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 冲积平原的形成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 冲积平原的形成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 冲积平原的形成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 冲积平原的形成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 冲积平原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积平原的形成1.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与种类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发育在山前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冲/洪积扇的形成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流速快,侵蚀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泥沙堆积条件泥沙堆积位置冲/洪积扇的形成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扇顶扇缘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洪积—冲积平原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河漫滩与河漫滩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积平原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三角洲与三角洲平原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

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

大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1)形成: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2)变化①无三角洲形成:泥沙、沉积环境(沉积空间:河流入海处地势陡峻;海水运动:洋流等带走泥沙;地壳沉降)。②三角洲面积增大或减小:泥沙来源变化,海平面变化(海退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海进时,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2.河流堆积地貌必要条件(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3.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降低。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④应用: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共同影响,河海作用强弱"此消彼长",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变化。3.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影响冲淤的因素3.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影响冲淤的因素(2021·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黄河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改道是由江苏盐城改到山东东营,改道后,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如图示意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1~3题。1.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的年份可能是A.497年

B.1582年C.1855年

D.1921年√2.调查发现,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仍在增加,其沙源主要来自A.陆地径流挟带泥沙B.废黄河口原有泥沙C.沿岸洋流从外海带来泥沙D.长江入海沉积泥沙√3.江苏盐城海岸线较长却没有形成大型港口,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基岩海岸岩性坚硬

B.风大浪急航行不便C.陆路交通更为便利

D.建港条件不及周边√(2023·江苏南京市质检)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发育众多“壶瓦状”洪积扇(如图),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据此完成4~5题。4.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阴山南麓A.河流季节变化大

B.植被覆盖率低C.河流、沟谷众多

D.地势落差较大√5.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历史时期阴山南坡的气候变化规律最可能是A.持续变湿

B.持续变干C.冷暖交替

D.干湿交替√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如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如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B.河道变窄C.河流泥沙含量大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2.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B.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粗C.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D.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要是因为地处凸岸√3.下列关于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

没,出露为心滩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2023·山西运城模拟)叭尔洞沟流经内蒙古达拉特旗和杭锦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该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和库布齐沙漠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来由于风力和水力相对强度的周期变化,导致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河道宽度、河道偏移方向等形态的变化,塑造了风水交错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图为“叭尔洞沟流域及该河中游某段风水交互作用下河谷地貌图”。据此完成4~6题。4.从1月到12月,河流西岸河床沙丘在风水交互作用下的变化趋势通常为A.减小—增大—减小 B.一直增大C.增大—减小—增大 D.一直减小√5.与常见的冲积扇形态相比,河流东岸的冲积扇不典型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流水的侵蚀作用B.风沙堆积量大C.扇底下覆地形的限制D.沟蚀沙石量小√6.在风沙少降雨多的时期,图中甲处河段河道A.向西岸摆动并缩窄B.向西岸摆动并拓宽C.向东岸摆动并拓宽D.向东岸摆动并缩窄√历史上黄河下游以“多淤善徙”著称、入海口频繁改道,河流与海潮的冲淤变化不断改变三角洲形态。1976年,人工将入海通道由刁口河改为清水沟,但原刁口河河道仍以0.8~2.0cm/年的平均速率不断沉积,且沉积物厚度自下游向上游递减。如图示意黄河、刁口河、清水沟位置。据此完成7~9题。7.不属于黄河下游河道曾经“多淤善徙”的主要原因是A.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B.下游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C.下游流速慢,河床淤积速度快

D.下游河床淤积,易决堤改道√8.刁口河河道废弃后仍不断沉积,且沉积物厚度自下游向上游递减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依然向刁口河输送泥沙B.刁口河上游受黄河侵蚀加剧C.海潮沿刁口河河道上溯沉积D.刁口河河口受海潮侵蚀加剧√9.1976年后,关于河口附近海岸线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A.清水沟流量增大,河流沉积增强,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清水沟流量增大,海潮侵蚀增强,海岸线向陆地退缩C.刁口河流量减少,海潮沉积减弱,海岸线向陆地退缩D.刁口河流量减少,河流侵蚀减弱,海岸线向海洋推进√10.(2023·河南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如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000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6分)答案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答案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地下水埋藏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