代历史开展趋势影响不大C.当时日本海军实力远不如中国D.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是“以胜求和”16.“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7.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说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18.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0.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硬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A.工农武装割据B.土地革命 C.创立革命根据地D.开展游击战争21.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根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22.右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中表达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A.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B.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C.英国工业开展速度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3.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开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层本企业占了244家。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做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反映出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C.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 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24.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认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成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成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共50分。其中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5分;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每题12分,考生可根据要求选做其中一道,共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明清以来中国局部国礼一览表时间礼物说明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赏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1793—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贺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逾3000件。1853—1867年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环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副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畲。1941年11月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猫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1943年2月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回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1957年11月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工程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1972年2月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1986年11月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对方那么赠送了纽约证交所证章9月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2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构造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分)材料二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别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于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5分)材料三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3分)28.(14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响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材料二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认为,对待中国有三种方法: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那么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那么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材料三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答复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的“原因”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答复赫德所说的方法在英国的侵华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对中英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2分)以下为选做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涂明所选题号,多答无效。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食贱那么农贫,钱重那么商富;末事不禁,那么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那么田者利,田者利那么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6分)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假设紊其序,那么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4分)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开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倒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制止工人罢工,等等。——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8分)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那么: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管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根本法那么。——[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根本原那么。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成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剧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消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场,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防止地在厄尔巴岛上完毕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那么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6分)(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6分)

高三历史答题卡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区(居中)选择题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27.(1)27.(2)27.(3)28.(1)28.(2)28.(3)29303132请填涂所选题号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BBBCCDAABABDABCCABBCBBBC26.(12分)例如1:趋势:从性质看,从赏赐品、贡品逐渐转变为国家间交流的媒介。原因:近代列强侵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崩溃;欧美文明传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例如2:趋势:从构成看,送出礼品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品牌,从送初级产品开展到送高科技产品;对国外科技成果型礼品从轻视到重视。原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构造变化,民族工业水平提高;“一五方案”顺利实施;实行改革开放。(说明:选取一种角度,史论结合即可。)27.(12分)(1)表现: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严密结合。(2分)理解: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2分)(2)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地缘因素;人民的意愿;总统的职权和义务。(3分)意义: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开展。(2分)(3)认识:该观点是片面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一致,还有经济、思想、地缘等方面的一致性或整体性。(3分)28.(1)不正确。(1分)理由: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响并不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大的情绪的结果,而是列强的侵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面对入侵者的侵犯,中国人民必然为保卫主权和利益而进展抗争。(3分,从中外两方面进展说明,言之有理即可)(2)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实施了两种方法,即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等地;通过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丑条约》扶植满清政府,将清政府塑造为自己侵华的工具。(4分)影响:英国,在华攫取大量主权和领土、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