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教案【本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发展方向;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理论,包括贸易差额论、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资源赋予论、里昂惕夫反论和各种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以及保护贸易理论;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出口鼓励措施与出口管制措施等各类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产品的交换活动。国家或地区之间产品的交换活动,从国际的角度讲,称为国际贸易。从世界的角度讲,称为世界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讲,称为对外贸易;如果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海岛,其对外贸易又称为海外贸易。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都可以简称为贸易。二、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是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国内贸易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其一致性表现在:(1)两者都是货物、服务和技术的交换;(2)贸易标的物都是从卖方向买方转移;(3)进行贸易的方式与过程大同小异;(4)经营的目的都是获得利润或者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国际贸易是跨越国境的活动,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1)国际贸易的约束因素多(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国际惯例、环境因素);(2)国际贸易的困难大(语言沟通、市场调研、市场进入);(3)国际贸易比较复杂(贸易洽谈的内容、度量衡于国际结算、海关手续、国际货运保险);(4)国际贸易的风险大(商业信用、货物运输、货款汇兑、市场价格、贸易伙伴国政治)。三、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国际贸易,按照贸易统计体系可以分为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一)总贸易(GeneralTrade)又称总贸易体系(GeneralTradeSystem),是指以国境作为标准统计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凡是进入本国过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GeneralImport);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GeneralExport)。在总出口中,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复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或者称进出口总额。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家有: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东欧国家等,均采用总贸易(体系)的统计标准。(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又称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TradeSystem),是指以关境作为标准统计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以后,暂时存在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为进口。只有进入关境的外国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SpecialImport);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SpecialExport)。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采用专门贸易(体系)的统计标准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四、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2.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由于计算贸易量可以得出较为正确的反映的实际规模变动的情况,所以西方国和联合国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贸易量的。五、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六、有形贸易(货物贸易)和无形贸易(服务贸易)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1.直接贸易(DirectTrade)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卖买商品的行为。2.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cote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3.转口贸易是区别于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直接贸易行为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消费国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而须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第三国不仅是中介人的身份,而且也是货主,也要通过此类交易获取利润.这种形式就是转口贸易.第三国参与此类活动,必须经过商品的价值转移活动---买和卖,但不一定要经过商品的实物转移,可以不经过本国而对商品进行生产与消费国的直接运输。4.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5.凡甲国通过乙国向丙国转运商品,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TransitTrade).过境贸易并没有商品买卖行为,只不过是运输上的过境或转口,所以又被称为转口运输(Transhipment).必须注意的是,转口贸易不一定就是转口运输,也可以是直接运输,而直接贸易也可以转口运输.6.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不是经过中国中间商的操作,如果经过操作在出境。就是转口贸易,否则就是过境贸。7.过境是不经过商品买卖的..只是一个运输的过程..而转口有多种形式..有的是为了避开非关税性的壁垒才这样做的。八、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的组成情况。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称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国际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公布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对外贸易服务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服务进出口中各类服务的构成,以份额表示。九、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就一个国家说,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又称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该国对外贸易总值,出口值,进口值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从国际范围看,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明各洲,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洲和各国在国际贸易流通中所占地位很不一样。十、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TheDegree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也叫对外贸易依存率(Ratio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或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率。对外贸易依存度,表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或者国民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同时又反映出该国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该国加入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深度。外贸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又称“平均出口倾向”,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和进口依存度(又称“平均进口倾向”,是指一国的进口总额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两者都分为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依存度和按照现行价格计算的名义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依存度(Z)、出口依存度(ZX)和进口依存度(ZM)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Z=[(X+M)/GDP]×100%或者Z=[(X+M)/GNP]×100%,ZX=(X/GDP)×100%
或者
ZX=(X/GNP)×100%ZM=(M/GDP)×100%
或者
ZM=(M/GNP)×100%十一、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现实中的贸易条件的计算,一般采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直接进行比较的做法。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主要有4种形式:(一)净贸易条件。只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是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来反映。具体计算方法为:N=(PX/PM)·100%N(net)----净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二)收入贸易条件。同时考虑出口规模的变化与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对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具体计算方法为:I=(PX/PM)·QX·100%I(income)----收入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QX----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三)单因素贸易条件。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该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具体计算方法为:S=(PX/PM)·ZX·100%S(single)----单因素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四)双因素贸易条件。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该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具体计算方法为:D=(PX/PM)·(ZX/ZM)·100%D(double)----双因素贸易条件;PX----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进口商品价格指数;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ZM----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十二、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对等贸易(一)现汇贸易即现汇结算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指买方用外汇,通常是可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方式的贸易。大多数的货物与服务贸易都采用这一方式进行结算。现阶段作为清偿货币的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二)记账贸易是指一方用出口货物或服务,交换对方的进口货物或服务,双方都将货值记账,相互抵充,货款逐笔平衡,无需使用现汇支付。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如有逆差,再以现汇或商品支付)。采用这种方式时,进出口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但是一般来说,时间间隔都不长。(三)对等贸易是指以进出口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以进口带动出口,开辟贸易双方各自的出口市场,求得贸易收支平衡或基本平衡,是以货贸易、回购贸易、补偿贸易、抵消贸易等具体方式的总称。十三、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一)商品贸易即货物贸易、有形商品贸易(Visible),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货物)交换的活动。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商品(货物)贸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照产品的加工程度、要素密集度等分类)。为了方便商品(货物)贸易的管理、统计与比较分析,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制定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简称SITC),并于1960年、1975年、1985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订。在SITC中,国际商品(货物)贸易一共分为10大类。(二)加工贸易是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的总称。来料加工(ProcessingwithCustomer’s
Materials),是指外商提供原材料、辅料和包装物料等,由国内的承接方按照外商提出的要求加工成成品并提交给对方,按照双方确定的标准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来件装配(AssemblingwithCustomer’sParts),是指由外商提供零部件、包装物料等,由国内承接方按照外商要求装配成成品,提交给对方,并按双方的约定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与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再出口的“进料加工”方式有相似之处,因为他们都是利用国内的劳动力和技术设备,都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但是,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在进料加工中,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口是两笔不同的交易,均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原材料供应者与和成品购买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加工贸易中,原材料的运进和成品运出,均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它们均属于一笔交易,有关事项在同一个合同中加以规定。由于加工贸易属于委托加工,所以原材料供应者同时又是成品接受者。(2)在进料加工中,国内承接方从国外购进原材料,有国内加工厂加工成成品,使价值增值,再销往国外市场赚取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的附加价值,但是国内承接方要承担国际市场销售的风险。在加工贸易中,由于成品交给外商自己销售,国内承接方无需承担市场风险,但是所得到的回报也仅仅是一部分劳动力的报筹。因此,加工贸易的创汇一般低于进料加工。(三)补偿贸易(CompensationTrade)一般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补偿贸易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其主要特点是:(1)贸易与信贷结合,一方购入设备等商品是在对方提供信贷的基础上,或由银行介入提供信贷。(2)贸易与生产相联系。设备进口与产品出口相联系,出口机器设备方同时承诺回购对方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交换的商品是利用其设备制造出来的产品。(3)贸易双方是买卖关系,设备的进口方不仅承担支付的义务,而且承担付息的责任,对设备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补偿贸易购入的是机器设备,出口的是产品,可以说是一种进出口相结合的特殊的信贷交易,具有明显的利用外资的作用。补偿贸易对设备进口方,可少动用外汇或不动用外汇,进口所需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既有利缓和对外支付手段不足的矛盾,又可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同时也给产品的出口建立了长期的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对设备供应方而言,可突破进口方支付能力不足的障碍,扩大产品销售市场;获得比较固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故补偿贸易多用于外汇支付能力困难的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而且较多地出现在生产原材料的部门,或产品为对方所需要,或产品有出口前途的产业部门。
目前,补偿贸易的做法,有两种形式:(1)返销(Buy-back),由设备进口方利用对方提供的设备和技术制造的产品,包括直接产品或有关产品(ResultantorRelatedproduct),偿付进口设备的货款。(2)互购(Counterpurchase),即设备进口方支付设备的货款,不是用直接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偿付。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交易,为两笔互有联系而分别进行的交易。此外,补偿的形式还可采用部分产品或劳务补偿部分现汇补偿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部分补偿;或者因第三方参与补偿贸易,例如由第三方接受并销售补偿产品,或由第三方承担或提供补偿产品等,称为多边补偿。不论哪种形式,双方磋商达成协议后,一般都要签订补偿贸易的书面文件,主要有补偿贸易协定、设备进口合同,返销或互购合同等,作为补偿贸易当事人执行协议的依据。在上述模式下,决定交易的主要因素已不是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是取决于回购的承诺。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四)、租赁贸易(LeasingTrade)是指出租人与承租人签定租赁合同(协议),以收取租金为代价,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分别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租赁贸易,即为国际租赁。租赁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经济活动。承租人以通过支付租金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而出租人通过收取租金来收回或部分收回对租赁物的投资,其实质是一种以物的形式的融资行为。因此,国际租赁贸易是利用外贸的一种灵活方式。在国际租赁业务中,租赁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三种:1.金融性租赁也称“融资租赁”,主要用于租赁机器设备。承租人往往以这种方式分期支付租金来购置机器设备。租赁期满后,机器设备可以留购、续租或退租。但由于承租人往往是以最终购买机器设备为目的,其支付的租金足以偿付机器设备的价款,所以一般在租赁期满后,出租人以名义价格(例如以1美元的价格),将货物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2.维修租赁主要用于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的租赁。出租人负责对租赁物的维修、保养,租赁期满后收回租赁物。3.经营租赁,也称“使用租赁”主要用于租赁出租期短、使用次数不多、技术较复杂的设备,如电子计算机、通信卫星等,其租期往往以使用次数、使用时间(天、小时)计算,租赁物使用后所有权不转移。目前,国际租赁贸易中的主要方式是以融资为目的的金融租赁。十四、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统制贸易(一)自由贸易(Free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进出不加以干预,对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本国出口商品和劳务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二)保护贸易(Protective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劳务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竞争,而对本国出口商品和劳务给予优惠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三)统制贸易也称外贸统制,是指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和调节,也被称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度。也就是由国家建立的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贸易。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达到平衡。我国在1978年以前实行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必要性:(1)可以保证我国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2)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3)能够使我国有效地防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4)能够使我国步调一致地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并获取更大利益。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手段:(1)对外贸易的计划管理;(2)进出口企业管理制度;(3)保护性关税制度;(4)进出口许可证制;(5)外汇管制制度;(6)货运监管和禁止走私制度;(7)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十五、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国际贸易,按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一)水平贸易(HorizontalTrade)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二)垂直贸易(VerticalTrade)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贸易。
第二节
国际贸易学简介一、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西方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注意研究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与规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学派研究了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探讨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20世纪以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比较成本学说动态化;发展经济学家则努力探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模式。马克思把国际贸易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说:“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进一步阐述了上述的观点,并把政治经济学分为五个部分。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完成他的写作计划。但是,他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等经典著述中,对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世界货币、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都作出了精辟的分析。此后,列宁、布哈林等又论述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社会主义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等。西方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现象做了广泛细致的分析、研究。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有些学说自觉不自觉地掩盖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关系。我们应本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粗取精,弃其糟粕,吸取其科学合理的部分,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三)对外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直接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各国都制定了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外贸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在帝国主义时期,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贸易自由化。这些贸易政策是各国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执行这些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等。(四)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世界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他们的跨国公司垄断着国际贸易的大部分,他们的对外贸易政策影响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国家身份出现在世界贸易舞台上,他们正在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他们积极从事“破旧立新”的斗争,开展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这三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上,一方面加强联系,互相合作;同时又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二、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
请见教科书PP三、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指导我们进行国际贸易学科研究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项原理也完全适用于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研究国际贸易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学科与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科的根本区别,首先就在于它能能动地综合国际贸易历史与国际贸易理论,也就是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马克思指出,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而必须用抽象的方法来代替二者。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方法论的基础。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既要注重理论的研究,也要强调历史的和现实材料的分析研究,把二者有机地、辩证地结合起来。2.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在研究中,应从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作出具体分析,要分析国际商品交换中的利益与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研究它们的运动和变化,防止僵化和片面性。国际贸易学科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能拘泥于若干现成的结论),继承和吸收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中的一切有价值、科学的成分;同时大量地占有资料,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研究,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国际贸易的变化规律。3.从生产方式出发,分析对外贸易的地位与作用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国际贸易既然是国际间各国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因此,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各自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其发展的速度、交换商品的内容、贸易的利益、贸易的方式,同时,国际贸易也体现着各国的生产关系。在国际贸易学科研究中,不能只讲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关系,而不讲生产力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同时,也不能以国际贸易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来抹煞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关系。4.坚持生产和交换辩证关系的观点一方面,我们应当坚持生产决定交换的原理。生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指出,经济科学只是在以生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流通为出发点的时候才成为科学。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中,后三个因素只是消极的和被动的。恰恰相反,其他三个因素对生产过程是有反作用的,有时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从历史到现在,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思考题:
1.什么叫国际贸易?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何区别?3.国际贸易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及其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和形式(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二)国际分工的特点和形式Ⅱ战以后,国际分工呈现以下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产业内部分工逐渐增强。(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3)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1)发达国家高新尖的复杂的加工工业与发展中国家的简单的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2)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3)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5.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按照参加分工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分工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19世纪所形成的分工就属于垂直型分工。而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垂直型分工有所削弱,但是仍然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主要的分工类型。(2)水平型分工(Horizontal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从历史上看,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技术水平不一,形成了水平型国际分工。而二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迅速发展,水平型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而且从发达国家之间延伸到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3)混合型国际分工(Mixed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例如,德国曾经是典型的混合型国际分工的代表,它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型分工,而与其他发达国家则进行水平型分工。二战以后,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了世界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入发展,使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要的国际分工形式。6.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分工从有形上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出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居于国际服务业分工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相当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服务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到50%。第二,在服务业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金融、信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参与服务业的国际分工;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7.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按照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来分,出现了两种分工:一种是历史继承下来的以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为主形成的国际分工,他们居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另一种是以前苏联为首的实行计划经济的经互会国家之间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随着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后者不复存在。余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性的国际分工。8.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1)在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之间出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国家。二战以前,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中,发达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中心位置,而殖民地、附属国和落后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外围。二战以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重组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开始摆脱外围地位,向中心国家靠拢。(2)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例如日本在汽车工业的生产中,形成了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分工。(3)以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品链形成国际分工。商品链把全球性的劳动力和生产过程交织而形成为网,它的最终结果是完成的商品。跨国公司依据它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科技优势和管理优势等,根据不同的产品构筑成不同的生产网络。服装生产部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萌芽、形成、发展、深化)
国际分工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出现的.因此.它的发展经过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以及深化这几个阶段。(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分工开始进入了萌芽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因此只有极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后,由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分工也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西欧国家还积极地推行殖民政策,这就使国际分工进入了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殖民主义者用暴力的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掠夺.他们开发矿山,建立农作物的种植园,为本国生产和提供其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原料.同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出现了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分工进入了形成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段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完全确立.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分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最终形成了资乍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比大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工体系,既包括了行业的分工,也包括了区域的分工,这种分工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当分工超出厂国家,民族的范围,便形成了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农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于是,各国的国内分工便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因此,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分工便最终形成了.(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在此阶段,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同时,由于资本的积聚与集中,从而寻致了垄断的加强.垄断的出现,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垄断的进一步加强,造成了大量的资本过剩,从而促进了资本输出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到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殖民地经济的单一化和畸型化,从而使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发达的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日益加深,从而最终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型工业部门,从而使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1.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前,国际分工的形式以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为主,而二次大战后,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形式,成为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2.国际分工的部门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前,国际分工以部门之间的分工为主.而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部门内部的分工占据了主导地位.3.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二次大战前,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主要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次大战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统国际分工的时代结束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广泛深入地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4.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二次大战前,大多数国家以垂型方式参加国际分工.而战后随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改用水平型的方式参加国际分工。
第二节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国际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源泉.而生产力的提高,则会导致生产的扩大,生产协作的加强和分工的深化,从而导致国际分工的发展.2.一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一国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产业革命开始得最早的英国,当时生产力水平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在当时的国际分工中,便处于主寻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力水平一直较低,他们在同际分工中就一直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在国际贸易中,随着生力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提高.过去,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较高,他们在国际贸易中,便以出口高、精、尖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而生产力水平一直都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同际贸易中,则以出口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为主.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如前一节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后国际分工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造成生产协作的发展的结果.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自然条件对于国际分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矿产,某些种类的植物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国家,才能在国际分工中承担起生产这些商品的责任.因此,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原材料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用人工生产的原材料代替大然的原材料.如用人工橡胶代替天然橡胶,从而使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不断下降.即便如此,由于人类目前还不能百分之百地用人工合成的产品来代替天然产品,因此,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三、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分工的发展与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分工从其产生至今,一直生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它必然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使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打破了民族的闭关自守,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把各国家,各民族在经济上联合起来,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有其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所具有的恃点,又使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带有剥削性和不平等性这消极的一面.因此,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四、上层建筑影响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可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各国政府所采取的不同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政府针对不同的经济状况,采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积极参加国际分工的政策措施,就会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相反,采用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闭关自守等政策措施,便会对国际分工的发展起延缓作用.五、国际资本移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的不断加强,国际资本移动成为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通过国际资本移动,把各种不同的产业根据较优的组合在世界各国进行重新设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越来越多集中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而把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通过国际资本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因此,战后国际分卫的深化发展,是与国际资本移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一、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问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属于流通领域.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决定流通,流通领域的发展,有赖于生产领域为它提供一个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一)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快.相反地,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较缓慢.例如,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朗,由于产业革命的胜利,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国际分工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国际贸易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变化,与国际分工有极大的关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占主要地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退居次要位.(三)国际分工的发展会导致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尤其是国际分工形式,内容的变化,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1)二次战后,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比重二次战前,国际分工以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为主,分工的内容也以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为主,这使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致在二战前初级产品的比重一直高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二次战后,由于国际分工的形式以发达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为主,分工的内容也由战前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为主转向部门内部分工为主.使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商品生产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状况,使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2)二次战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次战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初级产品部分的生产.因此,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二次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出现了以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新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不再单一生产初级产品而更多地生产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从而在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3)二次战后,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中间性商品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国际分工的形式由战前的垂直型转向了战后的水平型,使发达工业国之间,发达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作化生产大大加强,从而导致了在国际贸易中,大量的中间性产品的出现.(四)通过国际分工,可以取得贸易利益通过国际分工,可以使全世界的资源开发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会因劳动的节约而获得贸易利益.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第三章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第一节
世界市场演进世界市场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而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16世纪初至18世纪60年代)国际贸易虽然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因而并不存在世界性的市场.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上只存在若干区域性的市场.地理大发现之后,区域性市场逐渐扩大为世界市场.新的世界市场不仅包括欧洲原有的区域性市场,而且包括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一阶段,世界市场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这是萌芽时期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二、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在机器大工业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中欧,东欧,中东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广大地区都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南太平洋和远东的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也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国际商品流通的基础已再不是小商品生产者的工场手工业品,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英国)的工业制成品与经济落后国家的食品,原料的交换.世界市场上主要的经济联系是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之间,而各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也大大加强.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而占据了统治地位.三、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和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改变了欧洲经济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的经济面貌.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成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第二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资本输出急剧扩大并具有厂特别重要的意义.资本输出使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逐步实现,并与商品输出相结合,从而加强和扩大了世界各国间的商品流通.这一阶段,国际贸易把越来越密的经济网铺到了整个地球的各个角落,世界各国从经济上互相联结起来了.这样,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统一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有: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形成.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城市和农村的出现,西欧大陆和北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的初级产品生产国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原料和食物,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逆差.与此同时,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从西欧大陆和北美的新兴工业国输入的工业品持续增长,经常呈现大量的逆差.但英国又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呈现大量的贸易顺差.这样,英国就用它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所取得的收入来支付对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而经济不发达国家又用对西欧大陆和北美的贸易顺差来弥补对英国的贸易逆差.英国此时成为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这个体系为所有贸易参加国提供购买货物的支付手段;同时,使国际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利息,红刊的支付能够顺利完成,有助于资本输出和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流动.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货币的形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世界市场充分发展以后,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才能充分地展开.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度.它也是世界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这个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世界市场上各种货币的价值提供一个互相比较的尺度,并能使各国货币间的比价(汇率)保持稳定;二是给世界市场上各国的商品价格提供一个互相比较的尺度,从而使各国的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一致,把各国的价格结构联系在一起.3.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大型的固定的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博览会形成了;航运,保险,银行和各种专业机构健全了;比较固定的航线,港口,码头建立了.这一切都使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二节当代世界市场概述一、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一)世界市场的规模日益宏大二战后,一系列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他们以主权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主体增加了许多。各个国家卷入世界市场的深度日益增加,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提高的趋势。同时,国际贸易方式多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活物贸易以外,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在二战后得到了很大发展。(二)世界市场上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60%以上与40%以下.二战后,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三)世界市场竞争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从价格竞争到非价格竞争.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更新花色品种,改进包装装潢,改善售前售后服务,加强广告宣传等手段和方法,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由于经济服务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推动、需求因素的拉动等因素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其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也逐渐上升。服务贸易从货物贸易的附属地位逐渐独立出来并且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就超过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70年、1980年、1990年分别为728亿美元、2268亿美元、8750亿美元,分别占同期世界贸易总额的20.8%、18.5%、21.9%。1999年、2000年、2001年服务贸易分别占世界贸易的20.55、20.65%、23.37%。二、当代世界市场体系(一)世界商品市场1.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商品市场,是指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这种市场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1)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它是在指定的固定地点、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是每天上、下午各营业一次),按照规定的方式,由特定的交易人员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专业市场。这种交易市场17世纪最先出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粮食交易所),后随着资本主义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即特征一样,质量相同,如有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油料、橡胶等等。目前主要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大约有50多种,占世界商品流通额的15-20%。世界性的大商品交易所,每天开市后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即所谓的开盘价格)和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即所谓的收盘价格),以及全天交易中的最高、最低价格,均被刊载于重要的报纸上,作为市场价格动态的重要资料。因此,世界性商品交易所价格,即交易所牌价,一般被公认为是世界价格的重要参考数据。在交易所中进行商品买卖,必须严格遵守交易所的规章制度,其一般方法是在大厅里口头喊价公开交易。能够进场搞买卖交易活动的,应是交易所的会员。会员除自己进行商品交易外,往往还充当经纪人,替非会员进场交易,以获得佣金收入。在交易所中进行的商品买卖,基本可以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实物交易可以是现货交易,也可以是未来交货。期货交易是指对正处于运输途中,或者需经一定时间后才能装运的货物进行的交易。实物交易的特点是进行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合同的执行是以卖方交货、买方收货付款来进行的。期货交易是一种按照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远期进行交割(执行)的交易。这种交易,合同的执行可以是交付实物,但更多的情况却是一种买空卖空的投机性业务,或套期保值业务。目前,商品交易所进行的交易中约80%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的主要特点是:①在交易所中商品只按交易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成交,这种标准在交易所被称为基本品级。例如,在美国芝加哥谷物交易所中,小麦期货共有“2号软红水麦”、“2号硬冬水麦”等7个基本品级,在进行期货交易时,无需对其品质规格反复磋商,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品级成交即可。②交付品级(即交货品级)。期货成交需按交易所已经规定的基本品级进行,但交货时却可交出其他质量规定的商品,当交货商品符合基本品级时则合同价格不变,若交货商品不符合基本品级,则要按照与基本品级的质量差来加价或减价。芝加哥谷物交易所除定有7个基本品级外,另有7个高于基本品级、6个低于基本品级的可交付品级,按这13个品级交货时,货价要做相应的调整。③交易所规定了每个期货交易合同的交易数量(即交易单位)。成交的数量只能是交易单位的倍数,如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的期货合同的交易单位为25吨,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小麦每份期货合同的交易单位为5000蒲式耳。④交易所对每种商品都规定有一年内的若干个交货月份,多数商品只能在每年的特定月份交货,如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小麦交货月份为3、5、7、9、12月,其余时间不办理交货。⑤一旦成交,买卖双方需交纳保证金,以防毁约(一般为合同金额的5-10%)。⑥标准合同制。交易所大多制订有标准合同,合同对于品级、交货品级、交易单位、保证金等都作了统一规定。交易时买卖双方只需洽商好价格、交货月份、合同批数,即可成交。⑦交货时卖方只须交付货物所有权证件,如栈单,以及品质证明文件,买方凭证件去指定仓库提取货物。目前,随着国际生产专业化的提高,交易所的交易也日趋专业化,每类主要商品都有着自己专门的交易中心:谷物:芝加哥、伦敦、利物浦、温尼伯、鹿特丹、安特卫普、米兰。有色金属:纽约、伦敦、新加坡。天然橡胶:新加坡、伦敦、纽约、吉隆坡。棉花:纽约、新奥尔良、芝加哥、利物浦、亚历山大、圣保罗、孟买。生丝:横滨、神户。(2)拍卖。拍卖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竞购,把事先经买主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地卖给出价最高者的交易过程。以拍卖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大多数为品质不易标准化、易腐烂不耐贮存、生产厂家众多、产地分散或需要经过较多环节才能逐渐集中到中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如羊毛、鬃毛、毛皮、茶叶、烟草、蔬菜、水果、鱼类、古玩工艺品、地毯以及石油、黄金等。一些外国政府在处理库存物资或海关及其他机构处理罚没货物时也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在实际交易中,拍卖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在拍卖中,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洽商,而是通过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来进行。拍卖行设有专门的拍卖场所、专业人员和设备。②拍卖是一种单批、实物的现货交易,具有当场公开竞购、一次确定成交的性质。拍卖物须事先运至拍卖地,并由参加竞购者验看,拍卖后卖方或拍卖举办人对货物的品质一般不负赔偿责任。③拍卖对于买主的要求较高,买方必须对货物有关情况进行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容易吃亏。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特点在拍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故对卖方较为有利。④拍卖所需费用一般较其他交易高。拍卖交易的过程大约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拍卖的准备阶段。卖方按拍卖举办人的要求,将拍卖物运到指定的仓库,拍卖举办人对拍卖物进行分类、分级、分批(件),以备逐批(件)拍卖。拍卖举办人将货物情况印成拍卖目录,列明商品的种类、各批的批号和件数、拍卖的次序以及详细的拍卖条件,在举行拍卖前的10天左右送交竞购者。买方得到目录后,持目录到仓库听取商品介绍、抽检、验看拍卖物。②拍卖的成交阶段。在规定的日期和指定地点,拍卖举办人举行拍卖活动,按照拍卖目录的次序逐批(件)对货物进行拍卖。拍卖通常是通过叫价(即喊价和还价)的方式进行。叫价的方式有增价、减价和密封递价三种。增价拍卖在业务中又分为买方叫价和卖方叫价。买方叫价是由拍卖举办人首先宣布底价,竞购者根据拍卖条件所规定的加价额竞相叫价,当他们停止继续提高叫价时,拍卖人即将货物售与出价最高者,这种方式又称为有声拍卖。卖方叫价由举办人根据卖方的意图逐步提高叫价,竞购者用某种约定的手势表示接受,当价格高到只有一个竞购者时,即为成交,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无声拍卖。减价拍卖又被叫作荷兰式拍卖,采取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由举办人先喊出最高价,然后逐步向低喊价,直至有人接受时为止。密封递价拍卖又称投标式拍卖,这种方式已不属公开喊价竞购,而是由拍卖举办人择优成交。拍卖举办人进行拍卖活动时,法律上是卖方的代理,应该对所拍卖的货物负责,有义务为卖方获取最高价格;当击棰成交后,举办人代表买方签署文件,这时他转而成为买方的代理,替买方对商品负责。③交货阶段。拍卖成交后,买方应开立认购书或正式签订合同,并缴付部分货款。一般要求买方在成交后数日内按照仓库交货的条件,限期在指定仓库凭提货单或栈单提货并付清其余货款。目前,主要通过拍卖成交的商品也都有固定的拍卖地:羊毛:伦敦、利物浦、开普敦、墨尔本、悉尼。毛皮:纽约、伦敦、蒙特利尔、哥本哈根、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列宁格勒(现彼得堡)。茶叶:伦敦、加尔各答、科伦坡、科钦。烟草:纽约、阿姆斯特丹、不来梅、卢萨卡。(3)博览会(国际集市)、展览会。博览会是一种定期的在同一地点、在规定的期限内举办的有众多国家、厂商参加展、销结合的国际市场。举办博览会的目的是使参加者展示科技成就、商品样品,以便进行宣传,发展业务联系,促成贸易。展览会一般是不定期举办的,它与博览会的区别在于只展不销,通过展览会促成会后的交易。博览会(国际集市)这种交易市场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最初只是在重大节日期间举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定期定点的展销市场。莱比锡和米兰的博览会均已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目前,西方主要国家在贸易部或商务部,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筹办博览会和展览会。美国每年举办的这种活动达数千次之多。从商品和举办范围来看,博览会和展览会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样品国际博览会。这是一种看样成交的集市。博览会举办时,参加国、厂商以及参展样品、技术很多,规模亦较大。国际上较大的莱比锡博览会、里昂博览会的正式名称就是样品集市(SampleFair)。②综合性国际博览会。这是一种有许多国家和厂商参加的,包括工、农、林、牧、服务业等各方面产品的国际集市,通常规模很大。米兰国际博览会即属于这种博览会。③消费品国际博览会。这类博览会以日常或耐用消费品以及工艺装饰品为展销内容,除面向世界各国的庞大的博览会外,也有以面向国内消费者的展览会。如原联邦德国的家庭用品集市、英国的理想家庭博览会等。④主要工业部门产品国际博览会。这类博览会一般规模较大,是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荟萃展销的市场。如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航空航天、电子、自动化设备、汽车等博览会都属于这种博览会。⑤一般工业部门产品展销会和集市。这类博览会规模可大可小,展品多属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如照相用品、玩具、衣帽鞋类的展销会和集市等。⑥国别展览、展销会。这是指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中举办的综合性展览会或各类产品、各行业的展销会。⑦独家公司展览、展销会。指大企业专门为本企业的产品举办的展览、展销会。目前,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反映时代发展的高精类产品、设备的比重加大。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博览会、展览会多在以下地点举办:汉诺威、莱茵-法兰克福、巴黎、里昂、波尔多、维也纳、布鲁塞尔、哥德堡、帕多瓦、米兰、的里亚斯特、乌特勒支、东京、温哥华、巴塞罗那、大马士革、莱比锡、萨格勒布、波兹南等。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除了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品交易,都可以纳入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这种市场可以大致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另一类则是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如三来一补、投标招标、易货贸易、租赁贸易等等。(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单纯的购销形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它是通过单次洽商而进行的。这种方式的一般原则为:买卖双方自由选择成交对象,对商品的品质、规格、数量、价格、支付、商检、装运、保险、索赔、仲裁等方面都要进行谈判,在相互意见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成交。单纯购销形式是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国际商品交换方式。(2)补偿贸易。买方以信贷的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技术工艺、专利、技术秘密、中间产品等,进行生产后,在约定的期限内,以所生产的商品或其他劳务支付贷款的贸易。这种方式是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这种补偿贸易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利用外国的资金和设备,引进一些适宜的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方的销售渠道使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另外,由于是以销定产,所以有利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竞争。补偿贸易的基本做法有三类,一类叫返销(回购),一类为互购,另一类是其他形式的补偿做法。返销是指买方利用对方提供的设备、技术工艺等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产品或关联产品)偿还进口设备等货款。互购是指买方不是用进口设备、技术等开发生产的直接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支付进口货款,这种情况实际是把一种交易分为两种互有联系的交易。第三类补偿比较复杂,有几种情况,例如进口设备的货款中,部分用商品补偿,部分用现汇支付,这叫作部分补偿;有第三方参与,负责接受、销售补偿产品或提供初偿产品的,叫作多边补偿;等等。补偿贸易由于是用对方提供的机器设备等所生产的产品支付货款,生产是偿还的基础,故对方对于人员的培训、零部件的提供、设备的安装比较关心。但补偿贸易引进的往往并非是最先进的技术,引进的项目比较难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协调。返销商品如果是市场上竞争激烈或需占用借方出口额度的,双方比较难以达成协议。(3)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一种加工再出口业务。它把加工和扩大出口、收取工缴费收入结合起来。目前的主要做法有:①来料加工。是指加工一方按照对方的要求,把对方提供的原辅料加工成制成品交与对方以收取加工费。在来料加工下又有一些不同的具体做法。例如,有的加工过程由对方提供全部来料;有的则由对方提供部分来料,加工采用部分本国生产原料,这叫带料加工;有的对方只提出各方面要求并提供样品,加工方全部采用国产原辅料加工,这叫来样加工。无论采取哪种做法,双方都是一种委托加工关系。②进料加工。是指加工方自己进口原辅料进行加工,成品销往国外,这种情况又称以进养出。③来件装配。是指对方提供零部件或元器件,加工方进行装配并将成品交与对方收取装配费的一种做法。(4)招标与投标。招标是招标人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公开征求应征人,选择最优者成交;投标是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出的要求,提出自己相应的价格和条件,通过竞争,争取为招标者选中成交。习惯上把两者合称为投标。投标的具体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和开标三个环节。首先,招标人在政府公报或有关报纸、刊物上发表招标公告(有时是直接通知有关公司企业),说明所要购买的货物或建设的项目。有投标意向的企业可以向招标人索取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对于工程或商品的要求有详细的说明,并对投标人的资格、责任、投标所需担保或保证金也有规定。另外,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有投标截止期等。投标人填好标书等文件后,采用密封递价办法,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期前寄交招标人或其代理。开标有公开和非公开两种办法。公开开标是指投标人监督开标。非公开开标是指招标人在没有投标人参加的情况下,自行选择中标人,这时决定中标的因素就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果开标后招标人对所有投标人的条件都不满意,可以全部拒绝,宣布招标失败,另行重新招标。招标人确定了中标人之后,需要向对方发出采购意向书,然后正式签订合同,中标人也要缴纳约为合同金额10%的履约保证金。企业在投标时,要注意标单具有实盘性质,投标要对标单内容负责并受其约束,不经招标人同意是不能随意撤回的。因此,在确定投标条件时,价格应注意保本求利,过高不易中标,过低易产生亏损。对企业的能力亦应有正确估计,一旦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货、交工,投标人须承担招标人的损失。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单位的采购和工程、国际经济组织的援建项目,大多要通过投标确定承包人。(5)租赁。这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期限内将商品使用权出让给承租人,并收取租金的一种贸易形式。这种业务5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在世界上极为普及。出租的商品主要有成套设备、大型计算机、飞机、轮船等。一般分为短期租赁(约1年以内)、中期租赁(1-3年)、长期租赁(3年以上),当前长期租赁业务占有绝大的比重。在发达国家,租赁业务大多是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工业公司或专门的租赁公司进行的。租赁与其他贸易方式相比,有以下的特点:①由于出租人始终对商品保有所有权,承租人只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故出租人大多负担维修、保养工作。②承租人租入设备使用,可以免除因设备更新快而出现的无形磨损,尤其可以满足一时性、季节性的需要。③承租人的租金可以纳入营业费用,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额。在经济紧缩时,可以缓和有关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④承租人一般保有留购权利。作价方法:一般为现价减去已付的租金。3.商品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路线。销售渠道的构成、作用与类型。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1)
第一个部分是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包括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本身;(2)第二个部分是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包括贸易双方的中间商;(3)第三个部分是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渠道有以下作用:①促进市场的有机组织;②节约企业推销所需的人力与时间;③为贸易双方提供各种方便;④使风险分担。(二)世界劳务市场(简单介绍)(三)世界货币市场(国际金融的部分内容,在此简单介绍)(四)世界资本-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属于国际金融的部分内容,在此简单介绍;技术市场,在服务贸易的内容中讲授,在此简单介绍,)第二节世界市场价格一、商品的国际价值(一)国际价值的涵义国民价值,又称国别价值,是指由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在国内市场上,商品按照国民价值进行交换。决定国民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该国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Value),是指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按照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建筑修缮渣土转运协议
- 休闲度假村渣土清运协议书
- 宠物美容院装修贷款协议
- 山石开采运输合作协议
- 医院专用电梯运输合同
- 服装物流装卸合同
- 建筑材料临时配送协议
- 体育馆用水配送协议
- 商业步行街装修合同解除
- 博物馆阳台整修合同
- 外科休克教案课程
- 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表
- 6米满堂脚手架搭设方案
- 南开《数据科学导论》20春期末考核答案
- SL/T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_(高清-有效)
- 小学四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小学四年级山东友谊出版社
- 英语主格宾格所有格一览表
- 《龟兔赛跑》PPT课件.ppt
- 儿科危急值项目及评价报告制度
- 【学案】 Unit 1 Grammar Predicative clauses 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工程咨询收费标准国家计委1283号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